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牡 综述,汪 燕,黄德秀 审校
(安庆市立医院,安徽 246000)
目前,中医科在综合性医院大多是辅助治疗科室,以中草药、针灸、理疗等方法运用中医相关知识理论治疗疾病,治疗疾病病种范围较广,常见疾病以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妇科疾病、内分泌科疾病等为主、一般并无细分科室,涵盖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各种疾病,但中医治疗针对个体差异,采用个性诊疗,疗效显著。共享理论主要实现过剩产能的共享[1],早在西医医院以会诊和成立医技科室的形式体现,实现了技术和医疗设备的共享,但在护理上共享经济理念的运用相对欠缺。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到来和国家对中医药的日渐重视,尤其新冠肺炎疫情中以“江夏方舱医院”为代表的“武汉模式”应用实践,采用中医综合治疗是降低轻症转重症的关键,人大代表提出建议全面构建中医药应对重大公共卫生时间防控体系,将是中医护理在综合性医院共享的良好契机。本文从现代医学模式的视域出发,分析综合性医院中医的护理研究进展,提出中医护理值得推广的经验和方法。
除普通西医科室的护理外,中医护理强调辨证施护理念,将中医理论应用于护理实践中,往往会加强中医药方面的特殊护理和中医相关技能操作[2-4]。护理人员应用中医相关理念,有针对性地为患者提供疾病的饮食、用药、情志、起居等进行对症护理。中医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运用所学的中医药理论知识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内容和护理措施。中医护理技能操作内容有针刺、电针疗法护理、穴位注射、耳穴疗法、艾灸、拔罐、放血疗法、推拿、贴敷、刮痧疗法等[5]。从对中医和西医的相关理念和护理操作技能进行对比分析,中医护理有着西医护理未具有的护理特点。
2.1中医护理具有整体观念性 中医治疗是宏观的、全面的,具有整体观念性,而这一思想贯穿到生理、病理、辨证和护理等各个方面。在中医护理过程中,传承了中医从整体出发,通过观察患者的外在变化,了解机体内在病变,从而提出护理问题和采用护理措施,使疾病早愈[6]。如临床上见到口舌糜烂的局部病变,西医一般予以消炎治疗,而中医认为其实质是心火亢盛的表现,心与小肠相表里,患者除口舌糜烂外,还具有心胸烦热、小便短赤等症候表现。在护理上除局部给药外,还嘱患者保持情志舒畅,不食油腻、煎炸、辛辣等助热生湿之品,宜食清淡泻火之物,如绿豆汤、苦瓜等,以通过泻小肠之火而清心火,使口舌糜烂痊愈。因此,西医护理更强调有针对性的治疗,而中医护理更强调护理的整体观念,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学者们都在进一步研究医疗和护理的整体性。
2.2中医护理具有辨证施护和辨体施护性 辨证施护和辨体施护是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护理方法。辨证是运用中医四诊的收集资料对疾病进行中医证候定性,辨体是根据中医对运用中医理论对患者体质进行分型,施护则是在辨证和辨体的基础上,根据医嘱采取同病异护、异病同护的方法[7]。中医护理的原则以中医辨证治疗指导护理工作,针对不同病情,应用扶正祛邪、标本缓急、调节阴阳、同病异护、异病同护、正护反护、三因制宜及预防为主等护理原则来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但目前关于辨体施护的研究报道还相对较少[8],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
2.3中医护理恒动性 中医学认为世界万物都处于永恒而无休止的运动中。“动而不息”是自然界的根本规律,元代朱震亨在《格致余论》中提到:“天主生物,故恒于动;人有此生,亦恒于动”,人的生命活动、健康、疾病等都是恒动表现。中医恒动性不仅表现在认识人的生理上,还表现在对疾病过程和病理生理的了解[7]。作者认为,中医护理的恒动性更多地体现在护理过程的以变应变上,在护理过程中,针对患者不断出现的新情况,处方用药随时调整以期药证相结合,中医护理也跟着灵活应变,随时改变针刺和疗法等。
2.4贯彻中医“治未病”理念,防护结合 所谓“治未病”,一是指未病先防,无病先防;二是指既病防变[7]。《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强调:“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护理工作在疾病的预防保健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以多种形式、多方位、多层面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防疾意识和方法。而中医护理讲究通过饮食、运动、精神调摄等个人养生保健方法和手段来维系人体的阴阳平衡、调养正气,提高机体内在的防病、抗病能力,以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疾病预防目的和维护“虚邪贼风,避之有时,精神内守,病从安来”的健康状态。从“治未病”的角度看,作者认为,中医更多的是兼顾未病先防,无病先防和既病防变,而西医更多的则只是强调既病防变,也就是防止并发症的产生。
2.5中医护理带有康复专业性 因中西医治疗有差异,目前总体上西医见效较快,综合性医院中医科重症患者较少,患者以康复、疗养为主。因此,中医科护理也需要灵活运用部分中医专业知识,懂得相应基础性专业操作,如拔罐、艾灸等,将中医贯穿于整个治疗和护理工作之中。在中医科有一定资历的护理人员应用中医相关知识对患者进行中医传统康复疗法,如推拿疗法、拔罐疗法、针灸、艾灸疗法等。中国传统康复疗法是我国中医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中医急诊急救缺乏进一步研究与发扬光大。
2.6中医护理注重“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身心和谐 中医情志护理,就是在“天人合一、天人相应”整体观念的指导下,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调神之法,包括清净养神、立志养德、开朗乐观、调畅情志、心理平衡等方面。《备急千金要方》指出:“卫生切要知三戒,大怒、大欲、并大醉,三者若还有一焉,须防损失真元气”。庄子提出“宠辱不惊”之处事态度,视荣辱若一,得失不动心为宠辱不惊。《医学正传》指出:“喜、怒、忧、思、悲、恐、惊,谓之七情,七情通于五脏:喜通心,怒通肝,悲通肺,忧思通脾,恐通肾,惊通心肝”。因此,作者认为,中医护理以中医因人、因时、因地的理论为指导,运用开导式、情胜式、静式、转移式等方法对其实施情志护理,实现“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身心和谐,但综合性医院中医科的情志护理要系统运用于临床,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3.1转变观念,充分贯彻中医人文关怀和人性化护理 人文关怀作为现代化护理理念,强调以人为本,是中医临床诊治望闻问切过程中的思想精髓,是通过中医知识、情感、心理环境氛围体现温馨服务和人文精神的关怀活动[9-11]。随着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演变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的现代医学模式,西医也越来越注重人文健康,也要求医生不仅仅要了解疾病的生理,还要了解包括患者、患者所处的环境和帮助治疗疾病的医疗保健体系[12]。因此,很多医学院校开设人文学院,开展医学人文相关课程甚至设置相关专业,也增加了对人文医师的培训等,促进人性化医疗的实现,贯彻健康中国战略下的大健康理念[13-14],而医院院内则是直接培养人文医师、人文护师等。
在中医护理实践中,护理人员始终通过中医护理和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充分发挥中医“望闻问切”的诊疗方式,增加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传承了中医几千年的人文关怀和人性化护理理念。既培养了护理人员的人文素养,树立正确人道主义价值观,丰富中医情志调理知识及掌握中医药操作技巧,又促进了疾病的转归,改善了医患关系,进一步发挥了优质护理的作用,可以作为切入点在普通科室中予以共享,尝试推行。
3.2共享中医整体观,促进患者身心整体康复 综合性医院普通科室护理,专科性强,更加注重专业护理和针对性护理,而中医护理则更加注重整体护理,更能贯彻中医辨证的整体观,更加符合生物-心理-社会的现代医学模式,重视保健和促进人群健康。中医护理传承中医辨证的整体观,整体预防、整体治疗、整体护理,不仅针对普通科室日常护理及导管滑脱、坠床、压疮等不良事件的重点预防和护理,更加强调患者及陪护人员生活、情志护理等,整体促进患者健康,对糖尿病等老年病、常见病康复及其护理乃至小儿、骨伤等的康复和护理都有较好作用[15-18]。普通科室可以通过康复患者转科至中医/康复科,设置康复护理护师或专兼职护理人员学习中医护理常识等方式,通过中医整体观增强患者的情志、保健、营养、物理疗法等中医护理,从生物、心理、社会整体促进患者身心康复。
3.3共享中医养生成效
3.3.1体质调护、精神养生 中医体质学认为,体质现象作为人类生命活动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与健康和疾病密切相关。中医护理应用中医体质分类理论,根据不同体质类型的反应状态和特点,辨识体质类型,采取分类管理的方法,在“因人制宜”防治原则下选择相应的预防、治疗、养生方法,对实现个体化、有针对性的预防保健有重要意义[19]。因此,在综合性医院普通科室,可以借鉴中医精神养生方法,在中医理念下,要求患者怡养心神、调摄情志。
3.3.2饮食养生、起居调养 中医护理强调患者的起居调养,讲究和谐自然、起居有常、劳逸适度原则,认为人与自然和谐,生活规律起居,与自然界阴阳消长的变化规律相适应,有益于健康。在综合性医院普通科室,饮食方面护理只针对部分患者有禁食、流质饮食、清淡饮食等总体饮食控制和糖尿病等特殊患者饮食的护理。中医护理则不同,中医护理在总体控制的基础上,会根据不同患者予以针对性的饮食护理起到辅助治疗作用,如饮用绿豆汤、西瓜等利尿、苦瓜清热降火以减少患者用药,改善患者饮食。对此,西医科室也可共享中医饮食护理,对患者加强饮食护理宣教,予以辅助治疗。
3.3.3传统运动、经络保健 一方面,中医研究认为,可以运用传统的体育运动方式进行锻炼,以活动筋骨、调节气息、静心宁神来畅达经络、疏通气血、和调脏腑,达到增强体质,延年益寿的目的。另一方面,中医特色护理有经络保健:针、灸、推拿、穴位贴敷,是重要的中医治疗手段,运用这些手段达到调整经络气血、借以通达营卫,调节脏腑,防病治病的目的[20]。在综合性医院普通科室,尤其在保障切口愈合和骨骼安全的前提下,鼓励手术患者在护理人员的陪同下早期下床活动,对长期卧床、颈椎腰椎等患者实行早期康复运动,并配合针灸推拿等经络保健等,不仅能促进胃肠蠕动,预防深静脉血栓等,还能加速机体功能的恢复。
3.4积极贯彻中医“治未病”理念,防重于治,注重养生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有“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之说,中医“治未病”理念,是把健康的人和患者纳入护理对象中,注重疾病的预防,在思想行为上约束自己,从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进行综合的研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来防治疾病[8]。中医养生学特别提倡精神调摄、养性全德,怡情养性、调畅情志,维持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良好的适应状态,避免七情致病。综合医院普通科室,应积极贯彻中医防治理念,通过宣教具体的日常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来引导患者未病先防,无病先防,有症状的患者强调疾病的预防、再防、复发、愈后养生等,不仅仅是该疾病的注意事项,更应全面评估患者,提出合理的健康知识宣教。
3.5从零开始,构建中医护理共享平台 中医护理作为现代护理实践,在发扬中国传统医学精神的同时,结合西医优势,将护理学科做到更加完善。综合性医院护理亦应充分共享中医护理推拿、艾灸、中药外敷、中药涂药、刮痧、穴位敷贴、中药擦浴、拔火罐等专业性操作,扩大中医护理和治疗等在普通科室的知晓度,并尽量提供好的中医护理共享经验平台,积极发展中医药事业。不仅构建如学术讲座,权威公众号等共享平台,更要结合目标教学法等现代教学方法和理论[21],做强、做大综合性医院康复医学科,为普通科室患者提供住院康复业务,将术后[22]、愈后急性病病情稳定患者转至中医科予以中医康复及辅助治疗等,而不是每个科室为了收入而自行开展部分康复业务,做到患者住院期间的中西医结合。
中医中药的发展在国家越来越重视的基础上,迎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尤其是在现代肿瘤患者方面研究参与度较高,通过中医护理方法降低肿瘤化疗不良反应程度,减轻肿瘤患者焦虑及疼痛,促进肿瘤患者康复等[23]。但因中医护理存在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特色方向不够明确、管理水平不够及科研学术不够等的影响,再加上基层中医药服务和资源缺乏及农村居民收入对中医药服务提供的阻碍等各方面原因,导致中医药发展较慢[24-25]。所以应利用国家重视和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医疗效的契机,借助共享经济等现代化管理方式,采用现代管理方式和理念,结合现代医学模式发病特点等破除中医药服务提供影响因素[26],大力推广中医特色护理,发展综合性医院中医康复医学,传承中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