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为了减少全国范围内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2010年颁布了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并从2010年至今分为三批逐步扩大了试点数量。该政策是否对于地区的绿色创新有推动作用,是通过何种影响机制发挥作用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本篇文章以“低碳试点城市”政策的准自然实验为基础,采用2007-2019年中国前两批试点城市中省份级别试点的面板数据,研究城市低碳治理对当地绿色创新水平的影响效应。对于已有数据的研究主要通过相关性检验和回归分析得出判断依据。经过研究后发现,低碳试点政策确实对于地区的绿色创新有明显的相关性,并根据作用的机理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绿色创新;地区绿色创新水平
一、文献综述
我国当今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面对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恶化的重大问题,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绿色发展模式正是当今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绿色制造已经成为全世界各国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致且重要的战略举措。当前,我国经济正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来保护生态环境成为了我国转换新旧发展动能和推动低碳发展的关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的党和政府近些年来是一直非常重视生态环境治理的;党的十八次代表大会以来,我国着力于推进区域低碳化治理,促进经济与环境实现良性循环,推动经济绿色高速高质量发展。因此,如何推动环境的绿色治理,实现经济绿色发展成为了中国当代的重要研究方向。
2010年7月19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开展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自此各个地区开始纷纷采取行动落实中央下达的决策部署。很多地区提出了要发展低碳产业、建设低碳城市、倡导低碳生活的目标,且部分省市开始申请开展低碳试点工作。
《关于开展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表示,依据各地方申报情况,并综合考量各地区的工作基础以及试点布局的代表性,经过全方位的考量与研究,确定了我国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下的第一批试点城市,包括省市两级城市:广东、陕西、湖北、云南、辽宁五省和天津、厦门、深圳、重庆、杭州、南昌、保定、贵阳开展试点工作。自此之后,国家又在2012年和2017年开展了第二批和第三批低碳试点城市,试点政策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中国作为全世界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多的城市之一;截至目前,中国已经有87个省市单位作为低碳试点城市;在此过程中,因为企业是所属地区二氧化碳排放大户和低碳产品研发的核心组织,所以他们也是低碳城市建设的中坚力量。而绿色技术创新是企业达到碳减排的目的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探究低碳试点建设对绿色技术创新的作用对政策的推进实施和地区企业未来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国内对此主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方面:低碳试点城市政策的实施效果研究、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因素研究等;本篇文章主要选择了2010年和2013年两批次试点地区中省级单位作为研究对象,行政级别单位统一的情况下包含了国家不同经济层次和方位的地区,有助于我们对地区差异和经济水平差异存在的前提下试点政策的作用效果进行分析。
二、低碳试点城市政策的作用机理
“中国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作为国家顶层设计,为我国试点城市开展绿色创新活动以及提升企业的绿色创新能力创造了新的机遇与条件;企业的创新能力对于企业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同时也是国家近年大力提倡的。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在理论上是可以提升地区绿色创新水平的,本文主要有以下观点:
1.低碳试点政策可以促进当地政府在宏观层面上发挥引领作用;地区在提升绿色创新水平的过程中离不开政策的引领,相关政策的提出直接影响到政府相关部门的一系列规划,包括财政的新型分配等多种能够直接影响到绿色创新水平提升效果的措施;因此,低碳试点政策会非常直接地强化政府在绿色创新中的引领作用,有效地提升城市的绿色创新水平。
2.科教水平与创新发展息息相关;人才是第一生产力,低碳试点政策的高效实施决离不开大量创新型人才所做出的贡献,任何一个大型政策的稳步实施都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参与。试点政策的实施在吸引大量人才集聚的同时也会得到原有多种领域人才的积极响应响应,从而壮大地区科技人才的创新力量,为地区开展绿色创新活动提供必要的智力保障。
3.深入人心的低碳环保观念非常必要;当前国家一直在提升全民的低碳思想意识,从低碳出行到低碳生活都是当今大家必不可少的素质。如果说环境的不断恶化给国民提了个醒,那么低碳政策的提出就是从社会规则上再一次给国民提出了低碳要求。当低碳思想深入到每个国民的思想中时,势必会催生出更多的低碳需求,给地区制造业形成倒逼,从而创造出更多的低碳节能产品,提升环境整体质量。
三、研究设计
1.模型设定与数据说明
本文模型设计来自于双重差分模型,并进行了修改,主要是减少了控制组变量。低碳试点城市政策是一项分批次在试点地区实施的政府创新政策,给本文运用stata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准自然实验”。stata是一种政策效应评估的常用工具,考察政策实施的净效应。由于低碳试点城市是分批次设立,本文采用了第一批和第二批的省级地区作为对象进行研究。模型设定为:
式中被解释变量gre表示该省i在t年的绿色创新水平;核心解释变量A为模型估计量(采用虚拟变量形式设定试点政策实施时间虚拟变量Ait,即若城市i在t年若设立为试点城市,则Ait赋值 1,其余赋值 0),其系数α1及其显著性水平反映了试点政策对该省绿色创新的作用效果;μ和v分别表示控制了时间与个体固定效应,ε为随机误差项。本文重点关注A的系数α1,它代表了剔除其他干扰因素后,低碳试点政策对试点地区绿色创新的影响,低碳城市试点市本文的核心解释变量。我国于2010年设立了第一批低碳试点城市,截至目前目前已设立三批试点;第三批试点于2017年设立,考虑到政策的滞后性本文并不将第三批试点地区列入研究范围内,前两批试点中以省级行政区为单位的试点仅有十个,分别是北京、上海、辽宁等地;本文将以这十个地区作為“准自然实验“的研究对象开展研究与分析,探究低碳试点政策的实施效用。其中除北京、上海、海南三地为2013年第二批试点中的地区外,其他均出自第一批试点地区中。
设定的控制变量及其定义与说明:(1)gre:地区绿色创新水平:以地区绿色专利申请量衡量;(2)tec:科学技术水平:以当年地区科学技术支出在其全部财政支出的占比衡量;(3)edu:科教水平:以当年地区教育支出在其全部财政支出的占比衡量;(4)env:环保意识:以当年地区绿色环保支出在其全部财政指出的占比衡量;(5)policy:政策实施:是否实施低碳试点政策,实施表示为1,未实施表示为0;(6)code:城市编码;(7)year:年份。
2.数据说明
本文采用2007-2019年十个省级行政区的专利数据和财政数据进行研究。绿色专利数据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局;财政支出来自于历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四、运用stata的实证分析
1.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Decriptive statistics
通過描述性统计可以对文章数据进行一个基本情况的了解,根据实验设计,十个地区共有130组数据,在这十三年的时间里各地区的绿色创新水平以及各方面的财政支出都是是呈现出显著提升趋势,不过关于低碳试点政策是否对地绿色创新能力的提升有显著作用还需进一步研究。
2.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注: * 、**和***分别表示在 10% 、5% 和 1% 水平下显著;
从相关性分析的数据中可以看出,试点政策与地区绿色创新的相关系数在1%的水平下显著,表明从数据表面特征便可初步推断出试点政策对地区绿色创新具有显著的作用效果,但还需要进一步的回归分析实证检验。除此之外,财政支出中科教经费的提升并没有非常明显的与绿色创新水平的提升相关,但是科教水平与科技创新水平相关性较高,由此本文推断教育经费的投入更直接的影响到的地区的科技创新水平,从而间接地提升绿色创新水平。
3.混合回归
在混合回归之后的分析中我们可观察到对于因变量绿色创新的影响中,四个自变量所得到的回归系数均为正数,则说明自变量提升越强则绿色创新的水平也就越强,因此我们也可得出低碳试点城市建设对于当地的绿色创新水平是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的;除此之外,科教水平、科技创新水平、环保等也都有促进作用。
五、简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在理论分析基础上,运用stata实证检验了低碳试点城市对城市绿色创新水平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低碳试点政策能够有效的提升绿色创新水平。(2)机理分析表明,试点政策可以通过政府引领,比如提升相关方面的财政投入,对城市绿色创新产生间接的促进作用。(3)通过对于数据的观察也明显表明,低碳试点政策对地区绿色创新的影响在不同类型的城市呈现出显著性差异,对于省级直辖市(北京、上海)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弱;且随着绿色创新水平的上升,试点政策的促进作用也逐渐减弱;在不同的国家发展阶段甚至因为不可抗力的因素并不能产生促进作用。(4)通过相关性分析我们也明显可以观察到,试点政策的促进作用明显要低于政府财政加大科技创新支出的促进作用,由此我们也可以得出结论,要想更明显的提升绿色创新,加大科技投入会更有效果。根据以上结论,本文的政策建议如下:
1.试点规划方面;可优先规划经济水平等相对较弱的地区,对于经济水平较强的地区有更强的科教水平、大型企业数量等优势,相对而言绿色创新意识已经相对超前,恰恰是经济水平较弱的地区更需要低碳试点政策的引入,提升全民绿色创新意识,更快地提升绿色创新水平。
2.政府引领;更多的提升科学技术方面的财政投入,更大力度的进行支持科技创新、绿色创新,制定更加合理的科技发展规划,进而带动绿色创新水平;除了鼓励方面,也应适度地将更高的绿色投入或产出指标引入到城市的考核标准中来,形成更加文件的绿色创新发展体系。
3.提升的同时保证质量;在拉动绿色创新水平提升的同时,也要加大相应的监督力度,防止个别地区为了完成目标而降低绿色创新专利的评选标准等违规操作;一定要形成相应的完整的监督体系,从而促进绿色创新的高质量发展。
4.全方位促进绿色创新的发展;绿色创新水平的提升不仅仅是靠经济带动,也不仅仅是靠政策规定就可以高质量完成的;更重要的是深入人心,让人民群众发至内心的支持绿色制造、绿色出行等观点,进而提升整个社会对绿色创新的需求,这样才能更大限度的刺激绿色创新的产出,提升绿色创新水平。
参考文献:
[1]韦东明,顾乃华.城市低碳治理与绿色经济增长——基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J].当代经济科学,2021,43(04):90-103.
[2]熊广勤,石大千,李美娜.低碳城市试点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J].科研管理,2020,41(12):93-102.
[3]李政,刘丰硕.创新型城市试点能否提升城市绿色创新水平[J].社会科学研究,2021(04):91-99.
[4]钟昌标,胡大猛,黄远浙.低碳试点政策的绿色创新效应评估——来自中国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0,37(19):113-122.
[5]于潇潇. 低碳试点政策对城市绿色创新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21.
[6]田玲,刘春林.“同伴”制度压力与企业绿色创新——环境试点政策的溢出效应[J].经济管理,2021,43(06):156-172.
[7]王帆. 20个低碳试点城市观察:北上广深有望率先碳达峰,15城有条件碳排放绝对量下降[N]. 21世纪经济报道,2021-07-05(009).
作者简介:张云平(1997-),男,河南平顶山人,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