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扩招人才培养的思考和实践
——以辽宁医药职业学院为例

2021-03-06 06:13:53周郦楠陈若冰
卫生职业教育 2021年9期
关键词:生源校企学院

周郦楠,陈若冰

(辽宁医药职业学院,辽宁 沈阳 110101)

高职扩招是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为学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多种入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重要举措,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转型、经济增长提速时期人才供给的重要途径[1]。教育部等6部门在2019年5月6日印发《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教职成[2019]12号)中指出招生对象包括普通高中毕业生、中职(含中专、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毕业生、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同年9月4日,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召开全省高职院校扩招工作推进会议。高职扩招专项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是职业教育的重大发展机遇。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在短时间应对大量扩招,如何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为高职教育提出了挑战。

1 高职扩招给职业教育带来的挑战

1.1 学情不同

高职扩招所面向的群体是普通高中毕业生、中职(含中专、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毕业生、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扩招生源群体年龄、婚姻状态、生活状态、学历水平、生活经历、行业经历差距大,其求学目的也有很大不同[2]。因每个学生的情况不同,对教学提出了很大挑战。

1.2 资源紧张

2019年是扩招的第一年,很多高职院校面临教学资源不足的困境。据《2018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显示,46所院校的生师比高于20∶1[3]。除师资紧张外,学校的教室、实训室、实训场所等也存在不够用的问题。

1.3 管理求变

针对生源在短时间内的迅速增多,如何制订教学计划、实施教学、评价教学、监督教学,构建什么样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的标准是什么,与原有的常规教学在管理上有哪些不同[4],都是扩招后在管理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2 解决问题的思路

《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中指出要做好扩招生源的分类教育管理工作。按照“标准不降、模式多元、学制灵活”的原则,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应性和实效性。因此,以社会需求、人才需求为出发点,以学情分析为基础,以校企协同为落脚点,以能力为核心,以组织、制度、资金和完善的机制为保障,按需施教,德育为先,探索学徒制、模块式、校企联合的分类人才培养模式[5-7]。

3 解决问题的原则

3.1 需求导向原则,是扩招人才培养的立足点

高职扩招是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一方面解决产业发展人才需求的供给侧问题;另一方面解决促进人才成长,提高全民素质的问题。职业教育是产业人才需求和人才自身成长需求对接的重要环节。所以职业教育在扩招人才的培养上既要做好对产业发展需求、职业能力要求的分析,又要做好扩招人才的学情分析。

3.2 系统化管理原则,是扩招教学管理的必要措施

2019年是扩招人才培养的开局之年。扩招生源具有多样性、多元化的特点。要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必不可少,因此对扩招生源应当进行系统化的管理,从教学要素(即学生、师资、资源、教材、合作企业等)管理、教学环节管理(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教学组织与实施)、教学成果管理(学业评价、教学质量评价)3个方面进行系统化管理。这是实现标准不降、模式多元、学制灵活的分类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举措。

4 实施过程

4.1 需求导向,确定扩招专业

根据国家扩招政策方针和文件精神,全体动员,综合考虑目前我省健康服务和健康产业发展需求,评估学院各专业校企合作办学情况,分析扩招生源特点,将社会需求大、易于掌握学习的专业确定为扩招专业。包括中医康复技术、物流管理、中药生产与加工、药品经营与管理、老年服务与管理、健康管理、眼视光技术、口腔医学技术、医学美容技术、医学生物技术,共计10个专业。

4.2 政策推动,健全教学管理机制

学院印发《学院关于制定2019年退役军人/工人农民新型职业农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人才培养方案评审指标》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进行宏观指导和过程监督;制定《学院数字化课程建设方案》《学院数字化课程建设评审指标》为扩招人才培养开展“互联网+教育”搭建项目载体;制定《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编制工作经费管理办法》对教学人员实行激励政策。从宏观指导、过程监督、评价诊断和保障等方面构建较为完善的管理机制。

4.3 按需施教,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4.3.1 进行学情和职业能力调研,分析需求 学院应主动适应高职扩招生源多元化、发展需求多样化的特点,以问卷调研、电话访谈、小规模会谈和深度访谈等形式,开展对扩招生源的学情分析,分析其成长背景、从业经历、学习基础、年龄阶段、认知特点、职业发展愿景,进行因材施教。

遵循职业教育理念,对接产业需求,通过调研、论证,分析职业能力需求、岗位工作任务、职业资格标准和证书要求,根据分析结果进行课程体系设计和内容设置。

学院对10个扩招专业均做了学情分析报告和职业能力调研报告,为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提供依据。

4.3.2 根据需求,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论证,按照编制—论证—修订—再论证的路线,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严格把控质量。构建评价反馈机制,根据论证中存在的问题,多次召开沟通协调会和开展培训,保障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效性、科学性、可行性,做到一班一方案,为人才分类培养做好预先设计。

4.4 校企协同,构建分类人才培养模式

坚持标准不降、按需施教、校企协同育人的原则,制订了多样化、具有弹性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分类人才培养,包括学徒制、模块式、校企联合式人才培养模式[8]。其中物流管理专业与京东物流、医学美容技术专业与东方美公司的合作采取了学徒制培养模式;中医康复技术专业、中药生产与加工、老年服务与管理、健康管理等专业按照一岗一模块采取了模块式培养模式;眼视光技术、医学口腔技术、中医康复技术、医学生物技术等专业分别与爱尔学院、春和科技、朋朋修脚、金斯瑞等企业采用校企合作联合培养模式。

以中医康复技术专业为例:通过调研,根据生源特点和需求,将扩招人才培养分为两类,一类以培养修脚及足病修治特定岗位技能人才为目的,与朋朋修脚合作开展校企联合的定向人才培养,学习工作一体化、招生就业一体化、学校企业一体化;另一类以模块式培养为主,按照岗位对应设计了ABCD 4个模块,采取灵活组合、弹性学制的形式,以适应扩招生源需求的多样性。

4.5 德育为先,构建思政教育发展体系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思政教育是扩招人才培养的关键[9-10]。学院落实思政大格局,构建了“思政课程—专业课程—选修课程”思政素养培养体系,德育为先、强化素质。(1)思政课程开足开齐: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等必修课程,加大其学时比例,占总学时比例的9%。(2)课程思政贯穿专业课程:在专业课程标准中落实课程思政理念,设置课程思政目标。(3)设置公选课强化学生思政素养:学院设置有96学时的全院公选课程,设有中国红色文化方向、传统文化方向、生态环保方向、心理素养等方向课程。

4.6 互联网为桥,构建立交式教学新形态

“互联网+教育”是新时代的教育潮流,是新形势、新手段,也是新机遇[11]。学院制订了数字化课程建设方案,分梯队建设校本化的数字化课程资源,2019年以教学改革立项为载体,初步开设了40门线上课程。同时,购买网络课程作为校内线上课程的补充,形成线上课程、网络课程、见面课程混合建设式“立交桥”,以适应不同类型生源的需求。

经过系统建设,学院的10个扩招专业均顺利开展教学工作,并形成了系统化人才培养、校企共育人才培养、传统人才培养、扩招人才培养4个层面,开展了12门蓝墨云教材、12门活页教材及80余门题库、考试标准化评价项目的建设工作。

扩招是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举措,是国家人才兴国重要决策的行动落实。在这一国策面前,挑战与机遇并存,如何做好扩招生源的培养工作,是教育本质的体现,也是职业教育功能的深化。

猜你喜欢
生源校企学院
长洲怡生源记货单考论
广州文博(2023年0期)2023-12-21 07:23:28
初等教育学院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今日农业(2020年15期)2020-12-15 10:16:11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上海包装(2019年2期)2019-05-20 09:11:04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电镀与环保(2016年3期)2017-01-20 08:15:33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新课程研究(2016年1期)2016-12-01 05:52:15
学院掠影
校企合作五反思
高校生源危机:“狼真来了”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
河南科技(2014年16期)2014-02-27 14:1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