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帆,张明俊△
(甘肃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甘肃 兰州 730020)
人类的经济发展以及工业活动对环境造成了破坏,日益恶化的环境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已经成为政府层面必须要进行的工作内容。想将环境保护的相关内容以及措施落实到位,需要对整个环境的污染问题有一个明确的掌握和了解,然后才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环境保护的措施,进而有效地加强环境保护。
基层环境监测站是了解辖区生态环境状况、对污染因子开展监测及持续观察环境污染动态的权威机构。其不但可以为相关部门提供精准的环境监测数据,而且还可以配合当地政府落实相关的环境保护措施,进而提高整个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在新形势下,基层环境监测站是保护我国环境的一线机构,同时也是我国相关政策的主要落实单位,所以保障其建设和管理的质量对于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针对生态文明的建设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这也表明在我国政府的日常工作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已经成为了非常重要的内容[1]。在整个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环境监测数据是生命线,如果没有“真、准、全”的监测数据,生态文明建设就只能是纸上谈兵。
环境监测是各级人民政府履行环境保护职能、开展环境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监测站承担了繁重和最基础的环境监测工作[2]。
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新形势下,相关管理部门对于环境污染因子的监测数据要求会非常高,并且对于相关的排污情况的掌握会更为严格,这些任务的完成都会压在基层环境监测站的身上。并且随着公众对生活环境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现在发布的城市环境监测信息成为了必要内容,这些信息的相关数据的质量监控就来自基层的环境监测站。因此,强化监测站的管理是非常必要的,也是整个社会的需求和国家的需求。此外,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不时发生,为满足应急监测“五个第一”的需要,2019 年3 月开始,甘肃省将现有的县级生态环境监测机构主要职能调整为执法监测和突发生态环境事件应急监测,这对基层环境监测站提出更高的要求。
基层环境监测站的资金来源大部分是由上级的环保部门拨放,还有一些是本地政府的支持,所以其资金的来源渠道比较窄,很多基层环境监测站根本就无法配备足够的专业人员,使得整个质量管理体系根本就无法正常地运行。甚至为了保障质量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一些不具备质量管理职业素养的工作人员也被调到质量管理的工作岗位,造成了整个工作形式化。还有一些现有的专业人员因为知识的陈旧,对于新形势下的环境监测工作不是很了解,在质量管理的过程中依旧采用原先的经验和方法,这会大大地影响质量管理工作的水平。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环境污染问题已经非常严重,基层的环境监测站工作任务也增加了很多。为了完成相关的任务,很多监测人员会将质量管理工作忽视,使得整个质量管理和环境监测工作出现了脱节的情况。尤其是目前我国的基层监测站的工作范围扩大了很多,但是专业的人员却依旧没有增加,因此相关的监测工作根本就无法满足监测的需求[3]。
曾经出现过一部分的基层环境监测站受到地方政府的干扰,在上报数据的过程中出现弄虚作假的情况,尤其是对于一些具有重大污染事故的地方政府来讲,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隐瞒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这很不利于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另外,由于基层监测人员的基础理论知识、业务水平的不同,而且还存在短期培训就上岗的情况,部分员工在工作中,意识不到监测数据的重要性,监测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1)化学试剂管理不规范、随意摆置。在实验过程中,分析人员需要用到多种试剂,有些化学试剂对人体直接有伤害,有些试剂会在人体内累积到一定程度后对人体产生损害,因此在操作过程中必须着实验服、佩戴口罩、手套等,且要具备一定的自救能力。
(2)安全用气、安全用电问题。许多精密仪器中有些气体为乙炔等可燃气体,使用时功率较大,正常电路无法负荷,因此,实验室针对仪器要配备专门气路、专用电缆,在仪器使用前后均要进行通风、气路、电路检查等。
仪器设备应该建立规范的、实用性强的管理制度,包括仪器设备管理人员职责,仪器设备购置、安装、调试、验收,仪器设备使用、保管、维护,仪器设备检定、校准,仪器设备期间核查,仪器设备停用等内容[4]。但是,据笔者了解,部分基层环境监测站仍然存在仪器设备安装调试之后未能有效运行或因为技术把关不严导致现有仪器运行不符合相关标准规范等现象,甚至存在仪器从未开箱使用的情况,这不仅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加重地方财政负担。
加大对基层环境监测站经费的投入。在新形势下,如果基层的环境监测站依旧使用原先的陈旧仪器和陈旧的监测方法,这不但会影响监测结果的精准性,而且还会影响工作效率。相关部门应该给基层环境监测站配备先进的仪器设备,这不但可以满足现场的实际工作需求,而且还提高了数据的精准性。
在基层环境监测站,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培养专业的质量管理人员,保证每个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权威性及合法性。此外,若在监测过程中,发现编造数据行为或者渎职行为,及时采取法律手段严厉打击。同时,为了能为后续的生态环境工作提供更全面、系统的技术性支撑,也要建立以外部监督制度与内部质量管理制度相辅相成的环境监测整体管理框架。
质量管理工作是一个团队性质的工作,需要协作才可以将其做好做精。所以在进行相关工作的时候,监测站的人员需要对自身的思想观念进行转变,提高其责任心以及大局观,这可以有效地保障质量管理工作的相关内容和措施的落实[5]。同时,要根据整个监测站的架构特点,将所有的任务以及责任明确到每一个部门和个人,当权责明晰之后整个工作的效率会被有效地提升。
质量管理体系是保障工作质量的基础,其在运行的过程中要有一套非常好的监督机制,从文件的制定,到实施、审核等全过程都要进行监督,这对于整个质量管理体系应用效率的提升是非常大的。同时,完善的监督机制还可以有效地防止相关工作人员的偷懒,进而提高工作效率。比如说在进行环境监测过程中,相关的质检人员需要对相关监测点的布置以及样品的采样时间进行监督,对每一个流程都不能进行遗漏,如果出现遗漏那么很有可能造成质量事故,进而影响工作的质量。
环境质量监测人员自身过硬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可以对环境监测产生深远的影响[6]。环境监测主要采用先进的设备与技术,正确利用环境监测手段,将取得的详细数据,用科学有效的分析方法进行分析,最终目的是获取可靠的监测数据,为管理部门提供技术支撑。因此,培养合格的环境质量监测人才是推动我国环境质量监测发展的必要途径。必须建立一支专业素养过硬、责任心强,实践工作能力突出的专业化环境质量监测队伍。要将安全管理作为实验室人员上岗培训的必备要求,制定实验室事故应急预案,建立完善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定期对实验室进行安全检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环境监测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技术工作,它不仅涉及化学、数学、物理多个学科,还具有评价、发布、考核和仲裁等功能性作用,图1、图2 显示了监测人才知识与能力综合性方面的要求[7]。环境监测人员不仅仅要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而且还需要掌握相关的技能操作,同时随着环境监测的新需求以及监测仪器的变化,其业务技能也需要进行针对性调整,这样才可以有效地保障监测结果的精准性。总之,基层环境监测站以及相关部门要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不断地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进而保障监测的结果和工作的效率。专业技术人员也需要不断地对自身的业务进行拓展,向业内的相关人员进行学习,在具体的工作中强化新技术的应用。
图1 环境监测人才知识结构
图2 监测技术人才能力结构
对仪器设备进行有效的管理,是监测工作的关键环节,只有仪器设备稳定正常运行,才能获得准确、可靠的监测数据,才能保证后续工作有效运行。因此,建议管理层选择责任心强、对仪器的工作原理、构造以及性能较熟悉的专人进行管理,并制定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如建立仪器设备的档案,规定仪器设备具体验收程序、制定可操作性的设备检定/校准确认方法,以及仪器设备期间核查内容、严格执行仪器设备使用和维护制度、规范仪器设备报废程序等,将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质量进一步提升。
针对我国环境监测人才专业知识储备较为缺乏的现状,一是建议相关管理部门及基层监测站,制定系统的、长期的培训计划,将环境监测有关基础知识、专业技术理论、质量管理内容、新的技术、新的方法、先进设备的运用等全部纳入培训内容,以全面提升监测人员的专业技术综合水平,或请相关专家指导授课,开展专题培训,使其快速地成为符合要求的监测人才;二是在本单位建立“老带新”机制,在日常工作中,可更快掌握监测任务的重点、关键;三是开展基层服务或者交流工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省级主管部门可在一级、二级、三级环境监测站专业技术人员之间,选择合适的岗位进行交流调动,相互吸取先进经验,从而更好地建设本单位环境监测能力。
生态环境监测是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工作,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也是推进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基层生态环境监测应抢抓当前生态环境监测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进一步完善组织管理体系,补齐基础能力短板,提高监测质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