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勇
摘 要: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读思达教学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课堂教学注入生机与活力,很好地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文章根据教学实践,阐述了读思达教学的内涵,分析读思达教学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落实核心素养意义,就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如何达成实施读思达教学法提出一些见解,希望对当前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读思达教学;教学路径
一、 引言
《道德与法治》课程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是以适应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文化基础为需要,自主发展为必备能力的三大基本要点构成的,决定了学生核心素养的确立方向,既引领了精神上的理性,正确的法治观念,又树立了学生共同参与构建良好精神素养的灵魂标志,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指引方向。这样的素养目标决定了教师应关注当代中学生的学习诉求,转变教学理念,革新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各个环节中,以适应当前深度课改的发展。在此背景下,读思达教学法应运而生。读思达教学法颠覆了以往的教学方法,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注重为学生创造更多自主发展的空间,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思考的兴趣和品质,而形成良好的学科核心素养。实践表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施读思达教学法,真正为课堂教学注入生机与活力,很好地落实核心素养。
二、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读思达教学的基本内涵
“读思达”的教学法是福建师范大学余文森教授基于核心素养形成机制的深度研究和结合30多年的教学改革实践探索提炼出来。这是一种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体现“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的教学法。“读思达教学”倡导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关注学生阅读能力,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其教学过程就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过程即阅读、思考、表达的过程。其教学的基本环节、步骤、流程就是阅读、思考、表达三个环节,学生只有经过这三个环节的相对完整的学习,才能把知识转化、内化为素养。所以这是一种以学生学习为本位的让核心素养落地的教学法。
阅读、思考、表达是学生学习的手段,也是目的;是过程,也是结果;是工具,也是归宿。“读思达”教学法不仅要致力于把所学知识转化内化为素养,同时也要致力于培养阅读力、思考力、表达力三种能力本身,所有能力只有在相应的活動中才能得到培养和提升,阅读力、思考力、表达力只有在阅读、思考、表达中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这就像饮食,不仅要把食物转化内化为人体所需的营养素,而且还要锻炼人体自身的咀嚼能力、吞咽能力、消化能力、吸收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运用读思达教学法,把课堂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乐学善学”,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既锻炼了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终身受益的能力,这正是核心素养所要求的。
三、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读思达教学的路径选择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在进行“读思达教学”,教师应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放下“权威者”,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倾听者”。在教学中要有效指导学生阅读,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给学生充分表达的时空,从而提高课堂效果,使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更具有生命力。
(一)阅读指导,培养学生研读能力
学生阅读分析能力是学生分析问题、联系材料归纳知识、梳理思路,有条理全面多角度选择或回答题目的基础和保证。教学中,
教师要深刻认识到这一点。而读思达教学,阅读就是研读教材。教学中,不难发现,部分学生对阅读课本不够重视,更没有掌握阅读课本的正确方法。这样,上课时,学生就不易进入融入课堂。其实培养学生阅读课本的能力就是在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中,学生要根据老师发给的导学案,了解阅读重点和要解决的问题。阅读时,一般内容应该通读,重要内容应该精读。通读的部分,要正确理解其内容,能用自己的语言有条理地复述、归纳、概括出课文的大意。精读的内容主要是概念、理论等难度较大的部分,对这些部分不能只停留在字面上的认识,应该认真思考,提出疑问,从有疑到释疑。阅读时对关键的字、词、句不仅要多读几遍,还要“咬文嚼字”仔细推敲,达到理解、掌握的目的。
如:在教学八年级下册《公民权利的保障书》笔者在导学案中设计第一个环节:基础感知:(要求:阅读课本P2-10所有内容,按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阅读课本P2-10,完成以下勾画,并背诵画线部分内容。
(1)我国是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这是我国宪法的。(P3)
(2)宪法规定的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P4)
(3)宪法规定的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P4)
(4)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P6)
1. 阅读课本P2页正文回答: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什么?(勾画)
2. 阅读课本P2-5页正文回答:我国宪法如何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得以实现?(勾画)
3. 阅读课本P6页正文回答:尊重和保障人权对各级国家机关有什么要求?(勾画)
4. 阅读课本P7-8页正文回答:国家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勾画)
这样通过对学生有效阅读的指导、训练,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并很快进入学习状态,为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落实核心素养。
(二)问题导向,培养学生思辨能力
思辨能力是形成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方面,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要重点培养学生的一种思维能力。学生思辨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学科素养的提升和学习效果。读思达教学在引导学生有效阅读的基础上,致力培养学生的思考力,通过阅读、思考,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怀疑,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思路。
“学习始于思考,思考源于疑问”。在实施读思达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思辨能力,要通过问题导向。读思达教学的关键在于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指向核心素养的问题,创设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氛围。教学中,要根据教材实际和学生心理特点,设计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能启发思维的、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原则设计问题,做到能够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融会贯通,并能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现实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可通过创设问题、辩论分析、探究活动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独立思考,提出独特的与众不同的新看法,提高学生掌握学科知识、锻炼的思维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的,有效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