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令斌
(山东正元地质资源勘查有限责任公司,济南 255000)
铁矿资源是世界上发现最早、利用最广、用量最多的一种黑色金属,铁矿资源需求量的增加促进了资源开发利用进程,导致深部及外围找矿成为解决危机矿山资源枯竭的主要途径。但是,地面高精度磁法测量受地表矿渣、地面建筑物以及矿区复杂地质构造等影响,降低了地面高精度磁法测量采集精度以及提高了解译难度[1-4]。此外,深部矿体埋深较大,导致地面高精度磁测异常在地面的响应极其微弱,因此,仅靠单一的地面高精度磁法测量难以解决危机矿山找矿突破的问题[5-6]。井中三分量磁法测量是测法技术向钻孔深部的发展,能够有效避开地表矿渣、建筑物等的干扰,在钻孔深处进行全方位测量,可有效地将一定范围内的隐伏矿体探测出来,并且能够确定隐伏矿体的大致位置,为深部钻探施工提供指导,在寻找井底、井旁盲矿体,大致确定矿体位置、产状、规模和矿体分布情况,尽快揭示矿床分布规律等方面均能取得很好的效果[7-9]。
三维空间任一点的磁场强度为T,则T一般由T0(地磁场的正常场)和Ta(与磁性体有关的异常场)组成[10]。
T=T0+Ta
因此,对深部找矿有意义的磁异常为Ta,为确定引起Ta异常的磁性体空间位置,必需确定Ta的方向和模值。实践证明最方便的方法是测量向量Ta在直角坐标系中的三分分量,若用坐标单位矢量表示T和T0,则有如下形式[11-12]:
T=Xi+Yj+Zk
(1)
T0=X0i+Y0j+Z0k
(2)
观测点磁异常Ta是T与T0之差:
Ta=ΔT=T-T0=(X-X0)i+(Y-Y0)j+(Z-Z0)k
(3)
式中:X、Y、Z是井中实测值,X0、Y0、Z0是地面基点上的地磁场正常测量值。
井中磁力仪坐标系统的定向问题比较复杂,常用的有两种定向系统,即轴向系统和垂向系统[14]。
1)轴向定向系统:井中磁力仪只有一个自由度,转动轴始终平行于井轴,这时Z轴沿井轴,Y轴垂直于井轴位于水平面内,X轴垂直于井轴位于钻孔倾斜方位平面内(图1a)。
2)垂向定向系统:井中仪器有两个自由度,其中一个轴始终沿铅垂方向,即Z轴、Y轴水平始终位于井斜方位平面内,X轴水平垂直于Y轴(图1b)。
由此可以写出垂向定向系统中正常分量与异常分量的表达式:
X0=T0cosIsinβY0=T0cosIcosβZ0=T0sinI
(4)
Xa=ΔX=X-X0=X-T0cosIsinβ
(5)
Ya=ΔY=Y-Y0=Y-T0cosIcosβ
(6)
Za=ΔZ=Z-Z0=Z-T0sinI
(7)
式中:β—井斜方位角,(°);I—地磁倾角,(°)。
并可求的磁异常水平分量和总场的模值:
ΔH=(ΔX2+ΔY2)1/2;ΔT=(ΔH2+ΔZ2)1/2
(8)
从宏观上看,金岭铁矿区构造比较简单,异常展布均表现为单一的孤立异常,经钻探验证除东召四、立子营为火成岩引起的异常外,余者均为矿致异常。根据矿区异常分布规律可知,矿区磁异常可分为两个区:一是以金岭岩体为中心的环状异常带,走向由南到北为北东走向转为近东西走向,磁异常等值线表现密集,梯度较陡,等值线向外表现扩张趋势;二是以王旺庄岩体为中心的环状异常带,其展布特征与“一”相近。本文着重分析王旺庄、侯家庄和南龙磁异常,分析井中三分量磁法测量在深部找矿中的应用。
1)地面异常特征
王旺庄地面磁异常位于金岭“8”字形岩体头部接触带上,属于以金岭岩体为中心的环状异常带的组成部分,岩体为中基性,岩性为辉石闪长岩,侵位于石炭—二叠系及奥陶系地层中,岩体走向呈近东西向。王旺庄地面磁异常为似等轴状,异常极值3 500 nT,呈东西走向,等值线向南开扩,北部出现负值,且正值大于负值,表明矿体向北倾,矿体与磁化方向夹角为0~90°。异常分布范围以1 500 nT等值线圈定,长1 000 m,宽800 m,正负峰值间距1 000 m,因此认为磁性地质体是等轴的,主矿体位于正负峰值之间(图2)。
2)井中磁异常特征
对王旺庄地面磁异常比较分析后,发现该异常仍有1 500 nT的剩余异常,对CK6、CK7钻孔开展了井中三分量磁法测量工作,总结CK6孔磁测井ΔZ曲线(图3)得出:(1)曲线上部范围小,梯度陡,强度高(ΔZmin=-17 000 nT),可能是由井旁的薄层盲矿体引起;(2)在450 m以下为强度-9 600 nT的宽缓异常,通过钻孔岩心参数测定结果表明,闪长岩以感磁为主,且变化稳定,假设剩磁与感磁方向相同,那么总的有效磁化强度J=0.003 CGSM,当钻孔穿过水平方向延伸很大的岩层时,钻孔中只受到岩体板面磁荷的影响,因本孔为直孔,井壁感应磁荷对垂直分量无影响,而闪长岩岩层面磁荷产生的内磁场的垂直分量应在-4πJsinI~-2πJsinI(I为当地正常地磁场倾角53°),即能产生-3 000 nT<ΔZ岩<-1 500 nT,按-3 000 nT计算,那么井内尚有-6 600 nT的剩余异常,表明该孔远处仍有较大盲矿体的可能。总结CK7孔磁测井ΔZ曲线得出:(1)ΔZ曲线先见正值,在330 m过零点转为负值,异常比CK6孔更强(ΔZmin=-16 000 nT),480 m以下曲线明显回升,表明该孔比CK6孔更接近于矿体;(2)本孔ΔZ曲线呈反“S”型,表明盲矿体可能赋存于本孔北侧,在对于地面和井中磁异常分析的同时,根据本区地质条件,认为以往钻孔都没打到正常接触带上,应沿倾斜方向深追,通过钻孔验证,在CK8、CK9分别见到65.69 m、58.47 m的磁铁矿,找到了主矿体,从而打开了王旺庄找矿的局面。
通过王旺庄矿床大量的钻孔井中磁测,得出如下规律:(1)当矿体在观测孔以北时,ΔZ曲线呈反“S”型,就其异常变化特征而言,随着钻孔相距矿体距离“D”大小而变,当较远时,正值小于负值;若距离很远时则出现似“C”型曲线;当随着“D”减小,正异常逐渐增加,而零值点伴随“D”的增大相应会有所抬高(表1);(2)当矿体在观测孔以南时,ΔZ曲线呈正“S”型,其特点与反“S”型相反。
表1 王旺庄曲线类型与相距距离关系统计表Table 1 Statistics table of Wangwangzhuang curve type and distance relationship
1)地面异常特征
侯家庄矿床位于金岭短轴背斜的北西翼,已知矿体赋存于奥陶系马家沟组灰岩与闪长岩的接触带上(矽卡岩带),形成了矽卡岩型磁铁矿体,矽卡岩带产状与灰岩产状基本一致。侯家庄磁异常平面形态呈“鞋底”状,该异常位于金岭岩体西北侧中部,以500 nT为异常下限圈定异常,出现2 500 nT和3 000 nT两个峰值圈,由西南向北东方向沿接触带分布(图4)。此外,在对应3 000 nT异常圈的北侧伴有-400 nT的卵形负异常。
2)井中磁异常特征
在11A剖面中,对CK11A-1、CK11A-2、CK11A-3孔进行了井中三分量磁法测量,其结果表明CK11A-1、CK11A-2的ΔT矢量分别呈收敛发散状态,是正负磁荷集聚所致,也反映了同一矿体的头部和尾部,进一步指出该矿长度可能为110 m。根据退磁作用的内磁场ΔT总是垂直板面这一原理,对CK11A-1进行了ΔT测量,认为该矿体属缓倾斜矿体,矿体倾向NW,倾角20°左右,基本符合实际情况(图5)。CK11A-3为一非见矿钻孔,但ΔZ曲线呈反“S”型,ΔH呈“S”型,其ΔHmax与ΔZ零值点基本在同一深度上,ΔT有明显的收敛点,指向西北,说明该孔北侧有矿头存在,经计算确认,矿头埋深约170 m,矿头据本孔水平距离D=14.4 m。经过11A-4钻孔验证,与推测基本相符。
1)地面异常特征
南龙地面异常范围较小,为一孤立的椭圆形异常,异常极值400 nT(图4)。
2)井中磁异常特征
在0-1钻孔钻进过程中,在预计见矿深度范围内揭露了13 m的隐伏磁铁矿体,测井中ΔZ曲线呈反“S”型,表明钻孔打在矿体上端,主矿体在北侧,利用内磁特征,确定矿体倾角近50°。0-1钻孔的ΔT在矿体下端有明显的ΔT正交,说明除本孔所见矿体外,尚有矿体存在,这一结论在0-2钻孔中被证实(图6)。0-2孔的ΔZ曲线,在矿体上下部异常梯度较陡,并有明显的正值,说明矿体延深是有限的。
1)金岭铁矿区异常展布均表现为单一的孤立异常,可分为两个区:一是以金岭岩体为中心的环状异常带,走向由南到北为北东走向转为近东西走向,磁异常等值线表现密集,梯度较陡,等值线向外表现扩张趋势;二是以王旺庄岩体为中心的环状异常带,其展布特征与“一”相近。
2)当矿体在观测孔以北时,ΔZ曲线呈反“S”型,且随钻孔与矿体距离“D”大小而变化,当D较大时,正值小于负值;若D很大时则呈似“C”型曲线;当D减小,正异常逐渐增加,而零值点伴随“D”的增大相应有所抬高。当矿体在观测孔以南时,ΔZ曲线呈正“S”型,其特点与反“S”型相反。
3)根据井中三分量磁法测量,在王旺庄CK8、CK9分别见到65.69 m、58.47 m的磁铁矿;在侯家庄11A-4钻孔中见到了预测磁铁矿矿体;在南龙0-2孔中见到了磁铁矿体。找矿实践证明,井中三分量磁法测量在深部找矿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