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辉
(黎平县农业农村局,贵州 黎平557300)
黎平黄牛是贵州省东南部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选育而培育出来的一个优良的肉役兼用型地方品种,俗称:“小个子牛”,主产于黎平县,分布从江、榕江、剑河、锦屏等县,毗邻的湖南省靖州县、通道县、广西三江县也有分布。1983年被贵州省列为地方优良品种,正式命名为“黎平黄牛”。
1.1.1 黎平县黄牛遗传资源优势明显 黎平黄牛具有体型紧凑,灵敏耐劳,适应山区耕作和放牧、疾病少、耐粗饲、适应性强、易于饲养、繁殖力强、遗传性稳定、肥育及产肉性能良好、肉质鲜美细嫩多汁等优良特性,是我国地方牛品种基因库的宝贵财富。
1.1.2 营养价值高、肉质鲜美 黎平黄牛肉质细嫩、肉味鲜美、骨细肉多,产肉多,营养价值高,深受消费者欢迎,市场潜力巨大,黎平黄牛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前途无限。
1.2.1 没有系统性选育,品种退化 由于长期以来没有对黎平黄牛进行系统的选育,不注重优良种牛的选择和培训,野交乱配,近亲繁殖现象严重,导致黎平黄牛种质逐步退化,生产性能逐渐降低,同时,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地开展牛的杂交改良,外来品种逐步的渗入,对黎平黄牛带来严重的威胁,其任其发展,这一品种将不复存在。
1.2.2 黎平黄牛保护区建设势在必行 如果再不采取有效手段遏制黎平黄牛品种的退化、流失,黎平黄牛品种可能再过10年或20年将不复存在。因此黎平黄牛资源保护区建设势在必行。建立黎平黄牛品种资源保护区,在保护区内开展黎平黄牛本品种选优去劣,提纯复壮,选种选配,逐步提高黎平黄牛各项生产性能;通过保护区的实施,对保护地方畜禽品种资源,对黎平黄牛这一优良地方品种永续利用,实现畜牧业持续、稳定、高效发展,满足人类社会对畜禽产品种类、质量更高的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1.1 牧 草 黎平县牧草丰盛,有各种天然草场47.9万亩,其中疏林草场8.92万亩、草从草场19.9万亩、零星草场1.76万亩、其它草场17.32万亩。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稻草等各种农作物秸秆可以开发利用。近年来黎平县加大了农村种养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人工种草,人工种植各类牧草3.8万亩,为保护区建设提供了饲料保障。
2.1.2 水源和土质 黎平县水资源较为丰富,共有南江河、孟彦河、育洞河3条干流。特别是河谷地带和林间草场可全年放牧肉牛,不需补饲,发展优质牛肉生产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土壤主要为黄壤、红黄壤及水稻土、石灰土、潮土等5个土类、15个亚类、40个土属、83个土种,土质肥沃深厚,水分条件好,适宜多种植物生长,对推广多种牧草种植具有天然优势。
2.2.1 存栏量大,便于选种 黎平县是黎平黄牛的主产区,2020年黎平县黎平黄牛存栏4.13万头,能繁母牛0.93万头,存栏总量大,便于种公牛和基础母牛群的选择。
2.2.2 性早熟,繁殖率高,繁殖年限长 黎平黄牛是小型牛,俗称“小个子黄牛”,1周岁公母牛体重分别为96.11±33.4kg和95.18±28.09kg,成年公母牛体重分别为246.74±55.62kg和191.67±36.30kg;黎平黄牛性成熟早,繁殖率高,公牛一般1~1.5岁可配种,母牛1.5岁开始发情,3岁左右产犊。母牛繁殖率为73.3%,犊牛成活率为98.27%,一年一胎的占38.22%,三年二胎的占38.85%,母牛繁殖年限可达15年。
黎平县畜牧兽医技术力量雄厚、技术设施齐全,目前共有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160多人,有能力、有经验、有信心做好黎平黄牛选优去劣,提纯复壮,选育配种,逐步提高黎平黄牛优良基因型的频率,提高黎平黄牛各项生产性能,特别是产肉性能,使黎平黄牛由役肉兼用型向肉役兼用型和肉用型方向发展。同时,黎平人民积累了丰富的养牛经验,从古自今,黎平人都有家家户户养牛的习惯,再加上黎平黄牛耐粗饲、抗病能力强、适应性强、易于饲养等优良特性,黎平黄牛的饲养管理不成问题。
通过保护区的实施,对黎平黄牛进行提纯复壮和饲养管理技术的推广,黎平黄牛的繁殖率有望提高5个百分点;以300头母牛为例,改良前母牛繁殖率为73.3%,犊牛成活率为98.27%,一年一胎,那么一年能产牛犊220头,实际存活216头,在保护区实施2年后,经过技术改良,母牛繁殖率提高5%,300头母牛,一年能产牛犊235头,实际存活230头,与选育改良前相比,每年多产牛犊15头,增加经济价值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