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环境下课程思政在VR动画创作中的应用研究

2021-03-04 11:50崔玲玲,刘旭,刘伟斌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1年34期
关键词:抗联动画思政

崔玲玲,刘旭,刘伟斌

摘要:“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三全育人”理念的重要体现。而在5G技术的大环境下,思考如何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动画创作中,新技术结合新理念,成为引发动画创作进步的重要驱动力。文章以抗联故事动画短片为例,分析了“课程思政”面临的问题,包括前期设计、中间教学实践环节、后期反馈等存在不足,拟将从创新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创新教育理念的开放形式等几个方面入手,旨在探究课程思政在动画创作中的应用。

关键词:5G;课程思政;动画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1)34-0108-03

1 前言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立德树人”成为教育发展的根本任务。同时在中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上强调,要把课程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并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协同效应。 新形势下,更应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出发点,继续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近期新闻媒体报道的“国科大季某某”等个别公民的不恰当言论,严重上伤害了国民的民族感情。所以,从动画创作角度出发,提升动画作品的思想教育,弘扬正能量,对青年学生价值观教育,更具有研究的迫切性。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正确的价值观,创作出更多、更优秀、更高质量的动画作品。

结合专业来说,就是思考如何将“课程思政”融入动画短片创作中。动画短片创作,过程涉及方方面面,专业交叉,技术联动。特别是5G技术的发展和应用,5G技术,突破了4G技术信息传播速度与带宽的限制,将人和物这两个主体,实现了三方互联。而想要推动动画创作的发展,一方面要着点于内在建设,提高学生适应新環境、新技术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则要立足于外在引导,在响应新时代、新形势的背景下,积极开展课程思政,统率各专业课程践行“三全育人”理念。

2 “课程思政”当前存在的问题

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在整个教学环节和过程中都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掘各课程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从而构建并完善系统的思政课程体系。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结合时代背景,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本质上提高各课程的育人功能,积极探索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的协调发展,形成“三全育人”效应。

当前,各大高校在课程思政方面的改革和探索虽然已经有了很多成果,但是在前期设计层面、中间教学实践环节、后期反馈阶段等存在不足有待改善。当务之急是立足于5G新技术的大环境背景下,继续深化课程思想政治改革,创新课程思想政治建设。

2.1 前期设计存在不足

课程思想政治教育,重在引导。但是当前课程思政面临的主要问题表现为前期规划设计的不足,缺乏大局观和整体意识。 在上层设计方面,高校的党委书记、校长对思政课的理念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要素[1]。 在方向引导上,要立足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让思想政治教育在专业授课中切实体现。但是进一步具体,对专业课程的育人目标、培养方案等方面,在规划和协同发展方面仍存在不足。再就课程思政的实施载体而言,高校的马克思教研室老师是课程思政建设和发展的一线人员,但其对学生的带动作用和积极影响还是没有得到完全发挥。

2.2 中间教学实践环节存在不足

课程思政教育不同于专业课程理论知识点的讲授,它更多地强调思想性和启发性,背诵和记忆反而不是重点。但是在教学实践环节和过程中,往往会忽略这一点。其一,课程思政的课堂教学方法不可避免地陷入说教的旧形式中。专业课程教学以知识教授和技能训练为主,特别是动画创作,就业是影响学习动力比较重要的因素,而课程思政或多或少,因为老师枯燥的话语表达,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往往就是老师讲,学生听,千篇一律。其二,教学主体意识失衡。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构建成了教学实践,但是在课程思政教学中,往往是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的参与意识不强,主体地位难以得到体现,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思考和认知程度也不够。

2.3 后期反馈阶段存在不足

课程思政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需要多学科的交叉与合作,共同形成课程思政的合力,同时也需要在后期有一个综合性的评估和反馈机制。但是就教学平台反馈而言,其一是学生兴致不高,不主动甚至不愿意参与课程思政的一个日常反馈和期末总结评估;其二是专业课程与思政内容交融的程度不够,仍存在“油水分层”的现象。

3 动画创作加强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动画创作,涉及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方方面面。既需要构建一个较为广博的动画知识结构,又要能把握观众和市场喜欢的新风格和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既要熟悉动画造型设计和剧本创作解析,又要懂得运动规律、分镜头设计和后期影视合成。计算机技术不仅改变了传统动画制作的方式,与此同时,计算机生成的图形艺术也为我们带来了全新的图形设计观念[2]。在5G新技术应用的大环境下,数字化、VR(虚拟现实)、交互等技术在动画创作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完善。5G不仅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一轮的思想领域冲击和价值观的挑战,这也是课程思政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和改革的原因所在。

3.1 中国动画曾深受国外动画的影响

近年来,以“好莱坞动漫”为代表的欧美动画,和以“火影忍者”“柯南”等热播动漫为代表的日韩动画在国内风行一时。国内的动画创作也不可避免受其影响,甚至一部分人引为经典,盲目模仿。但是欧洲,美国,日本和韩国的动画作品成型是基于其国内自身的文化土壤,其目的是输出其文化理念和意识形态。发达国家意识形态不断影响着我们的青年一代,从长远来看,这将导致他们对自己本国的文化和历史认同度低,甚至不认可;同时,动画创作是基于一定的文化背景的,如果动画创作只是在技术层面对作品进行模仿,长此以往,将扼杀原创动画的未来。

3.2 对传统文化的不自信

很多人对欧美动画和日韩动画盲目崇拜,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对中国自己的传统文化缺乏自信。动画创作想要长远发展,首先要树立对本国传统文化的信心,只有自身挺直腰板,才能客观看待国外文化,既不盲目崇拜,也不盲目排外,而是立足于平等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吸收他国文化的优秀成分,进一步滋养并壮大自身。事实上,中国动画在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宝贵的探索经验,在历史上留下了一些脍炙人口的作品,足以证明将思政元素融入动画课程改革的正确性。如中国动画的先驱人物—万氏兄弟,他们在抗日战争时期,尽管条件艰苦,但是坚持创作。如《铁扇公主》,东南亚最早的动画电影,再如《大闹天宫》,素材源于中国人家喻户晓的《西游记》名著,民族文化特色十分鲜明[3]。 万氏兄弟的实践和探索,为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是继承上述优秀作品的基础。从教育的角度看,它们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又蕴含宝贵的思想政治因素,可以有机整合到动画专业课程的建设中。所以,将传统文化的思想政治因素与动画创作设计有机结合起来很有必要。

幸运的是,随着国家提出“文化自信”的理念,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越来越支持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国产动画也渐入佳境,不断涌现一些值得被记住的中国动画,如《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大鱼海棠》《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罗小黑战记》等,它们就是新的中国动画明信片,为中国动画产业注入了新的生机、新的血液。这些独具中国特色的动画作品面世,给未来动画创作指明了方向:只有深入学习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了解其历史内涵,明确其中国精神,融汇思政理念,才能披荆斩棘,走出一条中国人自己的有中国特色的动画创作之路。

4 课程思政的创新与应用

4.1 创新思政教师队伍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立德树人”是检验学校一切成果的根本和关键。而课程思政建设要靠教师去落实,首先考验的是教师的德育意识和德育能力[4]。

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协调发展的关键,是要建立一支政治可靠、育人能力突出的师资队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老师”理念,首在其位的也是“有理想信念”。所以,创新思政教师建设,首先要重视培训,统一观念。增强教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主动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坚定培养党和人民需要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这一奋斗目标不动摇。同时,在学校层面,可以推进思想政治教师平台建设,高效整合思政老师的思想引导、心理健康教育老师的心理疏导、专业课老师的专业辅导,发挥各自专业特长,同心同力,共同努力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比如:以抗联故事动画短片创作为例,如何深层次挖掘抗联历史文化和精神,思政老师可以负责总体规划,心理老师提供价值观导向,专业课老师提供素材,共同研究抗联故事的历史背景,动画原型设计,剧本主旋律方向的讨论和完善。除此之外,还可以有老师和学校出面,借助社会资源,带领学生重温抗联之路,邀请相关学者讲解抗联历史和精神,让思政交融在抗联故事动画创作过程中。

4.2 创新教育理念开放形式

丰子恺先生曾经说过,艺术教育是综合性的教养,是应该融入各科的。即美的教育,情的教育,应该与道德的教育一样,在各科中用各种手段处处施行之[5]。动画创作也不例外,它本身是涵盖了艺术,技术,文学等内容,这需要有更开放的教育理念,以更具包容性的态度来创作优秀的动画作品。例如动画建模,国内自身有很多优秀的建模,但是仅仅依靠这些,反复吃老本,是不行的,无源之水终会枯竭。动画创作者应当更加开放地吸收国外动画的一些经典建模,将其融入本国的土壤,并注意其蕴含的思想政治内容。比如:以抗联故事动画短片创作为例,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角色造型设计中,将中国精神融入抗联动画短片中。在5G技术的充分应用下,采用将数据采集和算法模型统一在人工智能模型中,辅助动畫创作,把握好抗联精神,做好课程思政引导,文化嵌入。通过这些课程思政的改革,可以让学生明确一种观念:仅仅是模仿是不行的,我们必须立足于自身的文化,做好文化传承创新,让中国文化以动画的形式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动画创作的过程,本身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

4.3 创新学生对于课程思政的认可

高校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人才,学生的成功,就是学校教育的成功。对课程思政进行改革和应用,一方面,可以在课程培养目标中进一步明确思政教育的要求,在日常课程教授中贯穿党中央提出的伟大复兴战略,同时加强学生对中国历史的正确认识等。通过这些思政元素的加入和实施,学生才会正视历史,深刻理解民族复兴的伟大重任。另一方面,也要时刻更新思政教育方法和方式,学生群体在一年一年更迭,他们的思想和观念也逐渐成长和变化,必须考虑到这一现实问题。思政元素也要结合新媒体、新技术,与时俱进,吸引学生的关注和兴趣。比如:以抗联故事动画短片创作为例,可以针对当前比较流行的短视频平台,抖音、快手等,思政老师从学生群体特点和技术双层面,给予学生以支持,满足学生的需求。

5 抗联故事VR动画短片创作

通过抗联故事VR动画短片项目创作实践弘扬红色革命精神,深入研究动画传播形式,以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塑造青年同学高尚的品格,从实践出发,发掘中国精神,以动画主题培育家国情怀。

首先,思政课教师引导项目创作的价值导向,课堂作为实践思政育人体系内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强调知识讲授、技能培养与价值引领统一的同时,更为重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人才培养方针的落实。价值引导的教育理念是核心,育人情怀是思政主体的基本要求,德育意蕴是所必备的政治要素。在内容融合的价值意蕴上,第一课堂强调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以及价值引领之间的紧密融合、良性循环以及同频共振,在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渗透价值引领的相关内容,在价值引领中积淀知识和技能底蕴。在教育协同的意蕴上,第一课堂强调立德树人的精神实质,以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设计符合学生人才成长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课程和教学内容,帮助学生获得思想政治理论、学科知识、专业技能和社会技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课程中确定好学生的创作主题和对标作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其次,由专业课教师进行课程思政引导,祖国建党百年的历史时刻,带领学生深入学习党史、追寻红色足迹,从红色资源中挖掘创意灵感。以《白山黑水英雄魂》这部VR动画短片为例,学习抗日英雄杨靖宇以“头颅不惜抛掉,鲜血可以喷洒,而忠贞不贰的意志是不会动摇”的崇高气节,继续坚持战斗的爱国精神。引导学生从红色资源中挖掘创意灵感,确立动画创作立意。

最后,确立影片采取5G+VR技术赋能东北抗联红色文化传播,在还原东北抗联三维模型制作的基础上,运用三维建模技法、骨骼绑定、VR制作等技术,最终完成动画短片的创作。

6 结论

5G环境下,课程思政融入动画创作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动画作为传媒形式,内容创作对学生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思政课程与动画创作内容的融合,改变了单纯的思政课与动画创作课程分离教育模式,引导学生积极将思政元素、德育元素、文化元素融入动画项目创作和动画作品创作中,弘扬了新时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未来,要在用心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础上,不断提出关于课程思政的新领悟。

参考文献:

[1] 高燕.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问题与解决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7(Z3):11-14.

[2] 顾琛.数字语境下的动画民族文化形式与审美特性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6(10):118-120.

[3] 张新鸽.高校《动画概论》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J].戏剧之家,2020(11):152.

[4] 李国娟.课程思政建设必须牢牢把握五个关键环节[J].中国高等教育,2017(Z3):28-29.

[5] 李骏,党波涛.公共艺术课程融入高校“大思政”教育创新体系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18(1):30-32.

【通联编辑:李雅琪】

猜你喜欢
抗联动画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弘扬抗联精神 加强党性修养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我是动画迷
一个抗联老交通员的老区梦
东北抗联的著名将领李兆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