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熏洗联合揿针八髎穴治疗混合痔术后疼痛临床观察

2021-03-01 06:08袁文贝刘一灿李忠卓孔祥瑞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1年2期
关键词:熏洗创面混合

袁文贝 刘一灿 李忠卓 孔祥瑞

1.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 沈阳 110847;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三院,辽宁 沈阳 110003

混合痔作为肛肠科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临床表现以便血反复发作、痔核脱出、肛门瘙痒、疼痛等症为主[1]。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结构及作息习惯的改变,促使该病发病率较高,也使得人们对于该病愈发关注。目前对于混合痔的治疗,临床多采用手术治疗为主。有相关研究表明[2],有65%痔疮患者在术后早、中期会出现中度乃至重度的创面及其周围疼痛。混合痔术后疼痛严重影响患者术后排便、排尿及睡眠质量,进而大幅降低病人术后治疗期间的生活质量。因此,如何降低、消除混合痔术后疼痛一直是肛肠科临床研究所关注的焦点。为了观察分析采用自拟中药熏洗联合揿针八髎穴治疗混合痔术后疼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本文对比分析了2019年9月至2020年5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60例混合痔术后疼痛患者分别采用中药熏洗联合揿针八髎穴治疗以及高锰酸钾坐浴治疗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60例混合痔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其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19~72岁,平均(39.23±17.830)岁;病程12~30月,平均(20.37±3.908)月。治疗组30例,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18~70岁,平均(39.03±17.190)岁;病程9~30月,平均(20.87±5.987)月。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以及病程等基本资料方面进行分析比对,结果显示两组病例在上述基本资料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痔临床诊治指南2006版》[1]中相关诊断标准。患者排便时出现痔核脱出,便后可自行还纳或需手托还纳,伴或不伴有便血、疼痛等症。

1.3 纳入标准 ①患者符合上述诊断标准,且接受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治疗;②肛周混合痔手术创面有两处及以上;③患者年龄在18~72岁之间;④对本次临床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符合以下任意一条的患者将不予参与本次临床研究。①经检查后合并有肛瘘、肛周脓肿等其他肛肠科疾病者;②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女性患者;③合并有严重肝肾疾病及心血管疾病患者;④合并有精神疾病患者;⑤采取其他治疗措施干预术后疼痛者;⑥有吸毒史患者;⑦有相关药物过敏史患者;⑧对针刺疗法不耐受者;⑨合并有严重糖尿病、痛风等代谢性疾患患者。

1.5 治疗方法 本次临床研究采用随机分配方式进行分组,依据住院顺序随机抽取A、B两种治疗方案的一种。选取A方案的患者即为对照组,在患者术后第1日起于换药前及排便后使用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500 mL,水温调至40 ℃左右,进行熏洗肛周术后创面,日二次,每次10 min,治疗周期为7 d;选取B方案的患者即为治疗组,在患者术后第1日起于换药前及排便后使用本院经验方“痔炎消”兑水至500 mL,水温控制在40 ℃左右,进行熏洗治疗,日2次,每次10 min,治疗周期为7 d。痔炎消组方:野菊花20 g,蒲公英20 g,艾叶20 g,苦参15 g,黄柏15 g,花椒10 g,冰片 1 g,大黄10 g。同时,治疗组于每日熏洗后取侧卧位,常规消毒其八髎穴(位于腰骶部,分别对应第一、二、三、四骶后孔中,左右各四,共八个穴位[3])区域,然后依据患者体型肥瘦选取八枚大小适宜的揿针(“清铃”牌揿针,厂家:日本清铃株式会社/四川唯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代理);批号:国械注进 20162271259;规格:0.20 mm×1.5 mm)按压固定于八髎穴部位,留针24 h,三 d为一个疗程。嘱患者不定时按压留针部位,随时观察以防揿针脱落。留针时间到后,使用镊子小心取出揿针,仔细观察针具是否完整,以防有部分针具遗留于施术部位。

1.6 观察指标 ①疼痛相关参数:选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即VAS 法)对患者的创面疼痛程度进行记录评估,其评分由0至10,评分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重。由患者依据自身每日疼痛感受,对其进行标注。分别记录患者术后第1、3、5、7 d的疼痛程度(VAS评分),以及术后疼痛消失时间[4]。②睡眠质量:选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5]对2组病例术前、术后第1、4、7天的睡眠质量进行记录评价,量表分值由0分至21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睡眠质量越差。

1.7 疗效判定标准[6]有效:疼痛评分明显改善,即CI≥70%;无效:疼痛评分改善不显,即CI<70%。CI=(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1.8 统计学方法 选用统计软件SPSS 26.0对此次临床研究所产生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9 不良反应 每日观察患者用药后是否出现起红疹、皮肤瘙痒等过敏反应,并记录其发生率。

2 结果

2.1 两组创面疼痛评分对比 两组病例术后第1天VAS评分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3、5、7 d VAS评分比较,治疗组评分显著降低,经秩和检验,具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间创面疼痛程度对比 (分,

2.2 两组术后创面疼痛消失时间对比 对照组疼痛消失时间为(16.70±0.915)d,治疗组疼痛消失时间为(16.13±0.819)d。经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间创面疼痛消失时间对比

2.3 两组PSQI评分对比 两组术前及术后第一天PSQI评分比较,经秩和检验,均为P>0.05,无明显差异。两组术后第4、7 d PSQI评分比较,经秩和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组间PSQI评分对比 (分,

2.4 两组病例临床疗效对比 治疗组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73.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5。

表5 组间临床疗效对比

2.5 不良反应 两组病例均无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目前,对于混合痔的治疗手段多以手术为主,但其术后疼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患者术后恢复期的生活质量。西医认为该疼痛的产生有着诸多因素的影响,首先在解剖学上,人体肛门周围有着极为丰富的区域神经分布,隶属于脊神经支配,对于痛觉异常敏感,远胜于其他身体部位,因此,在混合痔手术创伤之后稍有刺激便会导致括约肌发生痉挛,组织缺血,从而引起术区周围的剧烈疼痛[7]。其次,手术过程中所使用的麻醉药物及肾上腺素会使得混合痔术区相应的毛细血管处于收缩状态,导致组织缺血。同时,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血管内部分血浆则会通过血管壁渗出到周围的组织间隙,从而引发术区及其周围区域发生组织水肿,导致缺血性疼痛的发生。再者,术中组织损伤,刺激术区周围免疫细胞释放出大量的炎症因子,构成了混合痔术后疼痛的重要病理基础[8]。此外,术后排便、创面分泌物以及创面愈合后期瘢痕组织的挛缩等均有可能刺激压迫术区敏感的神经末梢神经,引发剧烈的疼痛[9]。中医学认为“痛证”发生的病因主要有两方面,其一为“不荣则痛”,即该病患者多有脏腑本虚之故,再者,手术过程中难免会损伤痔部皮肉血络,导致气血不足,津液亏损,难以充养患部,以至“不荣则痛”[10];其二为“不通则痛”,痔病的发生多有患者日常行为不当之故,如久坐、负重远行、长期便秘、过食或偏食辛辣刺激的食物,导致脏腑功能失调,风、湿、燥、热之邪气下注,经络气血阻隔不通,瘀滞阻结于魄门,以致于筋脉横解,发为痔病[11]。又加之手术创伤,进一步使气血流通受阻,经络运行不畅,导致“不通则痛”[12]。

西医对于混合痔术后疼痛治疗药物的应用主要有阿片类和非阿片类镇痛药等药物。前者多用于中、重度的术后疼痛,但其不良反应甚多;后者则对轻、中度的混合痔术后疼痛有较好的止痛疗效,但该类药物多对肝、肾等脏器有着不同程度的毒性,故临床应用较为局限[13]。术后洗剂多采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进行熏洗,即对照组所采用的熏洗疗法。高锰酸钾作为临床常用的一种强氧化剂,具有除臭、杀菌、消毒的作用[14];其次,在熏洗治疗的同时高锰酸钾还可被还原形成二氧化锰,该物质可与术区创面的蛋白物结合形成一种复合物质覆盖于创面,从而对创面形成保护作用,并能起到一定的收敛作用。但高锰酸钾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反复多次使用可能发生腐蚀性灼伤,故临床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15]。

中医对于混合痔术后痛证的治疗多采用中药熏洗、针刺等方法。中药熏洗通过药液直接与患部创面接触,使得药力直达病所,起效迅速。同时,温热的药液通过熏蒸刺激创面及其周围组织,加速局部血液循环及淋巴回流,加快药物吸收,发挥其药理作用,从而减轻改善创面组织水肿疼痛[16-17]。本临床研究所用“痔炎消”为本院经验用方。方中野菊花、蒲公英清热解毒,利湿消肿止痛;艾叶温经止血,除湿散寒;苦参、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花椒温中止痛;冰片清热解毒,防腐生肌;大黄清热通便,利湿,解毒。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利湿、消肿止痛之功。

揿针疗法始于《黄帝内经·素问》中“静以久留”的刺法,是对其的一种继承与发展。该疗法依靠针体长时间贴附于在人体穴位之中,从而产生持续温和的良性刺激,能够更大程度的激发人体正气,持续促进人体气血在周身流转,加速机体的创面愈合以及病痛的减轻。此外,相较于传统针法,揿针针具短小不易出现弯针、折针、滞针,不会伤及人体脏腑及主干血管,且揿针对机体刺激更为平缓柔和,痛感轻微,在临床使用过程中患者更加易于接受[18-19]。现存文献中,八髎穴最早记载于《素问·骨空论》“腰痛不可以转摇,急引阴卵,刺八髎与痛上,八髎在腰尻之间”。我国古代医家便对八髎穴的主治病症有着较为深刻的认识,即对于腰骶部、肛周及会阴部的痛症及运动性疾患有着较好的治疗作用[20]。其分布于人体骶骨后部,由上至下分别对应人体第一至四骶后孔。属于足太阳膀胱经,“膀胱足太阳之脉……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这也正符合穴位主治规律:近治作用及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目前,关于八髎穴在肛肠科疾病当中的应用有着大量的临床研究,邬光福等[21]通过对1996年至2017年间八髎穴的临床主治规律研究得出,八髎穴对于众多疾病均有着较好的临床疗效,其中有23篇为肛肠科疾病的临床研究,涉及到痔疮、便秘、肛肠术后并发症、肛门直肠神经官能症、脊髓损伤后大便失禁、脑卒中排便障碍或排便失禁、小儿脱肛等众多疾病。

本次临床研究所采用中药熏洗联合揿针八髎穴治疗混合痔术后疼痛,与对照组相比较,疼痛缓解程度、睡眠质量、临床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均未有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较高,操作简便,患者接受度良好,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熏洗创面混合
混合宅
一起来学习“混合运算”
rn-bFGH(盖扶)对创面修复的影响
创面治疗新技术的研发与转化应用系列丛书
中药熏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8例
银离子敷料在治疗慢性创面中的应用
混合所有制
退黄熏洗方药浴预防新生儿黄疸60例
混合痔术后熏洗方坐浴与中医护理
中西医结合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后残余创面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