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 [1]在这支改变中国前途命运的奋斗者队伍中,农民工无疑是最直接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改革开放40多年后的今天,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与此同时,与改革开放相伴而生的老一代农民工也逐步退出打工舞台,代之而起的是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数据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农民工中的主力,占比达到50.6%[2]。纵观四十多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无论是以生存为目标、“给钱就干”的老农民工还是以发展为目标、喜欢“用脚投票”的新生代农民工,他们对推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老一代农民工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三十多年繁荣的主力军
改革开放以来,数以亿计的农民工怀揣梦想涌入城市,他们在城市脏、险、苦、累的环境中紧衣缩食、辛勤劳作,以低廉的成本和零福利待遇的付出,支撑了中国经济低价位竞争,使中国产品“打遍世界無敌手”,从而奠定了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也带来了中国经济30年来的持续高速增长,创造了一个积贫多时、封闭僵化的国家经济腾飞的奇迹。
二、老一代农民工的低成本低技能制约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内需动力不足。长期以来劳动力低成本的投入和使用,导致普通劳动者的收入水平低下,这使得普通劳动者的消费能力极其有限,而且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缺席也使他们形成了强烈的后顾之忧,客观上形成了“储蓄先行,消费滞后”的消费模式,日常消费需求被压缩到最低限度,消费结构单一,使得一些消费品由于有效需求不足而滞销,国内消费需求的长期不振,严重削弱了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内在动力。
2.创新能力不足。长期以来的劳动力低成本的投入和使用,导致企业缺少科技创新的内在动力,其结果是产品档次始终都在低端徘徊,企业虽能生产大量商品,但缺少自主品牌,由于缺少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面对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和经济全球化竞争的日益加剧,这种单纯依靠低成本优势而生存的加工型企业在强手如林的国际市场上抗风险能力很弱,即使转型升级也很难短时间内成功。
3.劳动力整体素质低下。劳动力等要素的丰富而廉价是我国加工制造业参与全球竞争的最大优势之一,但也不可避免地导致低成本的恶性循环——由于劳动力廉价而又素质低下,投资者尽可能少地使用成本更高的先进设备和技术,对劳动者招之即用,不注重培养。而人力资本的低下,劳动者的收入也始终无法提高,在国家对农民工整体社会保障能力不足的情况下,他们也无力对自己和下一代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最终导致农民工的素质长期处于低水平,产业工人队伍的整体素质无法提升。
三、以发展为目标的新生代农民工加速了中国经济的转型发展
1、新生代农民工新的价值观刺激企业转型升级
近几年来,许多中小企业都面临着“民工荒”的问题,造成“民工荒”的原因很多,但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是处于代际转换过程中的新生代农民工有着与其父辈不同的价值观和择业观,他们外出打工大多是为了学本事、长见识、改变人生命运、实现人生价值的梦想,在职业的选择上更为自主和多元。而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缺少技术含量的重复性劳动对新生代农民工显然缺少吸引力,现实一旦与理想不符,他们往往选择“用脚投票”,导致人员流动非常频繁,用工企业往往以提高工资和福利待遇来挽留工人,但用工成本的逐步上升必然要挤压企业的利润空间,这样的窘况会倒逼企业通过转变经营发展方式,逐步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过渡,最终实现产业的升级换代。
2、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加速了城市服务业的发展,优化了产业结构
人口的集聚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提高人口城市化水平是提高我国服务业比重的重要手段。农民工市民化将有力推动我国城市服务业的发展,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的融城愿望最强烈,随着身份的改变以及收入不断提高,他们将逐渐融入城市社会,享有与城镇居民一样的市民待遇,其消费需求的扩大和消费潜力的发挥将形成巨大的内需拉力,促使城市服务业快速发展。而服务业比重的增加,又为更多的外来劳动力自主创业提供了机会,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一些无技术无专长的农民工将转而从事服务业,近几年来,随着互联网经济、平台经济的发展,送外卖、跑快递、开网约车、做家政服务……大批农民工进入现代服务业,活跃在各个城市的大街小巷。据统计2018年从事第三产业的农民工比重为50.5%,首次超过了农民工总量的一半,2019年和2020年,从事第三产业的农民工比重分别为51%和51.5%,比上年分别提高0.5个百分点[3],城市服务业的发展优化了我国的经济产业结构。
3、新生代农民工的消费观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
新生代农民工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消费随着在城市工作的稳定会逐步升级,他们大多都是直接从学生角色转变成农民工的角色,他们对于城市有着更多的了解和美好的期待,因而他们的消费主场是在城市,倾向于运用钱财这一社会资源来塑造和强化自己的“市民角色”或城里人身份[4]。据统计,新生代农民工年户均消费为46566元,比老一代农民工多8827元,高23.4%。除医疗保健支出外,新生代农民工家庭其他各项支出的金额均高于老一代,特别是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差距最大,高3057元,衣着及其他日常生活用品支出高2096元,食品烟酒消费支出高1269元。[5]这表明新生代农民工较之老一代农民工,具有更加积极的消费观念。同时新生代农民工举家进城的趋势较明显,将进一步带动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增加,刺激城市商业、服务业、交通业、通讯业等不断发展,增加了地方政府的财税收入,从整体上促进了城市经济增长。
4、新生代农民工是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重要人力资源支撑
中国经济将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由“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需要的是一大批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劳动者大军。新生代农民工因为年轻、精力旺盛、视野开阔,正处于接受能力最快、技术更新能力最强的人生黄金阶段,这些先天优势使得用工企业经过短时间的培训即可达到人力资本的快速增值,也使中国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借助“代际转换”跃上新台阶,支持着“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快速转变。
当然就目前而言我国新一代农民工的整体素质还是比较低下,当务之急是给农民工“武装”技能。政府和企业要加大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术技能培训的力度,快速培养适应“中国创造”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同时各级政府要真正关心农民工的切身利益,解决好住房、户籍、子女入学等社会保障服务,让农民工没有后顾之忧的投身于“中国创造”的建设大军中,为高质量的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的劳动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
[2] [5] 北京市人民政府网.新生代农民工工作生活特征分析——基于2019年北京农民工市民化监测调查
[3] 国家统计局.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EB/OL].2021-04-30 /2021-10-04.
[4] 步小东,龚凌燕.代际视阈下农民工消费文化探微[J]. 新西部,2018(9)16-17.
作者简介:
杜香:(1965-),女,中共烟台市委党校,副研究馆员,山东大学历史学学士,研究方向:公共服务、农民工问题等。已发表论文3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