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生活,体会数学

2021-03-05 12:29:41陈春桂
科技研究·理论版 2021年21期
关键词:数学

陈春桂

摘 要:新时期的教育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生活化的情景,以生动的教学模式为主,关注学生的生活化体验。在升学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当善于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开发生活化的资源,持续性提升教学质量,也要创设丰富的情景,激发学生兴趣,最终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对此,本文基于数学知识生活化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数学高效教学策略。

关键词:数学;知识渗透;生活化方案

引言

数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新课程标准中得到了特别的重视,教师应认真地把它渗入到数学教学中去,让学生受到数学文化的感染,产生文化共鸣。使数学更加平易近人,数学教学就会通过文化层面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热爱数学。

1 挖掘生活素材,保持教学内容生活化

知识源自生活,在生活中体现知识。数学资源渗透到人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对此,教师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将生活知识顺利融入到教材中,通过新颖的知识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课程中主动学习知识常见的生活中等边三角形包括三角板、道路标志等,学生对各类图形的特征进行分析,通过交流合作,让学生掌握等边三角形的证明方法,引导学生对三角形的概念有全面认识,学生认识到“三个内角相等的三角形就是等边三角形”。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等边三角形,让学生通过概念判断生活中有哪些等边三角形,并列出例子。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挖掘生活中的知识,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激发学生课程学习兴趣,教师在课程中通过小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兴趣,增强学生合作意识及集体意识,让学生在合作过程中不断成长。教师也要积极引导学生证明等边三角形,使学生掌握等边三角形的证明方法。

2 开发生活资源,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数学相比别的学科知识更为深入,抽象性的知识占据较大的部分。学生思维及能力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复发的知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难度,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开发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学生思维及能力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面对复杂的数学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困难,对此,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不断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将生活中的数学资源开发。抽象化的知识对提升教学质量往往造成阻碍,教师还需不断累积生活化的资源,以科学的方式将知识融合,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并非是陌生的,而是在人们的生活中经常出现的。比如,学习“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过程中,教师应当融入生活中的图形,包括人的倒影及喜字等,此类图形均是对称号线,通过这些图形让学生感到熟悉,从而顺利掌握数学知识。

3 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创建生活化的情景,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认识。对此,数学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及教学内容为学生创建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积极学习知识,提升学生课程参与积极性,让学生顺利掌握数学知识。“统计表、统计图选用”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掌握统计图及统计表,为帮助学生了解统计图,教师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一些不熟悉情景,此类情景可能导致学生无法顺利学习知识。对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学生对某个事件进行统计,调查学生的兴趣爱好,通过统计调查的方式,让学生动手绘制统计图,并计算各个项目的百分比。通过生活化教学情景,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及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4 挖掘生活内容,培养核心素养

数学与生活具有紧密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关注教学时效性,在教学中关注数学与生活知识的对接,数学教学中往往无法将所有的知识转变为生活原型,对此,若想让数学与生活巧妙的联系,教师应当具有善于观察的眼睛,通过合理化的方式整合生活化的资源,达到理想的教育成果,教师若想让学生理解商学院中的逻辑思维,应当善于利用生活化语言,为学生增加生活色彩,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立体,比如,学习“有理数的加减法”过程中,教师应当通过生活化的知识挖掘内容,将数学教材中的生活语言调整,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时,可根据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把减法转化为加法,这就把有理数的加减运算统一为单一的加法运算.这时它就变成了几个正数、负数的和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罗列不同的方案,通过生活化的语言让学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帮助学生掌握數学知识内涵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为学生核心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5 设置生动活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利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这也是数学教育的根本。对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创设施以的条件,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现数学教育的实践性。教师培养学生生活能力,不断开拓学生的视野,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可持续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调查本市电费“峰电”价格及“谷电”价格, 根据所学的知识设计一些练习题。学生经过调查会发现,峰电时间一般是早上 8点到晚上9点,电价为0.56元。谷电时间是晚上9点到次日上午8点, 电价为0.36元,不同时间的电价存在差异,根据数学知识,数学学习小组会提出问题“某个家庭使用峰谷电,电费为84元,峰电用量占比60%,家庭月用峰电为多少?谷电为多少?若不使用谷电,会节省多少钱?”通过这种问题,学生思考合理用电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培养学生以数学的眼光看待问题,也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6 总结

基于学生认知体验。学生能理解和认可的导入才能激发他们情感共鸣并启动思维。超出学生们认知能力的导入难度太大如风过耳。而契合学生们生活、学习和认知体验的导入则会让学生们有熟悉感和亲切感,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对比和探究。例如,通过思维导图展示问路的方式及答语的导入效果颇佳,不仅是因为思维导图清晰地梳理了问路需要的各种地道的数学表达方式,主要是因为学生们有类似的生活体验,且非常期待自己拥有用数学问路的能力。基于课堂教学需求。教学内容的需求就是通过导入让学生们快速构建和当堂课所授数学知识的紧密联系并积极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这种思维的快速转换和新知识的未知性会让学生的注意力有明确的焦点并快速捕获、积极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们的思维会集中在核心组主题上,思路清晰,且无暇他顾。

参考文献:

[1] 叶超,沈建民.挖掘教材思政素材 有机渗透课程思政——以苏科版数学教材为例[J].西藏教育,2021,(07):22-25.

[2] 朱丰胜.HPM视角下的数学教学探索——以“有理数乘方”一课的教学为例[J].中学数学,2021,(14):28-29.

[3] 徐俊.建构数学主题式学习单元的实践与思考——以建构“平行线条件与性质”的学习单元为例[J].中学数学,2021,(14):32-34.

[4] 王彤.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数学目标制定与实施的研究——以“锐角三角函数”单元目标设计为例[J].中学数学,2021,(14):35-36+50.

猜你喜欢
数学
中等数学
中等数学(2021年4期)2021-12-04 13:57:52
中等数学
中等数学(2021年7期)2021-12-03 04:01:41
中等数学
中等数学(2021年1期)2021-12-02 03:08:08
中等数学
中等数学(2021年3期)2021-12-02 00:28:14
中等数学
中等数学(2020年11期)2020-12-18 01:23:21
我们爱数学
我为什么怕数学
新民周刊(2016年15期)2016-04-19 18:12:04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新民周刊(2016年15期)2016-04-19 15:47:52
我难过,因为我看到数学就难过
可怕的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