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蕊
(绥中县农业事务服务中心,辽宁 绥中 125200)
冬季及早春季节部分地区的温度较低,但却是羔羊生产的关键时节,加强哺乳期羔羊的保护,提升其成活率是养殖户面临的重要问题。出生羔羊的身体器官并未发育完善,不具备良好的体温调节能力,无法适应寒冷季节。同时,其血液中的免疫抗体较少,缺乏对病菌的抵抗能力,极易感染各类疾病而导致羔羊死亡,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必须重视提高哺乳羔羊成活率的技术研究。
肉羊品种较多,品种不同对地区和环境的适应能力也不同,因此在羔羊品种选择时,应结合地区环境选择具有较高适应能力的品种,以保障羔羊的成活率。
2.1 加强妊娠前期饲喂管理 妊娠前期的母羊所需营养不高,夏秋季青草较为丰富,可做好放牧工作以提升妊娠期母羊的膘情。冬春季节应加强优质干草的补饲,并合理添加青饲料及块根饲料,提供温水饮用,以免母羊因饮水过冷而导致流产。如母羊体质较差,应适当进行补饲,并合理控制混合料喂食量。
2.2 强化妊娠后期饲喂管理 妊娠后期胎儿发育速度快,此时应采用舍饲喂养,合理进行饲料的营养搭配,确保其蛋白质、矿物质以及维生素含量充足。生产前应适时进行疫苗的接种,以免羔羊患有痢疾。放牧时要避免出现羊群拥挤现象,避免急赶或鞭打母羊,以免其受到惊吓。还要对舍饲母羊的饲养密度进行合理控制,强化草料管理,对母羊喂食全价料,如发现草料变质或发霉应立即淘汰。
随着羔羊体重的增加其成活率会有所提升,体重较轻的羔羊体温调节能力差,缺乏良好的疾病抵抗能力,对环境的适应力也不高,成活率相对较低。因此,应选择产肉性能佳且长势良好的公羊与当地母羊进和行杂交,培养出体重较高的羔羊,以此提升羔羊的成活率。
冬季草料供应不足,母乳质量会下降,羔羊体质难以有效提升,对严寒天气的侵袭抵御能力较差,这是冬季羔羊成活率较低的直接原因。因此,应大力推广舍饲饲养方式,加强寒冷季节羔羊生存环境的保暖措施,减少寒冷对羔羊成活率的不利影响。羔羊体重增加和生长发育速度加快,需要的营养量也会增加,因此,应适当进行补饲,为羔羊补充需要的营养,增强其体质,以有效提升其成活率。
5.1 设立单独的产羔室 母羊生产前,要准备好单独的产羔室,确保房间阳光充足、通风良好。室内温度不得低于10℃并保持温度的恒定。同时要及时更换垫草,加强消毒管理,可使用草木灰等进行产羔室的消毒,以保持环境的干燥整洁。
5.2 加强接羔管理 羔羊生产后应及时将其口鼻内的黏液清理干净。如脐带自行断开可用碘酊对其脐带处进行消除,或使用缝合线扎紧的方式切断羔羊脐带后再进行碘酊的涂抹消毒,并要清理干净羔羊身上的黏液。将羔羊放置于保温箱中,以防止其受凉而影响其消化功能。
5.3 做好羔羊哺乳工作 羔羊出生后可自行采食母乳,部分羔羊体质较弱不能自行母乳,可采用人工哺乳的方式按时喂足初乳,此时应合理控制也哺乳量及牛乳的温度。
5.4 适时补饲 羔羊10 日龄后可对其进行补饲,每日补饲量应以50g 为宜,补饲量每周应增加50g 左右,以便于加速羔羊瘤胃的发育,为羔羊的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进而提升羔羊成活率。
5.5 定期接种疫苗 应结合羔羊疫病的流行情况合理进行接种防疫工作,应在羔羊出生后的15~20d 进行羊快疫疫苗的注射,还要接种羊肠毒血症等其他疫苗,并于1 月龄左右进行五号病疫苗的接种。此外,还应在40 日龄、50 日龄以及60 日龄等阶段接种相应的疫苗。
哺乳期羔羊的成活率是养羊场经济效益提升的关键,因此在养羊过程中,应选择适应性强的养殖品种、加强能繁母羊的健康管理、应用杂交改良技术、提升后代品种成活率,同时还要大力推广舍饲及补料技术,以提升羔羊的育肥效果。此外,还要加强初生羔羊的饲养管理,设立单独的产羔室、加强接羔管理、做好羔羊哺乳工作、适时补饲、定期接种疫苗,以此有效提升哺乳期羔羊的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