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先进制造业城市发展水平研究

2021-03-02 01:20赛迪顾问
软件和集成电路 2021年1期
关键词:维度制造业绿色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应用,制造业的生产模式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先进制造业是将新型技术综合应用于制造的各个环节,以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的方式进行生产,获得更高的经济、社会和市场效益。

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地区的产业发展水平和竞争力。赛迪顾问智能装备产业研究中心于2018年率先进行先进制造业相关研究,结合各产业与各类新技术交错迭代、创新发展的新时代背景,认为先进制造业是应用人工智能、云计算、增材制造、微纳制造、生物制造、新材料技术、先进制造工艺等先进技术,在产品的研发、生产、质量、服务、维护的管理过程中运用智能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绿色制造等先进化管理方法或模式,达到产出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或产品全生命周期先进化管理的产业。

智能装备产业研究中心同期构建了本土先进制造业城市发展指数(以下简称“指数”),从创新能力、多领域融合能力、经济带动能力、品牌质量和绿色集约五个维度出发,分别对各城市先进制造业发展进行独立评价,旨在成熟、准确地衡量各城市先进制造业发展水平,为城市寻找发展模式与路径提供参考。

先进制造业发展现状与特点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应用,制造业的生产模式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先进制造业是将新型技术应用于制造的各个环节,以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的方式进行生产,获得更高的经济、社会和市场效益。因此,发展先进制造业成为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方兴未艾,提升先进制造业水平成为重点

作为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重要载体,新基建与数字经济和智能科技发展紧密相连,并带动先进制造业快速发展。“新基建”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主要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三个方面。“新基建”更加注重和强调技术赋能、基础提升、资源整合、网络协作等方面,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实现人、物、资金、信息四流集中汇聚与协同,为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 ,打造全面互联新网络

当前,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正在蓬勃兴起,先进制造业的发展面临重要战略机遇。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推动了工业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工业互联网将原材料、设备、控制系统、产品以及人力等生产要素全面互联,并通过对工业数据的深度感知、实时传输、快速处理以及建模分析,实现企业生产全过程的智能控制与运营优化,并促成制造业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目前,工业互联网在电力、能源、钢铁、煤炭、化工、交通等领域已开展示范应用,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运用到生产制造的全过程,形成工业用户间多方互动、相互促进的生态体系。

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催生提质增效新模式

数字经济促进生产组织方式的集约和创新,并为先进制造业发展、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新动能。近年来,以互联网、大数据及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数据成为新的核心生产要素,数字经济总体规模和其在GDP中的占比不断提升。将数字经济汇集的海量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与处理分析,作用于实体经济,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源泉。目前,在生产制造部门中,大数据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生产经营效率,企业可根据客户需求,运用大数据进行研发设计,更具市场导向、符合市场需求,同时,运用大数据进行生产制造可优化生产流程,使之更加柔性化、高效化。

制造业品牌建设卓有成效,有利于塑造中国制造新形象

经济全球化时代,国际竞争导致品牌建设的重要性日趋提高。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一系列措施提高制造业产品质量、加强制造品牌建设,制造业品牌的世界排名稳步上升。2019年,在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公布的《世界品牌500强》榜单中,中国占据40席,其中涵盖制造业品牌16席,新上榜2个制造业品牌。另据Brand Finance发布的《Brand Finance2020年全球最具价值品牌500强排行榜》中前100名的中国品牌有22个,其中制造业品牌3个,分别为:华为(10位)、中国石油(33位)和中国石化(42位),华为与中国石化排名较2019年均有提高,但制造业品牌上榜数量较2019年并无变化,品牌建设仍需持续发力。

生态环境保护迈入新阶段,将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径

我国在促进工业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方面稳步推进,一方面,通过推行绿色制造,进一步提高制造业产品的可回收性与可拆解性,减少有毒害材料的应用;另一方面,通过大力推行绿色供应链管理,发挥大企业的带动作用,培育固废产生量小、循环利用率高的示范企业。

2020 年先进制造业城市发展指数

创新能力维度主要体现各城市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情况与现有水平;多领域融合维度主要体现各城市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以及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两个方面的水平;经济带动性主要体现制造业发展的支持程度、先进制造业的集聚程度以及对于该城市经济拉动的能力;品牌质量维度主要体现各城市对于当地龙头企业培养及知名品牌建设方面的水平;绿色集约维度主要体现各城市在绿色生产、绿色发展以及绿色改造等方面的水平。

评价结果

根据先进制造业发展的五大重点特征,赛迪顾问智能装备产业研究中心从创新能力、多领域融合能力、经济带動性、品牌质量和绿色集约五个维度分别对各城市先进制造业发展进行独立评价,并公开发布排名前50城市(以下列举前22名)。

TOP1:上海作为国内的经济、交通、科技、工业、金融、贸易、会展和航运中心,其经济带动和品牌质量维度排名皆位居榜首,创新能力位居第二。上海市曾是国内最大的工业城市,制造业基础坚实,人才、资源等生产要素储备丰富,在先进制造发展过程中独占鳌头。

TOP2:深圳作为中国经济特区,在经济带动性、品牌质量及绿色集约维度中排名均进入前二。作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产业基地,深圳市在精密制造、高端智能制造领域发展迅速,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方面表现优异,综合实力位居第二。

TOP3:北京作为全国的科技创新中心,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总数位居全国第一,人才优势明显,在创新能力维度位居榜首。同时,由于多数龙头企业总部落户北京市,在品牌构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方面更具优势,也助力北京市在品牌质量和绿色集约维度位列前三。

TOP4:广州作为华南地区的经济中心,在多领域融合维度排名第一,创新能力维度位列第三。凭借两大世界級先进制造业集群及四大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持续推进,在经济带动性、创新能力及品牌质量方面逐渐发力,建设多个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等。

TOP5:苏州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中国长三角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在经济带动方面表现优异。随着智能制造生态体系及千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的持续推进,苏州市制造业将迎来一波新的飞跃。

TOP6:南京作为东部沿海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战略交汇的节点,在多领域融合方面位居第二。南京市在新型电子信息、绿色智能汽车、生物医药、高端智能装备制造四大先进制造领域持续发力,先进制造业发展卓有成效。

TOP7:杭州作为长三角中心城市之一,G60科创走廊中心城市,在多领域融合和品牌质量维度表现不俗,尤其在数字经济和制造业融合发展领域,全方位保障空间、资金、项目、人才等产业资源,通过数字经济为制造业升级创新注入不竭动力。

TOP8:成都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核心城市之一,国家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全球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在经济带动领域位居第四。成都市聚焦航空制造、智慧能源等产业,打造高质量产业生态圈与高品质创新生态链的硬核先进制造业。

TOP9:宁波作为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在绿色集约领域位居第一。宁波市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打造制造业单项冠军之城,计划到2022年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数量实现翻一番的总目标,带动先进制造业发展。

TOP10:武汉是我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之一,也是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在创新领域、经济带动及品牌质量三个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在抗疫与复工复产期间,武汉市“新制造”工业企业加快智能化改造步伐,助力武汉市再创先进制造新增长点。

TOP11:青岛作为中国沿海重要中心城市之一,在多领域融合和经济带动领域优势较为明显。青岛市促进高端制造业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发展,实现由“制造大市”向“制造强市”再向“智造强市”的转型和跨越。

TOP12:重庆作为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在经济带动领域发展较好。在政府与企业多方合力之下,重庆市力争打造“智造重镇”和建设“智慧名城”,智能化改造正逐渐成为重庆市制造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径。

TOP13:天津作为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之一,以及海上丝绸之路的支点,其在经济带动维度发展较好。通过发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引领作用,加之承接首都产业转移,天津市构建了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的先进制造产业体系。

TOP14:合肥作为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之一,在创新能力、经济带动和品牌质量三方面表现较好,通过坚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并举,鼓励壮大新型制造规模,提高人才引进力度和政策支持力度,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TOP15:无锡作为长三角的中心城市之一,在多领域融合和品牌质量两个维度表现较好。无锡市积极推进大数据、工业互联网在工业领域的融合应用,同时力图解决数据采集、数据价值挖掘、数据标准、数据安全保护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TOP16:佛山作为珠三角城市之一、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在品牌质量,多领域融合和经济带动领域表现较好。佛山市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打造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打造面向全球的制造业创新中心,逐步迈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领域。

TOP17:常州作为中国先进制造业基地,长三角地区中心城市之一,在多领域融合方面有突出表现,以“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常州市在智能农机装备和智能工程机械等多个产业居于国内领先地位,通过推出“十大产业链”升级版,未来常州市制造业将进一步向集群化、智能化、高端化和服务化方向发展。

TOP18:长沙作为中国长江中游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在品牌质量和绿色集约方面表现较好。长沙市紧盯智能制造,引导中小制造企业发展智能经济、融入智能时代,同时大力引进、培养先进制造业领域高水平人才和创新团队。

TOP19:东莞作为中国珠江口东岸城市之一,在多领域融合方面表现较好。东莞市积极布局建设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通过变革产业结构搭建起现代智能产业体系,打造具备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之都”。

TOP20:厦门作为东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绿色集约领域表现较好。厦门市政府发布了一系列税收、人才等利好先进制造业的政策,厦门市的制造业正逐步由“制造”走向“智造”,具备较大发展潜力。

TOP21:西安作为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关中平原城市群核心城市,在创新能力领域表现较好。西安市制定了先进制造业产业强、企业强、创新强、品牌强、融合强的“五强”发展目标,聚焦主导产业、硬核技术,推动先进制造企业做强做大。

TOP22:珠海作为珠三角中心城市之一、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在创新能力领域表现较好。通过推动装备制造企业依托平台实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聚焦核心领域,推动产业链高端化延伸,助力珠海市迈向高端制造,实现先进制造业快速发展。

总体分析

赛迪顾问选取前50的城市按先进制造业发展指数得分由高到低分为三个梯队。

第一梯队:前4名,包括上海、深圳、北京、广州,平均分数为80.8。四大一线城市,凭借其产业资源、人才培养、经济实力等方面的优势,在各维度的排名中均位居前列,是目前先进制造业发展中的领军城市。

第二梯队:第5至22名,包括苏州、南京、杭州、成都、宁波、武汉、青岛、重庆、天津、合肥、无锡、佛山、常州、长沙、东莞、厦门、西安、珠海18个城市,平均分数为55.5。主要由沿海发达城市群的次中心城市和中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组成,产业发展各有特色,总体实力较第一梯队略有逊色,是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骨干城市。

第三梯队:第23至50名,包括济南、郑州、徐州、南通、烟台、福州、台州、泰州、绍兴、中山、惠州、湖州、嘉兴、扬州、镇江等28个城市,平均分数为39.8。主要位于沿海地区的部分省份和中部地区城市群,这些城市制造业尚处于转型升级阶段,有较大提升空间,是目前先进制造业发展中的支撑城市。

总体来看:第一梯队平均得分较2019年增长0.97个百分点,第二梯队得分较2019年下降1.24个百分点,第三梯队得分较2019年下降2.23个百分点。

第一梯队:领跑先进制造,品牌质量高水平发展

第一梯队城市得益于其优秀的经济综合竞争力和丰富的产业资源,先进制造各评价维度得分较高。积极的人才引进与培养政策、科学的产业发展政策以及规范的资金引导使第一梯队城市在创新成果转化、制造业数字化、绿色化发展等各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同时,第一梯队城市积极响应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战略,增强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强化关键共性技术供给,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在品牌质量维度得分表现不俗。

第二梯队:发力先进制造,各领域均衡发展

第二梯队城市各维度指标的平均水平均略高于TOP50城市相应维度平均水平,由于对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以及在品牌培养的重视程度上逐渐加大,加之城市内数字化、信息化发展较为迅速,带动实体经济快速发展,第二梯队城市在创新能力、品牌质量及经济带动上的优势较为明显。在多领域融合及绿色集约维度的优势由于产业链发展略显滞后而相对较弱,但总体来讲五个维度发展较为均衡,发展水平较好,是我国先进制造业发展的中流砥柱。

第三梯队:支撑先进制造,提升空间较大

第三梯队城市先进制造业发展较一、二梯队城市还有较大差距,五个维度的平均水平均低于TOP50城市均值。其中,以创新能力、经济带动以及品牌质量的差距最为突出。第三梯队的先进制造业拥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加之各城市人才吸引政策、产业扶持政策相继出台,与一、二梯队的差距将逐渐缩小。值得注意的是,在绿色集约维度,第二、三梯队之间差距仍然不显著,说明我国大部分城市的制造业在绿色发展方面水平相当,仍有较大进步空间。

五维度分析

(一)创新能力维度

區域间创新能力差异突出。从区域分布来看,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依旧较中西部地区在上榜城市数量上有着显著的差距,榜单上的城市主要集中在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这些城市具备政策扶持、资金实力、研发投入,教育资源、产业配套环境等优势,具有较高的人才吸引力和完善的人才安置与培养政策措施,成为了先进制造业创新维度的领头军。而中西部地区由于研发投入不足,缺乏创新主体,创新能力与东部沿海地区相差甚远。

高水平人才资源是核心优势,人才是创新能力的核心来源,创新能力的提升对人才的依赖程度日益增加,高水平,高质量的人才日益成为创新能力领域的核心优势。从各城市创新能力来看,排名靠前的城市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均处于较高水平,间接表明高水平人才在数量上占据优势地位。同时,各地政府均制定了极具吸引力的人才招引与安置培养政策,各地拥有的相当数量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先进制造业创新能力的提高输送源源不断的动力,也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与发展壮大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政策引导与资金投入是增强城市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应用基础研发、创新成果转化均离不开资金支持,创新能力的提升显著依托于资金的投入力度。创新能力排名靠前的城市都普遍制定了一系列基于创新层面的扶持政策,有效引导社会闲置资金投入创新领域,鼓励创新行为,促进基础研究成果应用转化,在创新与研发领域的资金投入均处于较高水平。创新能力处于劣势地位的城市应注重创新领域的政策扶持与资金投入,为城市发展注入新动力。

(二)多领域融合维度

加快推进供应链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实现供应链创新与应用对推动先进制造业发展必不可少。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示范项目的开展,促进了供应链体系改革,提高了产业间的协同发展能力,多领域融合维度领先的城市都是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城市。试点城市要充分发挥资源禀赋和基础优势,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供应链与互联网、物联网深度融合为路径,以信息化、标准化、信用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为支撑,完善产业供应链体系,高效整合各类资源和要素,提高企业、产业和区域间的协同发展能力,在现代供应链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助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智能制造发展水平映射城市多领域融合水平,促进先进制造业向更高水平发展。智能制造作为制造业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其在先进制造业中的应用促进了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反映了城市多领域融合的水平。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是围绕网络化改造集成创新应用、标识解析集成创新应用、“5G+工业互联网”集成创新应用、平台集成创新应用、安全集成创新应用5个方向进行遴选,有利于推动各城市制造业智能化发展。排名前50的城市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数量占据总数量的66.7%,其中,北京有12个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

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构建服务型制造体系是提升先进制造业经济带动性的必经之路。经济带动性强的城市善于发挥市场主导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率,让优质的生产要素流向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形成制造业与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良性互动的新格局,最终拉动本地区的经济增长。各城市正积极落实扶持政策,加快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打造两业融合产业集聚,强化创新生态建设。

(三)经济带动维度

经济带动性强的城市集中分布于东部沿海地区,长三角地区贡献突出。长三角地区众多城市在本维度排名靠前,这主要源于制造业根基坚实,产业集群丰富,先进制造业对经济发展拉动作用较强。另外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制造业产业链最为完整和发达、市场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产业门类齐全,集群化发展基础完备,进而在经济带动性方面表现突出。

产业集群和湾区经济是先进制造业拉动当地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本维度排名靠前的省份,比如江苏、广东、浙江等沿海经济大省,正加快打造世界级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同时,伴随着人口向湾区流动的趋势,长三角和珠三角都在大力打造湾区经济,湾区将是粤浙苏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的重要平台。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可以利用独特区位优势,集聚全球高端资源,立足制造业根本,全力打造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

建设重点领域产业技术平台是提升先进制造业经济带动性的必经之路。国家、省市、企业技术平台、技术研发中心等产业创新平台是城市经济发展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平台需要依托科技实力雄厚的科研机构、科技型企业或高校来共同组建,需要配备较完备的配套试验条件,可培养和聚拢一批一流的技术研究开发、设计和试验的专业人才队伍,为城市、区域的经济、科技发展提供多种综合性服务,推动各地提升制造业综合发展水平,对于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带动作用。

(四)质量品牌维度

品牌质量水平区域差距持续扩大,东部地区依然具有明显质量品牌竞争优势。从区域分布来看,东部沿海地区凭借其在地理位置、产业基础、技术基础、企业品牌、产业链配套和产业集群等方面的优势,积极顺应新基建发展的新趋势。而中西部地区因其制造业自主创新体系不健全、高端人才流失严重、产业集聚度不高和产业链不完整等问题,与东部地区质量品牌发展差距进一步扩大。

推进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和实现核心技术攻关对先进制造业质量品牌水平影响至关重大。集群化是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的必由之路,也是提升经济竞争力的内在要求。作为品牌质量强省,江苏省、广东省和浙江省以产业集群为载体,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培育先进制造产业集群,构建多层次的产业平台,加大工业有效投资,强化技术创新引领,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另外,他们支持龙头企业专注于行业核心技术、前沿技术的研发,专注于细分产品的创新和质量提升,增强产品的国际知名度,创造国际顶级品牌。

推动制造业数字转型是各城市提升质量竞争力的重要发力点。进一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制造企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能力,实现生产运营全过程数据贯通,生产资源全要素网络协同和生产活动全场景智能应用。2019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多地出台举措,通过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引领作用,促进产业跨专业、跨领域、跨环节的多维度、深层次合作与联合攻关,从生产方式、组织管理和商业模式等维度重塑制造业,推动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转变,助力制造业企业数字转型。

(五)绿色集约维度

东部沿海城市绿色发展仍具优势,中西部城市取得较大进展。从区域分布来看,中西部城市对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关注度较高,在制造业绿色发展过程中更具潜力,并加快了发展步伐;另外,江苏省以多个城市排名靠前,脱颖而出,这主要源于江苏省实施了一批绿色制造带动提升项目,同时从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入手,结合行业技术特点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并严格把控;坚持改造存量,优化增量,积极探索绿色信息化制造体系建设。

在绿色制造维度,各城市一方面着手加快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淘汰落后设备工艺,从源头减少污染物产生;另一方面,鼓励使用绿色清洁能源,积极引领新兴产业绿色发展高起点,强化绿色设计,开发绿色产品,发展绿色产业。江苏省鼓励制造企业将信息化理念融入绿色制造,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在成本、设计、加工、包装、运输、回收、再制造等方面推动信息化建设,推动绿色制造的有效落地,拓展出新的增长点。

建立绿色制造体系,实施绿色制造重点项目,推进工业循环发展。近年来,浙江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产业结构低碳化、生产过程清洁化、能源资源利用高效化、区域经济循环化为途径,完善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实施绿色制造重点项目,构建以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制造先行区等为重点的绿色制造体系,全面提升全省制造业竞争新优势。深圳、宁波、天津、重庆、上海等城市充分发挥技术改造在节能工作中的重要推动作用,加强企业循环式生产、园区循环化改造,以求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加强资源利用以及优化能源使用,促进企业实现资源化、减量化、生态化。

先进制造业发展趋势与展望

多样化创新平台优势整合,提升科技研发实力

制造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其技术来源渠道呈现多样化趋势,既有来自高等院校和研究院所等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也有企业依靠自身科研实力的研发创新。每种方式都有其特有优势,为实现优势互补,合作研发模式将成为制造企业获取创新技术的重要趋势,多样化创新平台将成为企业强化联系的重要途径。随着合作研发模式的持续推进,未来将会出现多种形式的用以支持制造业研发部门互联互通的创新平台,并在研发、检测和小试等环节提供通信、安全等多方面的支持,各方研究機构基于此充分交流合作,激发创新活力。同时,通过平台搭建,也可加快基础科研成果市场转化的速度,为制造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源泉。

新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赋能制造业智能化转型

5G与人工智能是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通过5G与AI深度融合赋能现代制造业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在装备制造行业,通过提高生产线的网络化、数字化及智能化水平,从而提升产品可靠性和延长产品寿命;在电子信息制造业,通过广泛融入5G及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使产品生产、网络架构、装备研发等领域优化生产经营决策系统,实现对需求的快速反应;在原材料装备制造业,通过加大5G及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应用,实现大集团内部统一管理运行、多基地之间协同制造;在消费品制造业,通过新技术建立用户交互平台、供应链管理与协同平台,满足不同人群多样化需求,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新基建”构建产业“新底座”,助力万物互联与经济

发展“新基建”将通过5G技术、物联网、交通设施、医疗健康等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高可用性、高经济性、高可靠性的新一代基础设施产业能力底座。未来,在新基建的支撑下,人类社会将迈入一个技术、资源、人才、信息、能源等多方面高效融合,大规模数据可靠传输、高科技算法精准决策的万物互联时代。政府、企业、机构等可基于海量信息挖掘,进行更为科学的数据分析,决策将更加高效,生产回报率也随之提高,地区经济也会迎来更高质量的发展。

“质量+流量”共同发力,打造品牌提升快速通道

面对日趋激烈的全球化竞争市场,一大批具有高创新能力的制造企业品牌将应运而生。制造业品牌建设在关注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市场销售及售后管理等传统流程带给消费者优质产品体验的同时,更加注重在消费者与品牌之间搭建起的内在联系。未来,品牌核心价值的建立与传播将进行系统性、战略性的布局,借助新媒体获取大规模流量,再利用高质量产品将流量转化为固定消费客户,同时依靠媒体传播等方式进一步加深两者的内在联系,进而迅速地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品牌。

智能制造+可持续发展,构建绿色智能体系

在未来,企业将通过智能化的广泛应用,实现生产过程中对绿色、安全的各项要求,企业将与其承担的社会责任紧密结合,从产品设计、生产、销售、服务整个生命周期出发,构建绿色智能体系,形成生态闭环。同时,数字化发展将使行业上下游企业有效联合、多方合作,合力构建全行业绿色智能生态圈。

猜你喜欢
维度制造业绿色
基于知识维度和认知过程维度的古典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课型探讨
多媒体情境下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三个维度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2019长三角制造业企业100强
2018上海民营制造业企业100强
追踪绿色的秘密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