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文琪
(广东省广州市蓝天中学,广东 广州 510260)
从2021年开始,广州中考物理增加了10分的实验操作考试内容。《义务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学生: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用简单的实验仪器,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具有安全意识,知道简单的数据记录和处理方法,会用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实验操作考试主要针对课程标准规定的20个学生必做实验,由学生现场进行实验操作考试。为了应对这种变革,笔者提出了初中物理实验操作的教学策略。
在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之前,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实验情景,提出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建立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和新知识的联系,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自主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再进行实际操作,知其然的同时知其所以然。在设计实验方案的过程中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在理解基础上的记忆比机械记忆更持久、牢靠。
例如,在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三节“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复习前一节“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内容,总结生活中三种透镜的成像特点,把表示三种透镜的物体、透镜和像位置关系的图片放在一起对比,引导学生思考三种透镜应用中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物距)与成像特点之间的关系,提问:通过改变什么物理量可以得到不同特点的像?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出实验方案:改变物距,研究物距大小与成像特点的关系。在由远及近改变物距的实验中,为了减小无目的的探究,可以先固定物体和凸透镜,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找到像的位置,学生通过实验探索,提出的方案是:改变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即改变光屏位置得到清晰的像。引导学生观察像的特点并进行记录,再让学生改变物距,观察不同物距对应的像的特点及其改变情况,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记录物距、像距和成像特点,最后根据实验数据,归纳出透镜成像规律。
学生在操作中容易遗漏实验细节,使实验操作不够严谨,导致测量结果不够准确。为了收集学生易犯的错误,教师需在学生分组实验课上仔细观察,分析学生出现问题的原因,诊断学生的思维误区,积累学生的问题,并转化为物理课程资源,借助这些资源设置实验“陷阱”,让学生在错误中反思,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达到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目的,突破实验细节难点。
例如,在“验证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一开始应调节“F”光源、凸透镜、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课前教师有意将三者的高度调为不一致,让学生观察到此时所成的像不在光屏中央,不方便观察成像特点,通过这样的纠错小实验,让学生理解把三者中心调到同一高度的意义所在。再比如,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盐水的密度”的实验中,实验前学生要先将游码调到标尺零刻度线处后,再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平衡。但在实际操作时,学生总是忘记把游码调零,只是死记硬背实验步骤,学生很容易遗忘或者记错顺序,变成先调平衡螺母、再调游码位置。要让学生形成深刻记忆,可运用课堂小实验的形式将学生天平投到大屏上,事先把学生天平的游码调至非零刻度线处,并调乱平衡螺母,让学生上台操作,学生在第一次操作时往往会忘记把游码调零,直接调节平衡螺母,这时教师再引导其他同学分析、纠正。通过这样的教学环节设计,让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更加深刻。
根据艾宾浩斯的记忆规律,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率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之后逐渐变慢。课后的复习能加强记忆,延缓遗忘,但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自觉性有限,因此教师的督促尤为重要。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的实验操作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而在实验操作考试中则需要学生独立完成,所以布置课外实验作业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根据教学需求,可在周末要求学生用自己的实验箱独立进行实验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利用手机拍摄照片或者视频,记录每个实验的操作和测量细节,利用QQ群的“作业”功能提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提交的照片或者视频,对不同学生的实验操作情况,确定后续的分层教学、查漏补缺和个别辅导,这也是笔者在2020年线上教学期间就开始应用并延续至今的做法,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证实了这种课后实验作业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学生必做实验有20个,分布在人教版八年级上下册和九年级全一册三本书中,实验内容和细节较多,学生参加中考时,由于时间跨度大很容易遗忘。为了方便学生复习,教师可以在实验教学后录制实验操作视频,以学校为单位,组织全校物理教师分工录制视频,视频中应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和操作演示,边演示、边讲解,应根据实验操作考试的评分标准强调重要的实验细节,可以利用视频软件搭配字幕和测量仪器的局部放大画面,强调实验数据记录的注意点。
人们在学习后会有约70%的内容在很短的时间内遗忘,之后遗忘的速度会变慢,剩下的30%左右会被缓慢遗忘。想要中断遗忘,就需要在记忆链上打“结”,可以实施实验操作的阶段考核,就是每隔一段时间进行实验操作模拟考试,在学校物理实验室设置实验操作考试考场,提前告知学生考查的实验项目,并公布评分标准,让学生在规定的10min内分批独立完成实验操作,教师在现场按照中考的实验操作评分标准进行打分,考核完毕后及时告知学生的完成情况和扣分点。这样的考核可以及时检验和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形成记忆链中的“知识结”,减缓遗忘。
培养实验操作“小老师”,提高实验操作阶段考核的可行性。实验操作考试需要观察学生在操作过程的细节,一个教师如果要观察整个班上学生的操作情况是不可能的,容易遗漏学生的实验操作细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提前挑选、培养优秀学生成为实验操作的“小老师”,在阶段考核前先由教师对这些“小老师”进行实验操作培训和评分培训,培训完先由教师对实验操作“小老师”进行实验操作考核,反复考核直到“小老师”得到满分,再培训“小老师”使他们记清评分标准、评分细节后上岗,跟教师一起对其他同学进行实验操作考试评价。
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紧跟教改步伐,创新物理实验教学和实验操作考查方式,能够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想要提升学生的实验能力,有以下几点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1) 实验教学需要经过精心设计。教师在备课时需对实验细节进行教学设计,搭建合适的问题阶梯,引导学生理解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方案,借助“纠错小实验”触发学生的深层思考,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并相互交流、补充。
(2) 在课后巩固阶段,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外再次独立进行实验操作,拍摄照片或视频并上传,加深学生的记忆。
(3) 为了复习实验的方便,教师可以录制相关的实验视频,提供给学生在考前复习、假期复习中使用。
(4) 阶段性的实验考核能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需要根据考试内容和评分标准,组织实验操作的阶段考核,培训“小老师”,共同完成实验操作考核,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掌握情况,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方便后续教学的查缺补漏、分层教学和个别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