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国汽车行业在2017年达到2900万台这一历史最高产销水平后,从2018年开始逐年呈现稳中有降的趋势,根据乘联会发布的《2020年我国乘用车产能问题分析》,中国乘用车产能总体利用率从2017年的66.6%降至2020年的48.5%,产能也处于过剩状态,市场整体从增量市场竞争变成存量市场竞争。作为高端制造行业的代表之一,汽车行业受整体经济环境的影响,也存在严重的行业内卷现象,价格战愈发激烈。另一方面,2020年全球经济受到受新冠疫情冲击严重,国际量化宽松的环境带来的通货膨胀造成了钢材,铝材,橡胶,树脂等大宗原材料成本快速上涨,给汽车及零部件行业制造成本带来了巨大的上涨压力。
关键词:汽车零部件行业;成本核算控制;方法建议
1、汽车零部件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整车厂的成本压力增大,整车厂对占平均整车成本超过60%的汽车零部件的成本管理目标也会水涨船高,成本竞争压力会在第一时间传递给行业上游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同时,汽车零部件属于典型的工业品,采购频次低但采购批量大,整车厂经过多年的摸索基本上都形成了系统化的询比价竞标流程,对于绝大多数没有技术专利壁垒的产品,成本价格导向下的企业竞争力优势会成为确保企业拿到项目,获得订单的关键环节。
面对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断上行的成本压力,企业需要通过提升技术创新和整体管理水平来应对挑战。为了赢得激烈的市场竞争,通过有效提升成本管理水平,精益化的成本核算和管控能力,可以帮助企业在竞标过程中更好地掌握主动,进而实现赢得市场的目标。
2、汽车零部件行业主要成本核算控制方法
适合于汽车零部件行业进行成本费用核算和控制的方法主要有标准成本控制法,作业成本控制法和目标成本控制法。
2.1标准成本控制法
标准成本控制法是指通过调查分析,运用技术测定等方法制定的,在有效经营条件下能达到的目标成本。标准成本控制是以预先制定的标准成本为基础,将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进行对比,核算和分析成本差异,进而采取措施,对成本进行有效控制的管理方法。
制定标准成本需要确定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的标准成本,然后确定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在此基础上加总确定单位产品的标准成本,即:单位产品的标准成本=直接材料标准成本+直接人工标准成本+制造费用标准成本。由于材料成本和直接人工成本相对固定,标准成本控制法也可以进一步简化成为单位产品制造费用标准成本一项指标。在汽车零部件行业,标准成本控制法一般是针对某一特定生产工艺品类的产品,以完整生产线或者完整工厂为基础,按照平均产品成品率和正常生产设备开工率前提下核算出来的,通常以重量或者体积为单位进行量化评估。行业内部针对市场和技术成熟度比较高的产品,往往会采用这种简单直接而高效的成本控制方法来核算平均成本。
这种方法不仅有利于企业领导层或者业务人员从宏观层面掌握企业整体的成本竞争力水平,也是企业在行业内部进行成本对标的基本参考指标,来快速判断企业在行业内部的成本竞争力水平,挖掘成本改善课题。这种成本控制法的问题在于对于工艺特殊的个性化定制产品,或者达不到平均经济批量的产品,往往不能适用。同时,由于并不是针对具体产品的成本评估,一般不能简单用于某款具体产品的成本核定结果来使用。
2.2作业成本控制法
作业成本控制法是将间接成本和辅助费用更准确地分配到产品和服务中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企业的全部经营活动是由相互关联的作业组成的,产品成本是全部作业需要消耗的资源总和,通过对作业及其成本的计量、分析和管理,然后计算产品涉及到的成本,也可以用于分析和改进作业,是能够增加企业价值的新型成本管控方法,把企业管理延伸到作业层面,对所有企业作业进行追踪并动态反应,可以提供相对更加准确的成本信息,帮助企业精准决策。
作业成本控制法下,成本动因是成本的驱动因素,成本动因可分为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两种,资源动因用来衡量一项作业的资源消耗量,而作业动因衡量成本对象的作业量,是产品成本增加的驱动因素。这种成本管控方法需要企业将生产作业执行过程消耗的资源明确追溯和分配到作业,计算作业成本然后根据作业动因计算作业成本分配比率,然后再根据作业成本分配率以及产品所消耗的作业数量,将作业成本最终分配给相关产品或服务等成本核算对象,可以将这一路径概括为资源→作业→产品。在对资源追溯分配到作业的过程中,需要尽量做到直接追溯或者动因追溯,而尽量避免分摊追溯方式。
相對于标准成本控制法,作业成本控制法对标准化作业水平和现场管理水平有一定的要求,比较契合对汽车零部件行业的管理要求,因而具有广泛的推广空间。同时,作业成本控制法可以做到针对每一款产品的独立精确成本核算,而不是像标准成本作业法那样只能测算到生产线或者工厂的整体平均成本水平。在当代汽车零部件行业环境下,客户为了增强成本管控水平,对产品的成本细化需求不断加深,并且会依据各项直接和间接成本明细来作为判定成本合理性的重要依据,作业成本控制管理方法与客户的期望要求能做到相互匹配。
实施成本作业控制需要精益化的现场管理,也需要企业投入必要的资源来做好现场作业测量和资源追溯划转分配工作,对企业的管理水平要求比较高,所以真正能够实现作业成本也并不容易。企业做好作业成本控制的话,就能精确掌握该产品的具体成本水平和利润空间,也可以为类似产品的新项目成本评估提供更加准确地参考,更好地支持企业精准参与市场竞争,提升客户服务专业水平。
2.3目标成本控制法
目标成本控制法是以市场为导向,对产品进行利润计划和成本管理的方法,是一种全过程、全人员、全方位的成本管理方法。全过程是从整体供应链的角度考虑,供应链中涉及到的原材料和外采产品的采购及其生产加工再到售后服务的一切活动,包括供应商、制造商和物流商在内的全部环节;全人员指从中高层管理人员到基层人员再到一线作业人员全覆盖;全方位指从生产过程管理到后勤保障、质量控制、员工培训、企业战略、财务监督等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各方面的工作以及企业竞争环境的、内外部价值链和供应链管理、知识管理等。
相比较标准成本控制法的事后成本反映,目标成本控制法强调的是对成本形成的全过程进行监控;而作业成本控制法局限于对现有作业的成本监控,没有将供应链涉及到的所有作业环节与客户的需求紧密结合;目标成本控制法则能够保证供应链单元的最终产品能够以特定的成本、功能及技术质量来进行生产,然后再以特定的价格进行销售,实现了成本的针对性有效管理,能够帮助企业打造成本竞争力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企业的利润水平。
整车厂在推出一款新车型产品时,对市场销售价格区间水平和相应的目标成本水平会有定量的分析和管理,总的目标成本会被进一步分解到内部制造成本和配套零部成本目标。汽车零部件企业需要充分掌握客户的目标成本要求基础上,根据市场竞争环境动态,结合企业的经营目标来制定具体的项目目标和报价策略。
零部件企业市场营销工作的起点要从了解客户目标价格水平开始,如果客户目标价格低于正常合理成本水平,往往需要零部件企业通过作业成本法计算得出的成本明细来协调客户对零部件采购目标价格进行修正。在此基础上分析并预估市场竞争行情,进一步结合企业内部资源能力水平和发展目标规划,整体确定报价方案。为了确保获得项目的同时能够正常盈利,就需要企业用好目标成本控制法,制定具体的供应链方案和工艺技术质量服务方案。
3、对汽车零部件企业成本管理的建议
当下面对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汽车零部件企业为了能够立足持续发展,赢得市场竞争,需要通过有效的成本管理工作来推动企业提升整体竞争力。有效的成本管理工作,需要将标准成本控制法,作业成本控制法和目标成本控制法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使用,做到融汇贯通。标准成本控制法通过对过去的总结可以让企业从宏观和整体上了解自身的综合成本水平,在评估新项目时可以作为基本成本水平参考。
作业成本法是针对现有的具体产品,分解到具体的作业,再进一步追溯涉及到的资源,来对成本进行精确量化,能够帮助企业明确具体的成本和盈利水平的同时,对后续类似的新项目产品报价时起到重要的特定参考作用;目标成本法以市场和客户为出发点,可以使企业内外部得到充分衔接,帮助企业更好地化解成本压力,来积极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汽车零部件企业只有将这三种成本控制法灵活运用起来,才能够助力企业在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方面做到精准有效,助力企业在市场营销工作中做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励,汽车零部企业迫切需要通过有效的成本管理方法来更好地掌握并控制成本,为企业的市场开拓和销售促进工作提供必要的保障与支持,帮助企业以合理而有效的价格来拼抢和占领市场,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赢得一席之地。本文在分析汽车零部件行业环境的基础上,明确了企业需要提升成本管理水平,优化成本管理方法,并系统地总结梳理了汽车零部件企业常用的成本控制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汽车零部件企业开展成本管理工作的具体建议。
参考文献:
[1]郝游.中捷精工:汽车精密零部件领先制造商掌握了一系列行业领先核心技术[N].每日经济新闻,2021-09-29(006).
[2]2021年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及驱动力解读[J].汽车与配件,2021(16):54-57.
[3]和琳,刘文思,高婷婷.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研究[J].汽车实用技术,2021,46(16):189-191.
[4]石飞飞.汽车零部件自动化装配线防错设计[J].汽车工艺师,2021(07):8-9.
[5]胡春,王予.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的质量控制与优化措施分析[J].時代汽车,2021(13):153-154.
[6]陈燕.标准成本差异在汽车零部件行业的账务处理方式探究[J].会计师,2021(04):123-124.
作者简介:瞿建,男,汉族,江苏南通人,就读于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工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