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泗霞
【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18--01
妇女在绝经前后出现的一系列更年期综合征症状:腰酸耳鸣、失眠、疲乏、心慌心悸、头晕头痛、心烦、易激动、头部面部烘热、焦虑不安甚至精神抑郁等[1]。西医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主要方法是营养神经药的一般疗法、钙剂治疗、口服镇静药和非激素药维生素D以及激素替代疗法,有一定的副作用,该方式难以被接受, [3] 在中医理论上,认为更年期综合征的主要发病机制是肾虚绝经, 中医的治疗从根源补肾着手,临床效果佳,[4]本文对中医药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研究进展展开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的研究
对于更年期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传统观点认为是由于肾脏虚衰。 但近几年研究显示,更年期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包含多方面。古代医书中提出的“女子以肝为先天”的理论受到广泛的认可[5]。 肝是主要的病机,且心、脾等脏的功能失调也是重要病因,因此更年期综合征有病源于肾,发展于肝,累及心脾的学说。扩展了中医学理论研究,开辟了新的治疗方法和手段。
1.1 肾脏虚损论
腎是机能先天之本,部分医护人员认为,更年期综合征的病因病机重点在于肾,更年期综合征期前后肾气渐衰。具体可以分为肾阴虚和肾阴阳两虚两种类型。年龄50左右的妇女,月经逐渐从定期过渡到绝经,生殖能力逐渐消失,肾气与冲、天癸、任、冲等逐渐衰弱,精血不足,阴阳失调,这些变化对于机体来说是很大的,若身体无法自行调节来适应这些变化时,会出现一些患者难以适应的病症。相关医护人员[6]在研究更年期综合征相关资料中,提出以下三条更年期综合征肾虚的特点:第一点主要是肾虚, 更年期综合征以阴阳为纲采取辨证分析,相较与阴虚兼阳虚型, 阴虚型的症状明显较,分析发现与患者的经期、怀孕、生产、哺乳以血为用而数脱于血的生理特点相关; 第二点主要为阴虚,由于肾为水火之宅,与阳虚相比,虽然阳虚有侧重偏颇,然而阳虚、阴虚常常同时存在;第三点为在更年期阶段妇女机能阴阳容易失衡。
1.2 心肝脾肾多脏功能失调论
心是人体主要之官,支撑人之精神;肝主魂魄,支撑人之谋虑, 调节人之情志、疏通人之脾性,性欢喜条达,厌恶抑郁,肝经与任、冲二脉相互贯通, 妇女任、冲二脉的气血强盛与衰弱都和肝的疏通与否有密切关联[7] 因此肾是更年期症状的发病根本,心是发病的源头,与子宫相关联,并受到肝脾气血和奇经的影响。肝是引起更年期综合征的主要因素,肝藏血,具备调节疏通血液的功能,控制女性月经的主要部位,因此提出六种类型更年期综合征分别是肝火炽盛、肝阳上亢、肝肾阴虚、肾虚肝寒、肝郁气滞和肝郁脾虚。 肝功能的衰弱是造成更年期综合征的主要因素,妇女以肝为用,以血为本。
2、 辨证分型研究
更年期综合征是一个独立的妇科疾病,但也是多脏腑、多系统功能衰弱的综合征。 不同的患者身体状况不同,临床表现、病程都错综复杂,因此关于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相关的中医辨证分型高达十几种。有学者 [8]认为,给予更年期综合症患者进行中医分型论治疗,不仅对改善患者身体状况有利,还可提高临床疗效。
3、治则治法研究
3.1滋补肝肾法
如前所述,更年期综合征出现的基本病理性变化是肾虚,最常见的症状是肝肾阴虚,因此在中医药治疗中滋补肝肾是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基本手段。 相关研究人员认为,要彻底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就必须找到阴虚的根本, 妇女由于经历了生育和几十年月经之阴血损耗,本身就阴血不足, 加上年纪增长,肾气逐渐衰弱,肾之阴液不足以涵养肝木,天癸将竭身体便处于一种阴血不足但阳气有余的状态。 因此更年期妇女在生活中应该注意养血滋阴敛阳,来调和阴阳、延缓衰老。
3.2调补肾阴阳法
更年期综合征的主要病机是肾阴阳之失调。因此中医药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用药关键是调补肾,使肾阴阳恢复到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 常用药物有鸡血藤、淫羊藿、山药、补骨脂、熟地黄、珍珠母、山萸肉。 也有医学工作者采用二仙汤加味方(黄柏、当归、仙茅、知母、巴戟天、淫羊藿)治疗此病, 此配方寒温并用、补泻兼施,具有“刚柔相济”、“温而不燥”的特性,具备温润补虚功效的同时又不存在苦寒伤正的弊端。
3.3化痰化瘀法
论治还应注意清火化痰祛瘀诸法的运用。对于痰热肝旺的患者,可采用潜降化瘀联合黄连温胆汤的药方调理治疗,根据植物神经平衡因子的检测结果发现, 此药方可有效抑制交感神经异常亢进,有效地阻止“热”、“瘀”、“痰”等疾病因素。
4、结语
综上,中医药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有明显的优势,其作用是多环节、多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但目前的研究仍有一些不足的地方,例如各种研究资料之间缺少参照、可比性,对疗效的可信度造成影响。 因此,中医药治疗更年期综合征要采用与西医发展同步的先进指标对其作用机理进行定义,从而推动中医药对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进展。
参考文献:
[1]梁宏光,胡立华,孙玉芬,等.疏肝补肾丸加减配合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养生保健指南2020:51,84.
[2]张冰铭,陆启滨.中医脏腑辨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医研究,2021,34(11):5.
[3]李思洁.(2019).更年期综合征研究进展及许昕教授治疗肾阴虚型PMS疗效与用药规律分析.(Doctoraldissertation,北京中医药大学).
[4]金如玉,李永峰,雷亚玲.针灸治疗更年期综合征临床研究进展[J].西部中医药,2021.
[5]宋敬茹,吕书勤.中医药治疗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所致的类更年期综合征的研究现状分析[J].新疆中医药,2019,37(2):2.
[6]石崯力,王旭.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2021,40(1):3.
[7]杨雨婷,冯子妍,温坷,等.浅谈中医药对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27):2.
[8]高鹏飞,陶柱萍,王雪雪,等.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学刊,2021,39(3):6.EA45F449-B847-437D-83E2-2830A4355A8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