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凯
摘 要:随着各国导弹技术的不断发展,制空权的重要性也随之显现出来。为了更好的应对导弹威胁,获取制空权,世界各国都在建立现代反导防御系统。与此同时,为了应对反导防御系统,实现对远程目标的精准打击,世界各国都在竭尽全力发展远程精确打击武器技术。本文通过对精确打击武器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梳理,分析了其发展方向,旨在提升中国的国防实力,稳固国际地位。
关键词:导弹技术;反导防御系统;远程精确打击;发展方向
随着武器系统不断更新换代,实现了从近距离至远距离作战,从远程粗放式打击进化为远程精确打击。从20世纪40年代第一枚导弹现世,至二战后期德国使用V-1和V-2导弹隔海轰炸英国,虽然因射程问题导致作战效果不佳,但对导弹技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先驱作用。导弹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近距离作战模式,可以对远距离目标进行作战。二战后,各国都十分重视发展导弹技术,随着高能燃料、特种材料、无线电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等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火箭和人造卫星应运而生,1957年全球第一颗人造卫星和洲际弹道式火箭由前苏联成功发射,彻底解决了射程问题,让远程精准打击成为现实。当前火箭技术和人造卫星技术的不断发展,空间技术也随之不断发展和成熟,为太空武器的研究开辟了道路,其实现将可以对任何地方进行打击。现阶段,各国现代反导防御系统趋于完善,如何保障在低代价、低伤亡的同时远程毁坏节点目标,发展导弹突防技术、精准制导技术、战斗部技术最为关键,本文通过对这三种技术发展现状进行梳理,分析了远程精确打击武器技术必然向体系化、能力化、效能化发展。
一、导弹突防技术的发展
作为一种技术措施,导弹突防技术主要目的是帮助导弹突破反导防御系统。随着各国反导防御系统技术的不断进步,进入智能化阶段[1]其预警时间增长,拦截命中精度提高,这些都对导弹的突防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如何改进和提高导弹的突防能力以保持其作战有效性是当前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挑战。通过研究反导防御系统可知,其具备探测及拦截系统,为了更好的应对反导防御系统,当前各国通常采用两类突防技术:反侦查技术和反拦截技术。
(一)反侦察技术
1.隐身突防
隐身技术应用到导弹中,可以改变自身雷达反射信息和红外特征信息,让对手的各种探测手段受到限制,无法判断目标的威胁性,总的来说,其应用可以降低被探测系统发现的概率,当前隐身方式主要分为下列三种:
(1)红外隐身
一是,采取各种措施,形成阻挡层干扰侦查。措施包括:释放红外假目标对侦查进行干扰;释放红外吸收烟雾干扰侦查系统;释放气溶胶形成红外阻挡层。二是,通过向发动机加入特殊添加剂,改变自身发动机尾焰信号特征。使对方红外探测器受到蒙蔽,不能发现导弹行踪,或即使发现红外信号,也因信号问题不能持续跟踪。
(2)雷达隐身
一是,通过对外形进行设计,使雷达的反射面积减小。二是,通过涂层吸收电磁波,降低自身的反射波。对导弹或其弹头进行涂层,容易导致导弹受力出现问题,因此,这种方式存在一定弊端。当前雷达隐身的实际应用中,需要将两种方式互补使用。
(3)等离子体隐身
作为一种智能隐身方式,通过对自身各项参数(如电浆的密度、频率、能量等)进行控制,可以造成对手雷达波受到干扰。这种方式现阶段应用较少,主要由于相关技术难度高,且需要的资金较多,如,关键性技术仍未取得阶段性突破造成其短期内应用范围较小。
2.电子干扰
电子干扰即为使用无线电波对反导防御系统雷达形成干扰。其作为突防技术措施,按干扰方式产生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下列两种:
(1)有源干扰
通过将干扰机和专用机装配在导弹弹头上,将自身无线电信号发射和转发出来,从而对雷达造成干扰。有源干扰有二种干扰方式,一是,杂波干扰。通过装配干扰机,使自身发射功率增强,同时释放杂波,来抑制对手雷达,起到防御作用。二是,欺骗干扰。通过装配专用机在弹头上,将对手的雷达信号进行调制处理后,发出假信号干扰对手雷达系统。
(2)无源干扰
通过利用干扰物(金属箔条)反射电磁波,对雷达电子设备造成干扰,使其在干扰情况下,不能准确判断真弹头。如,俄罗斯伊斯坎德尔导弹系统就能保障导弹在飞行末端不被拦截,其通过使用假目标和噪声,来干扰反导防御系统雷达和侦测。
(二)反拦截技术
1.弹道机动
作为重要的突防手段,主要通过弹头机动变轨、机动飞行来实现武器突防。导弹防御系统通过预测导弹弹道,可以形成管行区,并将其半径逐渐缩小,持续半小时发射拦截器,從而实现拦截。针对防御系统管行区,当弹道机动幅度超过其预测时,其就会失去效用。因此提升弹道机动的幅度可以提高导弹突防能力。其中典型代表:美国研制的潘兴2战术导弹,其弹道机动在导弹高度达到40km后,呈现为S性;俄罗斯研制的RT-2PM2弹道导弹,其弹道机动能力可以覆盖全程,在机动变轨的同时又可空间变轨,实现对目标的精准打击。
2.多弹头技术
通过同时释放多枚子弹头,让反导防御系统难以应对。作为一项突防措施,为对手制空权获取和空中防御带来巨大挑战。多枚子弹头可以增加突防机率,是使用弹头突防的重要手段之一。另外,其利用反导系统的弊端,如对末助推级弹头真实弹道无法准确预测,导致其难以预测攻击目标,不能第一时间进行反导作战。
二、精确制导技术的发展
其作为一种制导技术,可以通过自身获取信号或者外部输入信号[2],引导导弹射中待定目标,命中目标重要部位。根据物理量性质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红外制导
其应用过程经历了以下两个阶段:一是,红外点源制导技术。其主要应用于自动导引制导,作为制导方式的一种,其通过主动搜索信息,并对其进行识别和跟踪,最终攻击目标。典型武器包括:美国制造的AIM-9空空导弹,法国制造的“西北风”防空导弹,俄罗斯制造的SA-7防空导弹等。二是,红外成像制导技术。作为制导方式的一种,其主要通过接受红外辐射,从而形成温度分布图像,并利用其控制导弹飞行目标。典型武器包括:美国制造的小牛空地导弹,法国制造的海响尾蛇舰对空导弹等。
(二)电视制导
作为一种编导方式,电视制导为防区外武器发展奠定了基础。电视制导具备多种优点,如,造价低廉、制导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等。另外其应用广泛,在炸弹、导弹、巡航导弹上都有所运用。典型武器包括:美国制造的“白星眼”空对地导弹,俄罗斯制造的Kh-59空地导弹等,这类武器都实现了空中对目标进行精确打击。
(三)激光制导
激光制导主要包括以下两种工作体制:一是,激光寻的制导。作为一种编导方式,其通过激光束对目标进行照射,利用目标反射光线跟踪目标。典型武器包括:美国制造的美国GBU-28激光制导炸弹,
三、战斗部的发展
战斗部作为一种载体,其承载的武器可以对目标进行打击,其发展十分重要能直接影响武器作战的效果。现阶段,战斗部种类丰富针对空间内不同目标作战,可分为以下几类战斗部:
(一)对地下目标作战的战斗部
对地下目标作战的战斗部,主要针对隐蔽在地下,同时具有一定防御能力的军事目标。为实现对地下军事目标的精准打击,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钻地战斗部。20世纪70年代,法国制造的BLU-107反跑道炸弹,其具备侵彻效应可侵彻1.25m厚的钢筋混凝土。同年,美军制造出了BLU-109鉆地战斗部,其可以侵彻1.95m厚的钢筋混凝土;80年代末期,美国BLU-113 战斗部,其可以侵彻6m厚的钢筋混凝土;20世纪末,出现了两级串联战斗部,如,BROACH战斗部[3]。当前,英美都在原有战斗部基础上继续发展创新,如,英国通过研究美国战斗部技术,使长矛战斗部可以侵彻15m厚的钢筋混凝土;美国通过研究超空泡原理,计划将来侵彻45m厚的钢筋混凝土。
(二)对地面目标作战的战斗部
对地面目标作战的战斗部,主要针对处于地面的军事目标,如,装甲坦克、军事建筑、电力设施等。另外通过几何思维,可以将地面空间分为点、线、面。如,以点为目标作战的战斗部,可以分为串联式聚能装药战斗部,用于新型反坦克导弹;攻顶式战斗部,用于智能地雷、反坦克导弹和子弹药;动能侵彻战斗部,用于动能弹和横向效应增强弹等。以线为目标作战的战斗部,可以分为单一式战斗部和子母式战斗部两种。以面为目标作战的战斗部,其特点有覆盖范围广、面积大等。现阶段,各国都有以面为目标作战的毁伤战斗部,俄罗斯研发的“炸弹之父”真空弹,美国研发的“炸弹之母”GBU-43大型空爆炸弹,都威力巨大,可对面目标进行覆盖。另外,也具备一些优点,不会造成环境危害。
四、远程精确打击武器技术发展方向
一是,向体系化发展。打击毁坏损伤目标是武器的最终目标,随着信息多样化、多远化发展,现代化战场战机瞬息万变,仍然应用单一的武器设备已不能完成战斗使命,只有武器向体系化发展,才能对目标进行有效打击。二是,向能力化发展。随着防空反导系统的不断发展,为了更好的对军事目标进行打击,远程打击武器的突防技术和精确制导技术也需要不断发展创新,只有其向能力化发展,才能打赢明天可能发生的战争。三是,向效能化发展。现代战争的特点包括:节奏快和作战灵活。为了达成作战目标,远程精确打击武器应具备一发即摧毁的效能。当前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创新,为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持。
五、结论:
综上所述,世界各国的远程精确打击武器技术都取得了空前发展。我国远程精确打击武器技术应向体系化发展、向能力化发展、向效能化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我国的国防实力,稳固国际地位。
参考文献:
[1]李乔扬, 陈桂明, 许令亮.弹道导弹突防技术现状及智能化发展趋势[J].飞航导弹, 2020(7).
[2]皮安云.制导系统的发展及精确制导技术[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2020, 000(008):30.
[3]李红民.BROACH战斗部[J].航空兵器, 1999(01):31.
3335500589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