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贤良,饶日春,谢建清,侯炳昌,韩贤明
(1.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朝阳分院感染性疾病科,福建 漳州 363005;2.漳州卫生职业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肺结核是一种常见呼吸道疾病,因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所致,临床表现为咳嗽、消瘦、乏力和低热等症状。目前我国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约450万人,每年新发病例高达300多万,每年有13 万人死于结核病,死亡率居传染病疾病首位。慢性乙肝感染属于临床常见传染病,其发生与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患者常出现腹胀、恶心、乏力和纳差等症状。目前,我国慢性乙肝感染者约7 000万例,其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为2 000~3 000 万例。由于肺结核和慢性乙肝均为常见传染病,且存在二者合并发作情况,严重影响患者的机体健康。药物疗法是目前临床治疗此疾病的常用方法,如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等,虽能取得较好效果,但也加重了肝脏负担,出现肝功能损害。有研究[1]显示,因肺结核合并慢性乙肝者肝功能指标异常,大部分患者对常规抗结核药物不耐受,因此,在行药物治疗时,除了要保证抗结核效果外,还要改善患者肝功能。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恩替卡韦在肺结核合并慢性乙肝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肺结核合并慢性乙肝患者120 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98例,女22 例;年龄28~89 岁,平均年龄(40.5±3.6)岁;病程5 个月~1 年,平均病程(7.3±0.5)个月。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符合肺结核诊断标准、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年龄≥18 岁。排除标准:有抗病毒治疗、抗结核治疗史者;肝脏、肾脏等脏器功能障碍者;药物禁忌证者;严重精神功能障碍者;对研究开展不配合者。
1.2 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行常规2HRZE/4HR化疗方案抗结核治疗,包括异烟肼(杭州民生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3021636,规格:0.3 g)、利福平胶囊(成都天台山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1022701,规格:0.15 g)、乙胺丁醇(上海上药信谊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1140,规格:0.25 g)、吡嗪酰胺(苏州弘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4490,规格:0.25 g),以上药物均口服。其中,异烟肼,每次0.3 g,每天1 次;利福平胶囊,每次0.45 g,每天1 次;乙胺丁醇,每次0.75 g,每天 1 次,吡嗪酰胺,每次 0.5 g,每天3 次。在此基础上,予以恩替卡韦分散片(木畅,山东鲁抗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30061,规格:0.5 mg)口服治疗,每次0.5 mg,每天1次。持续治疗6个月。
1.3 观察指标 比较患者HBV DNA 转阴、痰菌转阴、病灶吸收情况及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患者用药前后患者肝功能指标情况,包括前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谷氨酰转肽酶和血清白蛋白、碱性磷酸酶和总胆红素。肝功能指标采用医疗专用检测设备(贝克曼公司,型号:AU5800)检测。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患者HBV DNA 转阴、痰菌转阴、病灶吸收情况比较 药物治疗后,患者HBV DNA 转阴率为66.67%(80/120),病灶吸收率为93.33%(112/120),痰菌转阴率为86.67%(104/120)。
2.2 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治疗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0%(48/120),其中血磷上升7 例,头晕乏力17例,呕吐恶心19例,血肌酐上升5例。
2.3 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后,患者谷丙转氨酶低于治疗前,碱性磷酸酶高于治疗前(P<0.05);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蛋白、总胆红素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比较()
表1 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比较()
总胆红素(μmol/L)32±18 29±15 1.403 0.162时间治疗前(n=120)治疗后(n=120)t值P值谷丙转氨酶(U/L)95±30 69±17 8.260 0.001血清白蛋白(g/L)44.0±4.3 43.1±4.1 1.659 0.098碱性磷酸酶(U/L)164±74 187±60 2.645 0.009
2.4 患者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比较 治疗后,患者肝纤维化指标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患者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比较(,ng/mL)
表2 患者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比较(,ng/mL)
时间治疗前(n=120)治疗后(n=120)t值P值Ⅳ型胶原230.4±32.7 162.3±20.2 19.409<0.001透明质酸163.4±26.4 110.4±22.4 16.769<0.001Ⅲ型前胶原178.5±22.4 128.7±15.4 20.069<0.001层粘连蛋白28.5±2.9 17.8±1.9 33.808<0.001
目前,治疗肺结核患者应遵循“早期、联合、规律、适量、全程”的原则。最常见的抗结核一线药物包括异烟肼、乙胺丁醇和利福喷丁等,将上述药物联合应用,能有效杀灭结核杆菌,但有研究[2]指出,口服异烟肼、乙胺丁醇等药物能一定程度上提高病毒性肝炎发生率,主要因为肝脏为上述药物的体内代谢通道,治疗期间加剧了肝脏负担,但停药后便可恢复。近年来,乙型肝炎发生率不断提高,合并乙型肝炎患者人数不断增加。其中,在合并乙型肝炎患者中,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患者占比最多。如患者确诊为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症,其病症本身会加大肝功能的损害程度,导致大部分患者无法耐受常规的抗结核治疗。
最大程度抑制慢性乙型感染病毒或将其有效消除,是临床治疗慢性乙肝肝炎的总体目标,不但能降低细胞炎症坏死情况发生,加快肝纤维化,且可阻止或延缓疾病发展,能有效降低肝癌和肝脏失代偿的发生,并进行有效预防,切实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最大程度延长患者存活时间。恩替卡韦是一类鸟嘌呤核苷类似物,该药在患者体内能有效发挥抗病毒作用,从而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多聚酶的生物学活性[3]。药理学研究[4-5]指出,在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中,恩替卡韦的抗病毒效应较强且耐药率低,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已成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一线药物。此外,恩替卡韦药物能与HBV 多聚酶有效竞争,且抑制HBV DNA 正链合、mRNA 逆转录酶负链形成、病毒多聚酶的启动。另有研究[6]指出,恩替卡韦能在2~4 周内快速降低血清HBV DNA 水平,且能有效减少肝细胞膜靶抗原表达,从而缓解细胞免疫反应,降低感染肝细胞受细胞毒性侵害,促进患者肝功能恢复。
俞如期[7]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痰菌转阴率为92.00%、HBV DNA 转阴率为62.00%,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说明行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肺结核患者效果显著。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患者HBV DNA 转阴率为66.67%,痰菌转阴率为86.67%,与上述报道结果基本一致。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患者病灶吸收率为93.33%,治疗后,患者谷丙转氨酶低于治疗前,碱性磷酸酶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患者肝纤维化指标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恩替卡韦药物的应用对改善患者病情具有重要作用,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冷剑辉等[8]研究结果显示,恩替卡韦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0%,低于常规治疗组的66.70%(P<0.05)。表明恩替卡韦能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采用恩替卡韦治疗肺结核合并慢性乙肝患者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效改善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