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华玉, 彭来勤, 叶云, 李丽容, 吴丽兰, 张迎愉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 妇产科, 广东 惠州516000)
妊娠及分娩会对孕产妇盆底组织造成一定牵拉损伤, 使其盆底及阴道组织松弛, 从而导致尿失禁、 阴道膨出、 阴道松弛等盆底功能障碍情况的发生, 严重影响孕产妇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1-2]。 因此, 盆底康复训练对修复孕产妇盆底组织、 改善盆底功能、 预防盆底功能障碍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盆底肌功能训练联合盆底治疗仪对孕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 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9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300 例孕产妇的临床资料, 根据不同治疗方法为两组。 对照组 (149 例): 年龄22 ~ 37 岁, 平均年 龄 (29.54 ± 4.76)岁; 孕周29 ~ 41 周, 平均孕周 (35.27 ± 2.33) 周。 观察组(151 例): 年龄22 ~ 38 岁, 平均年龄 (29.89 ± 4.81) 岁; 孕周29 ~ 41 周, 平均孕周 (35.25 ± 2.31) 周。 两组孕产妇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 ①单胎妊娠; ②认知能力较强。 排除标准: ①有产科合并症及并发症; ②既往有慢性病史及泌尿系统、 生殖系统手术史; ③孕前阴道壁脱垂、 盆腔脏器脱垂。
1.3 方法对照组行常规盆底肌功能训练: 辅助孕产妇取平卧位, 头部枕软枕, 并拢并屈起双膝, 双臂置于身体两侧, 全身放松保持有节奏的深呼吸, 吸气的同时缓慢收缩臀部肌肉, 保持10 s, 随后缓慢放松, 连续反复10 次; 然后指导孕产妇取直立位, 进行上提、 外旋臀部及扭转胯部运动, 连续反复10次; 再取平卧位, 微屈双膝, 收缩肛门、 会阴及阴道, 4 ~ 5 s后放松, 连续反复10 次。 10 min/次, 4 次/d。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盆底治疗仪 [法国Electronic Concept Lignon Innovation 公司, 国食药监械 (进) 字2013 第2210381 号, 型号: Phenix USB 4] 进行治疗, 治疗前测定孕产妇的盆底肌力水平, 并根据测定结果为其选择合适的型号; 孕产妇排空膀胱后, 指导其取膀胱截石位, 双腿自由外展, 将治疗仪探头放入孕产妇阴道5 ~ 7 cm 处, 并于脐耻与骶尾部中间放置两片均匀涂抹耦合剂的电极片, 用固定带固定, 设置脉冲频率20 ~ 82 Hz, 脉冲宽度20 ~ 320 μs, 并指导孕产妇进行最大程度的连续快速收缩与放松盆底肌训练, 连续3 次快速收缩舒展后放松10 s, 再进行下一次收缩舒展, 15 min/次, 3 次/d。 训练期间根据孕产妇喜好选择播放舒缓、 轻柔音乐, 使其放松心情。 两组孕产妇均连续治疗3 个月。
1.4 评价指标①盆底肌力水平: 分别于治疗前、 治疗3 个月后采用国际通用会阴肌力测试法测定孕产妇的盆底肌力水平,分为0 ~ Ⅴ级。 盆底肌肉收缩0 s 为0 级, 收缩持续1 s 为Ⅰ级, 收缩持续2 s 为Ⅱ级, 收缩持续3 s 为Ⅲ级, 收缩持续4 s为Ⅳ级, 收缩持续≥5 s 为Ⅴ级, 级别越高表明盆底肌力水平越高。 ②盆底功能障碍: 治疗3 个月后观察两组孕产妇的尿失禁、 尿不畅、 阴道膨出、 阴道松弛、 盆腔痛等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 软件处理数据, 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 采用χ2检验, 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盆底肌力水平治疗前, 两组的盆底肌力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3 个月后, 两组的盆底肌力水平均有所升高, 且观察组的盆底肌力水平高于对照组 (P<0.05)。见表1。
表1 两组孕产妇的盆底肌力水平比较 [n (%)]
2.2 盆底功能障碍治疗3 个月后, 观察组的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见表2。
表2 两组孕产妇的盆底功能障碍比较 [n (%)]
盆底肌肉围绕在阴道、 尿道、 子宫及直肠开口周围, 对腹腔脏器及盆腔具有支撑作用, 使其能维持正常位置, 还能协同作用于肠、 膀胱及性功能, 对女性而言极为重要[3]。 妊娠期孕妇由于子宫体积和重量逐渐增加, 会对盆底组织造成不同程度重力牵拉, 从而使盆底组织产生不同程度损伤, 加上性激素及松弛素变化的影响, 盆底支持组织所承受的压力显著增加, 韧带松弛, 骨盆关节软化、 不稳定, 支持力减弱, 进一步增加了盆底肌肉损伤程度[4]。 另外, 产妇分娩时会引起盆底肌肉过度牵拉, 造成部分纤维断裂, 从而直接损伤盆底组织及会阴部神经, 进而降低产妇盆底功能, 引发阴道膨出、 阴道松弛、 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碍情况, 对孕产妇日常生活及生命质量造成严重影响[5-6]。 因此, 需对孕产妇进行有效及时的康复训练, 恢复其盆底肌肉损伤, 改善其盆底功能。
本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3 个月后, 两组孕产妇的盆底肌力水平均有所升高, 且观察组的盆底肌力水平高于对照组, 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表明盆底肌功能训练联合盆底治疗仪可有效提高孕产妇的盆底肌力水平, 减少盆底功能障碍情况的发生, 疗效较好。 盆底肌功能训练通过指导孕产妇对臀部肌肉、 肛门、 会阴处及阴道进行规律收缩与舒展, 并进行上提、 外旋臀部及扭动跨部等训练, 可有效提高孕产妇盆底肌力量强度, 改善其临床症状[7]。 但部分产妇无法准确找到所需训练位置, 治疗效果欠佳。 盆底治疗仪通过对孕产妇盆底肌肉进行电刺激, 可改善盆底部位血液循环, 促进受损肌肉组织恢复, 从而提高盆底肌力水平, 减少子宫膨出、 子宫脱垂等盆底功能障碍情况[8]。 另外, 在电刺激同时根据肌电信号的具体变化进行快速收缩与放松盆底肌训练, 可有效强化孕产妇盆底肌力, 促进其盆底功能恢复, 从而减少盆底功能障碍情况。
综上所述, 盆底肌功能训练联合盆底治疗仪可有效提高孕产妇盆底肌力水平, 减少盆底功能障碍情况的发生, 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