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 瑶,曹 池,刘际东,潘宗奎,朱 乐,刘晓燕
(重庆市开州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重庆405499)
羊口疮,又称羊传染性脓疱、羊传染性脓疱皮炎、羊传染性脓疱口炎,致病菌为羊口疮病毒,属于国家三类动物疫病。羊口疮病虽然不会对羊群造成很高的死亡率,但是其发展迅速而且传染性极强,大型规模养殖场因养殖密度高,带毒羊使病毒在羊群中存在数年,一旦有羊感染本病,特别是种羊场发病后,其淘汰率几乎达到100%。病毒能长期存活,常温下病毒可保持感染力长达15年,无论是外界环境还是机体本身均难以彻底清除。
羊口疮发生于各种年龄的山羊、绵羊,多发于3~6月龄断奶后脱离母源抗体保护的小羊羔,常呈群发性流行;成年羊也可感染发病,但呈散发性流行。羚羊、猫和人也可感染。病羊和带毒羊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损伤的皮肤、粘膜感染。由于病毒的抵抗力较强,羊群被感染后很难彻底清除干净,可持续危害多年。羊口疮潜伏期一般6d左右,该病毒在潜伏期和隐性传染期内均具有传染性,且四季皆可发病,且在干燥和寒冷地区的发病率、传染病较高。
该病在临床上有唇型、蹄型、外阴型和混合型四种感染类型。(1)唇型最常见,感染病羊的主要表现在口、鼻部,起初有小红斑出现,逐渐形成丘疹和结节,之后成为水疱、脓疱,最后脓疱破溃后,形成棕黄色疣状硬痂。若为良性,1~2周硬痂脱落,愈后较好。严重病例发展还会扩展到羊的整个唇部、面部等影响进食,病羊衰竭消瘦致死。(2)蹄型几乎仅见于绵羊,感染病羊症状多发现于四肢,蹄叉、蹄冠先出现水疱或脓疱,后破溃流脓易诱发坏死,还会波及基层肌腱关节,导致病羊行走困难;(3)外阴型感染发生几率较小,主要表现为病羊阴道分泌脓性液体,阴唇发生溃烂,继发乳房、乳头也会出现脓包水疱,公羊阴鞘口皮肤发生小脓疱和溃疡。(4)混合型很少见,少数山羊还可见结膜炎等。
3.1 预 防羊口疮为常见羊感染病,研究人员经多年临床调查已基本掌握其病因病机、致病特点、临床症状等,方便养羊户学习管理。(1)应强化宣传工作,提升养殖户对羊口疮等动物疫病的防范意识。只有他们自己切实了解羊口疮病的病因、致病特点,以及羊口疮病失控的巨大危害,才能起到主观防控作用。(2)做到规范养殖,提高养殖场的生物安全措施。养殖场门口应设置消毒间与消毒池,完善相应工作人员的消毒制度,同时应加强环境用具消毒,可用3%福尔马林、2%氢氧化钠溶液或20%的热草木灰水等对圈舍环境和用具进行定期消毒。(3)羊口疮主要是由外来病羊感染羊群,引起群发,故应从源头上杜绝本病。坚持自繁自养,如必须引种,应严格按照动物及动物产品调运备案等相关要求,引种前要报动物卫生监督部门备案审批同意,引种羊回来后必须隔离观察45d左右,并在隔离期满前逐头采样进行布病等检测合格,确定无疫病方可解除隔离混入大群饲养。据了解,有部分山羊养殖户从区外甚至市外盲目引种,致使连续发生多起引种羊发病死亡,有的还引发感染原有羊发病死亡,养殖户损失惨重,应引起高度重视。(4)还应实施科学喂养,不喂干硬的饲草,合理调配不同生长时期的饲料配比,确保饲料营养满足其生长需求,增强动物体质和常见疾病的抵抗力。
3.2 免 疫对未发病地区,在每年3月和9月通过口腔粘膜注射0.2mL羊口疮弱毒细胞冻干苗;针对发病地区,紧急接种,仅限股内侧划痕,也可把病羊的痂皮、脓疮取下,剪碎,用氯化钙法干燥,研制成粉末,然后取1g粉末加50%甘油生理盐水,研磨成悬浮液,涂于内侧,皮肤划痕或刺种于耳,1g粉末接种100只羊。同时应加强羊痘疫苗皮内注射免疫,山羊痘病毒疫苗能免疫预防羊口疮。我区从2012年起大面积开展羊痘疫苗免费免疫后,羊痘与羊口疮的发病率大幅降低。
3.3 治 疗一般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可取得明显的效果。发生羊口疮时,应立即隔离饲养病羊,对污染的圈舍、用具进行彻底消毒,防止病毒扩散。对病羊治疗可分别采用西药或中药治疗,也可中西结合治疗。对唇型,治疗可在脱痂溃疡处涂抹碘甘油(5%碘酊加入等量的甘油)或10%氧化锌液,2次/d。经过多年临床研究,运用中药治疗羊口疮效果显著,以清热解毒祛腐生肌为原则,拟方:黄连20g、板蓝根15g、柴胡10g、栀子10g、当归15g、龙胆草10g、甘草10g,用800ml水煎服,给病养灌服,成羊每日50mL,羊羔每日用量减半,直至症状消失停药。同时用10%的生理盐水冲洗疮面,再外用云南白药涂抹患处,2次/d,如有发烧或病情严重的病羊可适量补充液盐,出现蹄型感染病羊可将患足浸泡于6%左右的福尔马林溶液,进行消毒处理,1次/d,每次5min,浸泡之后外用土霉素软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