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2021-02-27 17:07马吉芬
奋斗 2021年3期
关键词:劳模工匠劳动

■ 马吉芬

党中央对劳动模范的尊重与表彰,对劳动精神的崇尚与弘扬,对大国工匠的宣传与赞誉,使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日益成为全社会的价值追求目标。对“三种精神”的高度重视,有利于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为推动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提供丰厚滋养和动力源泉。

一、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实践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这里的财富不仅仅是指人们的物质财富,还包括人们的精神财富。在进行劳动实践过程中,通过辛勤诚实劳动可以获取财富,打破社会经济发展的各类难题,铸就人生辉煌。

(一)劳动创造物质财富。中国今日之伟大成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惧艰苦、辛勤劳动的结果。“不惰者,众善之师也。”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大台阶,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结构持续优化,2020 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 万亿元,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5575 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粮食年产量连续5 年稳定在6500 亿公斤以上,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等各种重大现代科学工程技术成果相继问世。

(二)劳动创造精神财富。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的想象、思维、精神交往是物质行动的直接产物。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就是在人们长期物质文化生产和社会实践的发展过程中,经过几代人不断地自我感受、体悟、凝练、提取及不断发展形成的,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其中,劳动精神是基础,工匠精神是细化,劳模精神是升华,三者层层递进,但其内涵各有侧重。

一是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崇尚劳动、热爱劳动是对待劳动的理念认知和积极情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是劳动的积极践行和实践方式,是“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劳动观念的具体体现,可以让全体人民进一步激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通过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中华民族是一个勤于劳动,并且善于创新的民族。正是由于劳动,我们才获得了灿烂的历史和今天的成绩。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借鉴、发展的劳动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二是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国的功臣。中国共产党的劳模文化由来已久,涌现了铁人王进喜、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中国原子弹之父邓稼先等;改革开放时期涌现了“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吴大观、“蓝领专家”孔祥瑞等。这些来自各个领域并做出突出贡献的劳动模范,无不体现着劳模精神的内涵,体现着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个人追求与奉献社会、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劳模精神跟随时代脚步不断赋予新的内容,由新中国成立前的“革命加拼命”革命型,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不怕苦、不怕死”的老黄牛型,逐步向“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过渡,劳模类型也逐渐多元化。劳模精神作为一个普遍性、整体性的概念,其内涵可以从“铁人精神”“红旗渠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疫精神”等中国精神中得以具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响应党中央号召,风雨同舟、众志成城,积极投身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铸就了伟大抗疫精神,生动诠释了中国人民具有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谱写了“中国梦劳动美”的新篇章。

三是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中国的匠人和匠魂可以追溯到文明之初。《诗经·卫风·淇奥》中“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庄子·养生主》中“庖丁解牛”的道技合一,体现了古代工匠精神的境界与水平;蔡伦发明造纸术,鲁班发明手工工具;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开创了中国桥梁建造的崭新局面;新时代涌现了为火箭铸“心”首席技能专家高凤林,为中国梦提速的首席焊工李万君,在“刀锋”上起舞带电作业工王进等大国工匠。其中,执着专注是态度,精益求精是要求,一丝不苟是境界,追求卓越是创新。工匠精神体现了“技”与“道”、外在劳动与内在精神、态度与行动的有机统一。

二、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价值追求

劳动不仅是财富的源泉,同时也是一切幸福的源泉。通过劳动获取幸福是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价值追求,是党和政府的价值目标,也是全社会乃至每个人的价值目标。

(一)有助于建立劳动光荣的社会心态。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转型、社会转型的急剧变化,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如信仰缺失、金钱至上、个人享乐主义等问题。这些关涉个体心理的变化会影响社会心态的变化以及社会心态的良性建构。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核心价值旨趣是劳动光荣、劳动幸福、劳动是一切成功的必经之路。无论是获得个人的幸福目标,还是实现国家层面“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归根到底要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科学劳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其艰苦奋斗、淡泊名利、崇尚劳动、精益求精等科学内涵有助于平衡个人心态,建立良好的社会心态。良好的社会心态是促进个人、社会、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心理基础,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有助于营造热爱劳动的社会风尚。一是从个人层面来看,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在“三种精神”的激励下,能够自发自觉地学先进赶先进,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崇高精神和高尚品格鞭策自己,焕发劳动热情,厚植工匠文化,恪守职业道德,将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作为自觉行为。二是从国家层面来看,各级党委和政府能够尊重劳模、关心劳模,贯彻好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不断完善劳模政策,提升劳模地位,落实劳模待遇,推动更多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竞相涌现。三是从社会层面来看,个人努力、国家驱动,加大对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宣传力度,讲好劳模故事、劳动故事、工匠故事,使全社会形成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风尚。

(三)有助于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在全社会开展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的宣传教育,营造劳动创造幸福的社会氛围,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普及到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教育引导人们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劳动观,培养热爱劳动、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

三、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现实意蕴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对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具有重大意义。

(一)有助于充分发挥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主力军作用。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坚信“人民创造历史”,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是我们依靠的主要力量,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进入“十四五”,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必须紧紧依靠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开启新征程,扬帆再出发。

(二)有助于建设高素质的劳动大军。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至关重要。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劳动者素质的竞争。如何培养高素质劳动大军,这是一项需要我们长期坚持且有序进行的事业。一是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养成善于学习、勤于思考的习惯,实现学以养德、学以增智、学以致用。新时代的劳动者应迅速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需要,密切关注行业、产业前沿知识和技术进展,勤学苦练、深入钻研,不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二是要完善现代职业教育制度,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为劳动者成长创造良好条件。三是要完善和落实技术工人培养、使用、评价、考核机制,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畅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完善技能人才激励政策,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人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四是要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展示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五是要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落实产业工人思想引领、建功立业、素质提升、地位提高、队伍壮大等改革措施,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产业工人队伍。

(三)有助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劳动者合法权益。一是把稳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提高劳动者收入水平,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改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使广大劳动者共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以更有效的举措不断推进共同富裕。二是维护好快递员、网约工、货车司机等就业群体的合法权益。三是建立健全困难群众帮扶工作机制,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困难群众心坎上。四是健全党政主导的维权服务机制,完善政府、工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协商协调机制,健全劳动法律法规体系,为维护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合法权益提供法律和制度保障。五是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推进厂务公开,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猜你喜欢
劳模工匠劳动
动物“劳模”竞选
陕甘宁边区的劳模运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劳模村”里的幸福密码
工匠神形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