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美彦陆小黑
(1.南通大学杏林学院 江苏 南通 226200;2.南通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江苏 南通 226007)
在当今,国际化进程中科技的高速发展也使得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显。武术文化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具有的传播力、引导力、公信力以及由此产生的竞争力和影响力经过长期的历史沉淀,成为武术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力量。武术文化软实力是指通过传播武术文化的集体行为所展现出来的中华文化特征和中华民族精神,是我国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表现形式。目前,有关文化软实力的研究多是定性理论研究,定量研究较少,鲜有针对武术文化软实力的专门研究。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尝试科学构建武术文化软实力的评价体系内容,诊断武术文化传播问题,提升武术文化软实力。
文化的传承、繁荣、健康进一步影响着软实力的发展,2013年《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3》“国际民众认为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依次是:中国武术、饮食和中医”充分的说明和肯定了武术在国家文化软实力中的地位和价值。中国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子文化,对中国文化在海外的传播情况有着很高的代表性。从2004年的总理之问“温总理,您会武术吗?”到2009年胡锦涛毛里求斯的重要演讲“学习武术,一可以健身,二可以了解中国文化,三可以增进中毛两国人民友谊”,再到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克里姆林宫一同“点赞”的3分钟少林功夫表演。中国武术在中国文化传播过程的推动作用可见一斑。首先,武术文化承担着文化传播的使命。中国人口数世界第一,基数庞大使得移民输出量也是世界之最,海外华侨的“谋生手段”之中包含着中餐和中国武术。对于西方人而言,中国文化符号基本就是中餐(炒杂碎)和功夫(李小龙)等。李小龙的影片将“中国功夫”变为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符号认知之一。其次,打造“功夫”国际形象有利于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韩国很早就把跆拳道提到国家软实力的高度,以跆拳道基础和品势等,在全世界广泛传播,而其他国家也都积极通过打造拳文化软实力以实现国家利益。中国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以及国家汉办在全世界范围成立的孔子学院等机构,不定期开展武术(功夫)班、养生气功班、武术段位制考试、武术国学夏令营等易学易懂的兴趣活动。普及武术知识,重新塑造武术文化形象,加快中国文化的被接受进度,也促进武术产业的国际化发展。
评价是指运用科学合理方法对文化活动以及效果的相关材料依据标准进行测量、分析并作出价值评定的过程。而体系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由此可见,武术文化软实力评价体系是有关事物的评价要素有机整合起来,使得评价相对标准化,并且相关事物都可以进行有效衡量。武术文化软实力是武术文化资源被外化成提供的信息,并最终形成受众的内化信息的过程。本文认为武术文化软实力是指通过传播武术文化的集体行为所体现出来的中华文化特征和民族精神,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有机组成和重要表现形式,其核心要素至少应该包括:经由长期历史沉淀凝练而成的武术文化传播力、顺应时代要求而显现的武术文化引导力以及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而带出的武术文化公信力等方面组成。这样中国文化传播出去有了可以量化的标准,为文化回应性评价提供保证。武术文化软实力评价不仅展现武术文化评价者具有的强烈的文化意识,也让评价活动体现出文化多样性、文化包容性和文化公平性。
在信息时代,非强制性手段来影响他人的“软实力”的地位比以往更为突出,也使得“硬实力”和“软实力”的界限更加模糊。而以“身体化(具化)”、“物化”及“制度化”的形式而“化”为软实力的“文”在提升国家形象、国际地位和政治经济效益方面能力突出。所以从受众感受到传播出的武术文化入手,探究武术文化的传播力、引导力、公信力,以此评价武术文化软实力真正实现的作用价值。
(1)传播者。
中国武术文化植根中华文化的肥沃土壤,在文化历史长河中屹立不倒,其传承能力足够强大。简单来说,中国武术传承者(个人或组织)都可以作为武术文化的传播者。武术传播者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团体或者组织机构,在传播过程中武术传播者担负着与武术相关信息资源的“收集”、“加工”和传递的任务。传播者作为武术传播的源头,也是把握大方向的开始,传播者的能力不同,传播效果自然有异。传播者在武术技术传承与创新、武术文化传播等领域的资源力和创新力,决定武术文化对外传播的维度。
(2)传播媒介。
中国武术跟随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广泛传播,并逐步成为中华文化的有力代表和文化符号,离不开各种传播中介或借助的物质载体。它包含大众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等形式。比如,武术传播中除了开建武馆和举办交流活动之外,最重要的传播渠道便是传媒。虽然中国与美、法、日等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距离,但中国传媒对所有武术相关“活动”的曝光率改变武术活动的影响范围。
(3)受众的反馈。
武术传播的最终目的就是国外对武术的认同和学习,从而引起受众的认知、情感乃至行为上的改变,这是检验武术文化传播活动是否成功的重要尺度。受众的反馈更是一种激励,各武术传播主体在清晰认识既定目标后会将目标和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而努力调整“自身行为”。受众的反馈分为直接反馈和间接反馈两种,直接反馈是武术行为上的,间接反馈则是武术认知和价值观念上的。
(1)核心价值。
一个文化的核心价值是其体系结构的反应,也很大程度上规定了文化特质,具有强有力的导向作用的。因此可以说,武术文化传播过程中武术精神、核心价值是重中之重,把握着武术文化传播发展演化的大方向。东西方各异的文化思维也成就了不同的价值观。而武术文化中的精神层面对人价值的探索在中西文化交流中是思想上的“先进”,也是生命的“本能机制”。正因武术的核心价值是维护生命,武术由防身价值演化出修身、健身、娱乐等功能。在当代,思想上“先进”才有机会成为行为、动作的引导者。
(2)功夫美学。
意境作为中国美学的最高审美标准,长期以来存在于中国的书法、绘画等“雅文化”之中,这与中国武术对审美文化内涵关注度不高有关,使得中国武术沦为“俗文化”的境地。中国武术与“意境”的内在联系,让中国武术区别于其他武技,也让“武术意境”成为武术审美的核心。而中国“功夫形象”和“功夫元素”能在好莱坞电影中得到认可取决于中国“功夫形象”别致的审美价值。当今时代,需要意识引导人们从血腥与残走向精神与灵魂,提高生活质量。于是,美学的具象使得中国武术别具一格,用“诗意化”消解血腥和残酷,赋予暴力的技击动作以现代风格之美。
(3)功夫哲学。
李小龙精湛的武艺令全世界人瞩目,而他的武学思想、哲学修养以及文学功底又鲜有民众去关注。老庄、周易、禅宗等中华文化的思想精华和尼采、黑格尔等西方哲人思想,奠定了李小龙的武术成功之路。“哲学是人为了解放自己而对自身及其生活的阐释,并要求生活按照人的理解展开”,武术是展示生命哲学的场所,无论是技击理论亦或是精神内涵呼吁人们体验生活,理解人。这些对当今时代关于“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期许具有导向作用。
(1)政府行为。
中国武术国际化传播之初,几乎凭李小龙一己之力使中华武术名誉全球,并且让Kungfu一词写入了英语辞典。成龙则打破了武术影星成为“东方超人”的尴尬局面,拥抱国家意识弥补跨区域带来的文化裂缝和失衡。此外,文化历史与文化资源不如当代中国的美国却拥有超强的文化传播力,这离不开美国政府对文化传播的鼎力支持,离不开强大的国家力量。中国也意识到这一重要性,开办孔子学院就是有力证明,截至2019年9月30日,全球已有158国家(地区)设立了535所孔子学院1134个孔子课堂。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曾说:“中国在世界各地建立孔子学院,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学习中国语言和文化,这也是‘软实力’的一种具体体现。”
(2)民间组织。
中国武术文化传播依靠国家政府力量的同时更需要民间组织,有研究表明数量众多的武馆是中国武术在美国传播的主要载体,并且国内每年几乎都会组织一些武术表演团体到美国进行巡回演出,使得中国武术在美国传播活动丰富,也取得了相当的效果。
(3)国际环境。
传播模式局限性之一是社会制度对传播的影响、传播与环境的关系被忽视。
当前世界范围的文化冲突与文化大融合也决定了文化软实力的主要语境是国与国,更强调“对外”。这时国际环境(国家形象、国际地位和政治经济效益)对武术对外传播的公信力影响不容忽视。有研究证实“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在非洲、中亚、越南等国家具有较好的影响力,但是在美、日、韩等国的影响力则较为不足”,所以,提升武术文化软实力的国际影响力需要扬长避短,进一步提升武术文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力,积极开拓其他国家的市场。
“依靠‘文化软实力’,尤其是利用其中的文化传播之类的无形力量,利用大量制造的文化产品和现代传播工具,从观念上、感情上、心理上去影响别国人民,则是另一种代价小而收获的明显的软力量资源。”然而,将武术文化的软力量作用发挥出来就需要找出武术文化传播中的问题。对武术文化软实力评价体系的构建,就是从根源入手指引武术活动方向,调控武术文化价值行为,询证武术传播方法,解决武术文化传播阻碍。从武术文化传播力、武术文化引导力、武术文化公信力三个方面入手(涵盖武术文化传播力、凝聚力、创新力、竞争力等文化软实力的综合指标),逐一细化出二级三级评价指标。然而,更加细致量化的指标还需继续研究和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