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芳 李立强
5年前,我们带着5岁的儿子滴答到美国纽约州上学,今年他已经五年级了。和其他西方国家相比,美国的小学尤其放松,初高中学业比较紧张。总体上,相比中国国内家长,美国家长看上去要淡定很多。
首先,无处传达焦虑。
国内家长的焦虑,很大一部分来自家长群和朋友圈。在美国,我尚未发现家长和老师通过类似国内的家长微信群进行即时而频繁的互动。美国学校通常有自己的社交媒体账号,但只是发布通知、相关信息、学校活动的照片或视频。
其次,没有升学压力。
中国家长的焦虑多半源自升学。优质教育资源紧张,竞争激烈,焦虑在所难免。在美国要上个教育质量还可以的学校,相对比较容易,只要在好学区租房或买房就行。虽然有些顶尖的公立学校也需要选拔考试,但次优的学校很多,未来能选的好大学也多。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美国家长的确没有必要那么焦虑。
美国小学的老师,并没有特意把孩子的学术能力放在第一位。虽然每年有两次全州统一的测试,但家长只能看到自己孩子的成绩和排名。学校从不公开别的学生的考试成绩,家长无从得知学生之间的学术能力差距。绝大部分家长也不关心,好奇的家长只能旁敲侧击去打探。
滴答读了5年小学,我从来不知道他班上谁学习最好,谁学习最不好。我有时也会问他,班上谁成绩最好?老师最喜欢谁?他的答案始终如一:老师喜欢每一个人。至少,老师给他的感觉是这样的。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这显然是家长焦虑少的原因之一。
再次,美國小学作业少。
我儿子所在的小学,一周顶多两三次作业。如果不算阅读,每次5到10分钟就能完成。美国老师不推荐家长辅导作业,更不会主动提出这种要求。在开学的家长会上,老师交代得很清楚,家长只需要督促孩子完成作业,孩子有不会做的,带回学校让老师辅导。
教学是老师的工作。家长在教学上不专业,辅导方式不一定正确;另一方面,如果交给老师的作业是经家长辅导、修改后的“完美作业”,老师就无法据此判断学生的真实情况,以提供相应的指导。美国的老师也会要求家长在一些必须做的作业上签字确认。
在美国,老师基本不给家长布置作业。大部分情况下,手工和作业在学校完成,带回家是为了给家长惊喜。
美国家长普遍不焦虑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学校、老师和家长共同构建了轻松的氛围。
首先是老师和家长既保持距离,又有充分的交流。
因为没有繁重的升学考核压力,美国老师更讲究沟通,而不是给家长压力。家长和老师的沟通主要通过家长会,一般情况下一年有3次家长会。其中一次是开学时全体家长和老师的见面会,各科老师逐一介绍自己和未来一年的教学计划,解答家长的疑问,并初步了解学生的家庭。
之后的两次家长会,都是一对一的,通常是半小时,分别在年初和学年快结束时。家长可以通过这个机会和老师进行充分的沟通,了解孩子在校情况,也向老师反馈孩子在家的情况,有特别需要老师关注的,一般也在这个时候提出来,和老师共同商量。
美国老师很少给家长提要求,通常是家长给老师提要求。
老师和家长的日常沟通,则是通过传小条。学校开学前会发放印制好的留言条,学生请假或有特殊事情要跟老师沟通,早上写好小条,放进孩子书包,交给老师。或者,家长通过学校网络管理系统里的邮件功能发邮件给老师。通过这个系统不仅可以发邮件给各科老师,还可以发给学校管理人员、行政人员等。美国老师很少叫家长,除非孩子有行为问题。
其次,学校也在努力减轻老师和家长的压力。
譬如滴答学校的校长,他最重要的任务是筹款、主持活动、维护对外关系。他和副校长,每天风雨无阻在校门口迎接孩子们,午饭时在食堂溜达,学校搞活动时当主持人,甚至把自己当靶子给师生取乐。家长在学校随时都可以找他闲聊几句,家长偶尔有什么意见也可以直接反映。无形中,降低了家长和学校摩擦的可能性。
再有一点是学校搞活动无关成绩和升学。
家长在学校的存在价值,一是为了让孩子感到骄傲,建立安全感;一是让老师认识到你是负责任、有爱心的家长。对家长来说,了解学校教学或活动的细节,也容易对老师和学校建立起信任,破除误会。
最重要的是,这些活动跟学生的成绩和考核没有丝毫关系,更不会影响学生升学,纯属爱好和奉献,家长自然也不会去攀比。
另外,学校和老师努力给家长减负。
三年级往上,学校和老师会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独立,减少家长在学校事务上的参与度,不再让家长参与学校的节日活动、生日庆祝等。学校还会专门发信给全体家长,要求学生过生日从简,不再允许学生带蛋糕等食物到学校庆祝,也不允许有大的聚会。每个班级会给小寿星们过统一的生日,一起唱歌、分发不超过1美元的小礼物等。这样,家长负担大大减轻,更不会去攀比。
美国的基础教育体系比较复杂,能力好的学生在小学阶段会进入“天才班”。这些学生在初中阶段更容易进入数学和英语的高阶课程,从而在高中有能力修读难度大的AP(国际大学预修课程)或IB(国际预科证书课程)。
在美国申请大学,单看成绩是很难分辨一个学生学术成绩的高低的,必须结合所修读的课程。越是难的课程,对申请大学越有帮助。所以,很多中产家庭会努力争取让孩子在“天才班”占位,送孩子上“轨道”。一些善于利用规则的家长,会跟学校争取破格录取。对STEM项目、课后班的投入,美国家长也很舍得花钱。
美国家长的另一种焦虑在球场,美国的体育文化非常盛行,很多孩子都会参加至少一个体育项目。一个美国家庭普遍有2到3个孩子,都参加体育项目的话,一个周末就有数个活动或者比赛需要去观看,家长不得不奔波在各球场间。
另外,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不仅要上好大学还得上好专业,才能保证高昂的学费投入能变成一项好的长期投资。受大环境影响,现在的美国家长普遍面临财务上的焦虑和压力。很多中产父母自己的学贷还没还完,就要考虑几个孩子的学贷,这种财务上的焦虑是中国家长体会不到的。
(摘自《环球》2020年第24期。作者徐芳为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教育学博士候选人。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