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喆,权元鼎
(1 镇原县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甘肃 镇原 744500;2 庆阳市人民医院,甘肃 庆阳 745000)
中风又称为卒中,具有发病急骤、病情发展迅速、危害严重等特点,患者主要有恶心呕吐、中枢性面瘫、眩晕、脑栓塞等临床表现。现代医学认为中风属脑血管意外范畴,有出血性和缺血性两种类型,其中偏瘫为中风患者常见后遗症,其症状表现为痉挛、运动功能缺损、肌张力增高等,发病可能与高血压、高血脂、高龄、生活及饮食环境有关[1]。我国现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中风及偏瘫发病率逐年升高,给家庭及社会带来巨大负担,且多数老年偏瘫患者存在肢体运动功能障碍[2],如何通过治疗干预最大程度减轻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恢复其肢体运动功能,改善生存质量是中风偏瘫治疗的主要目标。穴位按摩、中药热奄包疗法等中医特色治疗及护理技术在中风后偏瘫患者的治疗中有重要应用价值[3],但二者联合对老年中风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目前相关报道较少。鉴于此,本研究以收治的92 例老年中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采用穴位按摩联合中药热奄包疗法治疗,旨在观察其疗效,为临床干预提供借鉴。
选取本院脑病科2018 年7 月—2019 年8 月收治的92 例老年中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脑卒中西医[4]和中医诊断标准[5]并经CT或MRI 检查证实为单侧脑部病变;②年龄≥60 岁;③意识清楚且生命体征稳定;④听、说和理解能力正常;⑤自愿参加研究。排除标准:①合并视觉、听力或认知功能障碍者;②合并严重器质性疾病者;③中途退出治疗者;④精神疾病患者。以随机信封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6 例有男24 例,女22 例,年龄62~78(69.80±8.47)岁,左侧偏瘫25 例,右侧偏瘫21 例。对照组46 例有男26 例,女20 例,年龄63~75(69.42±8.57)岁,左侧偏瘫24 例,右侧偏瘫22例。两组资料均衡(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1 对照组
在常规治疗及护理基础上给予穴位按摩:患侧上肢按压肩井、曲池、外关、内关诸穴,以拿法按摩肩至腕部,手指及其关节以拔伸、捻法按摩。患侧下肢取风市、环跳、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诸穴按揉,每穴3 min。以拿法按摩腿部(含大腿、小腿),踝部关节、脚趾以拔伸、捻法按摩,其间配合上下肢被动活动。按摩力度以耐受为宜,注意观察患者感受。每日实施穴位按摩1 次,持续14 d。
1.2.2 观察组
联用中药热奄包治疗:选用川穹、红花、丹参、赤芍、当归、吴茱萸各15 g,磨碎、加热、炒制后入预制袋,于患者患侧肩、髋和膝关节等部位热熨,操作时做到先快后缓,每日治疗1 次,持续14 d。
(1)神经功能损伤程度:于治疗前和治疗14d后采用NIHSS 量表评估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总分值为42 分,评分高提示神经功能缺损较严重[6];(2)肢体运动功能:于治疗前和治疗14 d 后采用FMA 评分评估两组肢体运动功能,其总分100 分(上、下肢评分分别为66 分和34 分),评分高提示肢体运动功能较好[7];(3)肢体肌力:分为0~5 级,其中完全瘫痪、无法自由活动为0 级,肌肉可轻微收缩为1 级,肢体可平行移动为2 级,肢体可抬离床面为3 级,肢体能对抗外界阻力为4 级,肌力恢复正常为5级。据此肢体肌力状况分为重度(0~1 级)、中度(2~3)、轻度(4 级)和正常(5 级)四个等级[8];(4)生存质量:于治疗前和治疗14 d 后采用QLI 评分评估两组生存质量情况,含活动能力、日常生活、健康职能、社会支持、前景共5 个维度,单项均8 分,总分40分,评分高提示生存质量较好[9]。
治疗前两组NIHSS 和FMA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 和FMA 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观察组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FMA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NIHSS 和FMA 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NIHSS 和FMA 评分比较(,分)
治疗后观察组肢体肌力轻度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肢体肌力重度占比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肢体肌力提升情况比较[n(%)]
治疗前两组QLI 评分相当(P>0.05),治疗后两组QLI 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QLI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QLI 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治疗前后QLI 评分比较(,分)
中风是临床常见的脑部受损性疾病,多因脑血管损伤或血管堵塞,致血液流入脑部所致。以往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发中风患者多达200 万例,其中中老年人占80%以上。因中风等脑血管病症每年致死达150 万例,成为仅次于肿瘤的第二位死因[10]。由于脑中风诱因较多,且发病机制目前仍未完全阐明,因而治疗难度较大,单纯西医治疗整体疗效不佳,患者易遗留多种并发症,其中肢体偏瘫较为常见,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部分患者甚至丧失劳动能力,给其家庭造成巨大的经济和心理压力。因此,探究更为理想的治疗中风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针刺疗法、穴位敷贴、穴位按摩、中药热奄包、中药熏洗、中药熏蒸、中药蜡疗、穴位注射、点穴疗法等中医特色治疗技术在中风偏瘫患者中有重要应用价值,但何种方案疗效更佳且兼具安全性目前仍无一致结论。中医学认为中风多因脏腑功能失调至阴阳失衡、气血紊乱所引发,以脏腑功能失调尤其是肝肾阴虚为主要病理基础。老年中风患者病情尤为严重,多伴有偏瘫、言语不清、口眼歪斜等表现。穴位按摩是采用按摩手法作用于患肢特定穴位,通过良性刺激起到行气活血、调整脏腑功能、滑利关节、增强人体抵抗力等作用。以补虚泻实手法沿经络与气血循行路线按摩特定穴位能辅助正气,缓解中风偏瘫患者肌肉萎缩,改善肌肉营养,促进肢体功能恢复[11]。中药热奄包是一种传统的中医外治疗法,可经磨碎、加热、炒制后热熨等手段使药物发挥其药效并以热力透达体内,使药力与热力发挥协同作用,提高治疗效果[12]。既往研究证实在下肢静脉性溃疡、卒中后偏瘫肢体肿胀等治疗中均被证实疗效确切。本研究在常规治疗和穴位按摩基础上加用中药热奄包治疗,所选用药物中丹参配伍红花、川穹、当归,具有化瘀止痛、生新活血等功效,能疏通经络,促进气血平和。配以赤芍、吴茱萸等药能发挥其养血活血、散寒止痛、疏肝下气等功效,因而能促进血液循环,达到活血化瘀、补养气血等治疗目的。本研究发现经治疗后患者的NIHSS、FMA 评分和肢体肌力均明显改善,且QLI 评分优于治疗前,提示穴位按摩加用中药热奄包治疗老年中风偏瘫在减轻神经功能损伤程度、促进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提升肢体肌力等方面均有确切效果,这也是其生存质量明显改善的重要原因,究其原因主要与穴位按摩联用中药热奄包能发挥协同治疗作用有关。
综上所述,穴位按摩加用中药热奄包治疗老年中风偏瘫疗效确切,能减轻老年中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促进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提升肢体肌力,改善其生存质量,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