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洪青
(吉林省通榆县乌兰花新华镇畜牧兽医站,吉林 通榆137200)
鸡病生态无抗防控技术是近年来家禽养殖中逐渐兴起的疾病防控技术手段,此技术实现了与生态养殖理念的有效融合,不使用抗生素是此技术应用的主要特征。在传统鸡病防控过程中,抗生素的应用是重要手段,但在抗生素使用量大增的同时也会逐步降低疾病预防与控制效果,同时部分药物也会残留于鸡体内,进而危害家禽的生长,或导致鸡肉或鸡蛋产品存在食用安全隐患。基于此,加强鸡病生态无抗防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家禽易发疾病主要有两个类别,一是传染病,可分为细菌性、病毒性及寄生虫性三种。传染病发生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渠道及易感动物三个条件。二是非传染病,通常是因动物出现外伤所致,或饲料、饮水质量不佳或饲养环境出现明显变化而引发。为此,应结合鸡病发生的必要条件,采取适合的方式提升鸡体对各种疾病抵抗能力,应优化饲养环境、加强饲料及水源质量把控,并要切断疾病传播渠道,从而降低鸡病发生率。
传统疾病防控模式下,通常是采用抗生素预防与治疗疾病,若抗生素使用不合理或过量应用会产生危害,不利于鸡病防控工作。首先,随意使用抗生素会增强病菌的抗药性,导致超级病菌出现。针对这些病菌进行防治需要增大抗生素用量,否则治疗效果不明显,但同时也增大了疾病的防治难度。同时,抗生素应用剂量过大,鸡体吸收抗生素后,经肝胆代谢消化的过程中,部分药物会残留于鸡体内,若是人食用此鸡或其产下的鸡蛋,可能会影响食用者的身体健康。此外鸡体吸收抗生素后,药物会随血液向各组织器官扩散,会抑制淋巴系统机能作用,易产生抑制抗体,从而影响鸡体免疫功能,导致鸡感染疾病。
对鸡病的生态无抗防控工作系统性强,因此应做好各环节的防控措施。应加强疾病防控相关的配套设施建设,引入自动化设备,优化养殖环境。同时,应加强对饲料及饮用水质量的把控,不可将抗生素类药物或具有刺激性的物质添加到饲料中,且要适量添加中草药或维生素,确保鸡摄入营养成分充足,以提升鸡的疾病抵抗能力。此外,尽可能为家禽提供深井水饮用,且应用前要做好过滤,确保水中富含多种且数量充足的维生素,以避免家禽感染各种疾病。
在养鸡过程中应加大对疾病排查力度,发现病鸡应立即隔离饲养并选用适合药物进行针对性治疗。若病鸡症状较轻,可应用卵黄抗体、中草药进行治疗,或应用抗菌肽及其他药物,若是治疗效果不理想,则可酌情换用其他疗法。鸡病治疗时,应用中草药治疗有利于降低病菌抗药性,不会破坏病鸡免疫力,有利于保证鸡产品的食用安全。鸡病生态无抗防控技术的本质是采用生态疗法进行疾病防控,不用抗生素或激素类药物。防控过程中,应将免疫抑制性疾病防控作为重点,确保鸡群免疫力可得到有效提升。鸡易感霉菌毒素,可利用脱霉剂等药物抑制此毒素。对患病雏鸡,可应用免疫增效药物或微生态制剂治疗,这类药物可优化雏鸡免疫器官,加快其生长发育速度,可有效提升鸡体免疫力。此外,应用微生态制剂还可改善鸡的肠胃功能,可于疾病治疗的同时提高家禽肠胃健康程度。
日常保健是养鸡业有效降低疾病发生率的重要途径,通过肝脏或肾脏保健工作的开展,可加快家禽的新陈代谢速度,强化机体排毒及解毒能力,可提升血液质量、提高机体活力,通常可将中药作为肝脏及肾脏保健药物。即便家禽日常保健持续性开展,也不可避免出现鸡感染疾病的问题。为此,鸡出现疾病之后,应遵循不使用抗生素药物治疗的原则,而是可选用微生物制剂、抗菌肽等药效相似的药物进行替代治疗。由于替代抗生素治疗鸡病的药物研究还不够深入,产生的治疗效果可能不够理想,为此,也可通过其他治疗方式的合理应用提升治疗效果。
疾病会抑制鸡的生长发育、影响养殖场经济收益,同时也可会影响鸡肉或鸡蛋产品的食用安全。目前,生态无抗防控技术逐步应用于鸡病防控过程当中,此技术是指不可应用抗生素药物进行疾病治疗,要确保此技术的科学应用,既要进行饲养管理能力的强化,还要选用针对性治疗疗法,且要加强家的日常保健,加快替代抗生素药物的其他药物研发,从而提升鸡病防控效果,达到养鸡业收益有效提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