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思源 张捷
摘 要:现阶段,市场经济不断推进,供配电对于大众的生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为了能够优化变电站电气工程的运行效果,提升其质量,对相关的管理工作加以落实,提升工作效率。本文通过对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变电站中的意义加以阐述,提出变电站电气自动化与传统控制系统之间存在的差异,由此提出变电站自动化以及电力安全实现方案。
关键词:变电站;电气自动化;电力安全运行
构成电力系统的部分较为多样,其中变电站所负责的任务是分配、输送电能,主要是通过一次设备进行配合,使得电力系统得以运行,其中包括:变压器、电动机、母线电缆及电抗器等等设备,而变电站能否更为有效的运行,却不仅仅是依靠一次设备,还需要与二次设备进行搭配,二次设备在变电器的运行过程中主要起到辅助作用,并对其进行严格的检测。因电力系统较为复杂,所覆盖的设备相对较多,想要确保电力系统得以正常运行,就要对各项设备进行保障,由此使其能够安全运行,在推进变电站电气自动化下,为变电站的良好运行奠定基础。
一、电气自动化在变电站中的意义
随着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自动化早已渗透进变电站工作当中,不仅有效提升了变电站的工作质量,还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而在对变电站进行监控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远程操作的方式,将单元数据上传到局域网内,借此与上位机进行紧密结合,由此便可以同变电站的相关工作站正常通讯,取消传统的处理方式,解决了变电站在自动化过程中依旧效率底下的问题,这类设备应当从自动化操作遥控设备入手,由此提升其设备的可靠性,使得变电站自动化多方面设置,具有科学合理性。从实际层面来看,电气自动化在变电站中所存在的意义。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可以实现便利服务智慧化。目前,我国在变电站的建设过程当中,出现了明显的分布趋势,对所在地区有重大影响,变电站电气自动化决定了该地区供电运行是否稳定,同时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变电站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可以使得供电系统的准确性得以提高。现阶段,变电站亟需自动化技术的融入,在变电站处理各类问题时,已经凸显其重要作用。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变电站也可以进行稳定、安全、准确的运行,同时,还可以对存在的错误指令以及故障进行修正,由此提升供电系统的运行效率,也确保其安全性。
其次,对于实时模拟工作还有较大的助力,对正在运行的工作内容加以了解。通常而言,变电站的状态分别为瞬时和稳态,而加强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变电站当中的应用,能够对其运行状态进行预判,及时处理存在的问题。除此之外,对于电气设备运行状态加以分析,由此做到实时监控整个变电站,完善和优化其运行的目的。
二、变电站电气自动化与传统控制系统差异
作为变电站运行重点方案,变电站电气自动化与传统的人工控制的方式相比,可以有效地满足现阶段企业在工作运行过程中的需求,并对系统加以整合,由此建立和完善更具科学合理性的运行方案。
首先,可以通过电气自动化技术,将各类设备加以串联,由此提升变电站运行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将人为因素控制在最低点,淡化人为关系,使变电站的工作运行逐渐落实到高效的模式上。
其次,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已经对相关部门在局域范围内的工作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相关部门也对电气工程的需求给予了更多的关注。我们应当对于控制系统进行构建,全面覆盖变电站各个环节结构,然后借助信息技术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通过电气自动化体系,对于变电站工作的全过程加以监督,借助电子检测技术,实施全局域的变电站工作监督。
三、变电站电气自动化实施方案
(一)架构设计
通过对变电站工作运行的整体分析,由此得出,需要通过分层分布方式,对架构进行有效设计,架构主要是从三个层面进行设计。首先是网络层,该层主要是以工业以太网作为基础;其次是间隔层,其主要的作用在于收集各类便便战中一次设备运行参数,且对该数据加以分析,保护相关设备;第三是站控层,该层也是架构设计当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及工作任务是对电器设备加以监控,架构层功能相对全面,覆盖面积较广,可以对各类设备的故障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辨别,同时还可以对网络层和间隔层的硬件设备存在错误参数的现象进行及时的纠正。
(二)硬件设计
同架构设计类似,也是利用分层分布结构对硬件进行有效设计,采用该方式进行设计,主要是为了能够实现有效自动化监控。比如:在站控层以及间隔层当中有许多硬件设备,为了能够满足各层的正常工作运行,硬件设计也要基于分层分布结构开展相关的工作。
(三)软件设计
软件系统对于变电站工作的整体运行产生了较大的作用,使其工作质量与效率得以提升。因此对于软件系统进行设计,可以有效的将在工作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发现和纠正。软件系统主要包括数据采集、人机交互、数据控制、权限管理、监视报警、在线诊断等等功能,在进行软件系统设计过程中,需要采用应用模块方式。
例如,设计A/D采集模块,该模块的主要功能是采集电流电压信号,之后对所采集的信号进行识别转化。除此之外,该模块还具有抗干扰能力较强的特点。因此,通过该模块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在识别之后对其进行整理和储存。
四、变电站电力安全运行方案
(一)强化信息收集以及网络通讯安全
为了能够保障变电站的电力安全运行,可以通过与电气自动化技术进行有效结合,将其搜集的数据进行及时的处理和反馈,由此保障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的收集。以供电跳闸为例,对其加以分析,可以对隔离开关进行控制,由此确保变电站运行的安全。除此之外,还需要确保变电站的安全稳定,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要对网络开展防护,安装相关的安全应用,设计人员操作需要具备等级与权限。
(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强化人员培训
在完善制度之前,我们需要对变电站自动化的多个层面加以分析,据此提出完善制度的策略,同时还需要对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由此达到提升工作效率与质量的目标。对于控制电力的安全性而言,完善制度以及人员培训工作,对提升其安全性能的效果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变电站企业还细腰从安全管理制度、运维管理制度、生产管理制度等多方面的管理制度加以思考,对管理制度进行有效的构建和完善,从根源上确保变电站电气自动化可以安全运行。
而对于企业来说,企业的相关管理人员需要对目前人员、电器设备、所处环境、企业生产等多个层面进行调研,对相关数据加以整理和分析,之后对安全管理的相关制度进行有效完善。除此之外,电力企业还可以通过招聘、培训等多种方式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
(三)做好交接班管理
变电站的值班人员需要做好在其工作期间的数据处理工作,对于设备尤其是重点设备进行看护,不间断的确定设备运行的情况,同时还需要与交接的工作人员对于所做的工作进行详细阐述,交接人员还需要对设备再次检查,避免出现失误。
参考文献:
[1]张桂林.变电站电气自动化与电力安全运行探讨[J].数字化用户, 2019(19).
[2]蔡尚雷.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生产运行电力系统中的运用[J].轻松学电脑, 2019, 000(001):P.169-169.
[3]张惠峰.关于变电站电气自动化实现电力安全運行的对策探讨[J].科技与创新, 2020(7):2.
1352501705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