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好风上青云
——天津市着力构建智慧教育新生态

2021-03-07 08:25邱瑞玲郭翰卿
天津教育 2021年31期
关键词:河西区智慧教育

■本刊特约记者 邱瑞玲 曲 彤 郭翰卿

智慧教育即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教育管理、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其技术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基本特征是开放、共享、交互、协作,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模式。从《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明确将“智慧教育创新发展作为新时代教育信息化八大实施行动之一”,到《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明确指出要“利用现代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智慧教育被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大力发展智慧教育,成为推动教育教学模式转变和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战略。

2019年,教育部启动了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项目,在一批条件具备的地区,率先进行智能时代教育发展道路的探索。今年2月,教育部面向全国公示了2020年度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区域名单,天津市河西区榜上有名。在教育部发布的《关于“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项目推荐遴选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重点之一,就是要深化教育的大数据应用。作为天津市智慧教育的先行区,河西区从教育管理、教育教学、教育评价等多维度,以大数据驱动教育变革,带动区域教育均衡高质量发展,打造了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的“智慧标杆”。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雷朝滋表示,智慧教育示范区是中国智慧教育的一次具有开创性的探索,将推动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学模式的变革、教育体系的重构,助推教育信息化工作迈上新台阶,为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贡献力量,为国际智慧教育的发展贡献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河西区智慧教育高起点起步

天津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是我国现代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和全国先进智慧制造业研发基地,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发祥地,举办过5届世界智能大会,发展智慧教育的条件得天独厚。河西区作为天津市的核心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备,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能力强大,教育综合实力位于全国先进行列。全区致力于推动产业从信息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的迭代升级,强化智慧应用,围绕智慧养老、智慧教育、智慧社区、智慧营商等应用场景积极探索。“十四五”期间,河西区智慧教育高起点起步,在全区推动智慧教育建设正当时。

自2020年以来,河西区教育局承担了5项国家级项目示范区的创建任务: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建设,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试验区建设,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建设,“安吉游戏”推广国家级实验区建设,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河西区用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来统领5个示范区建设,统筹规划,一体化实施。在建设智慧教育示范区的探索中,河西区坚持规划引领和顶层设计,按照“整体思考、统筹规划;同步建设、互通共享;梯次推进、以用促建”的原则,构建智慧教育的六大体系,全面推进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

构建智慧教育的目标体系。河西区运用智慧城市建设的成果,为智慧教育发展赋能。围绕“未来学校、未来教师、未来学生”发展要求,构建支撑“五育融合”的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智能化的终身教育体系和教育服务体系,不断推进现代化大都市核心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提升河西教育在全国的示范引领作用。

构建智慧教育的政策体系。为全面落实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河西区将智慧教育纳入《天津市河西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天津市河西区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拟定《河西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天津市河西区“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将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列入河西区委深化改革重点项目、河西区政府重点建设工程项目、河西区“十四五”高质量发展专项督导内容和河西教育责任考核项目,确保智慧教育建设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地、落实。

构建智慧教育的供给体系。河西区在保障全区智慧教育发展所需基本设施设备的基础上,将有限的资源投向软件开发、资源建设和素养升级上,全面提升辖区教育城域网运行标准,将教育系统纳入统一的管理体系。找硬件要“技术”,向大脑要“智慧”。建立覆盖教育系统的视频会议系统;利用智能化监控系统进一步完善校园安全机制,建设辖区各类幼儿园三级监控工程;构建基于态势感知的网络安全防控体系,提升网络监管、防护和运行保障能力;初步实现全区教育管理、学生管理、课堂教学、资源应用的数字化与智能化;不断提高辖区学习环境的智能化和智慧水平,支持全时空、大通量、交互式、泛在学习;初步构建起“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教育环境,加快学习型城区和终身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构建智慧教育的课程体系。河西区在课程建设上不断传承创新,立足地域特色和校本特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目前,囊括京剧、国学、茶艺、汉服、厨艺、天文、地理等58个不同种类、学科的具有前瞻性和时代特色的课程体系已显雏形,师生共享资源。2020年疫情来袭,为了“停课不停学,学习不延期”,全区各学科优秀教师与教科研人员精心制作3400多节微课、5000多个微视频,录制了200多节录像课,开发了200多节通识性课程资源。同时,调动各媒体及网络通道,及时将课程资源分享给每个学生、每位教师、每个家庭,确保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构建智慧教育的教学体系。目前,河西区教育系统已实现有线和无线网络的全覆盖与高速互联,各教室都配备高标准的交互式教学设备、电脑、ipad等移动终端,为开展智慧教学提供了技术支持。智慧教育与传统教学相比,有两大变化:一是扩大了教学的时空,学生可随时随地地自主学习;二是用大数据对学生的学习状况随时诊断与矫正,随机反馈。目前,全区已初步建立起基于学生发展大数据的学习“诊断—矫正”体系,为实施精准教学打下基础。

构建智慧教育的共享体系。教育是社会公共事业,具有公益性,智慧教育也应该是共享的教育。根据2020年教育部提出的“构建三个课堂”的指导意见,河西区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探索。“津陇两地云心桥”活动——天津市河西区与甘肃省平凉市建立津陇教育帮扶机制,河西区将“网络云思政”和“民族团结教育”的教学内容通过“云心桥”实现共享;通过云升旗、云班会、云党课等方式,一个个生动的思政教育活动实现实况转播;通过“云心桥”,平凉市的学生仿佛看到了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带领中华民族从“觉醒年代”走向“建国大业”,听到嘹亮的军号和一段段革命故事,学生的内心得到感悟,情感得以升华。

向千里之外的福建南平非遗传承人学习建盏制作,通过高清视频学习快速掌握书法教师运笔技巧,采用AI图像识别技术分析人体关节模型运动轨迹……这些课程都是天津市第二新华中学创新教育的一部分。“非遗千里传津沽”活动——天津市河西区与福建省南平市通过名师课堂,开展同上一节课活动。南平市的教师开设“建盏陶艺课”,河西区的学生通过线上聆听老师讲解建盏的历史与制作流程,并在河西区教师的线下指导下尝试制作陶胎。通过线上与线下教学的融合,福建省南平市的非遗文化传播到了津沽大地,也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南北方文化的巨大差异。在注入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智慧”能量后,河西区在课程建设上不断传承创新,立足地域特色和校本特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目前囊括京剧、国学、茶艺、汉服、厨艺、天文、地理等58个不同种类、学科的具有前瞻性和时代特色的课程体系已显雏形。

除了课程体系外,在大数据平台的助力下,天津市第二新华中学校长、教师、学生可通过学校的大数据中心,轻松了解创新课程开课计划、参与人数、获奖成果以及体质监测数据情况等,让学生的健康成长有“据”可循。而这仅仅是天津市河西区“5G+智慧教育”大数据平台应用的一角。

智慧教育与智慧滨海统筹协调、同步发展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滨城”建设的关键之年。开局就是起步,起步就是冲刺。滨海新区教体局推出的《“滨海新区智慧教育”项目规划方案》预计经过5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建成覆盖课堂、校园、区域一体化的滨海新区智慧教育体系,显著提升区域教育教学质量和教育现代化水平。到2025年,滨海新区智慧教育整体水平将达到全国领先地位,全面实现差异化教学、个性化学习、精细化管理、自主化服务,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造更加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提供全面支撑。

滨海新区区委、区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智慧城市建设工作。自2018年以来,滨海新区出台了《智慧滨海建设工作方案》等重要规划性文件,为滨海新区未来的信息化建设明确了奋斗方向和目标。在此基础上,滨海新区教体局推出智慧教育,其规划设计遵循智慧滨海的顶层设计,充分利用智慧滨海信息基础设施,做到智慧教育与智慧滨海的统筹协调、同步发展。滨海新区智慧教育规划十大主体工程分别为:数字校园环境提升工程、数字校园应用建设工程、教育优质均衡普及工程、教育教学提质增效工程、在线教育融合创新工程、新中高考改革支撑工程、智慧教育示范引领工程、师生信息素养强化工程、数据驱动评价实践工程和幼苗呵护青苗关爱工程。同时建设滨海新区“互联网+教育”大平台,为十大主体工程提供技术和能力支撑,实现教育大数据的汇聚和可视化展示,满足个性化、创新性的数据分析需求。

滨海新区塘沽浙江路小学从2018年开始规划“智慧教室”项目,昔日的方案如今已经落地,大部分变成了现实。“智慧教室”实现了学习空间、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打造了支撑探究式教学、小班化教学、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的教学环境,全面服务于教学,推进新型教学模式的开展和真正落地。在技术上实现了4k高清图文制作、超高清虚拟演播、4k图像显示传输、三维立体影视播放、VR虚拟现实三维操控交互、跨平台无线投屏传输、智能语音AI与环境控制、无线调音台等。新技术的引入使“智慧教室”建设达到一个崭新的水平,特别是中间的可升降X造型桌,是学校的独创设计,目的主要是最大化地利用空间,尽可能多地容纳人员和机器,同时便于人员分组,桌位中间是平板电脑升降器,可实现分组自动升降。

为了充分利用“智慧教室”,教师们不断思考、创新:语文组沿袭学科本质,拉开了习作与阅读联姻的序幕;数学组“走近大数”与智能时代的大数据形成了很好的呼应;专任学科组的科技智联生活则通过技术体验与学习,让生活更为便捷。与此同时,教师们还开展了跨学科学习。

2020年3月,滨海新区塘沽保育院成为幼儿园“钉钉”使用试行园所之一。使用“钉钉”后,教职工每天手机定位打卡、幼儿出勤家长手机一键打卡,教师请假在平台申报、管理者直接进行审批,月底考勤报表、幼儿出勤率表自动生成,并智能化统计分析周、月、年的出勤、缺勤情况,此外,晨、午检表单即时汇总,让管理者快速掌握各班和全园幼儿的健康状况。使用“钉钉”后,各种用章申请、物品申领、总务报修、采购审批、工资单、智能填表等功能将日常办公所需全部收录,其中自定义日志功能可自行设计,比如值班签到、荣誉上报、新闻稿件上报、幼儿常规日志、园所随手拍等。职工一键完成,后台自动汇总,各类统计数据真实、精准,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

塘沽保育院在“钉钉”上建立了资源库,用于各种课件、图片、视频、文字的收集,并结合各领域课程活动的需要进行分类整理。同时,建立教师自制课件资源库,一方面由应用能力较强的教师根据教育活动的需要自制并积累课件;另一方面从网络上筛选适宜的课件,分类存放,极大地方便了教师在日常教育实践中的使用。智能教案将教师一学期五大领域教案分类汇总成册,形成教研成果。其中最为高效、最贴合幼儿园特点的是家园“云”互动。如,“宝宝巴士”收录了各年龄段幼儿感兴趣的绘本、律动、手工等教育活动及节日主题活动,课件可免费下载应用;“宝宝时光”将照片按集体、个人及精选进行分类收纳,方便家长查找自己孩子的精彩瞬间,100G的内存将幼儿3年的点滴记忆全部收录;“园所食谱”即时发布,便于家长了解幼儿一日膳食供给。

滨海新区大港第四中学是滨海新区最大的农村学校。从2018年3月开始,该校对接“钉钉”,自主开发了132个校园工作数字化应用小平台,基本涵盖了学校所有工作场景。手机、电脑多端同步,随时记录,随时可看,及时反馈,实时沟通交流,大大地提高了办公和管理效率。工作资料云存储,方便使用。到目前为止,基本实现了常规工作精细化、重点工作流程化、内勤工作高效化、常规检查扁平化、评价工作常态化、过程资料电子化、工作生活人性化。其以“云—网—端”为基本框架,实现了市、区、校三级平台互联互通。

仅2020年,智慧教育项目支撑教体系统全区视频会议50多次,保障幼儿园三级监控正常运转;利用云平台开展区域艺术互动评选,参与人数超过4000人;开展全区班主任网上培训,参与人数超过3000人;全力支撑“停课不停学”活动,支撑各处室开展各类数据采集几十万条;幼儿园案例入选第四届全国教育信息化应用交流展示活动案例,获2019年教育部“网络学习空间优秀区域”称号。

天津:以大数据驱动构建智慧教育生态圈

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天津教育领域也在不断探索大数据驱动教育变革的路径,构建面向未来的智慧教育新生态,从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在推动产业从信息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的迭代升级过程中,不断强化智慧应用,特别是在智慧教育领域,不断创新教育理念与模式、教学内容与方法,打造支撑和引领教育现代化的新途径和新模式。

在国家教育2.0战略背景下,天津各区教育部门携手华为等企业,以大数据共融、共享、开放的思维,基于云计算、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技术,先后打造出“5G+智慧教育”大数据平台。从教育主管部门宏观调控到学校教育服务,再到精准教学育人,全面重构智慧教育生态体系。

以河西区“5G+智慧教育”大数据平台为例,平台集“存、算、通、治、用”能力于一体,汇聚全区千万数据规模的中小学考试与作业数据、体质健康监测数据、创新教学数据、校园一卡通数据,联合校企开展数据模型研究工作,为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减轻、体育课科学开设、教学改革等提供决策辅助。以往教育大数据只“长”在大屏幕上,与师生的距离很远,现在用户通过数据报告就可以查看学校、班级、个人的相关情况,了解学习与体质健康数据及建议;数据开发与利用成为常态,同时数据的安全使用逐步深入人心。在天津市第二新华中学校级大数据平台上,校级大数据中心通过对学生学业水平及身心发展精准数据画像的分析,让教师可调整教学工作安排,学生可及时优化学习方法;通过对财务和项目支出的精准汇总,让学校管理者可以实现教育精准治理,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在天津市第二十五中学,“云桥”和智能手环被学生们视为“神器”。“云桥”是该校自主研发的“空中”学习社区。清晨,学生们佩戴学校统一发放的智能手环,在教室门口的电子班牌前轻轻一晃,一天的课程安排一目了然,自己的动态信息也及时通过“云桥”传递给家长和教师。课堂上,教师根据学生们前一天在“云桥”上预习时发现的疑问,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学生写完作业,答案上传“云桥”,可迅速得到准确率、错题改正、步骤详解、相关知识点等反馈,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疑难,还可以请老师在线答疑。

如今,越来越多的课堂融入信息化技术设备和手段,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脚步越走越快。智能书柜、人工智能云测评、音乐机器人、智能乐团等智慧教育设备点亮了学生的校园生活。天津市教育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世界智能大会为天津智慧教育提供了新的理念、技术和应用成果,提升天津教育信息化水平,展现智能改变教育的生动场景,也必将助力构建天津教育发展新格局,推动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建设。

据悉,未来天津各区“5G+智慧教育”大数据平台还将与民政、公安等部门数据进行对接,掌握区内人口变化情况,为教育决策者优化教育资源部署提供数据支撑,实现数据资源的更大化发展与应用,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教育现代化高地建设。

猜你喜欢
河西区智慧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天津市河西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成立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