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燕
(深圳大学总医院麻醉科,广州 深圳 518055)
胃肠镜在临床上能够对消化系统疾病起到有效探查,通过检测能够清晰观察到胃肠组织病变情况,取得临床诊断相关数据,以此为患者疾病确诊及救治提供可靠依据,因此在临床中具有较高应用意义及检测实施价值[1]。但因胃肠镜属侵入式检测方式,对患者而言,此种检测方式具有一定痛苦性,因此在临床检测中患者普遍存在抗拒心理及较高体感不适情况,为使胃肠镜检测能够顺利开展,在检测前给予患者麻醉药剂对患者进行术前麻醉,使患者在麻醉状态下接受临床检测,可以有效提高胃肠镜检测实施效果及数据、样本采集准确性,同时也可缓解患者检测过程中心理压力,因此具有较高实施必要性[2]。喷他佐辛与丙泊酚在临床中均属麻醉药剂,在临床手术麻醉中较为常用,但不同剂量喷他佐辛与丙泊酚混合后,所产生的麻醉效果及患者术后状态存在较大差异性。因此,不同比例喷他佐辛与丙泊酚联合应用于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效果开展研究,现报告如下。
选定本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进行无痛胃肠镜检测患者118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平均分组方式,分配患者至常规组和观察组当中,常规组分配患者59例,本组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22~57岁,年龄均值(36.72±2.78)岁;观察组分配患者59例,本组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25~55岁,年龄均值(37.05±2.95)岁,组间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本次研究经院内伦理委员会同意,患者知晓研究内容后,自愿加入本次课题研究并签署知情告知书;(2)患者精神状态正常,无沟通、交流障碍;(3)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可对胃肠镜检查做有效配合;(4)患者无用药过敏史或不良用药史,可正常接受临床用药。
排除标准:(1)患者对本次研究存在抗拒性,拒绝加入本次课题研究;(2)患者患肝肾、内分泌、心脑血管疾病,或存在用药过敏史;(3)患者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4)患者无自理能力,日常生活需他人管理和监护。
检测实施前,两组患者均需禁食禁水6小时以上,检测前开放患者静脉通路注射补液,调整患者机体状态,保持生命体征稳定,使用鼻导管给氧方式进行给氧,同时监测患者机体状态及血氧饱和度等指标数据。
常规组患者检测前采取常规麻醉:本组患者静脉注射0.6mg/kg喷他佐辛,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2mg/kg丙泊酚,对患者实施麻醉,待麻醉起效后,对患者开展胃肠镜检测,检测过程中观察患者行为状态,必要时可增加丙泊酚使用剂量,促进检测有效开展。
观察组患者检测前采用低剂量麻醉:本组患者检测前准备工作及麻醉给药方式同常规组患者一致,本组喷他佐辛给药0.2mg/kg,丙泊酚给药2mg/kg。
采集两组患者麻醉后临床指标,采集项分别为血氧饱和度、心律、舒张压、收缩压等生命体征指标以及检测后苏醒时间,分析两组麻醉实施效果。
统计两组,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统计项分别为呼吸抑制、恶心、疼痛、术中动体等,计算各项组间占比,分析组间麻醉实施安全性。
将两组临床指标进行比较,观察组临床指标各项均优于常规组,组间数据对比存在差异性(P<0.05),见表1。
表1 无痛胃肠镜检查后临床指标各项比较
经统计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患者,组间数据对比存在差异性(P<0.05),见表2。
表2 无痛胃肠镜患者麻醉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几率[n(%)]
随着临床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临床疾病检查技术得到进一步提升与完善,腔镜技术的诞生,改变了传统临床检测成像清晰度差、误诊率高、准确性低等弊端,通过将腔镜探入患者体内,通过观察成像系统所呈现影像,能够直观观测到病灶处组织病变情况及结构、性质等特征性改变,同时也可在检测过程中,获取病变组织检测样本,使患者在无创情况下,实施临床病理检测,提高疾病检测诊断有效率的同时,缩短患者疾病诊断、确诊等候时长,对患者疾病及时救治具有显著促进意义[3]。
胃肠镜作为当前临床上胃肠道疾病诊断常用检测方式,临床实施意义及应用价值均较高,但对于患者而言,胃肠镜在置入过程中所造成的不适感受加剧患者心理负担及精神压力,由此造成患者接受程度差、检测配合积极性低,存在较高抗拒性,从而对胃肠镜检测有效开展产生较大干扰性。为使患胃肠疾病患者能够更好的接受胃肠镜检测,在检测前给予麻醉药剂对患者进行临床麻醉,进行无痛胃肠镜检测,通过麻醉使患者无疼痛感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检测过程中机体耐受度,促进临床检测顺利开展,对患者疾病诊断,临床数据采集准确性均具有显著实施重要性及必要性。
喷他佐辛与丙泊酚均为临床上较为常用的麻醉药剂,经静脉注射给药后,可以使患者术中保持肢体状态稳定,降低患者术中痛苦感受。喷他佐辛属阿片受体激动/拮抗型镇痛剂,具有显著镇痛作用,相比其他镇痛类药物,喷他佐辛具有起效速度快、用药安全性高、对患者机体系统功能影响小等诸多优势,用药后患者无呼吸抑制、消化系统不适、血压降低等不良反应,麻醉失效后,患者能够快速恢复正常机体状态,因此在临床使用后,可以有效保障检测或手术实施安全性。丙泊酚属短效静脉麻醉用药,临床上多将其应用在全身麻醉诱导和维持当中,给药后能够在短时间内使患者进入睡眠状态,促进肢体肌肉松解,从而促进临床操作顺利开展,对患者心脏、血压、生命体征等方面均能够起到有效维护作用,因此在临床上具有较高应用价值[4]。在临床胃肠镜检测中,将喷他佐辛与丙泊酚进行联合使用,对患者进行检测前麻醉,二者相互作用,可以起到良好镇痛、镇静作用,从而促进患者胃肠镜检测有效实施,降低患者检测痛苦感受。
经本次研究证实,不同比例喷他佐辛与丙泊酚联合应用后,对进行无痛胃肠镜检测患者机体状态存在不同影响,观察组患者采用小剂量喷他佐辛+常规剂量丙泊酚混合麻醉后,患者生命体征指标各项数据基本稳定在正常范围值内,且检测结束后苏醒较快,比较常规组采取常规剂量喷他佐辛+丙泊酚混合麻醉患者可见显著优势性(P<0.05),两组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明显(P<0.05)。
综上所述,不同比例喷他佐辛与丙泊酚联合,应用于无痛胃肠镜检查中,麻醉效果存在差异性,以低剂量喷他佐辛与丙泊酚混合麻醉效果更为良好,安全性更高,临床应用价值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