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文柏
摘要:目前,中国建筑业飞速发展,许多城市高楼大厦林立,以满足人们的生活和办公需求。然而,中国的许多地方靠近地震带,地震灾害的风险很高。因此,建设单位需要研究目前应用的抗震技术,做好建筑的整體抗震处理工作,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尽量降低地震灾害对建筑结构和使用者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威胁。在此基础上,施工单位必须应用高质量、高效率的建筑抗震技术,有效提高建筑的整体施工质量,确保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关键词:建筑工程;防震隔震;设计;施工技术
引言:
建筑物的可靠性关乎着业主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着区域社会稳定性。我国属于地震多发国家,面对地震的威胁,建筑的可靠性更加重要,需要加强防震隔震技术的应用,提高建 筑的安全性能,充分发挥建筑的使用价值。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迅速增长,带动了各行各业的发展,在此期间,建筑业迅速崛起,高层建筑几乎随处可见。高层建筑的设计必须满足人们的需求,不仅要现代化,要潮流化,更要保证人员的安全。因此,抗震施工成了建筑施工中最重要的环节。
1抗震设计在结构工程中的重要作用
地震这一自然灾害有着强大的破坏力,一旦发生地震可能会严重损坏大量建筑物,威胁国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建筑物如果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够为居民创造更加安全稳定的工作生活环境,这对于人们幸福感和归属感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同时能够有效推动我国建筑行业健康稳定地发展。其次,建筑物的使用寿命会随着抗震性能的提升而大幅度提高,从而其耐久性更高;再次,不断探索、发展抗震设计有助于我国设计师、技术人员等工作人员技术水平的提升,为我国建筑行业提供大量的实践经验,将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水平缩短,从而推动我国建筑行业与国际接轨,加强我国建筑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最后,提高抗震设计水平有助于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速度。
2建筑工程的施工中抗震技术的应用原理
地震期间,地壳的运动会产生巨大的能量,地震波的传播会引起周围剧烈的震动,因此,震源附近的建筑物会因震动的影响而损坏和倒塌,威胁到相关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为,建筑阻尼参数直接影响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如果阻尼值较低,地震发生时,建筑物本身不能有效吸收能量,而会遭受非常强的振动,这将导致建筑物的损坏,甚至倒塌。如果阻尼值很大,建筑可以很好地抗震。所以,施工单位在使用抗震技术建造建筑物时必须增加阻尼值,确保地震发生时,建筑吸收大量地震波,从而降低地震的破坏。目前,主要有两种常用的抗震技术。首先,传统抗震技术是以传统建筑加固的形式增强建筑的稳定性。该技术应用价值非常普遍,属于被动抗震。第二,结构抗震技术,也就是主动抗震,要求在施工的时候科学利用抗震技术提高阻尼值,以便在地震后释放能量,保护建筑。
3建筑工程防震施工技术
3.1基础隔震抗震技术
在以往的的抗震结构中,主要依靠建筑结构及构件来抵抗甚至是消除掉地震产生的能量,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过程当中,由于地震产生的作用力属于外加荷载,设计师就要在结合其他荷载带来的影响之下对建筑物隔震设计进行细致的分析,从而使其满足抗震的要求在建筑隔震技术中,其主要原理就是将阻尼器以及橡胶隔震支座加入到建筑物的耗能装置内。其中,橡胶隔震支座主要提供的是较强变形能力等作用,其次,它还会对地震能量进行一定的消耗。在高层建筑中应用隔震技术,一般会使建筑物上部结构中的地震作用缩小到30%左右,当地震发生时,其上部结构的反应主要以第一振型为主。相当于一种刚体平动,基本上不会产生反应放大的作用,并通过隔震层中的相对大位移作用有效降低上部结构内所受到的地震荷载。在发生地震前若采用基础隔震措施,高层建筑上部结构受到的地震反应就会很小,并且不会使建筑构件以及内部的设施受到一定的破坏,还会避免建筑物中的人群受到伤害。
3.2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技术
建设部门必须从以前建造的建筑和经历过地震灾害的建筑中分析提炼抗震技术运用的经验和教训,从而发现抗震作用较好的建筑框架结构,即钢筋混凝土加固框架。混凝土加固方法是指施工人员必须使用钢支撑组件和耗能支撑组件来将它们部署在地震力可以消散的位置。并且需要在建筑物整体框架的柱子间隔处安装钢支撑,从而科学有效地增强结构框架的稳固和抗震强度。在发生严重地震灾害时,逐层布置的框架和钢支撑框架能确保建筑物不会发生太大变形,放置在结构框架中的耗能支撑组件能够在地震袭击的时候吸收和处理大量的能量,从而最大限度地控制这种地震力对建筑物自身结构的不利影响。
3.3加固施工技术析
第一,增大截面积抗震加固法。在建筑结构工程当中积极采用增加截面积加固法的方式,其效果显著,操作起来也十分便捷,因此对相关操作人员的要求相对较低,所以在工程实际建设阶段需要结合其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从而有效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另外,应用增加截面积加固的方式,必须要选择适当的施工材料,确保其可以与建筑结构之间进行充分融合,进而有效避免产生分离的情况,从根本上确保整体承载力的提升。第二,预应力抗震加固法。在建筑结构抗震加固处理中,合理运用预应力技术进行加固处理同样也能够表现出较强的作用价值,其主要就是借助于钢拉杆或者是撑杆进行预应力的有效施加,进而促使这些外加结构能够具备更强的加固防护效果,对于提升原有建筑结构的刚度、承载力以及抗裂性能等具备较强作用。结合这种预应力加固法的有效应用,其最为突出的一个优势就是不需要占用过多的空间,可以在小范围内进行加固处理,最终取得的抗震加固效果同样也是比较理想的。但是预应力加固技术的应用同样也存在着一些较为明显的限制,其一般不适合于在混凝土结构的高温状态下进行操作,对于收缩较大的混凝土结构也很难发挥出较为理想的作用价值。总的来讲,在土建结构施工当中应用预应力,尤其需要注意的就是严格按照相关设计标准来对预应力的大小进行合理控制,进而使其充分发挥出其抗震加固的作用,有效防止对建筑结构造成不利的影响。
3.4科学设计隔震项目和消能减震
于地震常发带而言,建筑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必须具备相应的抗震能力,此外,还应该具备隔震能力与消能减震的能力。相关人员应该对建筑物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根据建筑物实际情况确定建筑使用的隔震技术,并在这基础之上科学的选择隔震支座,进而增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除此之外,研究人员应该科学设计抗震及隔震构建,并掌握建筑用材的延性,进而使地震灾害带来的危害逐渐降低。
3.5抗侧力的体形优化
相关人员在建筑工程项目开展的过程中,如果选择了刚性结构方案,就可以降低地震灾害对建筑主体结构产生的破坏,并且建筑主体结构发生变形的几率相对较低。如果建筑结构中存在超静定,就会存在一定的塑性铰,这也会降低地震对建筑造成的破坏程度。于建筑结构而言,强度与稳定程度成正比,也就是说强度越低稳定程度越低。相关人员应该将建筑结构的屈服性进行科学优化,在结构遭到破坏时应该对总体的屈服机制进行全面分析,并制定科学的屈服机制,不能简单的依据楼层进行制定。相关人员在设计建筑工程的结构时,应该遵循以下几点原则:强节弱杆、强压弱拉、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就是在选取横向杆件时,应当对杆件的轴力进行充分考虑,尽可能保证弯曲耗能,进而实现加强总体构建延性的效果。
结语
抗震技术广泛应用于当前各种类型的建筑中。该技术显著提高了建筑物的整体使用质量,有效地提高了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和强度。因此,要求建设单位积极学习和理解抗震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科学合理地运用正确的抗震措施,提高和完善抗震技术,改善房屋建筑的强度和整体抗震性能,确保建设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童海.论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J].住宅与房地产,2017(30):93+110.
[2]杨晗丽,郭攀,胡克文,等.房屋建筑的抗震施工技术及应用的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施工技术,2014,23(29):212-213.
[3]赵彦华,贺玉磊.我国高层建筑抗震设计问题探讨[J].智能城市,2017,04:177.
1535501705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