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疫情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基于产业链的替代关系

2021-03-02 07:34杨盼盼徐奇渊编辑张美思
中国外汇 2021年21期
关键词:逆差冲击越南

文/杨盼盼 徐奇渊 编辑/张美思

2021年二、三季度,新冠病毒德尔塔变异毒株导致东盟疫情恶化,经济受到显著冲击。中国与东盟之间存在密切的经贸往来,东盟疫情走势将如何影响我国的经贸形势值得关注。本文尝试从产业链竞争关系、替代性的视角来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疫情冲击东盟生产秩序的背景下,中国对全球市场的补位效果将得以继续保持;与此同时,中国出口贸易的补位来源从去年的欧美转向东南亚,考虑到印度和中国台湾也受到本轮疫情冲击,这一补位来源的范围可能更大。基于疫苗在东南亚主要国家普遍接种仍需要较长时间,这一影响可能持续至2022年年初。

疫情给东盟经济造成显著的负面冲击

在受德尔塔变异毒株冲击之前,东盟区内新冠肺炎疫情状况总体好于全球整体形势,区内主要经济体受疫情冲击的影响较小。但从2021年二季度起,在德尔塔变异毒株的冲击下,东盟国家确诊病例显著上升,三季度疫情继续加重。其一,在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这两个持续有较多新冠肺炎病例的国家中,三季度末的累计确诊病例大幅提升。菲律宾的累计确诊病例超过100万例至247万例,印度尼西亚的累计确诊病例几乎较二季度翻倍,接近421万例。其二,在泰国和马来西亚这两个较为开放的经济体中,本轮疫情病例在三季度加速上升,泰国的累计确诊人数从二季度的26万上升至三季度的155万,马来西亚的累计确诊人数则从75.1万上升至近219万。其三,越南作为此前病例较少的国家,三季度的累计新增呈现大规模上升特征,累计确诊病例从二季度的约1.7万上升至三季度的近75万。

在疫情严峻的形势下,东盟经济受到显著的负面冲击。以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所反映的景气水平来看,受疫情影响,东盟整体制造业PMI在6月重新跌至荣枯线以下,为49.0,结束了3个月持续在荣枯线之上的局面;7月和8月进一步大幅收缩,分别为44.6和44.5。9月的数据显示,疫情冲击对东盟经济景气的负面影响正在消退,其整体的PMI回升至荣枯线以上。从东盟国别数据来看,包括马来西亚、越南、泰国在内的受疫情冲击的经济体,制造业PMI在本轮均出现了显著下行,6—8月的PMI始终处于荣枯线之下。9月,泰国和马来西亚的PMI上升至48左右,越南则仍然低景气,为40.2(见图1)。

图1 东盟国家制造业PMI走势(整体及分国别情况)

从疫情冲击的微观视角来看,防疫措施和封锁要求带来了工业园关闭、工厂停产等负面影响。从越南、马来西亚、泰国的工业园区企业停工停产的情况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其一,本轮疫情全面冲击了东亚价值链的关键领域,包括越南和泰国的各类电子代工、越南的制鞋等劳动密集型行业、马来西亚的汽车制造以及芯片封测和被动元器件产业。其二,部分行业技术密集度高,专业集聚性强,可替代性较弱,疫情可能造成此类产品的进一步短缺。芯片产业就属于这一类。但也有一些产业的弹性较高,跨国企业可实现全球化的调动和配置。其三,中国制造的潜在补位效应已经有所显现。例如在越南北宁和北江停工的立讯精密,其公司总部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称其产能是弹性的、可调整的;又如富士康在越南工厂停产后,加大了郑州工厂的招工力度。9月之后,疫情单日新增病例虽然已经在东盟主要国家达峰,但以越南的情况来看,工厂仍实施隔离,员工在工厂内住宿和工作,工厂在恢复运行的过程中,仍出现大量用工荒的问题。

预计东盟地区的疫情冲击还将持续一段时间。《日经亚洲评论》7月7日发布了新冠疫情复原指数(COVID-19),该指数评分包括感染控制、疫苗接种情况和社区与航空流量三个部分。从这一指数反映的情况来看,主要东盟国家中,除了新加坡排名第5,较为靠前之外,其他五个国家的排名均靠后(见表1)。其中,在本轮变异病毒冲击之前,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的疫情就较为严重,从排名来看至今仍未复原;而马来西亚、越南和泰国的情况则更为糟糕,由于本轮变异毒株对这些国家的影响更大,其排名更加靠后。考虑到该项指数共计121个样本国家/地区,而这些国家的排名近乎垫底。在东盟疫情严峻形势延续的背景下,其对制造业产出的负面影响也将持续。

表1 东盟六国的新冠疫情复原指数(COVID-19)

东盟疫情冲击或延长中国作为出口“补位者”的时间窗口

中国与东盟之间存在密切的经贸往来,东盟疫情走势对我国经贸状况的影响值得关注。疫情以来,中国出口总体呈现逆风而行之势,其主要逻辑在于对于全球市场供给的补位效应。中国的出口市场份额在2020年不降反升,这得益于中国疫情应对有力,迅速复工复产;相应地,欧盟和美国的出口市场份额有所下降,这对应着这两个地区疫情严重带来的产出能力下降(见图2)。而当疫苗接种逐渐推开,美欧经济复苏之后,中国在疫情背景下获得的市场份额或相应地回撤,出口也将有所下降。

不过,东盟本轮疫情可能会延缓这一下降态势,原因在于中国补位效应的来源可能从欧美转向东盟。有数据显示,东盟的出口市场份额在2020年没有下降,反而略有上升,表明2020年的疫情对东盟主要开放型经济体的冲击有限(见图2)。这就是说2020年中国和东盟均在向国际市场供给商品,共同补充欧美发达市场之缺。当疫情冲击在中国和欧美之间存在时间差时,中国对于欧美市场份额的补缺,实质上取决于中国和欧美产品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程度,即提供相似替代产品的能力。而在当前疫情对东盟经济产生冲击的背景下,如果东盟国家的供给不能跟上,那么中国的补缺效应是否明显,将取决于中国和东盟产品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程度。

图2 世界出口份额:2020年较2019年的变化

从产业链替代关系看,中国对东盟出口的补位有较强基础

如何衡量中国与欧美产品及东盟产品在全球市场的竞争程度?本文通过引入竞争压力指数来进行度量。根据樊纲、关志雄和姚枝仲(2006)的研究,竞争压力指数可以通过图3形象地进行表示。假定曲线A和曲线B分别代表A国和B国的出口技术分布曲线,曲线的高度表示出口额,两国分布曲线相交的阴影部分表示两国在这些产品上都有出口,因而在这些产品上呈竞争关系。相交的面积越大,说明在同类商品上的竞争越强。由于两个国家之间的贸易规模不一样,同样的交叉面积对不同国家的影响可能不一样。比如,如果B国在某一产品的出口规模远超A国,则就该产品而言,B国对A国的竞争压力要远高于A国对B国的竞争压力。因此,在相交面积的基础上,其相对于B曲线的面积就可被视为A国对B国的竞争压力。

图3 竞争压力指数示意图

从中国与欧盟、美国、东盟以及东盟中的泰国、马来西亚和越南的竞争压力指数看(见图4)。中国对于东盟的竞争压力指数显著高于对欧盟和美国的竞争压力指数。这种竞争压力具有非对称性,东盟对于中国的竞争压力小于欧盟和美国对中国的竞争压力;在泰国、马来西亚、越南等东盟国家中,上述两个特征则更为显著。这表明,中国和东盟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程度更强,换而言之,中国在疫情冲击时对东盟市场的补位也具有较强的基础。

图4 中国与主要国家的竞争压力指数

美国对东盟、中国的逆差产品重合度较高,中国潜在补位空间大

中国和东盟都是美国逆差的主要来源地。根据2020年的数据,美国对中国和东盟的逆差分别占总体逆差的34%和17%,合计过半。从过去几年的历史变动看,美国逆差中来自中国的部分出现了较大幅度下降,从2018年的48%下降至2019年的40.5%,体现出中美经贸摩擦的显著冲击。这一影响在2020年也没有消失,逆差占比进一步下降6个百分点。不过,疫情冲击缓解了逆差占比的下降。从2020年前4个月的数据来看,中国逆差贡献的占比为30.7%。以此为参考,如果没有疫情,2020年中国在美国逆差中的占比或较2019年下降接近10个百分点。而疫情的出现及前述的补位效应,使得中国对美逆差在2020年大约抬升了4个百分点。

比较中国和东盟出口至美国产品的相似性,也可以用于佐证潜在补位的可能性。从美国来自于东盟的逆差当中,规模最大的十类产品及其来源国如表2所示(以降序排列,最下面的是逆差规模最大的)。这十大产品的顺差规模贡献了东盟对美顺差的近六成。从产品类型上看,逆差产品主要集中于各类机器设备和机械产品以及服装、鞋类、家具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分国别来看,主要是在越南(6个品类)、泰国(2个品类)、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各1个品类)。而这四国中,除新加坡之外,都是本次疫情较严重的东盟国家。而通过比照美国逆差中的中国产品可以发现,这些产品除了医药品(来自新加坡)之外,也都是中国对美的主要顺差商品,均能够排进美国逆差中中国前十位产品。因此,中国的潜在补位能力在与美国的双边层面也同样较强。

表2 美国逆差中东盟前十大产品及来源国

总结及建议

整体而言,当前中国出口的上行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源自于补位效应的支撑。本轮德尔塔变异病毒对东盟地区经济的冲击超出此前,已经发生的停工停产造成其景气程度下降和交货延迟,疫情恢复和复工复产仍需时日。从疫情后出口变化的逻辑看,中国对全球市场的补位效果明显,补位来源或从欧美转向东南亚;如果考虑印度和中国台湾也受到本轮疫情冲击,补位来源的范围可能还要更大。

预计疫情对全球产业链的冲击和扰乱可能比预期时间更长。在此背景下,应支持有实力的出口企业抓住机遇,将暂时性补位转化为持续性替代,巩固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部分出口订单对欧美、东盟可能形成长期替代。一方面,疫情对其他地区的生产冲击,迫使外国进口商改变习惯、尝试从中国进口;另一方面,中国产品的质量、标准一直在提升当中,较多年前已经有显著提高。疫情目前对海外市场的冲击,为有实力的出口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很好的机遇。当前,部分出口订单有长期性特征,一旦确定供货商和供货标准,可能在较长的时间(例如三年、五年)保持不变。在疫情之后,中国出口占全球份额能够维持在多高的水平,取决于当前出口增长主要是靠提高产出利用率,还是主要靠产能扩大。应创造良好的信贷、税收条件,鼓励真正有实力的出口企业,抓住时机实现产能扩张与升级,牢牢占据全球供应链的优势地位。

当然,本文研究主要是基于竞争、替代关系的视角,实践中,还要从互补关系的视角,关注东盟疫情可能对我国进口供应链产生的影响。

(感谢崔晓敏博士、张子旭同学的数据支持)

猜你喜欢
逆差冲击越南
加州鲈“遇冷”!端午节后市场疲软,吴江大量出鱼冲击多地市场
“双重冲击”下的朝鲜半岛新博弈
读图
越南·河静省
色彩冲击
越南百里“银滩”
“凯萨娜”侵袭越南
完形填空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