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青 陈元芝 古秀清
手术体位安置是术前准备工作中极其重要的一项,是指患者在手术或麻醉时采取何种体位,主要由患者的姿势、体位辅助用具的使用、手术床的调整三部分完成[1-2]。大多手术患者术前都会想要得到“我应该做什么”的信息,而手术体位的安置则是其中较为重要的指导工作。正确合理的手术体位需要最大限度的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安全性,还需要充分暴露手术视野,同时还不能够对患者的呼吸、循环功能产生负面影响,最重要的是要避免神经、血管损伤、压力性损伤、肌肉损伤等由于体位不当所致的并发症[3-5]。王秀宇等[6]研究手术体位摆放不当,会在压迫、牵拉和过度限制的作用下,导致患者产生各种并发症,增加手术风险,增大患者术后恢复难度。因此,在术前访视时,手术体位介绍是必不可少的工作,但是患者的文化程度、理解能力各不相同,手术室护士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有一定差异,因此访视效果也因人而异。基于此,本研究以180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常见手术体位制作成图片,探讨图片式体位解释法对手术室患者体位配合程度及相关并发症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选择医院2018年1—10月收治的外科手术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性别、年龄、体重、科室来源、手术体位及文化程度组间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0例。观察组男45例,女45例;平均年龄49.13±5.41岁。对照组男47例,女43例;平均年龄48.86±5.29岁。纳入条件:择期手术患者;首次手术患者;术前皮肤状况良好;有一定认知能力;临床资料完整;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排除条件:既往有手术史;急诊手术患者;既往有精神病史;存在认知障碍、心理障碍、语言障碍、听力障碍;严重视力障碍;明确表示不愿参与研究者。
1.2.1 对照组 术前常规进行访视,除常规访视内容外,由术前访视护士向患者讲解一遍手术体位如何摆放,患者入手术室后也只用语言进行体位指导。
1.2.2 观察组 使用图片式体位解释法对患者进行体位指导,具体如下。
(1)图片制作:确定水平仰卧位、颈仰伸位、上肢外展仰卧位、一般侧卧位、脑部手术侧卧位、俯卧位、膀胱截石位、半坐卧位等常见手术体位的标准,由手术室护士模拟患者,摆好各种标准手术体位后用相机全方位拍摄然后制作成图片,图片旁边附上该体位摆放的流程图,下方辅以文字说明,标注好该体位名称,摆放要点及注意事项等,图片中需详细标注各体位中头部和肢体旋转方向、旋转角度、垫高高度,需要使用的体位辅助用具等,最后做成一张A4纸大小的解释图。
(2)术前访视:术前1 天由手术室护士对患者进行术前访视,了解患者既往史、过敏史、用药史,告知患者手术名称、手术大致时间、麻醉方式等情况,对于骨科和神经外科患者了解其是否有被动体位,了解患者有无皮肤受压状况。手术护士携带手术体位图片解释卡,向患者展示其手术时应摆放的体位。首先向患者展示图片,让患者说出对该图片的理解,并提出自己的疑问,然后手术护士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纠正患者的错误理解,解答患者的疑问,补充其他注意事项,尤其要向患者解释各肢体摆放位置和旋转方向的目的,同时向患者介绍各种体位垫、体位架、固定带等辅助物品对于保护患者安全,预防各种体位不当相关并发症的作用。最后指导患者在病床上练习1次,护士对其错误位置进行调整,同时结合患者体型对该体位可能发生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估,最后将手术体位图片解释卡留给患者,以供患者进行练习,告知患者在第2天手术时携带该手术体位图片解释卡。此外,还应告知患者手术体位对降低手术风险、促使手术顺利进行的积极意义,以促使患者术前主动练习,提高其配合能力。
(3)患者进入手术室:患者进入手术室再次观看图片,同时手术护士运用图片再次向患者讲解躯体和四肢摆放的方向、角度、高度等,并告知患者该种摆放方式的目的,让患者认识到体位摆放每一要点都对手术安全和术后恢复有重要影响,避免患者由于不能忍受手术体位带来的不适而私自调整各肢体摆放的位置、角度。
1.3.1 摆放体位所需时间 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记录其从体位摆放开始到摆放完好的时长。
1.3.2 体位配合程度 将患者体位配合程度分为3种。完全配合:患者无需手术室护士指导或协助,能独立摆放好手术和麻醉所需体位;部分配合:患者对体位如何摆放有疑惑,需要手术室护士指导或协助才能摆放准确;不能配合:患者完全不能摆放出手术体位,全靠手术室护士被动摆放。
1.3.3 体位舒适度 按照李克特5级评分调查患者体位舒适度,分级为非常舒适、舒适、一般、不舒适和非常不舒适,调查舒适度为非常舒适和舒适两个选项患者所占比例。
1.3.4 手术体位相关并发症 包括:周围神经损伤(腓总神经、桡神经、臂丛神经)、血管受压(桡动脉、腘动脉)、挤压伤(髂、骶、髋、足跟等部位)、呼吸受阻、腰背痛等。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计算百分率,组间率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摆放体位所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体位摆放时间比较 (min)
观察组患者手术体位配合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观察组患者体位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观察组手术体位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2 两组患者体位配合程度比较
表3 两组患者体位舒适度比较
表4 两组患者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手术体位安置作为术前重要的准备工作之一,对于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患者安全性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7]。手术体位的安置既要考虑患者的舒适度,也要考虑手术视野,患者生理功能不受影响。近年来,临床中由于手术体位摆放不恰当而造成的不良事件或相关并发症并不少见[8],最常见的有[9-11]:俯卧位手术体位不当导致胸廓受压进而导致患者呼吸受阻;手术时间过长或约束带过紧或手术垫过硬导致患者骨质突出部位皮肤受损;约束带过紧或肢体过度外旋外展导致桡动脉等血管受压;约束带或支腿架挤压导致腓总神经损伤等。然而,上述并发症在一定的干预下是可以有效预防的。
手术体位的摆放需要手术护士对患者进行指导[12],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手术体位摆放完好所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手术体位摆放的配合程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是我们运用图片对患者进行了手术体位的解释。研究发现,人对于外界信息的获取,通过视觉获取的约占83%,通过听觉获取的约占11%,对于知识的记忆,通过看能记住30%左右,通过听能记住20%左右,但将看和听结合即可提高到70%左右。通过对比本研究中两组患者的体位配合程度即可看出,仅仅使用语言对患者进行手术体位解释,部分患者是难以全部理解和接受的,因此就会导致配合程度低下。然而,护士先通过向患者展示图片让其对手术体位有了初步了解后,再运用语言进行解释,把不可直观的过程生动形象的展示在患者面前,把复杂的语言描述向患者简单陈述,充分调动了患者的视觉和听觉,为患者提供一个直观方便的表达方式,患者不仅可以直观的看到自己应该摆放的体位,还能够对不明白的地方直接指出,进而让患者充分了解自己的手术体位,在安置时有了很大的主动性,从而提高配合程度,缩减体位安置的时间。此外,运用图片进行讲解,既不受手术护士语言表达能力的影响,而且对于文化程度高的患者,可使其理解更加深刻,对于文化程度低的患者,直观形象的展示可有效提高其理解能力,因此该方式不仅可降低手术体位指导难度,而且易于所有患者接受。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手术体位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体位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通过图片式体位解释法提高了患者体位配合程度,促进体位安置合理安全,保证了患者体位安置中机体每一部位摆放的准确性,进而提高了患者的体位舒适度,同时也降低了体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以往临床中通常是通过语言进行指导,患者配合度低且对体位摆放的原理和目的认知度也较为低下,因此不仅会影响麻醉和手术的顺利进行,还有可能会由于一些体位安置的细节处理不当而发生皮肤损伤、神经损伤或循环淤积等问题[13-15],此次,我们通过图片解释后,既提高了患者对于体位摆放方式的认知,也提高了患者的配合程度,进而摆出患者舒适安全且方便手术操作的体位,从而促进手术顺利进行,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运用图片式体位解释法对手术患者进行手术体位指导和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体位配合程度和舒适度,缩短体位摆放用时,减少手术体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