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慧
基于人机互动的实验师技术远程培训模式分析
◆高慧
(新乡学院 河南 453000)
在实验师的培训中,早期的集中面授的培训方法,不利于资源的共享,同时培训的开展也不方便。近年来,随着远程培训的开展,这些问题得到了解决。因此提出基于人机互动的实验师技术远程培训模式的分析,在人工互动的远程培训模式的原则中,选择以服务性的培训模式作为原则。拟定了在远程培训模式下不同阶段实验师技术的培训重点,对新手型实验师重点在引导实验师将高校学习的理论知识转换为实践能力,对熟练型实验师重点在于引导他们消除职业成长中的高原现象,对专家型实验师培训重点则是指导学习最新的实验理论和使用最新的实验器材。最后分析了远程培训模式下的远程信息交互平台,运用体系结构将Agent组织起来。
实验师;远程培训;人机互动;培训模式
实验师作为相关科研工作的实验执行者,需要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动手能力,而传统早期集中面授培训方法存在多种不便,而随着信息化教育的发展,带来了远程培训模式[1]。而研究发现,世界各国对远程培训方式开始逐渐关注,早在19世纪就发展出了早期的远程培训模式,但早期远程培训模式往往仅仅是采用电视节目或广播等方式来进行,无法对要求实践能力的职业领域进行培训[2]。而人机互动技术的应用,为远程培训模式开展了新的模式,通过人机互动技术实现了远程实践动作的练习。
在对远程培训模式的构建中,对远程培训的培训者需要明确自身作为过程中的服务者。需要引导学习者去学习更加实用且与自身需求相对应的技术[3]。而开展远程培训的初衷是为了提高实验师的整体素质,在模式构建时要注重学习者的发展,同时让学习者充分利用网络空间,通过教学提高实验师的技术素养。由于远程培训时通过互联网通讯作为基础,并且通过音频、视频的方法,来进行多媒体技术以及远程视频传输技术进行远程培训。而随着终身教育的兴起,为了提高实验师的综合素质,需要保证培训时的质量、并提高服务质量,让每个学习者都可以获得知识。在进行远程培训时,考虑到远程培训的交互不足,可以从教学内容上进行改良,并根据学习交互理论,促进远程培训的交互,学习内容可以对于整个远程培训,同时利用互联网交流上的便利,来保证交互的进行[4]。
在远程培训模式的构建中,支持层作为远程培训开展的基础层,内容包括了人机互动需要的硬件设备、远程培训数据传输的互联网平台支持等。而支持层作为远程培训模式的基础,同时也需要必要的学习支持服务,来为培训者在培训中遇到问题时提供必要的服务。
在远程培训模式中,准备层作为培训开始时的准备工作,需要根据培训实验者相关需求,以及工作类型对培训内容进行调整,同时也对培训知识数据库进行进一步的拓展,并根据当前实验师的实际学习需求来进行调研,并结合调查数据进行参考,最终确定适合当前实验师的培训内容。
学习者所发生的知识交互往往是与培训内容间存在直接或者间接的联系,因此在实施层中,将交互作为该层次下的核心,相关交互反映在两种交互模式下,首先是利用远程培训平台或系统,实现被培训者与被培训者之间的相互交互,提高对课程知识的交流,巩固培训成果。考虑到实验师往往需要较高实际动手能力,因此在交互中的第二种模式为,则选择为人机交互的模式,从交互的内容上来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操作交互、信息交互以及概念交互。通过人机交互,将实验师进行的实验动作和相关操作进行数据模拟与正确动作进行对比,并提出动作错误情况,以及需要改进的方法,同时相关人机互动的操作动作也可以经由培训者来进行分析,判断实验师受培训后的技术能力,实现操作的交互。在操作交互后,培训者也开始了学习的过程,知识的传播也就已经开始了,也代表了信息交互以及概念上的交互。
这一时期的实验师刚刚走出院校踏上实验台,在这个阶段中实验师接受新鲜事物的速度快,同时实验科学理论比较扎实,新手实验师具有较强的可塑性,而在实验室中较为陌生,需要施加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在下一阶段的职业转换中避免错误[5]。对该阶段的实验师的培训需要向着职业转化、能力加强、理论知识转换。职业转化的重心是为了让实验师了解自我未来职业背景并且正确认识自己的情况。对能力加强主要目的是提高实验师的工作程序和流程,并实现初步的了解。理论知识转换目的是让实验师可以将高校学到的理论知识转换为实际动手能力。在培训过程中,需要体现出实验师的主体地位,在分享和沟通中让实验师对职业误区消除,对新手型实验师的培训中,处理实行远程培训模式还可以通过双轨式培训,将集中面授的培训模式和远程培训模式相互结合。而新手阶段的实验师往往刚刚毕业年龄较小,思想更加活泼,接受新鲜事物能力较强,因此在培训过程中针对新手实验师的特点,应该鼓励新手实验师使用全新的技术,在培训中,使用人机互动也可以提高新手实验师的兴趣。对培训时的评价,应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定性定量的将培训过程结合,并将过程评价落实,首先可以使用较为常见的考试评价模式,考察新手实验师的理论知识,然后利用人机互动技术,来对实验室的动手实践能力进行评价。从评价内容上,可以通过程中对新手阶段的教师的学习者自评、个人自评以及培训者评价等多方面来开展。
实验师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使实验师进入了一种职业发展状态,成为一名技术熟练的实验师[6]。而且在熟练阶段下的实验者,通常都有一定的实践能力。但是,技术水平较高的实验者更容易出现高原现象。“高原现象”,是实验者的一种自我心理状态,因为实验者的经验积累使自己形成了一套知识体系,具有自我特征的实验风格,并且满足了自己已有的经验,接受新的知识时会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同时,由于实验者积累的经验能够很好地解决实验中的问题,所以在对待改革时也会产生抵触情绪。对于熟练实验员的远程培训,可以将培训目标设为两个层次。首先是提高理论知识水平,使参与培训的实验者了解在他们的职业发展阶段出现的高原现象,并帮助实验者认识到这一现象。参加远程培训的实验师,应按照培训过程记录培训体会。二是将新的实验理论和改进的实验实践相结合,使参与培训的实验员能够将实验改革的新思想和新方法在实验中的应用相结合,使参与培训的实验员能够对实验过程进行改革。就培训内容而言,首先是对实验师的思想教育,对熟练实验师的高原期反应要从思想教育入手。针对高技能教师的特点,可采用自修-反思的教学模式,使实验师能够在自我辅导与自我学习的基础上,对自己的言语及行为进行审视与思考。对于熟练阶段的实验师评价,可利用远距离培训的环境,建立实验师培训成果库,记录实验师培训成果库的进展和成长情况,使实验师能够参与培训过程、体会、成绩等,促使实验师在培训过程中自我反省和总结。
专家实验师,是实验师在成长和培训中达到的最高阶段。反映在实际实验进行时,长期的工作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同时由于自我学习,对实验进行的理论知识也积累较多,实验素养较高。从一定意义上,专家阶段的实验师已经达到了实验师职业的最高水平,而随着终身学习的理论,专家阶段的实验师也需要一定内容的培训,尤其在目前的科研的进展中,不断出现全新的实验设备,以及实验方法。对专家阶段的实验师培训的目标上,应重点放在学习当前实验中的全新发展成果,了解掌握当前出现的新式实验设备,提高科研能力,并将个人积累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提升为实验理论。在培训内容中,培训者要向专家阶段实验师传递当前实验应用领域的最新动态,包括实验技术、实验理论等,专家阶段的实验师往往年龄较大,对新技术较为陌生和抵触。而专家实验师的职业特点也不同于其他阶段下的实验师,他们身上具备丰富的经验以及知识,在培训过程中,可以发挥他们自身的优势,将自身经验进行共享,将自身也作为培训进行的一部分。由于专家阶段的实验师的特殊性,在培训评价中,不应拘泥在过程性的评价上,对专家阶段的实验师的培训评价上,采用撰写实验操作方面的课题报告和撰写培训总结的方式来进行评价。
个别Agent的能力在远程培训模式中是有限的,而远程培训模式往往需要在多个目标和行为之间实现任务执行和计算,因此在该模式中,需要使用架构来组织Agent。多Agent技术是实现在由多个Agent组成的社会环境中共享处理信息和知识。远距离培训是由教师(培训者)通过多个不同功能的子项Agent构成的,主要任务包括:知识点管理、学习材料组织、习题库维护、考卷生成等。学生(受训人)的Agent由多个不同功能的Agent子项组成,包括个人档案管理,个人学习调整等。培训过程中,受训人员要进行发问,通过Agent对问题进行相应的分类和处理,并给出相应的答案,当Agent不能解决时,就把问题发到老师那里,由老师来解答,彼此间的通信都是通过Agent技术来实现的。根据代理组,实施集中管理服务,让成员实现集中操作。集中式代理组至少包括一个管理服务机构,并对组内代理成员的行为、协作、任务分配等进行统一协调和管理,使代理组成员能够自主地接受并承担任务的不明确意图,同时实现自我管理协调,在信息交互过程中,主程序对子程序及程序功能具有控制作用。
针对远程培训模式的原则、结构、培训重点以及实现交互信息传递方法进行了分析。但在研究过程缺乏对实例的分析研究,未来研究中,会以实例为主,并分析目前远程培训模式存在的弊端。
[1]林钦.信息技术条件下的中小学教师网络远程培训思考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0(9):143-144.
[2]张晓娟,吕立杰.精准扶贫背景下教学点教师远程培训路径探索——以SPOC引领式培训模式为支持[J].中国电化教育,2020(2):58-66.
[3]邓泽军,虞海霞.网络技术驱动下的基础教育师资培训改革[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21(6):71-76.
[4]朱千强.基于“互联网+”背景下远程培训模式的探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16):251+253.
[5]张琳琳,陈建平.“互联网+”背景下中学教师远程培训模式研究[J].科教导刊(下旬),2019(7):74-75.
[6]梁华坤,高建军,常薇.利用“互联网+继续教育”模式开展专业技术人才远程培训新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9(12):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