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伟
名称:大熊猫
大致年代:全新世至今,起源于距今约1.15万年前
简介:中国国宝,世界自然基金会形象大使
说到假孕,估计大家会想到宫斗剧里的剧情,但今天我们要说的假孕对象,你们一定想不到,它就是外表憨憨的大熊猫。
其实,大熊猫假孕的新闻屡见不鲜,比如旅居澳大利亚的网网和福妮在10年间5次传出怀孕消息,最终却都被证实没有怀上。同样的还有假孕公主爱浜和旅美大熊猫美香。为什么大熊猫假孕事件频频发生,人类却总是能被忽悠呢?这就要从它们的生理特征说起了。
在重庆自然博物馆熊猫时代展厅,你可以见到大熊猫的幼崽模型,它们和大熊猫真的一点也不像。无论是粉嫩嫩的颜色,还是老鼠般大小的体型,都与我们认知中的大熊猫相差甚远。
大熊猫的幼崽刚出生时只有不到100~150克,体长不超过15厘米。2019年出生的“成浪”只有42.8克,是世界上最轻的大熊猫宝宝,还没有一枚鸡蛋重呢。而成年大熊猫体重可以达到60~110千克,是幼崽的600~900倍。对比之下,人类婴儿出生时体重多在2.5~4千克,是成年人的1/20左右。所以,大熊猫怀孕后体型也不会像人类一样发生明显变化,说不定多吃一个苹果都比怀孕增加的体重多呢。这也是大熊猫即使假孕也很难被发现的原因之一。
熊猫幼崽模型
可能有人要说了,那像人类一样给大熊猫做个超声波检查不就可以判断它有没有怀孕吗?答案还是不行。熊猫假孕是一种类似怀孕的生理现象,一旦熊猫出现假孕反应,它们不仅行为和真孕一样,如食欲减退,运动变少,就连孕激素的浓度也会提高,这就会很难区分真假了。
为什么大熊猫的幼崽出生时很小呢?这是因为延迟着床现象。延迟着床就是胚胎受孕后一直漂浮于子宫中,在这期间胚胎无法获得营养,无法发育,因此也无法探测到胎儿。直到后期着床后才开始迅速发育生长,所以大熊猫幼崽也算是早产儿了。想要通过超声波检测到胎儿,只有在生产前15~20天才可以,而大熊猫妊娠时间不固定,一般在96~158天之间,同一只大熊猫的怀孕时间也会有很大差距,又给检测增加了困难。
至于为什么会延迟着床,这是大熊猫对季节性和难以预知食物资源等情况的一种适应生理反应。野外生存的大熊猫的食物来源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延迟着床是根据外界环境因素如光照、温度、食物状况等调控妊娠周期,方便大熊猫在最佳交配期交配,在最佳产崽期产崽,最终幼崽也出生在食物资源最为丰富的时间。
大熊猫的内脏标本
那些有延迟着床现象的动物
我们都知道熊有冬眠的现象,延迟着床能使熊宝宝的出生避开食物匮乏的寒冬,熊妈妈可以在秋季囤积能量,冬眠时胚胎着床发育,春暖花开时产崽。此外,麋鹿和蝙蝠等近100种哺乳动物都存在延迟着床的现象。
几乎人人都知道,大熊猫最爱的食谱就是竹和笋。但其实大熊猫的祖先是肉食动物,在进化中因为环境变化才不得不改变生存策略,开始吃竹子。
在重庆自然博物馆的熊猫时代展厅见到大熊猫的内脏标本,我们可以发现大熊猫的消化系统有典型的食肉动物特征,它肠道短,没有复胃,还缺少发达的盲肠,要知道牛可是有四个胃来消化植物中的纤维素。现生大熊猫仍然保留了祖先尖锐发达的犬齿,较短的肠道,以及食肉动物的消化特点。所以它偶尔也会开个荤,比如在野外吃其他动物的残骸,或者捉一只竹鼠打打牙祭。
大熊猫的口味随着季节而变化,春、夏吃竹笋,秋天吃竹叶,冬天吃竹竿。但它们明显更偏爱含水量更高、口感更好的冷箭竹和缺苞箭竹。为了吃到新鲜多汁、易于消化吸收的竹笋,野生大熊猫们会随着不同海拔竹子发笋的时间搬家,这种行为被称作“赶笋”。
然而竹子中含糖量非常高,以拐棍竹为例,在它的成分中,糖类百分比高达26.15%,所以竹子给熊猫提供生命养料的同时,也给它们带去了龋齿,从巴氏大熊猫开始龋齿就很常见了。除了竹子,玉米、苹果和胡萝卜等也相继加入圈养大熊猫的食谱中。
至于“食铁兽”的称呼,《大熊猫食铁浅釋》中介绍了在卧龙保护区曾发生过大熊猫咬食装饲料的锑盆的情况,第二天在其粪便中发现的锑盆碎片较光滑,重量也略减轻,说明大熊猫吸收了部分锑片,补充了微量元素,“吃铁”虽少见但却是存在的。
为了获取足够的营养,大熊猫每天要吃20千克左右的竹子,拉几十坨便便。由于大熊猫的消化系统不能很好地吸收吃掉的竹子,粪便中会保留70% 的食物营养,我们称这些便便为“青团儿”。大熊猫宝宝会吃妈妈的粪便来获取营养,也能从中获得幼体不具备的肠道菌群。
著名大熊猫研究专家胡锦矗在调查野外大熊猫时,会遇到见不到大熊猫的情况,或是为了不干扰它,便通过比较大熊猫便便中竹节的长短、粗细、咀嚼程度,来了解大熊猫的大致年龄、种群数量、活动范围及规律等。
大熊猫粪便标本
在大熊猫的粪便中含有大量未消化的竹纤维,为了物尽其用,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将大熊猫的粪便和食物残渣供给企业,用来生产生活用纸。虽然熊猫便便纸这个脑洞听起来环保又猎奇,但据说为了确保细菌安全标准,制作成本并不低。
除了爱它的憨态可掬,人们也慢慢开始了解熊猫的繁殖和饮食习惯,我们在给予它们喜爱和关注的同时,也请有意识地去保护它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