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翔
(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宁德市医院,福建 宁德 352100)
层流洁净手术室主要是采用空气净化技术,多级空气过滤设备装置于空调系统中,保证调节手术室空气的湿与热,有效去除空气中的细菌,滤除尘埃粒上的吸力,对0.3 μm尘粒的过滤率高达99.97%,消除细菌的传播载体,降低外科患者手术部位的感染率。层流洁净手术室的改建可最大程度降低手术切口的感染率,保证患者的权益[1]。探讨层流洁净手术室空气质量监测结果,现总结如下。
宁德市医院手术室共有16个万级手术空间,3个百级手术空间,每月15日早7:30对所有手术室进行采样,采样时保证房间处于静态。采样前,将层流洁净手术室开启30 min。2018年1月前对手术室环境进行监测,有1个百级手术空间与1个万级手术空间监测不合格,寻找原因与解决对策后,2018年2月—2019年2月采取相关措施后,再次对手术室空气进行监测,记录空气质量合格率。
采用平板暴露法进行采样。使用直径为9 cm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采样后立即送检,不超过30 min。万级手术空间放置培养皿时与墙面保持100 cm的距离,保证采样高度在80~150 cm。百级培养皿放在手术区下面,与地面保持80 cm的高度。手术床上放置培养皿时与台面保持25 cm的距离,保证房间温度在22℃~24℃,湿度在50%~60%[2]。
分析比较改进前后手术室静态空气质量的合格率、电机送风风量、换气次数、过滤网过滤等级。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选用宁德市医院11个手术间进行采样,2018年1月改进措施之前共监测2次,2018年2月措施后共监测4次,改进前百级与万级手术间各有1个不合格,改进后全部合格(P<0.05)。经过院感监测发现,Ⅰ类手术切口感染率在0.2%以下,低于相关规范中感染率低于0.5%的要求,见表1。
表1 改进前后手术室静态空气质量合格率 例
改进后电机送风风量、换气次数、过滤网过滤等级与改进前差异显著(P<0.05),电机最低送风量在3 000 m3/h,最大循环量为1 000 m3/h。百级手术室的换气次数按截面风速确定,万级手术室为20~24次/h,洁净走廊与辅助房间为10~13次/h。过滤网过滤等级分为100级、1 000级、10 000级及100 000级,数字越高表示净化级别越低,见表2。
表2 改进前后电机送风风量、换气次数、过滤网过滤等级
层流洁净手术室主要通过控制手术室内的换气次数、空气过滤、静压差、气流方向、截面风速、回风与排风来控制术区内悬浮菌的浓度,净化室内空气。空气净化可控制室内的菌浓度,但不具备消毒作用。层流洁净手术室可提高空气洁净度,保证手术室内适宜的温度与湿度,为患者创造舒适洁净的手术环境,最大程度上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3]。
空气质量监测不合格,要制定有效措施。
维护手术室洁净度的硬件设备。要实时动态监控手术室,并记录手术室的温度、湿度、新风量、噪音、换气次数、风速与自净时间。每周采用500 mg/L含氯消毒剂擦拭回风口过滤网,每年更换1次过滤网,净化天花板的回风口,保证百叶窗处于开启状态。每隔2 d清洁一次新风机组初效滤网,1~2个月更换过滤器,每周检查中效过滤器,每隔3个月更换中效过滤器,每年更换一次亚高效过滤器,每年检查一次末端高效过滤器。与设计初阻力相比,阻力超过160 Pa或使用时间3年以上要及时更换。过滤器、回风口或新风机组若出现堵塞与污染现象,要及时更换[4]。
加强手术室质量管理。要加强对层流手术室各个环节的管理,保证手术顺序的合理性。手术要坚持先阴性再阳性及先无菌再有菌的原则。手术完成后,加强对整个手术间的消毒。
保证室内物体表面菌落数在合理范围内。洁净手术室内物体表面的细菌总数要在5 CFU/m3及以下。
加强对采样人员的培训。为避免由于业务生疏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采样时要将以往定采样时间、人员机动的状况改为定采样人员与时间的方式。采样前,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保证采样人员熟练掌握空气监测方法与层流洁净手术室的使用方法。
合理存放与使用培养皿。培养皿在常温下存放时间不要超过6 h,采样后尽快检测样品的相应指标,保证送检时间在4 h内。领取与送检过程中将培养皿放置于洁净盒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