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松梅
(辽宁省大石桥市中心医院妇科,辽宁 大石桥 115100)
子宫肌瘤属于临床妇产科常见的良性肿瘤疾病,且多发于青中年妇女人群,发病率可达20%~80%[1],主要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而引发多种不良现象,临床表现为月经失调、阴道不规则出血、下腹疼痛或白带增多等,可导致生殖系统及循环系统受损,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2]。目前,临床针对该类疾病多采取药物及手术治疗,其中手术治疗可分为子宫全切术、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术、子宫动脉栓塞术等,子宫全切术虽可取得一定效果,但对有生育要求及子宫位置特殊的患者不适用;常规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手术不仅对患者创伤较大,且术后疼痛程度明显,并可诱发不同程度的并发症,缩短康复时间[3]。随着微创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手术逐渐运用于临床,基于此,本研究针对44例子宫肌瘤患者应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分析该术式对患者卵巢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88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年龄19~59岁,平均(37.35±5.39)岁;体质量39~66 kg,平均(49.55±5.92)kg;肌瘤数量:多发肌瘤31例,单发肌瘤13例。观察组年龄20~58岁,平均(37.42±5.36)岁;体质量37~68 kg,平均(49.94±5.98)kg;肌瘤数量:多发肌瘤35 例,单发肌瘤9 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子宫肌瘤的诊治中国专家共识》[4]中对子宫肌瘤的诊断标准;②均确诊为子宫肌瘤,且月经量过多而诱发继发性贫血,药物治疗无效者;③单个肌瘤直径>5 cm或多个肌瘤直径均在3~5 cm,数量>4个;④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伴有宫颈癌、子宫内膜恶性肿瘤者;②术前接受激素类药物治疗者;③伴有严重机体器官疾病者;④精神疾病、沟通困难者。
1.3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操作如下: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实施全身麻醉,根据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确定子宫肌瘤数量、位置、大小,以保证在合适位置进行腹部切口,切口大小可根据患者肌瘤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而后经腹探查并切除肌瘤,常规给予止血、缝合及包扎处理。观察组应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操作如下:协助患者呈头低脚高体位,约15°左右,取其膀胱截石位并实施全身麻醉。取患者肚脐处及左右麦氏点行常规穿刺,将举宫器放置于后壁肌瘤处,建立气腹并将压力设置为14 mmHg。通过腹腔镜观察患者腹腔内情况及子宫肌瘤情况,了解肌瘤位置、大小及其与盆腔粘连情况,给予患者10 U缩宫素,并利用单极电凝于肌瘤表面切开子宫肌层,暴露瘤体组织,钝性分离后剔除,之后对创面电凝止血,选用1-0 可吸收线对肌层进行缝合1~2层,关闭瘤腔,另针对浆膜下肌瘤患者需利用单极电凝在肌瘤蒂部凝断后行剔除。
1.4 观察指标 ①卵巢功能:分别于术前、术后7 d 取患者外周血标本,并行常规分离,选用电化学发光分析仪系统(PocheE170型)及配套试剂、标准品及质控品检测两组卵巢功能,包含血清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操作过程需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②炎性因子:分别于术前、术后7 d取患者空腹血,于30 min内离心处理,采用上海希亚克诊断用品有限公司的免疫组织化学的PicTure二步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采用北京百奥莱博科技有限公司的ARB10493 型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另采用北京百奥莱博科技有限公司的ARB10791型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手术前后卵巢功能比较 术后,两组E2、FSH、LH水平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E2水平高于对照组,FSH、LH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前后卵巢功能比较()
表1 两组手术前后卵巢功能比较()
LH(mU/mL)18.02±1.39 17.99±1.40 0.101 0.920 22.38±1.62 18.61±1.47 11.432 0.000时间术前术后组别对照组(n=44)观察组(n=44)t值P值对照组(n=44)观察组(n=44)t值P值E2(pg/mL)281.55±12.62 282.13±12.66 0.215 0.830 230.88±12.20 248.97±11.79 7.073 0.000 FSH(mU/mL)18.28±1.72 18.33±1.60 0.141 0.888 23.65±1.99 20.10±1.63 9.154 0.000
2.2 两组手术前后炎性因子比较 术前,两组CRP、IL-6及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CRP、IL-6及TNF-α水平均高于术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手术前后炎性因子比较()
表2 两组手术前后炎性因子比较()
时间术前术后组别对照组(n=44)观察组(n=44)t值P值对照组(n=44)观察组(n=44)t值P值CRP(pg/mL)4.98±0.63 5.02±0.60 0.305 0.761 8.33±0.85 5.85±0.62 15.636 0.000 IL-6(mU/mL)6.01±0.57 6.04±0.59 0.243 0.809 7.96±0.66 6.38±0.63 11.487 0.000 TNF-α(mU/mL)0.88±0.18 0.85±0.15 0.849 0.398 1.13±0.19 0.94±0.13 5.475 0.000
经临床发现,子宫肌瘤多发于30~50岁中年妇女,且前期无明显临床症状,患者多为体检时偶然发现病情。有研究[5]显示,该病致病因素可能与患者体内雌性激素及孕激素水平相关,易导致患者发生不孕症或其他女性疾病,因而临床对子宫肌瘤较重视。
LH 及FSH 主要是由垂体分泌,主要用于卵巢功能调节,进而促进腺激素水平,在卵巢功能下降时,卵巢分泌雌激素的水平随之下降,进而导致垂体的负反馈调节作用发生障碍,可直接导致LH 及FSH 水平呈上升现象;E2可充分反映卵泡的生长发育情况,在卵巢功能下降时,卵泡数量减少,导致抑制素水平下降,进而促使血清中FSH升高,因此,三者可作为评价卵巢功能的重要指标。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观察组E2高于对照组,FSH、LH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CRP、IL-6及TNF-α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针对子宫肌瘤患者应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可有效促进卵巢功能恢复,且减少机体的应激反应,进而缩短患者康复时间。分析原因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常规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手术比较,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6]。而经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术后卵巢内分泌功能有明显降低,但该手术方式对患者损伤较小,术后卵巢功能恢复较快[7]。另外,患者血清中CRP、IL-6 及TNF-α 等炎性因子可有效激活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增加血管内皮细胞的通透性,进而调节机体其他组织代谢功能,促使细胞因子的合成与释放,将B细胞分化后形成抗体,并诱导T细胞活化增殖及分化,使医师更直观的了解患者机体炎性因子变化,进而掌握患者创伤应激反应。当手术创伤较大时,脊髓外侧丘系可将痛感传送至大脑,进而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形成炎性因子等物质,因此,进一步证实经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创伤小,可有效减少炎性因子的产生,一定程度上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8]。
综上所述,针对子宫肌瘤患者应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可有效促进其卵巢功能恢复正常,且减少手术引发的机体应激反应,缩短康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