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19 年安徽省审定的水稻品种主要性状分析

2021-03-03 09:28马晓春章忠贵范凌张俊江高前宝
中国稻米 2021年1期
关键词:结实率粳稻稻瘟病

马晓春 章忠贵 范凌 张俊江 高前宝

(安徽隆平高科(新桥)种业有限公司,合肥230088;第一作者:842711244@qq.com)

水稻是安徽省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230 万hm2,总产1 450 万t 左右,分别占安徽省粮食播种面积的27%和总产的42%,对安徽省粮食安全举足轻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水稻单产显著增长,促使水稻单产增长的因素,最主要是水稻新品种的推广与应用。自“七五”起,安徽省联合全省水稻育种科研力量开展协作攻关,先后选育并审定了一大批在安徽省及长江流域其他省份广泛推广的水稻大品种,如丰两优1号、新两优6 号、皖稻153 和两优6326 等[1-2]。近些年随着商业化步伐的加快,安徽省选育审定的水稻品种数量逐年增加。但到目前为止尚未见到对这些品种的农艺、抗性、品质等主要性状的系统分析报道。本研究分析了2008—2019 年安徽省水稻审定品种的生育期、产量、抗性、米质等性状,旨在及时了解掌握安徽省新育成水稻品种的性状变化,为明确下一步安徽省水稻育种的主攻方向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本研究主要对品种生育期、产量、抗性、米质等性状进行分析,数据来源于安徽省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公告和国家水稻数据库(http://www.ricedata.cn/index.htm)。将通过审定的品种按照审定年份和类型划分,分为早籼、中籼、中粳、晚籼和晚粳5 大类。数据中产量是品种2 年区试的平均产量;稻米品质分级参照NY/T 593-2002《食用稻品种品质》和NY/T 593-2013《食用稻品种品质》;品种的抗性、米质皆以品种审定公告结果为准。2014 年通过审定的5 个旱稻品种(宝旱1 号、鑫两优212、永旱1 号、旱优73、旱稻906)不纳入汇总分析中。本文数据用Excel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品种基本情况

2008—2019 年通过安徽省审定的水稻品种共314个,审定品种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表1)。其中,籼型水稻品种257 个,占81.8%,以杂交籼稻为主;粳型水稻品种57 个,占18.2%,以常规粳稻为主(表2)。从水稻选育单位看,单由科研院所选育的有76 个,占比24.2%;单由种业企业选育的有182 个,占比58.0%;科企联合选育的有54 个,占比17.2%;由个人选育的有2个,占比0.6%(表2)。

2.2 生育期

如图1 所示,2008—2019 年,随着年份的推进,除中粳稻外,其他类型品种生育期皆呈延长趋势。回归分析显示,早籼、中籼、晚籼稻和晚粳生育期回归系数分别为0.2482、0.3954、0.8074 和1.0391,表明早籼和中籼生育期在年份间变化较小,而晚籼和晚粳生育期则年份间变化较大;相关系数分别为早籼R2=0.4488、中籼R2=0.722、晚籼R2=0.7454、晚粳R2=0.8416。中粳生育期在年份间变化幅度较大,但没有明显规律,相关系数R2=0.0172。

2.3 产量性状

2.3.1 产量水平

如图2 所示,水稻品种产量总体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不同类型品种相关系数分别为早籼R2=0.4125、中籼R2=0.5905、中粳R2=0.6039、晚籼R2=0.5630、晚粳R2=0.7969。其中,早籼和中籼的产量水平在近10 多年中提升不大,回归分析显示,回归系数分别为3.1361和3.7958;而中粳、晚籼和晚粳的产量水平在近10 多年有较大提升,回归系数分别为6.0261、6.7612 和10.351,其中,晚粳的产量水平提升最显著。

表1 2008—2019 年安徽省审定的水稻品种类型和名称

表2 2008—2019 年安徽省审定的水稻品种数量和育种单位情况

图1 2008—2019 年安徽省审定的水稻品种生育期表现

图2 2008—2019 年安徽省审定的水稻品种产量表现

2.3.2 结实率

如图3 所示,2008—2019 年安徽省审定的早籼品种结实率现上升趋势,回归分析显示,回归系数为0.734,相关系数R2=0.5871;中籼的结实率则基本保持稳定,有小幅度提高,回归系数为0.1625。而其他类型的水稻审定品种结实率则在不同年份波动较大,没有明显规律,中粳的相关系数R2=0.0039、晚籼的相关系数R2=0.0017、晚粳的相关系数R2=0.0840,且近3 年晚籼和晚粳的结实率都呈现下降趋势。可见,晚籼和晚粳品种的抗逆性尤其是耐低温能力还有待提高。

2.4 抗性

图3 2008—2019 年安徽省审定的水稻品种结实率表现

统计结果显示,2008—2019 年安徽省审定的水稻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表现较为理想,其中,表现抗的品种12 个,占比3.8%;中抗品种223 个,占比71.0%;中感品种23 个,占比7.3%;感病品种56 个,占比17.8%;没有高感品种。

对稻曲病的抗性表现同样较为理想,2011—2019年安徽省审定的水稻品种中高抗稻曲病品种16 个,占比6.0%;抗病品种87 个,占比32.7%;中抗品种92 个,占比34.6%;中感品种13 个,占比4.9%;感病品种50个,占比18.8%,高感品种8 个,占比3.0%。

相比稻瘟病和稻曲病抗性表现,白叶枯病的抗性表现则一般,达到中抗及以上的品种138 个,占比仅43.9%。

2.5 米质

2008—2019 年安徽省审定的水稻品种中,米质达部颁标准3 级及以上的品种累计261 个,占比83.1%。但米质达部颁标准2 级及以上(优质品种)的品种累计114 个,占比仅36.3%(表3)。年份间比较看,2008—2019 年水稻优质品种占比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从2008年的6.3%上升至2019 年的59.6%。

3 讨论

品种更新对水稻生育期变化、单产提升、抗性提高及品质改良均具有重要作用[3]。过去安徽省水稻育种的精力主要放在籼稻,特别是中籼上,而对粳稻的研究较少,2008—2019 年安徽省通过审定的粳稻品种仅57个,占比18.2%(表2)。但在2010 年原农业部起草的全国粳稻发展规划中,安徽省被列为南方粳稻适宜生态区,并被作为重点扩大粳稻种植区域之一[4]。近年安徽省对粳稻品种的选育在不断加强。分析显示,近10 多年里的粳稻审定品种主要是在2016 年以后审定的,2016—2019 年这4 年就审定了44 个粳稻品种,占总审定粳稻品种的77.2%。但这些品种由安徽省自主选育的较少,大部分种植的品种引种于江苏和浙江等省[4]。因此,仍需进一步加大粳稻育种力度,特别是中粳稻品种的育种力度。

表3 2008—2019 年安徽省审定的水稻品种品质表现

随着持续高温和极端高温天气频繁发生,高温已成为影响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5]。近些年由于高温天气影响水稻品种结实,导致生产上大面积水稻减产的事件时有发生。低温和持续低温也是影响水稻结实的另一主要因素,粳稻结实率对低温反应更加敏感[6]。因此,国家从2017 年开始把结实率纳入水稻品种审定的一个主要衡量指标,各省也相继修改品种审定标准。2019 年安徽省修订了《安徽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本研究显示,近10 多年来安徽省水稻除早籼品种结实率稳步提高、中籼品种结实率基本稳定且小幅提高外,中粳、晚籼和晚粳品种的结实率波动都较大。因此,今后安徽省要加强耐低温晚籼、晚粳品种的选育。

稻瘟病是危害水稻最主要的病害,在品种审定中,对于稻瘟病抗性不达标的品种实行一票否决。近40 年我国水稻育种成果表明,我国水稻品种稻瘟病抗性逐年显著增强[7]。本研究显示,近年安徽省通过审定的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表现较为理想,但抗稻瘟病的品种仅占3.8%。因此,要继续加强抗稻瘟病品种的选育。

近年,稻曲病逐渐发展为水稻产区的一种重要病害。2008—2016 年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安徽、江苏、湖南、湖北,发病面积均超过40.0 万hm2,安徽省则更是达到了54.0 万hm2,造成的实际产量损失达5.2 万t[8-9]。2019 年安徽省修订的《安徽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中,已把稻曲病作为品种能否审定通过的一个硬性指标,对稻曲病穗发病率大于25%的品种实行一票否决。本研究显示,安徽省审定品种对稻曲病抗性表现亦较为理想,但还应继续加强稻曲病抗性品种的筛选。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优质”已成为水稻品种科研和育种新的风向标[10]。本研究结果显示,安徽省审定水稻品种中优质品种数量逐年增多,但达部颁标准1 级的品种较少,不利于安徽省水稻在市场上推广。因此,还要进一步加强便于市场推广的优质品种选育。主要措施,一是要加强优质品种种质资源的利用[11];二是要建立建全优质品种审定标准,科学明确优质品种的指标要求,从审定上促进优质水稻品种的选育;三是要积极探索优质品种配套的生产技术规程。

4 小结

本研究对2008-2019 年安徽省审定的314 个水稻品种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籼型水稻品种257 个,占81.8%,粳型水稻品种57 个,占18.2%。品种选育以种业企业为主,其参与选育的品种占比高达75.2%。生育期总体表现延长趋势。审定品种的产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晚粳的产量提升更加显著。稻瘟病和稻曲病抗性表现较为理想。米质达部颁标准3 级及以上的优质品种累计261 个,占比83.1%,但达部颁标准2 级及以上的优质品种仅占比36.3%。表明近10 多年安徽省水稻品种呈现产量提升、抗性加强、米质变优的发展状况,但要进一步提高产量、增强抗性、优化米质,安徽省水稻育种任重道远。

猜你喜欢
结实率粳稻稻瘟病
水稻已克隆抗稻瘟病基因的研究与应用
北方粳稻新品种培育与发展
基于Meta-QTL和RNA-seq的整合分析挖掘水稻抗稻瘟病候选基因
我国双季早粳稻实现“零的突破”
解读粳稻品种南方种植播期
水稻稻瘟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策略阐述
浅析水稻稻瘟病流行因素及绿色防控措施
粳稻收购为黑龙江省农民增收58亿元
辐照育种杂交水稻Ⅱ优838的耐热性鉴定
不同栽培措施对两种枣结实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