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霍 红 张凯旋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和服务性行业,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保证和文明标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设更多更先进的航空枢纽、更完善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加快建设交通运输强国。”因此,利用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技术,布局区域数字新基建,优化畅通“双循环”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物流体系,统筹推进黑龙江省交通运输枢纽及网络数字化发展就显得特别重要。
(一)加强数字化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打造集约高效、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适应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需要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通过5G、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技术的应用,构建完善的物流信息网络系统,实现黑龙江省物流企业与交通运输枢纽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充分挖掘信息价值,为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加快立体交通运输网络设施建设。合理布局黑龙江省物流基础设施,通过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等联合发展,构建海陆空多元立体、无缝对接的现代交通运输网络,畅通海陆空立体化大通道,通过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组合效率,提升物流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降低货运物流成本,满足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需求。
(三)加大新基建的投资支持力度。有序推进数字化交通运输枢纽、物流基地等项目建设,规范基建运作方式,鼓励民间资本积极参与交通运输建设。同时,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物流企业的融资支持,构建覆盖全省的高效便捷、产业集聚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为物流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一)建设中心交通运输枢纽,优化资源配置。顺应新时代运输组织方式变革趋势和规律,结合大数据、云计算以及物联网等新型技术融入黑龙江省陆港枢纽、航空枢纽、水运枢纽,打造成互相开放、具有数字服务功能的中心,特别是发挥核心枢纽城市、区域枢纽城市与口岸枢纽城市的作用,带动周边区域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支撑全局发展,加快实现有利于“双循环”经济发展的数字化布局、协同发展。
(二)发挥数字物流优势,促进资源集成。结合黑龙江省优势产业,借助数字服务中心的大数据分析、预测能力,提供科学决策依据,以精准匹配需求,高效组织运营、引领产业发展等目标进行协同优化,深度对接产业链条,对整个区域的交通运输资源进行科学优化与配置,辅助运输业务进行智能决策。
(三)规范数字化标准,培养人才资源。完善交通运输物流网络数字化标准与服务规范,形成国家标准与企业标准,促进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与数字技术相融合。培养适应数字化转型的复合型人才、专业型人才,引导交通运输物流网络数字化建设,为“双循环”经济发展奠定服务基础。
(一)突破数字化发展瓶颈,畅通“双循环”流通新体系。以交通运输强省与物流数字化发展为突破口,优化“双循环”发展的经济新格局。构建有利于提升交通运输物流数字化水平的创新环境,努力完善交通运输物流信息服务等基础服务体系,提高交通运输物流生态系统的开放协同性,打通以黑龙江省为中心的中、俄、日、韩四国物流网络,有效发挥黑龙江省的农业资源优势及老工业基地的基础能力,通过交通运输物流体系的发展完善,畅通“双循环”流通新体系,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资源,打造经济发展新格局。
(二)发挥交通运输物流基础性作用,促进“三产”融会贯通。当前国内国际经济逐步从工业化后期向后工业化过渡,产业结构日益完备。因此,要进一步完善交通运输物流体系,发挥其基础支持作用,培育和激发黑龙江省农业、工业、服务业新的增长极。利用现代化的物流信息技术、物流设施与装备、物联网及区块链等新型技术,通过陆运、海运、空运、国际联运等的协同发展,采取差异化组织形式,补齐黑龙江省交通运输物流体系中的短板,进一步围绕优质农业、传统工业、新兴服务业锻造“产业长板”,促进黑龙江省建立“三产”融会贯通的新经济体系。
(三)利用数字信息网络的原动力,激发国民经济新活力。利用数字化技术,促进交通运输物流信息网络的数据要素全面渗透到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各环节,为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提供原动力。利用数字化交通运输物流信息网络中的数据要素,打通国民经济循环痛点、堵点,通过数据挖掘和市场建设激发黑龙江省经济体系新活力。
(四)凸显交通运输物流的“连接桥”作用,促进“四链”协同发展。通过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物流体系,促进“数字链-供应链-产业链-区域链”协同发展,推动黑龙江省经济体系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发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物流网络中的赋能引领作用,充分考虑黑龙江省自贸区、哈尔滨新区等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产业优势、人才优势和科技优势,从优化供应链、健全产业链、畅通区域链三个方面,促进黑龙江省有机稻米、天然林产品等优质农业与汽车制造、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制造业以及商贸、金融、会展等服务业的融合发展,促进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实现新旧动能接续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