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中的新华街

2021-03-04 11:38马永欢
参花·青春文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新华书店巷子集市

马永欢

二〇二〇年十月三十一日的早上,我怀着记录新华街新街开街的想法,骑着摩托车,前往新街。县城街天集市搬迁,通告为证:为确保美丽县城建设达标,彻底解决银河东路街天集市星期二星期六长期以来,“以路为市”现象,给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一个优美、整洁、文明的经营购物环境,将街天集市搬迁到新华街老公安局后的新农贸市场。

一进入新华街,顿时感觉这里有了新气象。形形色色的赶街人中,有的背菜篮,有的骑摩托车,有的开车,有的走路,从南向北匆匆而行。路是青石板路,门窗是仿古的古色古香。这新路,这新门窗,还有新大门,都是棚户区改造的成果。右边是教育书店,插着两面鲜红的国旗,我经常出入这里,因为这书店曾经帮我卖书。这铺面原为公私合营,我读初中之时,因为大嫂在这里工作,便推着手推車,推着冰棒箱来此批发冰棒。当时,我不想读书,就去卖冰棒,体验做生意的艰辛。左边是超市、清真小吃、摩托车车行。这铺面原为百货公司,我小时候,一到街天,就来这里逛逛,看看玻璃柜里的糖果,一饱眼福。镌刻着“新华街”的青石大门是新建的,是新华街的南门。

进了街门,左边是县图书馆,是从县城的博南路与博南东路交叉口,也就是十字路红绿灯位置搬迁而来的。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图书馆当时还算是永平县城的文化地标建筑,蔚为壮观。现在的图书馆,一楼有书法练习室、老年人阅览室等;二楼是阅览室、图书借阅室;五楼有文献室。这地方是我的精神栖居地,我经常来,不是借阅,就是与练习书法的朋友们聊聊天。图书馆的对面,被改造成花园广场,并与银江河相连。河畔建有一长廊,漂亮时尚,我经常来此坐一坐,依栏欣赏由北向南流淌的银江河,倾听跌水的响声,看看跌水风景的浪花,感触万分。石栏是新建的,河堤是新建的,河床也是新浇筑的,并且浇筑了跌水层。这里树绿,花开,芳草萋萋,让人流连忘返。

花园广场上方是旧貌换新颜的新华书店,正门上有一匾,文曰“云上乡愁书院”,令人遐想。作为文学书迷,我经常走进这里,书店现代化的布局与设施,令人心怡。这崭新的书店刚重新装修,书店搬回来之前,是在另一家新开的新华书店经营,位于博南东路红绿灯的左上方。因为新的图书馆要重建,所以又搬回老店。老新华书店不仅是新华街的一个文化标识,也是我在青少年时代文化之旅的一个风景点。每到县城的街天,我就从曲硐村步行到县城赶街,逛书店,虽然买不起书,看一眼文学书籍的封面也是好的。岁月荏苒,永平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县城街天的集市变迁,从银江河的西边搬迁至东边,新华街遂不再热闹,便选择了新址建了新的新华书店,人走楼空好多年,如今又回到这里。

新华书店与花园广场之间,原本是理发店。那时,一到县城的街天,理发的人特别多,这店也因此成为新华街的一个亮点。

新华书店对面是新开的一家超市,叫欣怡生活超市。开业时,我走进去买了一包厨房用纸、两把面条,还买了一箱甜牛奶。开业价格优惠,还举办了抽奖活动。我观光了琳琅满目的商品,体会了超市人山人海的景象。

还有一家新开的电器店,这店的前身是老街基社,在计划经济年代,这里是新华街最热闹的中心,我经常来凑热闹。我小时候还在街边卖过斧头,摆摊大半天,一把新斧头也没卖出去。

到了一个十字路口,东边是银江河,西边到新街,一路都是新的风景。原县法院大院变为市民居住小区,大门路边变为小桥流水,杨柳依依;原县公安局变为市民的跳舞唱歌的广场。

新街开街,热闹非常。一条由东到西的双车道,两边停满了车,络绎不绝的赶街人只能从中间挤过。我找到了新街集市的大门,拍摄记录这繁华的街天景象。今天是星期六,是老街街天的大街,又是新街开街,所以满眼都是赶街人,都是各色雨篷,都是地摊,但分类规范摆摊。地摊上的青菜、白菜、公鸡、母鸡、鸡蛋、鸭蛋等商品,目不暇接,令人欣喜若狂。我感慨,这欣欣向荣的景象,便是城市与乡村资源的深度融合,也是传统街天集市文化的传承。新华街,好像复活了。

下午,我邀约永平书法家荣,继续新华街文化之旅。我俩最喜欢欣赏街边传统建筑,这里的建筑表面用深红色粉刷一新,但两层的土木青瓦结构的建筑风貌没有变。一楼铺面没有变,折叠木门、折叠木门窗没有变,小矮窗台没有变,二楼的人居也没有变。街面建筑有其特点:铺面,家家户户相连,几乎没有空隙,因为寸土寸金。但几乎每一家在一楼铺面的侧面,有一格通道。从通道进入,进入长巷,巷子连着几家人。我俩出于好奇,走进一条巷子。静悄悄的巷子,仿佛是新华街的另外一个世界。街巷,由青石板、白色的墙、木楼板构成,内蕴着历史与文化。巷子有一眼望不到尽头的感觉,但我们还是要继续向前。第一家已经上锈的小铁门锁着,继续走向左转,第二家小铁门关着,但能听到庭院的狗叫声。如果沿着巷子向前走,将走到第三家,但那里铁门依然关着。我便停下脚步想,这家有狗叫,也许有人,于是敲了敲门。

新华街142号,门开了,里边走出两个白发苍苍的老人。经介绍,这两个老人就是主人,男的叫雷国华,县公安局退休,新华街人,女的是他的老伴,老街基社的退休职工,杉阳人。大门外,右边有竹丛,左边有蜡梅,简称为竹梅,有朴素的象征意义。小庭院,有鸟叫有花开,我说:“这叫鸟语花香。”墙根有一棵桂花,令我好奇,她说:“这一棵桂花,既是金桂又是银桂,轮流开。”我由此沉醉在花开的想象中。提及他家的历史,他说:“这里是我们雷家祖坟的碑文,记载为乾隆时期,我们雷家的历史已经三百多年了。”我问他家老祖的由来,他说:“老祖是湖南人,在腾冲县当官。带着妻子回老家,路过永平新华街,因妻子病重,不能前往,于是落籍永平新华街。从此,安家落户,生儿育女,代代相传。”我问:“新华街与老衙门、县政府的关系是怎样的?”他说:“我记得,在新华街上段的十字路口,即昔日的都天阁,东边是解放后建的老街二完小,西边藕塘田是以前的衙门。都天阁,也就是过街楼,两层,土木瓦石结构,一层是四道门,二层安放着都天太子,新中国成立后被拆除。后来,衙门搬迁到糖果厂旧址即城隍庙。新中国成立后,新华街县公安局旧址之前是县人民政府所在地。这旧址,在新中国成立前是文庙。后来,县人民政府搬迁到新民街西端。”我听到这不禁想到,新华街的历史文化悠久灿烂,与衙门、县人民政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我俩走出雷家,走到都天阁原址,思量一番,继续向北,走到新华街的北大门。

回首,新华街仿若一条岁月中的长河,渐行渐远,花开花落,抒写着热闹而又冷寂的历史,又抒写着开始热闹的时代华章。白天,人来人往;夜晚,灯火辉煌。

(责任编辑  徐参文)

猜你喜欢
新华书店巷子集市
热闹的集市
回不去的书店
花巷
印象成都——宽窄巷子
热闹的集市
抢钱的破绽
热闹的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