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迎爽,关月,乔 逸,王 磊,康阿龙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剂科,陕西 西安 710032)
肺炎克雷伯菌为革兰阴性肠杆菌,占所有革兰阴性菌感染的1/3。2017年,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网(CHINET)监测数据显示,当年共收集临床分离耐药菌株190610 株,其中肺炎克雷伯菌27977 株(占14.68%),仅次于大肠埃希菌36735 株(占19.27%)位居第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 别 从2005年 的3.0% 和2.9% 升 至2017年 的20.9%和24.0%,同时,肺炎克雷伯菌每年的分离率亦呈稳步上升趋势[1]。肺炎克雷伯菌被列为全球医院抗生素耐药性危机病原体“ESKAPE”之一,被世界卫生组织、欧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其他组织视为对全球公共健康有显著威胁[2]。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是重症监护室常见机会致病菌,易致临床抗感染方案选择困难和感染难治易反复等问题。本研究中探讨了泛耐药克雷伯菌感染的临床治疗,旨在提高感染该菌的重症患者的治疗水平,为临床治疗该类重型颅脑损伤难治性感染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患者,男,31 岁,2020年1月2日骑电动车时不慎摔倒致头部外伤,伤后意识不清,呼之可简单答应,双侧鼻腔及口腔可见出血,头部伤口出血,小便失禁,伤后2 h意识障碍加重,呼之不应,送入当地医院,清创缝合头部伤口,检查头部CT 示颌面部多发性骨折、双侧额叶脑挫裂伤,输液后,急诊转入我院。患者出现呕吐数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伴血性液,烦躁。头颅CT 示颅顶部及颌面部软组织广泛肿胀,右侧咽旁间隙及动脉鞘旁积气,颅面部多发性骨折;额窦、右侧筛窦及蝶窦、右侧乳突窦积血;双侧额叶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右眼球突出,右眼球破裂伤可能;右眼外肌肿胀。双肺下叶少许炎症,以“颅脑损伤”收入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
体格检查:体温36.9 ℃,脉搏102 次/分,呼吸21 次/分,血压157/79 mmHg(1 mmHg=0.133 kPa)。急性面容,表情淡漠,被动体位,神志浅昏迷,体格检查不合作。右侧眼睑水肿,球结膜出血。余未见异常。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头部伤口包扎,右眼睑高度淤血肿胀,结膜下出血,肿胀,脱出于眼睑外,分开眼睑见角膜透明,前房存在,瞳孔不圆,直径约4 mm,对光反射迟钝,晶体尚透明。左眼睑轻度肿胀,结膜轻充血,角膜透明,前房存在,瞳孔圆,直径约3 mm,对光反射迟钝,晶体尚透明。躯干及四肢肌力Ⅳ级,肌张力正常。双侧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桡骨膜反射、膝腱反射及跟腱反射均亢进,腹壁反射、提睾反射减弱,双侧Hoffmann 征、Babinski 征、Chaddock征、Oppenheim 征、Gordon 征、Puusepp 征均呈可疑阳性。颈强直,颏胸3 横指,Kernig 征、Brudzinski 征、皮肤划痕征阴性。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19.68×109/L,中性粒细胞(N)百分比89.4%,降钙素原(PCT)0.619 ng/mL,白细胞介素6(IL-6)78.56 pg/mL。
入院诊断:1)重型颅脑损伤,双侧额叶脑挫裂伤;脑疝形成,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头皮裂伤,颌面部多发性骨折;额窦、右侧筛窦及蝶窦、右侧乳突积血。2)右侧眼球突出。3)吸入性肺炎。
入院后,患者诊断明确,手术指征明确,急诊胸部CT 示提示吸入性肺炎,急查血常规,预防用药给予注射用头孢曲松钠;2020年1月3日00:55 行急诊手术,全身麻醉条件下行颌面部固定术+双侧脑挫裂伤伴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右眼球清创缝合术(术中行气管切开,置引流管于硬膜外皮下);手术顺利。术后返神经外科监护室,给予脱水降颅压、止血、控制血压、改善肺功能、抗炎(地塞米松注射液);予营养支持恢复脑损伤等对症支持治疗。术后第4 天(1月6日),头部术区敷料干燥无异常渗出,胸部正位X 线片示双肺感染,心影不大;IL-649.64 pg/mL;尿培养示无细菌生长;痰培养示肺炎克雷伯菌。停用头孢曲松,改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右眼局部以加替沙星眼用凝胶、醋酸泼尼松龙滴眼液、溴芬酸钠滴眼液点眼;加用肠内营养乳;病情危重,继续予脱水降颅压、预防感染、营养支持、局部点眼、补液等对症治疗。术后第5 天(1月7日),头部术区敷料干燥无异常渗出;脑脊液外观红色混浊,脑脊液常规中红细胞计数(RBC)9.68×1010/L(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其余指标均正常。术后第7 天(1月9日),患者意识好转。术后第9 天(1月11日),头部术区敷料干燥无异常渗出,气管切开处痰液较多;IL-64.67 pg/mL;尿培养示无细菌生长;痰培养示肺炎克雷伯菌。术后第11 天(1月13日),脑脊液经5 d 培养无细菌生长,无厌氧菌生长;快速血培养无细菌生长、无厌氧菌生长;痰培养示未见真菌;气管切开处痰液较多,腹泻;血常规危急值。临床药师会诊建议停用地塞米松注射液,增加替加环素静脉滴注,积极纠正低钠血症;监测体温、血常规、尿常规、痰培养+药敏试验、痰液涂片、肝肾功能、PCT 等。术后第14 天(1月16日),胸部正位X 线片示两肺未见实质性病变,心、隔未见异常;脑脊液常规均正常;IL-643.26 pg/mL;尿培养示肺炎克雷伯菌;痰培养示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标本不合格,培养结果仅供参考);临床药师会诊建议调整替加环素用量,纠正低蛋白血症;监测体温、血常规、尿常规、痰培养+药敏试验、尿培养+药敏试验、痰液涂片、肝肾功能、PCT 等,复查肺部影像学。术后第16 天(1月18日),气管切开处痰液较前减少,患者的肺部感染及尿路感染经治疗后有效;IL-643.26 pg/mL。术后第18 天(1月20日),病情平稳,气管切开处痰液减少,血常规正常,IL-31.33 pg/mL;痰液涂片示少量革兰阳性球菌;痰培养示无真菌生长;痰培养+药敏试验示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仅对替加环素、头孢他啶/阿维巴坦敏感)。术后第19 天(1月21日),血常规正常,脑脊液经5 d 培养无细菌生长,无厌氧菌生长;快速血培养无细菌生长、无厌氧菌生长;患者情况稳定,生命体征正常,其家属要求出院。出院时建议到当地医院继续住院治疗,抗感染方案不变,康复后行颅骨修补术。患者实验室感染指标变化情况见表1,抗感染药物治疗剂量及疗程见表2。
表1 患者术后实验室感染指标变化情况Tab.1 Changes of laboratory infection indexes of patients after operation
表2 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方法及时间Tab.2 The administration route and duration of antibiotics for the patients
患者因重型颅脑外伤送入当地医院,予头部伤口清创缝合治疗,遂急诊转入我院,手术指征明确,术前准备充分;患者入院前虽已做过清创处理但可能被污染[3],根据入院诊断,急查血常规值异常,结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4]颅脑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选择第1 代、第2 代头孢菌素及头孢曲松;对于颅脑损伤、颌面部骨折、眼球损伤,《创伤后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专家共识》[5]中抗菌药物主要针对革兰阳性菌,可选用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头孢曲松等,应尽早使用抗菌药物。综合考虑确定术前给予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在全身麻醉下行颌面部固定术+双侧脑挫裂伤伴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右眼球清创缝合术(术中行气管切开,置引流管于硬膜外皮下)。头孢曲松为第3 代β-内酰胺类抗生素,血脑屏障通透性好、杀菌作用强,在血液中和脑脊液中消除半衰期长,有效浓度维持时间长,已被神经外科作为术后预防颅内感染首选抗生素[3]。研究显示,头孢曲松在抗感染基础上还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6]。本方案中初始抗感染药物的选择和剂量均适宜。
患者病情危重,入院时已为吸入性肺炎,手术过程复杂、时间长,术后入重症监护室;有需氧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高危因素,术后第4 天,胸部正位X 线片示双肺感染,心影不大;血常规示WBC,N,PCT,IL-6 均升高;尿培养示无细菌生长;痰培养示肺炎克雷伯菌。头孢曲松抗感染效果不佳,改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后者为广谱抗菌复方制剂,属第3 代头孢菌素类,能抑制敏感细菌细胞壁的生物合成,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菌株产生的多数β-内酰胺酶具有不可逆性的抑制作用,且舒巴坦和头孢哌酮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可使头孢哌酮产生明显增效作用,尤其对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等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并能增强对厌氧菌和不动杆菌属的抗菌活性[7-8],能覆盖感染可能的致病菌。
术后第11 天,患者病情加重,临床药师参加会诊,结合脑脊液培养、痰培养、尿培养、WBC、N、PCT、IL-6及临床症状,临床药师认为患者手术部位无感染,手术成功;入院前吸入性肺炎,现肺部感染明确,痰培养示肺炎克雷伯菌,患者入住重症监护室12 d,免疫力低下,侵入性操作如呼吸机等增加了耐药菌株感染的机会,分析应为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我院肺炎克雷伯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严重,特别是β-内酰胺类的耐药率>90%,对替加环素较敏感[9])。建议停用地塞米松注射液,医师同意加用替加环素,同时纠正低钠血症。医师考虑早期足量使用地塞米松注射液可抑制促炎性细胞因子合成,稳定血脑屏障;帮助缓解误吸引起的支气管痉挛、肺内表面活性物质减少,从而减轻肺部炎性反应和肺水肿;有助于减轻脑水肿和肺水肿[10]。临床药师与医师沟通建议停用地塞米松,原因为减轻损伤后颅内炎性反应和脑水肿,减少颅脑损伤并发症及预后,促进病情改善[11]的用药目的已达到;地塞米松术后已用11 d,该患者病情危重,该药副作用已凸显,肺部感染明确,感染加重;文献报道地塞米松会引起脑内神经细胞丢失[12];《重型颅脑创伤治疗指南(第四版)》中激素治疗Ⅰ级推荐显示,不建议使用类固醇以改善重型颅脑创伤患者预后或降低颅内压[13]。医师同意并停用地塞米松注射液。临床药师分析头孢哌酮舒巴坦可能耐药,抗菌效果不好,但患者意识与症状有好转,体温基本正常,实验室指标血常规示危急值,考虑有一定抗菌疗效(头孢哌酮舒巴坦在颅脑和肺部均有很好的覆盖[14]),可通过增加滴注时间增强临床治疗;由于我院肺炎克雷伯菌耐药严重,对替加环素敏感,替加环素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在临床疗效及细菌清除上有一定优势[15],2 个不同作用机制的抗菌药物联用具有协同效应[16]。医师同意并采用此抗感染方案。
术后第14 天,临床药师再次参加会诊,结合患者胸部X 线摄片、脑脊液培养、痰培养、尿培养、WBC、N、PCT、IL-6 与患者临床表现,临床药师分析患者手术部位无感染,胸部X 线摄片显示的肺部感染已好转,痰培养示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痰标本不合格),高度怀疑铜绿假单胞菌为定殖菌,建议复查,即使有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头孢哌酮舒巴坦也能覆盖;尿路有感染,尿培养示肺炎克雷伯菌,导尿管的使用增加了耐药菌株感染的机会,患者病情严重,实验室指标仍偏高,但较前两日明显下降,病情好转。为更好地发挥替加环素的抗菌效果,临床药师建议调整替加环素的用量,暂不调整头孢哌酮舒巴坦用量,纠正低蛋白血症。临床药师依据替加环素是新型甘氨环素类9-叔丁基甘氨酰胺基米诺环素,具有超广谱抗菌活性,对革兰阳性或阴性需氧菌、非典型致病菌及厌氧性细菌,尤其耐药致病菌具有较高的活性[17]。有研究指出,在治疗由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或鲍曼不动杆菌为主的重症感染时,高剂量替加环素[200 mg(首剂量),100 mg,静脉滴注,每12 h 1 次]可明显提高临床治愈率与细菌清除率,疗效更优[18]。杨修文等[19]证实,替加环素维持剂量100 mg(静脉滴注,每12 h 1 次)的存活率高于其维持剂量50 mg(静脉滴注,每12 h 1 次)。SEVILLANO 等[20]通过研究不同给药剂量(50,100,150 mg)下替加环素对目标细菌清除的药物代谢动力学情况,结果表明,由于替加环素的线性药物代谢动力学和药效学特性,增大替加环素的剂量可最大限度地提高抗菌活性,尤其是在发生严重感染和怀疑有高负荷细菌的情况下。结合大量文献报道和临床实践经验,临床药师建议加大替加环素剂量。医师采纳该抗感染治疗方案。
术后第18,19 天,患者病情平稳,痰培养+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仅对替加环素、头孢他啶/ 阿维巴坦敏感),替加环素最低抑菌浓度(MIC)为19 mg/L,虽敏感,但数值偏大,提示应加大剂量使用;该结果证实了临床药师的判断正确,致病菌为泛耐药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为定植菌,抗感染方案及时,用药选择及使用剂量准确有效。结合脑脊液培养、血培养、血常规、尿常规等各项指标和患者自身状况显示,感染得到了控制,患者得到了及时、有效救治。术后第19 天,患者情况稳定,生命体征正常。
本例患者为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肺部泛耐药克雷伯菌感染,病情危重,复杂;该类患者病情进展快,感染难控制、致死率高,须尽早治疗。回顾整个治疗过程,临床药师与医师密切合作起了重要作用,临床药师在查阅文献及指南的同时,更应从患者实际病情出发,及时分析血常规、尿常规、脑脊液常规及生化、脑脊液培养、血培养、痰培养+药敏试验、尿培养+药敏试验、PCT、IL-6、肝肾功能等实验室指标,运用药效学、药物代谢动力学知识,从多个角度考虑如何及时、准确地制订和调整抗感染方案,并评估所用药物的剂量及疗程,协助医师做好抗感染治疗,提高治愈率,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