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俊杰 郑喆
7月22日,来自全国的260名營员结束了在高校科学营天津大学分营的学习。2021年云上科学营天津大学分营设置了云游天津大学、参观重点实验室、名家大师讲座、探秘万物互联、集成电路专题讲座、探寻古建筑魅力、朋辈互动交流、党史故事讲述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营员可以在线上打卡具体活动内容。营员在深入了解校园文化的同时,感受百年天津大学的深厚底蕴,在畅游科技海洋的同时,提高科学素养,爱上科学创造,享受科技之旅。
为更好地丰富营员活动,开阔营员眼界,培育科学素养,2021年天津大学分营经过调研设计,结合建党100周年重要时间节点和科学家精神,设置了以“品历史汲取精神力量,赏古建传承中华文化,探科技树立远大理想”为主题的特色活动,以党史教育和大师话剧作为精神脉络,帮助营员感受并学习革命先辈和科学大师的爱国情、报国志,通过拼接传统斗拱接受中华优秀文化的洗礼和熏陶,依托科学资源包和“天芯微”芯火双创基地平台,用面向未来的技术,引导营员认识青年的责任和使命,立大志,明大德,以在未来积极投身于中国科技事业。
品历史汲取精神力量
四渡赤水之战,中央红军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之间,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调动和迷惑敌人,创造战机,在运动中歼灭大量国民党军,牢牢掌握战场的主动权,从而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之战,是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
在此环节,分营为营员带来了天津大学网红思政课“从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感悟长征精神”,天津大学青年教师程斯宇用手掌在黑板上丈量手绘图的长宽比例,用粉笔轻轻打了90多个定位点,又用彩色粉笔将省界、河流、蜿蜒曲折的行军路线等细致地勾勒在黑板上粉笔起落间,约2米长、1.8米宽的“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示意图在黑板上渐渐展现出来,通过视觉上的震撼,把营员的目光吸引到了课堂上,让营员记住了历史,感悟到了中国共产党的智慧、魄力和勇气。
在人物事迹讲述环节,分营特别挑选了张太雷烈士和侯德榜先生的故事供营员观看。张太雷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宣传家,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创始人之一和青年运动的卓越领导人。分营在平台上上传了讲述张太雷在北洋大学的求学经历和革命事迹的视频资料,向营员介绍了张太雷烈士的生平和英勇事迹,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引导营员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努力奋斗,在新时代建功立业。
侯德榜先生是著名科学家、杰出化学家、侯氏制碱法的创始人,是中国重化学工业的开拓者、近代化学工业的奠基人之一,是世界制碱业的权威。7月22日上午,分营为营员播放了天津大学原创话剧《侯德榜》,从年少求学、学成报国、爱国情怀、高尚品德、鞭策前行五方面,全景式地带领营员回顾了侯德榜先生的一生,向营员阐释了侯德榜先生作为近代爱国科学家科技报国、创新兴国、献身科学事业的奉献精神,引导营员向杰出的老一辈科技工作者学习,树立鸿鹄报国志,从当下做起,为中国科技产业的发展接续奋斗。
赏古建传承中华文化
斗拱,又常写作“斗栱”“枓栱”“鬭拱”,是中国古代木构架体系的特有构件。通常位于柱头或额枋之上,以及构架的梁檩间。一般由方块型的“斗”与长条形的“栱”组成,故合称“斗栱”。
在“斗拱飞檐”的赏析与实践环节,分营为营员准备了四铺作的拼装模型。在7月21日下午,分营邀请到来自天津大学学生创业团队斗拱NEWER的主要负责人——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的本科生衣保锦,作为本次活动的主讲人为营员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实践课。课程从斗拱的组成结构讲到各个古建筑的独特魅力,再通过直播课程带领营员动手拼装斗拱模型,由浅及深地引导营员走进凝聚古人智慧结晶的建筑世界。从认识斗拱到赏析古建筑,之后再亲身体验拼装斗拱,帮助营员锻炼洞察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力。通过拼接还原古建筑榫卯结构,营员真实体验到了传统营造技艺的精髓,引发了他们对传统审美、历史背景的思考。活动打开了一扇通往传统文化的大门,使营员深刻领会了中华文化的魅力。
探科技树立远大理想
在探秘万物互联实践环节,分营为营员准备了2款与电子信息相关的资源包。第1款为基于WiFi和物联网云平台的物联网应用实践包,包含1套ESP8266主控板、1套RGBLED电灯及配套直插电阻、1根MicroUSB数据线、1块面包板和1个彩印包装盒(抽屉盒),营员可以利用1台联网且能够运行Arduino的计算机,实现对物联网功能的基础认知。第2款为电子电路应用实践包,包含165mm×55mm大面包板1块、9V电池转DC头1根、9V电池1块、NE555芯片4个、40xxCMOS数字集成电路芯片4个,以及各种功能元件。通过参考电子指南,可以帮助营员实现自制救护车警笛、八键电子琴、多路延时门铃、光敏百灵鸟等100余个实验。
通过实践,营员了解了物联网是如何利用各种信息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再通过各类可能的网络接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连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形成了互联互通的网络。
7月21日,在“天芯微”芯火双创基地的线上直播间,营员聆听了徐江涛教授的“集成电路的奥秘”主题讲座,徐教授强调集成电路是信息产业的基石,是国家科技创新自立自强的核心抓手之一。在讲座中,徐教授从最简单的“什么是集成电路”出发,先后介绍了集成电路发展历史、集成电路制造过程,最后又重点举例了“典型的集成电路——图像传感器”,并和营员围绕纳米技术、摩尔定律、Intel处理器的发展进行了充分讨论和详细解答。通过介绍集成电路的前世今生与当前“中国芯”发展所面临的挑战,激励营员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升个人综合能力,为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贡献点点星火。
总结
从精神传承到文化洗礼,从科技探秘到产业认知,通过动手操作、视觉体验、文化浸润、科技探索、理想信念教育,分营从不同角度为营员带来了一系列活动盛宴,将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教育模式融入高校科学营的工作中,让科学精神和文化浸润深入人心,让营员在多方面获得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