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的模样在“进化”

2021-03-03 07:22裴雅明
大科技·百科新说 2021年12期
关键词:进化剑龙古生物学家

裴雅明

中国龙源自恐龙化石?

人类常常会想象出一些奇异的怪兽,有些古代怪兽的灵感可能就来自于恐龙化石。公元前1100年,中国出现了有关龙的描述,这很可能是有人见到恐龙化石后的想象;公元前700年,古希腊出现了半鹰半狮的怪兽形象,这很可能源于人们发现了长着喙的原角龙化石。

霍金斯1854年创作的恐龙雕像目前被放置在英国伦敦水晶宫公园里。

它们有了共同的名称——“恐龙”

19世纪中期以前,虽然出现了多具恐龙化石,但人们不知道它们是什么动物。1842年,英国生物学家理查德·欧文发现了它们的共同特征,于是将这些化石归为一个动物类群,并将之命名为“恐龙”。

在他的描述中,这是一群有着灰绿色皮肤,长得像巨型蜥蜴或鳄鱼的动物。英国艺术家本杰明·沃特豪斯·霍金斯于1854年根据欧文的描述创作出真实大小的恐龙雕塑,其形象与今天的恐龙明显不同。

恐爪龙刚被发现时复原的形象。

后来的许多证据证明恐爪龙长有绒毛。

恐龙是鸟类祖先?

对恐龙描述的一次重大改变发生于20世纪60年代,主角是一只恐爪龙的化石。美国古生物学家约翰·奥斯特伦姆将之描述为类似于鸟类、行动敏捷、恒温的群居捕食者,并提出现代鸟类是恐龙的后代这一惊人之论。更惊人的是,这一论断居然在30年后被发掘于中国辽宁省的恐龙化石证实了。

不同的年代,不同的恐龙

19世纪50年代古德里奇描述下的巨齿龙形象

20世纪初

2020年以来不同年代复原的巨齿龙

错得离谱的巨齿龙

1824年,英国地质学家威廉·巴克兰将一只恐龙的几块化石描述为一种灭绝的巨型爬行动物,并称之为“巨齿龙”,这是世界上第一种被命名的恐龙。19世纪50年代,美国作家塞缪尔·古德里奇所著的书中出现了这只恐龙的插图,它的模样与今天作品中的形象相去甚远。

頭长到尾巴上

美国生物学家E.D.科普于1868年发现了薄板龙化石,薄板龙属于蛇颈龙。由于化石被发掘时零零落落,头究竟安排在哪端,无从知晓。科普自己是蜥蜴专家,蜥蜴的脖子比尾巴短,于是,他把薄板龙的头也安在短的那一端。但其实薄板龙的脖子比尾巴长。

由于脖子很重,蛇颈龙这一类动物也不能把头伸出水面,除非它的身体靠在水底。

近年描绘的薄板龙

蛇脖薄板龙

与科普同时代的美国古生物学家查尔斯·马什曾揶揄科普把薄板龙的头安错了地方,但他复原的薄板龙也出现了重大失误——让它的脖子像蛇一样盘曲。然而,薄板龙的脖子实际上只能做小幅度的摆动。

背上长刺的剑龙

单看右边这张画,你能认出这是什么恐龙吗?这是马什和他的团队发掘出一具剑龙骨骼化石时复原的剑龙形象,于1884年发表在著名科学刊物《科学美国人》上。这幅画上的剑龙,刺长到背上,背板长到了尾巴上,刺和背板的位置与目前我们常见的画作正好相反;画中剑龙正在两脚直立行走,但自1891年开始,其被改为四足动物。

1914年,另一位画家弗兰克·邦德将刺画满了剑龙全身,三角形背板被画成了覆盖在背上保护身体的鳞片,而我们今天已经知道这些三角形背板是立在脊椎上的。

现在对剑龙的描绘

根据欧文对禽龙的描述绘制的禽龙形象

壮硕的禽龙

禽龙是一种植食性恐龙,有喙无牙,尾巴悬空、与地面平行,最大的特征是前爪上有一个巨大而且尖锐的指爪。但在一百多年前理查德·欧文的描述中,禽龙成了一种四肢粗壮、尾巴下垂、类似哺乳动物的生物。左图就是根据这一描述复原的禽龙。

現在对禽龙的描绘

爬行的梁龙

上面两幅画创作于1920年,其中的梁龙正贴着地面匍匐前进,四条腿像鳄鱼般外拐、弯折,以这种形态,它的腹部会比腿更低,导致它需要在身下挖一条沟渠才能避免腹部与地面摩擦。

现在对梁龙的描绘

《侏罗纪公园》上映之前的霸王龙形象

哥斯拉版的霸王龙

在《侏罗纪公园》这部电影上映之前,长久以来,人们认为霸王龙长成左图中这样的形态,与哥斯拉很像,看来,哥斯拉借鉴了错误的霸王龙形象。与最新的霸王龙形象相比,它的手臂扭曲的方式不对,头的形状错误,尾巴不应像袋鼠一样拖在地上,而应水平悬空。除此之外,霸王龙很可能长着羽毛。

《侏罗纪公园》版的霸王龙

添加了羽毛的霸王龙

一切从化石开始

所有的恐龙形象复原都是从化石开始的。如果古生物学家运气好,发掘到了几乎完整的恐龙化石,通过比对现代鸟类、鳄鱼,甚至人类的骨骼结构,就能了解恐龙的大致形态。然而,近乎完整的恐龙骨骼非常稀有,已知的一大批恐龙物种,其复原所参考的只是原始骨架化石中的部分碎片,甚至只有头骨或几块碎骨。

博物馆工作人员正在处理一具恐龙化石。

知识就是力量

古人也与现代科学家一样,尽量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对化石的原型进行描绘,但由于科学的局限,大部分靠猜。今天,人类已经建立了庞大而系统的学科体系,加上越来越多的化石被发掘,复原恐龙形象时有了许多可靠的依据。

今天,凭借一些小小的化石细节,古生物学家就能推断出重要的形态特征。例如,在分辨化石来自爬行动物还是恐龙时,如果骨盆上有个洞——穿孔的髋(kuān)臼,那就说明这是恐龙而非爬行动物,因为恐龙的大腿顶端正好插入这个洞内,让它们能直立行走,而鳄鱼等爬行动物的腿拐向身体两侧;如果骨骼中有空心骨、手上有三根手指等,就可以判断这是两足行走的肉食恐龙,如异特龙;有时,仅靠牙齿的形状或者腿骨的曲线就能让古生物学家判断出其所属类别。

如果给霸王龙多加一些羽毛,它会像只鸡。

用骨骼化石推断肌肉

虽然肌肉很难通过化石保存下来,但古生物学家们可以通过化石找到线索。

骨骼化石上常常有“肌肉疤痕”,这是肌肉在骨骼上的附着点。找到附着点,再对比现存的相关动物,就能推断出肌肉的连接位置和大小。

肌肉对动物的整体结构有很大影响,例如,像腕龙这样的长脖子龙,其每节脊椎骨之间的肌肉厚度与它的整体长度直接相关。

给恐龙“完型填空”

当恐龙的骨骼结构复原之后,就要填充脂肪、皮肤或甲壳、嘴唇、脸颊、羽冠等部位。

一些食草恐龙的皮肤印记化石让古生物学家们知道,大部分食草恐龙的皮肤是鳞片;某些带盔甲的食草恐龙变成化石时,其骨板、骨刺等硬质部分的形状也会保存下来,为复原这些恐龙提供了重要信息。

在鸭嘴龙的牙齿化石中,古生物学家看到,在它下巴靠后的地方有很大的磨牙,那么,这些磨牙很可能被脸颊遮盖,使它们在吞咽食物之前将食物含在嘴里充分咀嚼。这与人类相似,而不像霸王龙那样,嘴可以咧得大大的,牙齿可以全部显露出来。

一块三角龙的皮肤化石

中华龙鸟刷新了恐龙形象

1996年的一天,辽宁热河群的农民李荫方发现了两块嵌套的石板,中间是一种长着羽毛、鸟状的生物化石,古生物学家一开始以为这是鸟,将之命名为“中华龙鸟”,后来发现这其实是一只恐龙。从此之后,各类带羽毛的恐龙化石在辽宁热河群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有的如凤凰,拖着长长的尾羽;有的羽毛非常华丽;羽毛中有的是绒羽,有的是飞羽……其中有一些保存得非常完好。

复原的中华龙鸟

全球近50种有羽毛的恐龙化石中,大部分都出自辽宁。中华龙鸟、赫氏近鸟龙等带羽毛的恐龙是鸟类从小型兽脚类恐龙进化而来的直接证据。

推断恐龙的颜色

恐龙皮肤或羽毛的颜色很难从化石直观地看出来,古生物学家们通常根据恐龙生活的环境来推断,因为动物一般会将自己的肤色与环境相融,以伪装自己。例如,霸王龙生活在半沼泽地区或洪涝区,因此它的皮膚应该呈棕绿色,并带有斑点。

古生物学家还通过显微镜查看皮肤和羽毛中的黑色素来判断其颜色,因为动物的不同颜色都是黑色素不同的组合形成的。应用这种方法,古生物学家确定了中华龙鸟身体羽毛的颜色为粟色或棕红色,尾羽则橙白相间。

赫氏近鸟龙复原图

古生物艺术家施展技艺

古生物学家通过化石研究获得了大量有关恐龙的信息,而将恐龙的完整形象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古生物艺术家。没有他们,恐龙的形象只会存在于古生物学家的大脑里。

古生物艺术家既精通美术,也对解剖学和生物学有深入的理解,还能细致地描绘史前地理环境。他们会先对要描绘的恐龙进行深入研究:查看古生物学家的研究报告,与该物种的研究者讨论,或查看化石。严肃而认真的古生物艺术家不会放过任何细枝末节,而且会尽一切可能避免错误,让作品显得真实可信。

科学家和艺术家们还使用计算机软件来复原恐龙,不仅使其形态逼真,而且还能模拟恐龙的各种动作。

一个美国团队复原的霸王龙。他们认为,按照现有化石证据,这是最精确的霸王龙复原图。

赵闯是中国唯一一位专职恐龙艺术家,用科学家般严谨的态度描绘恐龙,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恐龙复原师之一。他小时候像很多其他孩子一样喜欢恐龙,9岁自学画恐龙,其他孩子长大后转移了兴趣,他却把创作恐龙当作了自己的终身事业。

无限接近真实

复原恐龙形象就像拼一张大拼图,而拼片散落、丢失,古生物学家在全球范围内四处搜寻,每发现一片,就拼到相应的地方。有时,因为掌握的线索不够,可能拼错地方,空缺的地方有时靠推断,有时靠猜测。拼片越多,拼出的图越正确。

最近几十年里,恐龙化石层出不穷,古生物艺术作品也紧随其后,反映最新的恐龙形象。随着更多的化石被发掘,古生物学的研究更加深入,以及复原技术的进步,虽然人们无法做到百分之百正确描绘,但可以向真实的恐龙形象无限接近。

猜你喜欢
进化剑龙古生物学家
剑龙的狂欢派对
性的起源与演化——古生物学家对生命繁衍的探索
新一代古生物学家在中国掀起“恐龙热”
古生物学家星星狐
纪录片理论进化的黄金时代
剑龙是武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