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嘉璐
【摘 要】 为使我国国际航运企业在“十四五”时期有更好的发展,梳理“十四五”期间国内外政治、经济、技术和生态发展的总体趋势,剖析在这种宏观趋势下航运业能源、干散货及集装箱总体需求趋势,以及智能、绿色和安全对航运业带来的影响。面对“十四五”时期的发展机遇,航运企事业应提高国际化发展能力、提升应对风险的能力、关注兼并整合机遇、创新现有商业模式。
【关键词】 “十四五”时期;国际航运企业;供应链;运输需求
1 航运业面对的国内外环境
1.1 世界秩序面临冲击和重构
美国更加关注自身利益,在全球科技领域与我国竞争加剧。随着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民粹主义、极端主义、恐怖主义有所抬头,地缘政治、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不确定性增加。这些都可能对原有秩序。原有世界秩序造成重大影响和冲击,之后世界将进入新秩序缓慢重构期。
1.2 经济增长总体放缓
在经受住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后,各国需要逐渐消除在疫情期间由于发放大量货币和纾困资金对经济运行造成的影响。从经济结构看,发达国家经济对服务业的依赖度很高,但其服务业何时才能恢复至疫情前水平仍是不确定的,居民收入下滑影响着全球经济、地缘政治、生态环境保护等方方面面。
1.3 后疫情时代全球供应链更注重安全和分散化
新冠肺炎疫情后,跨国公司对全球贸易的关注将从效率优先转为效率与安全并重。跨国公司供应链迁移和部分“去中国化”的趋势有所增强。疫情导致全球供应链有缩短的趋势,近岸采购趋势尤为明显,区域贸易增长将快于全球化贸易。
1.4 我国将形成国际国内双循环发展新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我国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国内消费,我国消费升级将带动消费品进口,我国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一消费市场。同时,国内需求增长也将继续推动铁矿石、原油、煤炭、铝土、LNG和大豆等大宗商品进口保持增长。从我国货物出口来看,我国的出口货类结构将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量增速放缓甚至下滑,机电产品出口比重继续提升。我国钢材、成品油、化工品等产成品出口竞争力也将进一步增强。
1.5 技术创新和绿色发展将深刻影响全球经济
第四次工业革命(工业4.0)在快速而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和物联网为万物智能和互联提供了条件;5G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物联网应用得到提速,促进了各行业的业态变革;正在崛起的超级智能(互联网大脑)将给全球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带来深刻变化。港航业与其他行业一样,也正经历着加速到来的智能化浪潮。
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对各行业的影响将进一步深化,商业模式更迭速度加快,传统的发展模式将难以为继。绿色发展要求将进一步影响行业供给规模和结构。麦肯锡等国际机构预测,全球化石能源消费将在2035年达到峰值,天然气需求在2035年进入平台期,可再生能源利用占比提升。信息技术应用推动电力需求加倍。全球石油需求在2030年达到峰值。绿色化将减缓传统化石能源需求增长,清洁化能源占比继续提升,石油供给中的传统原油与页岩油市场的博弈将加剧。
1.6 人民币国际化提速,全球金融体系将面临调整
美国内外部矛盾加深,美元霸权背后的支撑有所动摇。在后疫情时代,我国GDP在全球GDP的占比更高,我国在国际规则体系中的话语权和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将得以提升,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我国央行数字货币的应用也将加速。世界货币体系对美元的依赖程度有所降低,并将转向依靠美元、欧元和人民币的更多元的货币体系,成为继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的货币体系再一次大调整。
2 “十四五”时期我国国际航运 企业面临的机遇
2.1 炼化产业发展带动成品油、化学品运输需求增长
我国汽车行业的“十三五”规划目标未能实现,预计“十四五”期间汽车消费增长放缓,产业结构调整将影响国内原油需求。石化企业进一步向炼化一体转型,大型国有企业保持发展。恒力石化、盛虹石化等诸多民营炼化企业的炼化一体化项目产能逐渐释放,以及外资企业大型化工项目的投产,将带动石化产业链继续延长,产业下游对成品油、化学品的运输需求增加,国内及出口化学品运输量占比提升。
2.2 LNG运输需求增长幅度大于原油运输
LNG等清洁能源运输需求的增幅仍将高于原油运输。《BP世界能源年鉴统计》显示,2019年全球LNG需求增长最快的5个国家是中国、英国、法国、西班牙和意大利。欧洲国家减少煤炭发电、加大LNG应用的趋势仍将延续。我国能源结构也将继续调整,“十四五”期间的LNG需求增长幅度仍将大于传统能源。
2.3 亚洲的干散货运输需求增加较快
亚洲对干散货运输的需求将增加,欧洲对煤炭、铁矿石等传统干散货运输的需求将总体持平或减少,干散货市场结构继续调整。东南亚地区电厂、钢厂的运输需求将保持较快增长。我国铁矿石、煤炭等货物进口运输需求进入高位平台期,大豆、铝土、镍矿石等小宗散货进口增速较快。伴随我国“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投资合作加深,未来我国对铁矿石、铝土等项目的掌控权将增加,存在构建起长期稳定的COA合约的潜力。
2.4 科技助力提升集装箱运输供需匹配度
随着全球供应链本地化发展,长江主干航线的集装箱运输需求增长少于区域内中短航线。 TEU以上大型船舶的订单增速将放缓,船舶进一步大型化趋势趋缓。集装箱班轮公司即时订舱、全程追踪系统更为普及,集装箱班轮公司不断延伸岸上物流服务,构建全程物流体系,運力调配更为灵活。
2.5 “一带一路”地区基建项目增长利好特种 货物运输
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增速高于全球贸易平均增速,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将进一步带动特种货物运输。据克拉克森统计,2020年上半年,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承接工程项目的增速放缓,但仍在稳步上升。
2.6 智能船舶发展提速,船舶订造成本下降
我国智能船舶沿着既定技术路线图发展,自主水平将进一步提升,智能船舶上的船员配置将逐渐减少。航运业整体生态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将催生航运业整体业态变革。全球范围内船舶的设计和建造将更加突出节能和智能。后疫情时代船舶建造业将呈现融资成本低、船舶订造量减少、船舶订造价格降低的特点。
2.7 全球绿色化要求影响全球运力更新的速度和结构
全球航运界为了实现IMO制定的2050年碳排放减半的目标,需要从航运业各环节着力;但当前船舶即便都改用LNG作为动力燃料也不能完全减少碳排放。“十四五”期间,甲醇、氢能源等新动力船舶将进一步加快研发,预计2025年将开始建造非传统能源船舶以满足IMO规则要求。
2.8 航运保险助力企业提升應对风险能力
全球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增强,极端天气、海盗袭击、网络黑客袭击、地缘危机等对航运业稳定运行带来冲击,航运保险通过产品创新为航运企业分摊和转移风险。
3 发展建议
3.1 提高国际化发展能力
欧洲、日本领先的航运企业在将企业打造成为本土化的国际企业方面积累了大量成功经验,第三国运输业务占比较高。我国国内航运需求增长放缓,我国国际航运企业要实现由大转强,必须要提升国际化发展水平和国际化运作能力。当前我国航运企业在全球网络布局、国际资产运作等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建议抓住我国部分产业转移至东南亚等地区的时机,加快开拓海外经营网点。
3.2 提升应对风险的能力
“十四五”期间,国际航运市场在局部市场、局部时间会有运力短缺情况,但总体上供过于求。航运市场周期总体被抹平,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加剧,企业必须提升感知市场变化的敏锐度和市场的适应性才能应对市场的突发波动。逆周期性操作成为企业平抑周期波动、减小应对低运价的风险敞口的重要途径。若企业能够依托供应链调整和长期产业布局,签订稳定的长期航运合同则有利于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3.3 关注兼并整合机遇
后疫情时代,部分航运企业面临航运需求下滑、成本上涨、现金周转压力加大等问题,维持正常经营的压力加大。企业兼并整合的机遇增加,选择与我国航运企业业务上具有互补性、协同性的优质资产进行兼并有利于航运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3.4 创新现有商业模式
集装箱运输领域通过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结合的商业模式创新相对较多,而干散货、油品运输领域的商业模式创新不足。服务全球产业链、实现“端到端”的服务模式转变仍未有效实现。在充分服务国内大循环、我国消费能力继续增强的背景下,航运企业对接国内用户的延伸产业链和服务链仍有巨大潜力值得挖掘。传统物流业务盈利性不高,也已经成为一片“红海”市场,航运企业必须通过与物流地产、新基建等融合创新,探索出新的盈利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