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途径探析

2021-03-07 18:19顾飘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2期
关键词:价值观核心大学生

顾飘

(南通大学,江苏南通 226001)

早在2015年,党中央、国务院就对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指导意见,强调“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以加强高校网络等阵地建设为重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我们带来了以新媒体为代表的现代传播方式,以电视、广播、报纸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已不再作为信息传播的主体,新媒体利用强大的数字互联网技术已经逐渐成为信息传播的主流。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注意培养大学生接收信息习惯和信息分辨能力,要从社会层面分析新媒体普及对大学生的影响,并加快自身新媒体建设,力争创造令大学生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1 新媒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利条件

1.1 新媒体为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新平台

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没有任何限制,人们可以全天候、全时段、多角度接收信息,还能在同一平台下发表观点,畅所欲言。对于高校来说,新媒体可解决以往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的“灌输式”教育方法,改变由一位讲授者面对数十人甚至数百人的格局,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用全新的教育方式向学生普及,能够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更多关注国家大事,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同时,利用新媒体丰富教育形式,通过图解价值观、开展核心价值观大讲堂等方式,让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始终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围,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增加认同,从而更好应用到行动中去。

1.2 新媒体丰富了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资源

新媒体环境下,信息能够通过多元化手段传播和扩散,大学生可以在不局限于思想政治教师讲授的情况下从多种渠道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新媒体的发展让原本单一而枯燥的核心价值观增添了灵性,更容易被大学生接受。新媒体平台能让大学生在同一渠道平等获取信息,增强了信息获取对网络的依赖。此外,相对于传统媒体传播滞后,内容古板,形式枯燥单一,新媒体能够更加符合大学生的感官需求,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贴近学生生活,教育内容更加鲜活,教育方式更加多元,能够激发大学生的求知欲望,在丰富多彩的教育内容中感知教育信息,在更加直观的教育环境中得到思想升华,为进一步加深理论认知提供基础。

1.3 增强大学生接受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动性

现代传播技术快速发展,大学生已逐渐成为新媒体的主要用户,这就使新媒体在开展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具有极大优势。新媒体的出现让信息传播渠道更加多元,信息量更大,改变了原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环境,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可以通过电脑、 手机等媒介快速了解最新信息,并展开交流互动,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接受程度,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同时,新媒体的开放性让人们进一步释放思维,增强了大学生主动思考、 表达观点的兴趣,在这一过程中开拓视野,抒发情感,积极接受新思想。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大学生作为受教育者,对于教育内容能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接受,这不仅改变了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习惯,也能够对大学生学习其他学科产生积极促进影响。

2 新媒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制约因素

2.1 高校更容易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当前,我国正处在深化改革的关键阶段,社会矛盾仍然比较严重,高校更容易受到广大社会一些负面信息和浮躁情绪的影响,也对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例如,现在在社会上占据主流的“仇富”“仇官”心理,能够清楚反映当前社会的焦虑和质疑心态,一些标题以“官员”“富二代”为核心的信息,必然能快速受到人们的关注。一些不怀好意的人正是利用了人们的这种心理,将小事放大或刻意制造不实信息,以激化社会矛盾,妄想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下降,让人民心理预期进一步降低,制造社会对立。这类信息在新媒体平台上的广泛传播,会影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容易被不良思想带偏。同时,社会上的一些不良思潮也会让大学生过度追求物质上的满足,而缺乏足够的精神补充。在物欲中逐渐迷失自我,形成错误的价值观。

2.2 高校新媒体平台建设不容乐观

高校的新媒体平台建设,尤其是学生乐于使用的微博、微信等公众平台建设速度迟缓,承载量赶不上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需求,缺乏对新媒体的有效利用。一些单位在进行网站建设时只注重对主页的开发和优化,而对索引和具体内容漠不关心。虽然一些高校建立了从学校到学院再到专业的三级新媒体宣传体系,开设了对应的微信公众平台和官方微博,但还无法达到面向大学生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要求;而且这些高校普遍存在硬件标准过关,缺乏软实力建设,主要表现在对新媒体平台的运营和维护团队缺少网络技术过硬且熟悉思想政治教育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思想政治教育专职教师仍然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方式,使用新媒体平台的教师寥寥无几。现在,高校急需一批在学生中有影响力的网络平台。

2.3 大学生的盲从心理和自主心态

当代大学生在我国网民群体中占比最大,既是网络信息的制造者,也是网络信息的接收者,是新媒体平台的主要使用者和传播者。大学生刚刚成为成年人没多久,其人生观、价值观还处在逐渐形成的关键阶段。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消息,大学生还无法用理性的思维和立场进行评判,容易跟随别人的思想。同时,大学生步入高等教育阶段,学习了更深层次的知识,渴望在独立思考后发表言论,但由于自身知识水平所限,往往还没有理清整件事情时,就已经在传播错误的观点和立场。大学生的这种心态恰好为错误理论和思潮的传播提供了条件,很容易陷入社会负面情绪和负面价值观的圈套中。

2.4 新媒体具有巨大导向作用

新媒体时代带给社会最大的变化,是媒介更加方便,人们只需要一部手机,连接网络,不仅可以获取信息,还可以发表声音和看法,使得人人都成为自媒体。然而,当今社会较为明显的现象是,人们普遍认为受众越多的言论越正确,传播范围越广的越能令人信服,而言论和价值观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往往被人们忽视。反之,真正掌握真理,敢说真话,传播正确价值导向的人往往人气较低,发表的内容也缺少受众,往往很快就被流量冲淡。微博上一些“知名人物”的日常微博,阅读量可比普通报纸的读者多,这体现了这类名人影响力的巨大。但是,他们发布的消息准确性不能保证,措辞也不够严谨,往往忽略了社会责任,为了经济上的利益和阅读量的需要,经常夸大事实,采用骇人听闻的标题,放大了事件本身的影响程度。也有人动机不纯,跟随炒作,同样一条信息价值导向的正当性就无法保证。大学生作为还未完全步入社会的人,很容易受到这类信息的影响。

3 新媒体环境下开展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途径

3.1 利用新媒体推进高校课程建设,将价值观教育融入教学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强调,“核心价值观的养成并非一日之功,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这说明核心价值观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广大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要负起责任,在日积月累中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对高校来说,要充分利用新媒体信息传播灵活趣味、短时高效的优势,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丰富,推动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具体完成这项工作,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利用新媒体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要考虑学生的学习习惯,让课程开展更具有吸引力。一方面,枯燥的理论教学往往不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要注意把一个个“大理论”,融入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小故事中”,将原本不可触及的东西转化为关乎切身利益的细节。学生从身边小事切入思考,最终联系到国家。社会层面的价值导向,实现了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另一方面,学生当前接受信息的方式主要来源于新媒体,高校要以此为契机,让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进一步凸显,遵循学生的习惯,让网络教学逐渐成为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方式。例如,学校可利用当前较为普遍的慕课或使用其他APP 的远程教学模块,方便大学生点课的方式。也可以组织优秀思想政治教师开通个人微博等平台,专门进行解读社会热点时间,以及党和国家的最新政策理论。这样,大学生就在平常“玩手机”的过程中随时获取正确价值导向的信息,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入到大学生教育体系中和日常生活中。

要进行相关课程的整体设计,加强讲授效果。新媒体在一些方面的确让教学形式和内容有所增加,但其功能繁多也会让学生注重花边而对课堂主体内容不感兴趣。同时,移动设备虽然方便了学生点播课程,但其本身信息传播就带有碎片化特征,大学生通过微信等社交媒体接受信息为“快餐式”的获取,上述方法虽然迎合了大学生的这种喜好,但也让原本成体系的知识变得片面和肤浅,教育意义大打折扣。对此,教师在新媒体上设计课程时要注意整体性,要在课程内容内加入具有时效性的社会热点,并广泛开展对比,在错误思潮和社会现象中分析现实问题,领略制度优势。例如,西方国家制度存在的优势和劣势、 我国的社会问题和改革目标都可以作为对比的典型展开教育。要让各个模块的知识点有所衔接,避免观点混乱。

3.2 加强网络平台建设,隐性宣传,将价值观教育融入校园管理

对于高校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来说,不能只靠“灌输”的方式,要更多将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学生的生活中,融入高校日常工作中,采取隐性宣传的方式达到效果。高校要加强以微信、微博为主的网络平台建设,尽快搭建拥有自主权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具体可做到以下两点。

要通过这些网络平台加深与学生的互动,在师生间,学校间,部门间搭起沟通的桥梁,加快信息更新速度,建立更加直接便捷的沟通渠道,通过多元化的交流方式拉近彼此的距离,如投票活动,课程讨论等。这样下来,传统的时空传播范围被打破,综合管理效率得到提升,也能让大学生参与活动的踊跃度和透明度进一步提高。在高校一个框架下,各成员之间的联系也能因此更加密切,一举多得。通常来说,学生在校园内的生活情况对树立正确价值观有很大关系,而校园能否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需要承载的特点,也关系到学生能否真心支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因此,新媒体在加强人际互动方面要继续发挥作用,让学生与学生间,教师与学生间,学校与学生间都能有所了解,进而构建和谐校园和师生关系。

要加强核心价值观宣传引导,让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阵地牢牢扎根于网络,采取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和宣传方式,用真实数据和故事提升可信度,从而做到价值观教育的隐性宣传。要充分利用相关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网站,让辅导员和思想政治教师广泛使用新社交媒体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推进多种形式的网络新媒体建设,让新媒体成为高校提升网络影响力的重要工具。高校既要加强价值体系的宣传引导,也要把握隐性宣传方式。首先要建立网络马克思理论宣讲平台,以微信或微博为载体,开展覆盖式的信息宣传;其次要使用大学生乐见的网络语言或名称,激发阅读兴趣,并通过引用真实史料和数据,增加文章可信度。

3.3 利用新媒体加强高校文化建设,将价值观教育融入校园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对高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来说,学生的价值观自信显得更加重要,要首先从这方面工作着手。首先,高校要主动作为,为学生创造价值体系的评判标准。如今的大学生思维开放,性格开朗,并不愿被枯燥的口号所束缚,也不愿屈从于烦琐的规章制度。虽然这些规定对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做到了细化引导,但并没有改变大学生内心的价值评判标准,主要在于这些内容并未从大学生本身考虑,学生没有感受到学校的关怀。高校可利用新媒体的传播优势,用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如微电影和H5 等新方法,为学生讲明道理,必然会受到比死记硬背规章制度更好的效果。

4 结语

对当代大学生来说,思维开放,特立独行是他们的标签。高校作为大学生进入社会前培养知识和性格的熔炉,必须肩负起培养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责任,要坚持党对高等教育工作的领导,贯彻落实党中央的理论政策,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利用新媒体的科技优势和传播优势,培养真正的栋梁之材,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

猜你喜欢
价值观核心大学生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