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沙拉嗪与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2021-02-26 11:02朱国乾
云南医药 2021年1期
关键词:吡啶组织学溃疡性

朱国乾

(西华县人民医院 大内科,河南 周口 466600)

溃疡性结肠炎,属于非特异性炎性结肠疾病,病变部位主要集中在直肠,慢慢发展到降结肠。一般来说,溃疡性结肠炎病因具有显著的复杂性特点,反复发作比较常见,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产生了严重的影响。现阶段,尚未完全明确溃疡结肠炎的发病机制,相关学者认为[1],在相关因素的影响下,比如肠道细菌感染、环境因素以及免疫力失衡等方面,极容易诱发该疾病,在临床表现中,症状主要包括腹泻、腹痛等。为此选取我院100例溃疡性结肠炎作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 研究选取我院100例溃疡性结肠炎作为研究对象,在临床症状中,主要以腹泻、腹痛等为主,其中,男女分别为51例、49例,年龄为20~65岁,平均年龄为(42.70±4.45)岁,在发病程度中,轻度患者、中度以及重度等,其例数分别为50例、30例、20例,在病变部位中,直肠、直肠及乙状结肠、全结肠等分别为38例、32例、30例。所有患者均结合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肠病协作组UC诊断标准确诊。结合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和分析,其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中,2组患者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对于重度UC患者、严重感染患者、过敏体质患者等应予以排除。

二、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再行柳氮磺吡啶治疗,口服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急性发作期中,初剂量为2~3g/d,4次/d,如果不适症状不明显,慢慢增加到4~6g/d。I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行美沙拉嗪治疗,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急性发作期1g/次,4次/d。1疗程时间为4w[2],连续治疗至少2个疗程

三、临床观察指标 对2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血清 CRP(C- 反应蛋白)、IL-6(白介素 -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等进行对比和观察[3]。在组织学积分中,主要包括0分、1分、2分、3分,分数越高,病变程度越高。在检测定CRP中,结合免疫比浊法来进行,并以酶联免疫法,对IL-6、IL-8进行检测。

四、疗效评价标准 在本次研究中,疗效评价标准主要以中华医学会消化学分会的UP疗效标准为主[4]。疗效评价等级主要包括显效、有效以及无效等。首先,大便、行结肠镜检查黏膜等常规恢复正常,溃疡已经愈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则为显效;大便常规阴性,行结肠镜检查黏膜存在的炎症是轻度的[5],溃疡未完全愈合,临床症状有所好转,则为好转;大便常规尚未改善,行结肠镜检查黏膜、溃疡尚未改善,临床症状与治疗前相似,则为无效。

五、统计学分析方法 选用SPSS 15.0进行数据处理,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一、2组症状消失时间对比 观察组的腹泻、腹痛、黏液血便分别为(7.55±0.79)分、 (7.82±0.82) 分、 (7.69±0.68) 分;对照组的腹泻、腹痛、黏液血便分别为(16.57±1.73)分、 (16.78±1.82) 分、 (16.62±1.79) 分。观察组的症状消失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二、2组治疗前后CRP,IL-6,TNF-α以及组织学积分差值对比 观察组治疗前后CRP,IL-6,TNF-α及组织学积分差值,均比对照组要大,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CRP、IL-6、TNF-α以及组织学积分差值对比(±s)

表1 2组治疗前后CRP、IL-6、TNF-α以及组织学积分差值对比(±s)

组别 例数 CRP(mg/L) TNF-α(UG/L) IL-6(UG/L) 组织学积分(分)观察组 50 47.28±4.78 50.20±5.18 48.69±4.71 2.41±0.28对照组 50 40.49±4.35 41.59±4.28 40.22±4.21 1.69±1.23 t-7.655 8.674 9.811 15.951 P -0.000 0.000 0.000 0.000

三、2组临床疗效对比 在2组临床疗效对比方面,观察组的显效、有效以及无效分别为38例、10例、2例;对照组的显效、有效以及无效分别为35例、7例、8例。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4.00%,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 论在临床上,溃疡性结肠炎属于炎症性肠病之一,病因尚未明确,极容易是由于遗传易感者通过外源因素,损伤肠粘膜,进而导致水肿和贫血等现象的出现,尤其对于免疫功能较差患者,甚至会促使癌变的出现,严重失衡患者的日调节和反馈[6]。在该病的发病机制中,主要为肠胃在抗原引发物的影响下,比如病原体、毒素等,激活消化道局部免疫细胞,在长期接触肠腔内非致病细菌抗原、食物抗原的影响下[7],不利于控制机体这种免疫反应,造成交叉免疫反应的出现,很难确保炎性介质、保护性因子之间的高度平衡,进而使黏膜组织损伤反复出现,最终引发溃疡性结肠炎。一旦发病,腹泻、腹痛等为临床表现,在病情不断发展过程中,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需采取可行的治疗方式,对患者溃疡性结肠炎的发展予以有效控制,确保患者的生活质量的稳步提升。

在临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过程中,柳氮磺吡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进入患者机体以后,被肠道细菌分解为磺胺吡啶、19氨基水杨酸[8],其中,对于19氨基水杨酸来说,可以对患者体内前列腺素的合成予以有效抑制,将患者病情发展保持在可控范围内,从而将消炎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机体会吸收和排泄磺胺吡啶,磺胺吡啶和其代谢物浓度在高达50μg/mL以上,其毒性会体现出来,导致患者肾毒性反应、头昏等不良反应的出现,所以在治疗过程中,应合理选择药物剂量,并密切关注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在药理机制中,美沙拉嗪,会对前列腺素的合成、炎性介质白三烯的形成等形成抑制作用,从而达到预防和控制肠粘膜的炎症的效果,而且也可以对前列腺素的合成进行控制,将前列腺素E2在人体结肠黏膜中的释放降至最低,以防损伤到患者肠壁黏膜。

综上,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过程中,美沙拉嗪与柳氮磺吡啶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但是美沙拉嗪疗效更为显著,可以预防不良反应的出现,在治疗后,患者组织学评分比较低,有助于将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上来,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应用和推广。

猜你喜欢
吡啶组织学溃疡性
有机硼敲开吡啶药物合成“新大门”
2,3-二氟-5-氯吡啶和3,5-二氯-5-氟吡啶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溃疡性结肠炎的组织学评估系统研究进展
针灸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2—氯吡啶的合成及应用
咪唑吡啶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进展
浅谈甲状腺未分化癌的病理诊断
浅析如何把理论学习引向深入
蒙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6例临床观察
肠疡宁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5例结肠镜象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