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兆强 吴召龙
摘 要:新时期,我国的医学机制得到了完善,要想在此背景下,实现对相关药物的有效应用,要对新型液体缓控释制剂的特点进行深入研究。主要从其作用机制出发,对液体型缓控释制剂进行科学分类,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医学事业在社会中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型液体;缓控释制剂;研究进展
液体缓控释制剂作为我国医药学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在临床医学中已经得到了深入研制和开发,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基于此,相关学者在原有的医学技术理论知识上,加强了对新型液体缓控释制剂的研究,希望能够进一步完善我国当前液体缓控释制剂的应用。
一、研究背景
最近几年,国外一些专家已经开始对缓释和控释制剂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开发。主要是因为此类药物本身具有给药次数少,血药浓度波动小的特点,在具体治疗中的应用,不会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明显的刺激,整体的疗效持久,安全性也比较高[1]。但是,缓释制剂自身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释药比较缓慢。
因此,要想改善上述问题,要对新型液体缓控释制剂进行深入分析,加强对同一制剂的有效应用。但是,在对我国制剂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时,发现其比较滞后,传统的制剂重复多,这就需要相关学者在医学理论出发,加强对新型液体缓控释制剂的深入分析,为我国医学事业在社会中的持续发展提供条件。
二、我国新型液体缓控释制剂研究现状
虽然我国药物研究机制得到了完善,但是受到国内制剂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与国外液体缓控释制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國学者为了提高缓控释药物制剂的应用效果,对新型液体缓控释制剂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同时,在对缓释控释制剂的具体发展情况进行研究时,发现其在制剂研发和应用等方面还存在非常广泛的空间。国外的缓控释制剂已经从单方向着复方缓控释制剂发展,并且其已经成为了目前缓控释制剂中的研究热点。特别是随着新材料技术不断地发展,一些计算机仿真模拟技术也在缓控释制剂处方中得到了优化和应用。由于新型液体缓控释制剂具有用药方便等多种特点,所以其已经成为了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剂型,整体应用范围是非常广泛的。
三、新型液体缓控释制剂的研究
(一)释药类型
在对此类型的药物进行研究时,需要加强对定位释放技术的有效应用,这种技术可以在特定的吸收部位,对药物进行吸收。同时,此技术还能够提高药物在口腔等部位的滞留时间,适当释放定量药物,进而不断强化局部治疗的效果。如果使用比重小于水,及高粘性的材料,可以让药物在胃中滞留。在对只能在小肠释放的药物进行研究时,要采取措施减少药物在胃内的降解,保证整体定位的准确性[2]。
其次,还要加强对定时释放技术的应用,这种技术结合患者的生理条件以及病情的特点释放所需要量的药物,只有这样才可以获得最好的治疗效果。如,在对某些疾病的发作时间进行分析时,要在药物时辰动力学基础上出发,实现对聚合物材料溶蚀速度的调整,从而在预定的时间科学释药。当前,这种技术在清晨发作等疾病治疗中得到了有效应用,主要包括哮喘和心绞痛等。
最后,要合理应用定速释放技术,患者在口服一定时间后,可以促进药物的释放,强化吸收速率。这种技术还能够减少服药的次数,增加患者服药的依从性。
(二)研究缓释和控释制剂剂型
现阶段,缓释、控释制剂这类药物的应用范围比较广泛,非常适合在临床药剂中应用。在对此类药物进行分析时,其主要包括半衰期过短和成瘾性药物,属于医疗中比较特殊的药物,具有非常强的临床治疗效果,能够在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同时,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3]。
四、展望
随着我国制药装备不断地完善,制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目前,我国的制药行业正在向着自动化和连续化的方向发展,不管是向着哪个方向发展,都离不开“以产品工艺为导向”的原则,需要加强对新型制剂的开发和研究,不断强化产品的生物利用度。同时,加强对不同药物的研究,还可以保证产品的安全性,增加患者的用药依从度。相关学者在对缓控释制剂进行分析时,发现其药物的作用比较迅速,能达到更加理想的浓度。在此过程中,要维持此浓度的适当时间,主要从机体其他部位出发,对药物的分布和药物浓度进行分析,实现对缓释、控释制剂的综合性分析[4]。
尤其是最近几年在缓释、控释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要想采取新技术加强对新型液体缓控释制剂的开发和利用,满足临床治疗的需求,为患者的治疗和发展提供更多的便利,就需要从目前我国制药现状出发,对高分子材料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实现对各类新型药物剂型的开发,使药理的控制更精确,整体的利用率更高,副作用也更低。
因此,现代医学人员从多角度出发,综合考虑药物的水溶性,主要在油水分配系数等角度,对新型液体缓控释制剂的生理机制和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主要内容有疾病状态、胃肠蠕动和药物作用等。所以相关学者在对此类药物进行研究时,要从缓释、控释技术的特点出发,注意对新剂型和释药技术的有效影响,实现对我国制药新工艺的完善,从而保障新型液体缓控释制剂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结束语
要想在新时代背景下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医学治疗水平,相关学者对国内的缓控释制剂进行了分析,主要从其药理机制出发,实现对新型液体缓控释制剂的深入研究,保证此类药物在临床上应用的安全性,强化患者自身的治疗依从性,进而为我国医学事业在社会中的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董玉洁,蒋沅岐,陈金鹏,刘毅,周福军,田成旺,陈常青.中药缓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J].中草药,2021,52(08):2465-2472.
[2]苏峰,严家丽,李颖,何广卫.离子交换树脂作为载体在缓控释及掩味等药物制剂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中南药学,2020,18(11):1852-1857.
[3]孟令婷,顾艳丽.口服缓控释制剂药剂学特点及临床应用[J].中国药物经济学,2020,15(11):125-128.
[4]徐雯.中药缓释、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25):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