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帆
汪 原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流动规模的扩大,大量农村人口去城市寻求工作机会,由于无法获得相对稳定的工作机会,城市中小摊贩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中体制内部就业人员大规模下岗,也导致城市小摊贩就业人口数量猛增。城市小摊贩商业经济给外来人员和本地失业者提供了一定的就业机会和生活保障。
一方面,城市中小摊贩商业由于缺乏有效管理,常常侵占街道,影响城市交通,污染城市环境,给城市管理带来了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小摊贩通过占据和重新使用“日常空间”,通过瞬时和不确定的行为活动,使空间不仅得以形塑和再定义,而且还获得了不断变化的意义[1]。城市中非正规性小摊贩商业由于其灵活性、多样性,弥补了城市中正规商业的缺失,为居民提供了日常生活需求和便利,丰富了城市空间活动,为城市空间增添了活力。
在城市空间中发生的活动是需要付出成本的,其中包括时间的付出和精力的付出,如果距离过远,成本过高,那么活动便很难发生。空间句法是一种通过对包括建筑、聚落、城市甚至景观在内的人居空间结构的量化描述,来研究空间组织与人类社会之间关系的理论和方法[2]。空间句法认为空间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空间之间的关系,人们的行为选择与空间网络结构存在高度关联性,空间的吸引力是由其所处的空间网络的拓扑关系所决定的。空间句法的基本原理是对空间的一种理解和概括,其优势在于能够以定量化数据呈现空间之间的拓扑关系。
图1 华安里区位图
基于此,本文利用Depthmap软件对华安里进行空间句法分析,将城市空间转译为可视化的空间语言。分析小摊贩商业空间在华安里中的区位关系,以及由此关系决定的人流特征,探究小摊贩商业空间分布可能受到的影响因素。
PSPL调研法是一种针对城市公共空间质量和市民公共生活状况的评估方法,其目标是通过对市民在公共空间中活动状况的研究,探究空间环境与公共生活之间的关系[3]。PSPL调研法包括对公共空间物质环境和公共生活两方面的研究,即对公共空间的评估和对人们在公共空间中的行为活动进行评估。
20℃到30℃左右是人体感觉最舒适的环境温度。武汉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日照充足、夏季酷热、冬季寒冷。本次调研选取时间为2019年5月27日至2019年5月28日,温度为17~28℃,天气晴,非常适宜小摊贩进行户外商业活动,可以有效排除天气不良等因素对商业活动的干扰。
图2 华安里街巷空间分布图
华安里位于武汉市江汉区,占地面积约1.08km2,距离汉口火车站1.5km,基地北侧为常青公园,东临常青路高架,北面和南面被铁轨包围(图1)。华安里目前容纳居民5万人左右,是武汉市人口最密集的城中村。华安里周围被铁轨包围,仅靠几个铁轨下面的涵洞与外界沟通。华安里街巷空间结构主要呈现四条主街和四条主巷,在主巷中通过若干条次巷构成(图2)。由于城市快速发展,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华安里快速发展起来,两千余栋建筑参差交错。华安里通过规划控制与自建秩序叠合在一起,呈现出复杂而又独特的空间结构。由于华安里地区人群聚集量大,有大量的小商品需求,在华安里社区自发形成了大量的非正规商业(图3)。非正规商业的大量聚集不仅满足了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也为华安里地区带来了活力。非正规商业空间具有灵活性、不稳定性和临时性的特点,其产生与发展具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试图以华安里地区为例,从物质空间环境的角度,探究城中村中小摊贩商业空间的特点及其背后形成的原因。
图3 华安里小摊贩空间分布图
本文以华安里片区为核心,绘制街区轴线地图。考虑到对于空间句法进行分析时会有“边界效应”产生,根据前人研究,笔者设置研究范围外3km的区域作为缓冲区(图4)。本文运用CAD软件对城中村公共空间进行概括,形成以节点连接的轴线模型,采用轴线模型对城中村公共空间进行分析,并使用整合度、可理解度这两种技术参量对空间构型加以描述与评价。
(1)整合度分析
整合度表示城中村内部公共空间的可达性程度,整合度数值越高表示空间可达性越高,整合度衡量了空间吸引到达交通的潜力。通过空间句法分析发现,华安里主街1、主街2、主街3和主巷1的空间整合度最高,空间可达性最好;主街4、主巷2和次巷1的空间整合度较高,空间可达性较好;主街5、主巷3、主巷4和次巷2的空间整合度较低,空间可达性较差;次巷3和次巷4的空间整合度最低,空间可达性最差(图5)。根据对华安里小摊贩分布点数量统计发现,主街1的空间可达性最高,其小摊贩数量也最多;主街2、主街3、主巷1的空间可达性较高,其小摊贩数量次之;主巷1、主巷2、主巷3和主巷4的空间可达性较低,其小摊贩数量次之;其余街巷小摊贩数量极少(表1)。通过SPSS工具进行分析发现,街巷空间整合度与小摊贩分布数量在0.05水平上显著正相关,相关性为0.623(图6)。这说明街巷空间的空间可达性越高,其小摊贩商业空间的分布数量越多。
图4 华安里公共空间整合度分析之一
图5 华安里公共空间整合度分析之二
图7 华安里街巷空间句法可理解度分析
表1 华安里街巷空间句法整合度与小摊贩数量统计
表2 华安里小摊贩商业空间平面形态
表3 华安里街巷空间宽度和高宽比
表4 华安里小摊贩商业空间底界面空间要素
(2)可理解度分析
可理解度是描述局部整合度与整体整合度之间相关度的变量,衡量通过局部空间结构对整体空间系统理解的程度。华安里空间的可理解度为R2=0.481,小于0.5,即表示可理解度差(图7)。华安里街巷空间整体整合度较低,但是局部整合度较高,即表示其局部空间结构较难融入城市整体空间结构,华安里较封闭,周围城市空间对它影响不大。
(1)平面形态
华安里小摊贩商业空间分布主要依附于华安里的街巷空间形态,呈现两种平面形态,第一种是规则线性平面形态,第二种是不规则散点平面形态(表2)。规则线性平面形态的小摊贩商业空间主要分布在华安里主街1上,主街1的平面形态呈现规则线性平面,而小摊贩商业空间依附于其街巷的物质空间环境,因而也呈现规则线性平面。而不规则散点平面形态的小摊贩商业空间主要充分利用街巷剩余空间主要分布在主街2、主街3、主街4、次街、主巷1、主巷2、主巷3和主巷4上。规则线性平面形态和不规则散点平面形态的小摊贩商业空间分布都是尽最大可能利用街巷剩余空间,提供足够数量的小摊贩商业空间。小摊贩商业空间灵活分布的平面形态给整个华安里片区的商业空间带来了趣味性和丰富性,使华安里的商业购物体验更有吸引力。
表5 华安里小摊贩商业空间侧界面空间要素
(2)街巷宽度
街巷空间最主要、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交通通行功能,随着经济的发展,在街巷两旁开设有店铺、固定摊点、临时摊点等商业活动设施。街巷宽度是影响小摊贩商业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如果街巷宽度过窄,则街巷仅仅承担交通通行功能,小摊贩无法在街巷进行临时商业活动。当街巷宽度足够宽时,则街巷不仅能够满足交通通行功能,小摊贩还能在街巷空间内进行聚集,形成商业活动。
通过对华安里街巷空间的实地调研发现,街巷宽度主要分为四种类型,主街1的街巷宽度最宽,其平均宽度为21m;其次,主街2、主街3、主街4的平均宽度为8m;次街、主巷1、主巷2、主巷3、主巷4的平均宽度为6m;次巷1、次巷2、次巷3、次巷4的平均宽度最窄,其平均宽度为4m(表3)。通过SPSS工具进行分析发现,街巷空间宽度与小摊贩分布数量在0.0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相关性为0.975(图8)。这说明街巷空间的宽度越宽,其小摊贩商业空间的分布数量越多。
(3)街巷高宽比
街巷空间的高宽比指沿街建筑高度与街巷宽度的比例关系,尺度与比例的不同带给人们不同的视觉感受和心理感受。芦原义信在《街巷的美学》中认为:“D/H=1 时高度和宽度之间存在着一种匀称之感,可形成一个令人感到舒适的空间”[4]。D/H增大会逐渐产生疏远感,D/H减小则逐渐产生逼迫之感,其中街巷的宽度为D,建筑外墙的高度为H。
通过对华安里街巷空间的实地调研发现,街巷高宽比主要分为四种类型,主街1的街巷高宽比为1∶3;主街2、主街3、主街4、主巷1、主巷2、主巷3、主巷4的街巷高宽比为2.5∶1~3∶1;次街的高宽比为 1.5∶1;次巷1、次巷2、次巷3、次巷4的街巷高宽比为4∶1(表3)。通过SPSS工具进行分析发现,街巷空间高宽比与小摊贩分布数量在0.0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相关性为0.738(图9)。这说明街巷空间的高宽比越小,其小摊贩商业空间的分布数量越多。
街巷空间的界面主要指街巷两侧建筑与外部自然环境相交界的部分,界面具有明确空间范围的功能,界面通过围合形成空间。街巷空间的界面构成可以分为底界面、侧界面和顶界面。本文对于华安里小摊贩商业空间主要从底界面、侧界面和顶界面三个方面的微观空间要素进行分析。
(1)底界面
底界面指的是街巷的路面及其他附属物,是人们在街巷空间内接触最密切的界面,是承载人们活动的主要物质因素。通过对华安里小摊贩商业空间的观察发现,影响其空间分布的主要物质空间要素包括街巷两侧建筑所形成的剩余空地和街巷两侧的台阶(表4)。剩余空地通常是街巷两侧的建筑在自下而上自发建设时所形成的部分不规则的空地,小摊贩积极利用这些可停留的剩余空地进行商业售卖活动,同时保证街巷的交通通行功能。街巷两侧的台阶本来用作行人步行的交通空间,区分机动车道路交通空间,保证行人交通安全。但实际上华安里街巷空间的机动车交通量不大,很多行人为了方便快捷,走在台阶下面的交通道路上。这样街巷两侧的台阶就成为了可停留的静态空间,小摊贩选择将摊位在人行步道的台阶上进行售卖活动。台阶此时成为了小摊贩商业空间的一部分,台阶下的人在交通通行的同时还能看到台阶上的商业活动。华安里街巷的剩余空地和台阶在小摊贩商业空间里都被赋予了新的意义,成为了积极的空间要素,丰富了华安里的商业空间活动,提高了街巷空间的活力。
图6 华安里街巷空间句法整合度与小摊贩数量 相关性分析
图8 华安里街巷宽度与小摊贩数量相关性分析
图9 华安里街巷高宽比与小摊贩数量相关性分析
(2)侧界面
侧界面主要是指街巷空间两侧的建筑物、墙体,侧界面直接影响到街巷空间的形象。通过对华安里小摊贩商业空间的观察发现,影响其空间分布的主要物质空间要素包括街巷两侧的商业店铺和围墙(表5)。街巷一侧的围墙属于封闭的界面,靠近围墙一侧的街巷空间属于静态空间,围墙为小摊贩提供了一个安全、可依附的界面,为商业活动的发生提供了可能。街巷两侧的沿街店铺立面开敞,店铺前的空间属于动态空间,由于小摊贩所售卖的通常是小商品,空间范围较小,因此小摊贩通常选择相邻两家店铺中间的封闭空间进行商业活动,小摊贩与店铺形成了一种互补关系,为店铺提供了第二界面,提高了街巷空间的商业活力。
(3)顶界面
顶界面是小摊贩商业空间顶部所形成的界面,通过对华安里小摊贩商业空间的观察发现,影响其空间分布的主要物质空间要素包括树木和遮阳伞(表6)。由于武汉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白天日照充足,气候炎热,有些小摊贩利用城市道路上的树木进行遮阳防晒,有些小摊贩利用自带的遮阳伞进行遮阳防晒。
通过对华安里小摊贩商业空间在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上的特征分析发现:①在宏观层面上看,小摊贩商业空间的分布数量与空间可达性正相关,空间可达性越高,其小摊贩商业空间的分布数量越多。由于华安里空间可理解度较低,其小摊贩商业空间与城市整体空间环境的关联性不大,较封闭;②在中观层面上看,小摊贩商业空间的分布呈现自由灵活的平面形态,最大可能利用街巷剩余空间,提供足够数量的小摊贩商业空间,给整个华安里片区的商业空间带来了趣味性和丰富性。小摊贩商业空间的分布数量与街巷宽度和街巷高宽比正相关,街巷宽度越宽,街巷空间越开敞,其小摊贩商业空间的分布数量越多;③在微观层面上看,小摊贩会灵活、充分地利用剩余空地、台阶、围墙、店铺、树木和遮阳伞等空间物质要素,使其成为商业空间的积极要素。
综上,本研究希望通过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从城市空间的物质环境视角研究城中村的小摊贩商业的空间特征,探讨小摊贩商业空间的影响因素,为小摊贩商业空间优化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借鉴。对于小摊贩商业空间的研究还有商业业态和时间使用策略的影响,本研究仅从空间物质环境因素考虑,具有一定局限性,后期研究可以考虑更多其他因素。
资料来源:
图1~3:作者根据高德地图自绘;
其余图表均为作者拍摄、绘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