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领航·续航
——记南通市中小学名师培养导师团

2021-02-28 05:17通讯员
银潮 2021年2期
关键词:培养对象南通市名师

>>>通讯员 见习记者

“父教育而母实业”。一百多年前,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提出兴国兴业的教育理念。崇文重教,成了南通的文化基因,也增添了这座城市的精神底色。在这种文化熏陶下,南通绽放出“全国教育看江苏、江苏教育看南通”的熠熠光辉。

在这里有这一群白发老者,年轻时他们都是教学骨干、特级教师、名校校长,退休后他们没有选择安逸的生活,也没有选择去淘金赚钱,而是重回校园,发挥余热。

2006 年3 月,南通市教育局组建南通市中小学名师培养导师团,培养南通市第一梯队中青年名师,带动培养县(区、市)和校级名师,为全市的优秀中青年教师提供了学术引领的平台,营造良好的成长生态。

15 年来,这个由教育系统退休干部组成的“天团”,培养造就了一批骨干教师、卓越教师、教育家型教师和领航校长,为南通教育的持续发展引领导航。曾多年分管教师工作的南通市教育局原副局长、现任导师团团长王笑君说:“南通的名师培养是一条敢为人先、敢于担当的先锋之路。”

大国呼唤良师,时代造就良师。今天,我们来领略“天团”导师们的风采。

朱嘉耀:风流儒雅亦吾师

2006 年,从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长岗位上退休的朱嘉耀迎来一项重要的使命:担任南通市中小学名师培养导师团首任团长。

朱嘉耀是一名实干家。在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任职的二十多年中,他和团队大刀阔斧地推行教育教学改革,举措不断出新,在中等师范教育领域创造了诸多全国“第一”。他退休后,虽已两鬓染雪,却依旧儒雅稳健。作为南通市中小学名师培养导师团团长,他对名师培养的机制、目标、路径、策略等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开辟了一条名师培养的南通之路。

导师团特邀儿童教育家李吉林、初中数学教学名家李庾南等23 位顶尖名家为培养对象提供学术引领、专业服务,而培养对象则是经五道程序从全市教师队伍中遴选出的一批具有优秀潜质的中青年教师。

导师团成立伊始,朱嘉耀带领全体导师和小学语文组培养对象汇聚东洲小学,开展会课活动,向全市语文老师展示教学风采,进行教学研究。此后,会课活动形成了导师团的工作惯例。为了让学员互学互鉴、拓宽视野,朱嘉耀带他们到吴江、徐州、上海,聆听名家、专家的报告,通过封闭式的异地培训,切磋教学水平,让大家在分享中生长智慧。同时,针对名师培养的需要,他还组织举办南通市名师培养对象读书沙龙。

他因材施教,根据每位学员的成长经历、教学研究的轨迹,帮助他们总结教学特点,逐个提炼教学主张。

江苏省特级教师、南通市中青年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海门区中南国际小学校长祝禧,在师范读书时的语文老师就是朱嘉耀。朱嘉耀研究了她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最终为她确定了“文化语文”的教学主张。2008 年6 月,祝禧在苏州大学读研时,接到了朱嘉耀的电话:“导师团准备为首批名师培养对象举行教学风格展示活动,你是第一个。”祝禧回忆说,为了这次展示,朱嘉耀和其他导师们多次到祝禧任职的东洲小学听课、排方案,并对其教学方案不断指导。十多年来,在祝禧组织的每一次文化语文教学研究活动上,朱嘉耀总是亲自到场,给她指引和鼓励。从师范学校的学生,到名师第一梯队的培养对象;从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到小学校长,祝禧的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朱嘉耀的谆谆教诲和用心提点。

南通师范第二附小音乐老师黄美华现为国家“万人计划”的一员。但她在进入培养梯队时,也曾迷茫于自己的发展方向。“我在吴江七都研修的时候,朱老师给我的音乐教学总结了文化、主题、情境等几个关键词,我一直沿着这个方向走了下去,后来根据这几个关键词凝成研究方向成功申报省重点课题。”黄美华说,学员们每一次网上交流、博客撰写、计划制订、教案设计、教学点评、案例出台,都有朱嘉耀的智慧和付出。

朱嘉耀还带领着学员们送课、评课,开展支教。在启东市实验小学、通州区实验小学、海门区实验小学等许多学校,都留下了他们讲课的声音和支教的足迹。“做一个有爱心、同情心、责任心的老师,和提升教学技艺同样重要。”朱嘉耀说。

面对新的时代要求,朱嘉耀提出了一个更为丰富、全面的主张:“人格化”教师培养方式。名师培养对象,更应该有远大的教育理想和执着的教育精神,有教师的情感、品性和优异的气质,应该为国家承担起自己的教育责任,这是朱嘉耀一直坚持的育人理念。

“做铺路石子,做护花春泥”,朱嘉耀扮演的是这种角色。朱嘉耀一生的探求,或许正如张謇为通师题写的这副对联所述:“求于五洲合智育体育,愿为诸子得经师人师。”

汪乾荣:令公桃李满天下

在导师团中,有一位可敬可爱的老校长——南通中学原校长、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和全国优秀校长汪乾荣。他走近教师、亲近教师、帮助教师,全力做教师专业发展的引路人。

2006 年至2016 年,汪乾荣担任名师培养导师团的副团长。连续十年,他每周都走进青年教师的课堂,与培养对象一起研究课件,帮助培养对象梳理教育经验,凝成教育理念,确立教学主张。

江苏省特级教师、南通市中青年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曾荣回忆:“有一次我上校内的研讨课,汪校长来听课。从知识本质的揭示,到思想方法的提炼,再到课堂设计的构建,汪校长指出我的教学亮点,并诚恳地提出可行的建议,让我受益匪浅。”在汪乾荣的指导下,曾荣的业务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教学效果也被师生认可,破格晋升高级教师职称,并评上了南通市学科带头人。

“多看、多听,多借鉴、多反思”,汪乾荣经常这样教育培养学员们。2009 年,南通市遴选新的名师培养对象。“与其他培养对象相比,我的底子相对比较薄。汪校长鼓励我,并创造各种机会让我和名师们进行会课交流,我成长很快。汪校长是我的恩师。”曾荣说,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招聘一名高中数学教研员,汪乾荣鼓励他报名应聘。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汪乾荣不仅帮助年轻教师提升专业水平,还十分注重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后来,汪乾荣又推荐曾荣担任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带领一批教师共同成长。在汪乾荣的引领培养下,南通市小海中学理科组的青年教师成长迅速,吴小建、曹卫华、曹丽丽、黄锋、于黎等老师脱颖而出,在省市比赛中屡获一、二等奖;施慧丰、张建祥、阳江、瞿红军等多位老师被评为各级各类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

何广余:红烛风范春蚕意

一顶礼帽、一本黑面抄、一脸笑容,这是南通中学原副校长何广余留给培养学员的“标准印象”。

在大家眼里,何广余的教育理论功底十分深厚,他对于教育理论和专家主张信手拈来。他治学为师的诀窍,体现在随身携带的那一本本黑面抄里。

“何老的黑面抄记录着每一次会课的情况、每一次分享心得,还有他的读书笔记、名家金句和阅读感悟。”通州区育才中学办公室副主任、南通市中青年名师工作室领衔人丁卫军说,有一次在镇江暑期培训,他带去了一本《我读3》,何广余翻看后,连连夸奖这是一本好书,并叮嘱他,要善于选书,要读有品质的书,“谁会想到,一位古稀老人整整一上午,趴着抄写这本书。专注的眼神、工整的书写一直定格在我的脑海里。何老师就是这样用行动感染、感召着我们。”

南通市第一初级中学教师陈剑锋一直忘不了何广余点拨自己凝练教学主张的过程:“关于教学主张,刚开始我一头雾水。我向何老请教,他与我促膝交谈,提醒我从论文中几个核心词出发考虑问题。”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根据何广余的指点,他梳理了语文“主问题”这一实践型教学主张,在此基础上申报江苏省规划课题,并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后又经过几年努力,正式提出语文“问题群导学”的教学主张。

“在退休后还能从事这一有意义的工作,是一次再学习、再探索的机会。不断学习新知识,丰富自己的头脑,充实自己的人生,某种程度上实现了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这也是人生的一大收获。”何广余说。

“是红蜡,也是春蚕”,这就是年轻教师对何广余的评价。他一辈子热爱教育,对后生尤其怀着呵护之意,却从不求丝毫回报,着实让后辈敬佩。

唐铁生:丹心一片育优师

在导师团里,还有一位德高望重的导师、原副团长唐铁生。

见过唐铁生的人都知道,他似金庸笔下的“老顽童”,生性乐观,从不“服老”:78 岁的他自称“70 后”;双腿半月板磨损,走起路来有些一摇一晃,自嘲“身残志坚”;患了脑出血,却在病床上“远程指挥、精准打击”,安排一梯队(第四期)名师培养对象的会课活动。唐铁生虽为导师,却从无“师道尊严、拒人千里”的生疏感,总是一副笑呵呵的模样。无论是访谈还是评课,他常常一语中的,使无数青年教师拔节生长,甚至“脱胎换骨”。

姜树华,一个从农村成长起来的特级教师,后来被评为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正高级教师、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而取得这些成绩的背后,离不开唐铁生的谆谆教导。

确立教学主张的那段日子里,姜树华起初提出“素实语文研究”为主张方向。唐铁生打去电话:“小姜,你的语文专业意识很强,‘素实’仔细品品是有意思的,但在古今典籍运用极少,读来陌生。恐怕这样的提法容易把人们的视线吸引到‘素实’一词上来,反而轻视了你的语文实践,还可以再总结提炼。”

唐铁生和她反复沟通、斟酌。后来,姜树华择取了教学主张中的“言”与“意”。唐铁生立马确认:“这就抓住了语文的根脉。”从此,姜树华的“言意共生教语文”研究一发不可收,2017 年获得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2018 年获全国教学成果奖。

与路途奔波、车马劳顿相比,唐铁生更在意的是不能错过任何一个让中青年教师成长的机会。无论是备课磨课、听课评课,还是培训学习、个别访谈,只要需要,他便毫无怨言地奔赴而来,为心中的理想始终坚守教育一线。对待每一位培养对象,他从不吝啬倾注全部的心血和精力,论文、教案修改了一遍又一遍,课堂教学指导了一次又一次,每一次的培训研讨活动都事无巨细地安排好,就像手工匠人对待自己的一件件“宝物”,精雕细琢,反复打磨。“教育无小事,这份事业容不得点滴的疏忽和丝毫的怠慢。”唐铁生说。

“前浪”引领“后浪”

导师团是个无级别、无后勤的非官方组织,但团部成员和部分导师在职时大多都担任相当级别的领导职务。为了能给培养对象物色到一处较为理想的暑期培训场所,这些老领导们往往要冒着酷暑,四处奔走,反复权衡比较。为了拿到“价廉物美”的培训场馆,他们甚至不惜委下身段,和对方“讨价还价”,类似这些在职时多由秘书或办公室主任承担的“琐事”,现在他们却乐此不疲。

陶行知有言:“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这些导师们,正在为“教育”这件大事奔波着。他们用行走的姿态和生命的轨迹,告诉所有中青年教师: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实践证明,这支队伍在名师培养工程中是无可替代的力量。自2006 年名师培养导师团启动,截至目前共有培养对象80 人,其中一梯队35 人,领衔人45 人,国家级教学名师3 人,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20 人,苏教名家培养对象3 人,省特级教师64 人,获市政府园丁奖27 人,正高级教师31 人,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 人、二等奖11 人,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 人、二等奖4 人,共出版个人教育教学专著69 本。王笑梅、许卫兵、祝禧等一大批负责任、高水平、有思想的新生代名师不断涌现……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名师培养导师团的导师们,心系教师发展和教育进步,以终身乐教情怀濡染,以过硬善教本领示范,以渊博卓异学识熏陶,他们用如椽巨笔,书写着助力南通青年名师成长的感人故事,诠释着‘道德优美 学术纯粹’的南通教育价值追求。”南通市教育局局长郭毅浩说。

从不只顾念自己,执着奔流到海。以朱嘉耀、汪乾荣等为代表的导师团导师,恰如“前浪”,呵护、引领着一波又一波的澎湃“后浪”,追寻各自向往的“明亮远方”。也正因如此,南通教育才会出现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蓬勃局面。

猜你喜欢
培养对象南通市名师
名师直播课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成己为人,成人达己
头雁领飞众雁随
成己为人,成人达己
浅议"名师"
好办法
小小展台
名师读意林
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