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观惠
《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了“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的教育原则。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游戏是幼儿最好的学习方式,能让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中主动掌握知识。教师要寓教于乐,寓学于趣,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游戏条件,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游戏活动,从而实现游戏的教育价值。本文结合实例,谈谈如何用游戏“点亮”幼儿的童年。
教师要想准确地了解幼儿的语言和行为,就要与幼儿成为伙伴,把自己当成幼儿,还要具有一定的游戏精神,能参与幼儿的游戏。缺少游戏精神的教师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有功利化倾向。这类教师往往只注重游戏的结果,而忽略游戏的过程。二是游戏过程中的高控制。这类教师往往只分配任务,忽视了幼儿自主游戏的需要。三是僵化管理。这类教师往往工作思维僵化,难以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四是与幼儿关系不和谐。这类教师往往高高在上,不苟言笑,不亲近幼儿。
而具有游戏精神的教师则有以下表现: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懂得为幼儿创设充分的游戏条件;能宽容接纳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各种表现,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能创设宽松、愉悦、平等、互相尊重的班级氛围;平易近人,情绪控制良好。
教师应当具有游戏精神,能够创造有效的游戏条件,开展适合幼儿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健康成长。
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游戏条件。
(一)室内区域游戏
为了满足和支持幼儿游戏的需要,教师可以在室内创设不同的区域,供幼儿自主选择开展游戏,并不定时更新玩法、更换材料,从而提高幼儿对自主区域游戏活动的兴趣。
目前,笔者所在幼儿园各个班级基本开设了以下区域。一是美工区。教师提供了画笔、剪刀、胶水、黏土、红包袋、纸巾筒、毛线等手工材料,鼓励幼儿以各种形式开展美工活动。笔者通过观察发现,班上的幼儿每天都在期待美工区的游戏,且乐于分享自己在美工区创作的作品。二是积木区。为了发展幼儿的智力和技能,教师将宽敞且适宜幼儿搭建的区域划分为积木区,投放了大小、形状及材质不同的积木,供幼儿选择,准备了交通标志、小汽车、人物模型等物品,还提供了一些搭建的技能技巧及建筑物的实景图,供幼儿参考。三是科学区。为了更好地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探索精神、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较安静的区域设立了科学区,开展了关于水、电、光、力等方面知识的实验,投放了各种实验用品和用具,鼓励幼儿观察身边的事物,利用身边的资源进行探索活动。四是益智区。教师购买了一批益智材料盒,并根据幼儿的发展需求,动手制作并投放了一些教玩具。部分班级还开设了角色游戏区和语言区等区域,以激发幼儿在游戏中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各方面的能力。
此外,教师还开设了不同的功能室,如美工室、科学启蒙室、扭扭建构区等,并鼓励幼儿在不同的功能室中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在进行这些区域活动的过程中,幼儿逐渐学会了如何观察并记录活动内容,有的幼儿还会在语言区与同伴分享自制的绘本。幼儿看似在玩,实际在无形中发展了各方面的能力。
(二)户外游戏
教师不仅要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还要增强幼儿的身体素质。幼儿有了健康的体魄,才能开展其他活动。教师要选择开阔的场地,安全、合理地放置器材设施,给予幼儿自由活动的条件。
笔者所在幼儿园在体育室、楼梯间放置了轻型器材,方便幼儿在户外游戏时自主取放,还放置了大型滑滑梯、蹦蹦床等活动器材。教师利用一些废旧物品及园内的自然材料,根据幼儿的想法,制作了攀爬墙,并用粗繩编织了攀爬网,供幼儿玩耍。教师还采用混龄大循环模式,将操场分为体能大循环场地及若干个不同的体能锻炼小区域场地。教师在大循环场地投放了与跑、跳、钻、爬、走等动作相对应的运动器械,并将小区域场地划分为足球场、拍球区、跳绳区等区域。幼儿进园晨检并进行热身活动后,即可自主选择自己想参与的活动进行体育锻炼。
(三)课堂游戏
教师要寓教于乐,寓学于趣,在学习中培养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在无形中获得知识与技能。游戏是最好的教育方式。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要善于利用游戏,引导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例如,教师在教幼儿识字时,利用多媒体制作了识字游戏“看谁跑得快”,将需要学习的汉字放在小动物身上,让两名幼儿进行汉字认读比赛。这不仅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幼儿更好地掌握知识,更积极地参与接下来的教学活动。
(四)投放适宜的游戏材料
游戏材料是幼儿最好的学习工具,是开展游戏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年龄投放适宜的游戏材料。例如,教师要为小班幼儿提供简单的材料,避免幼儿分散注意力;为中班幼儿投放丰富的材料,供幼儿自主选择;为大班幼儿提供半成品或辅助材料,以满足幼儿日益增长的游戏需要。
(五)创设游戏氛围
幼儿只有在愉悦的精神状态下,才能全身心地参与游戏活动,更好地进行想象和创造。在精神紧绷、焦虑的氛围中,幼儿只会被动、消极地参与游戏。教师要关心、爱护每一名幼儿,给予幼儿充分的自由,重视幼儿的自主活动,并鼓励幼儿与同伴建立友好、和谐的关系,以更好地发挥游戏的作用。
教师要观察幼儿的游戏体验,随时增减或更新材料。首先,教师要在操作、体验新材料后再将其投放给幼儿使用。其次,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以下表现:一是是否对游戏产生兴趣,在游戏中的专注力及自主性;二是在游戏过程中对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情况;三是在游戏过程中开展了什么内容;四是在游戏过程中与同伴的交流;五是在游戏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六是在游戏过程中能否遵守游戏规则或生成游戏规则并遵守。最后,教师要及时解读幼儿的表现,了解幼儿处于游戏中的哪个发展阶段,并根据自己观察到的情况,不断提高材料的适宜性,为幼儿的游戏活动提供更好的物质条件。
游戏是符合幼儿身心发展需要的活动。因此,教师应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游戏条件,真正实现游戏的价值,让幼儿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作者单位: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铁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