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黑龙江美术发展经历了很多个阶段,也形成了不同的创作集群,就美术作品来看,黑龙江美术作品中具有浓厚的地域特征,本文从作品题材、形式特征及艺术传承方面对黑龙江美术作品中的地域性进行分析,总结其地域风格的特点,这种特点背后展现出了本土人民的生活热情、精神状态和美好追求,形成了朴素、辽阔、强悍的艺术风格,探索出了具有黑龙江地域特色的绘画形式和艺术语言。
【关键词】黑龙江;地域性;美术作品
【中图分类号】J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23-173-03
【本文著录格式】孟祥龙 .新中国成立后黑龙江美术作品中的地域性表现探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1,12(23):173-175.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青年项目“黑龙江地域性风景画的风格演变研究(1949-2019)”(项目编号:19YSC177)的阶段性成果。
黑龙江地处祖国东北边疆,这里有着优美的自然风光,富饶的物产植被,也有常年被积雪覆盖的黑土地,这片土地上有着自己独特的风土人情和艺术魅力。黑龙江流域近现代美术在19世纪晚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主要受外来文化影响较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半个多世纪以来各画种发展迅速,均形成了不同的风格面貌,例如黑龙江版画学派、黑龙江中国画集群、具有地域特色的黑龙江油画团队[1]、哈尔滨水彩画创作群体[2]等。不同时期不同画种所表现出来的作品虽不相同,但作品画面中地域特点始终贯穿其中,这也是黑龙江美术作品中特有的北疆画风的体现。本文从三个方面对黑龙江美术作品中的地域性表现进行分析,即黑龙江美术作品题材中的地域性表达,作品画面形式构成中的主要特点,以及艺术家自身与地方艺术传承的关系。
一、作品题材中凸显地域特色
中国幅员辽阔,每个地区的美术作品都有不同的风格面貌。在众多的参考资料中,《黑龙江美术回顾展作品集1949—2001》中收录了国油版雕、艺术设计、综合绘画等13个画种共790件作品。作品种类全面,时间跨度长,收录了黑龙江各个时期的经典美术作品。对作品集中的画种题材进行了分类整理如下表1,从表格中可以清晰看出在黑龙江地方美术创作中题材种类较为丰富,有风景、人物、静物、动物植物、工业题材等,就表格统计显示风景画题材居多。这类作品中的地域特征最为明显,因为风景画的创作离不开对本土风景的刻画,所选择的描绘对象通常都是生活景象或本地的自然风光。
黑龙江美术作品中,画家表现最多的是具有黑龙江地域特征的风景画题材,描绘黑龙江的自然风光,多以写实风格为主,这类作品在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中均有表现。总结黑龙江美术作品题材中的地域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地理环境中的地域性显现
黑龙江的自然景观是画家取之不尽的创作题材,具有明显的黑土地风貌,在画面表现上具有强烈的地缘特征。《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是1982年陈玉平创作的版画,作品刻画了松花江两岸的秋收景象,“一条大江横陈,两岸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是画面构成的主体,火红和金黄组合呈现的鲜明而庄重的暖色形成了画面的主调,艺术效果饱满、强烈、流畅、大气磅礴。” [3]画面中忙碌的秋收景色正是松花江流域特有的景致,大片的耕地,金黄的麦浪,作品“用色大胆,夸张地以红透了的高粱为主色,渲染其他。一望无垠的北疆大地、红透一切,透着金秋季节收获的色彩,把丰收在握的喜悦渗透到读者心田。” [4]这样具有黑龙江地理环境特点的作品很多,例如王仙圃的《镜泊湖》、孙云台《江河东流润沃土》、杜鸿年《林溪》等。
(二)社会生活中的地域性显现
黑龙江美术作品中对生活场景的描绘,主要是对黑土地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反映淳朴的民风、丰富的日常生活及劳动场景。《小屯之夜》是1984年于承佑创作的版画,“表现的是垦区农村的文化生活,画面的蓝灰色调与橘黄色块相映衬,积雪的屋顶、闪烁的灯光、电视天线的穿插、袅袅升起的炊烟与院子里来文化室活动的人群,使画面静中有动,朴茂中透溢着幽雅,并有几分童话般的意趣及塞外诗情。”[5]画面中三角形的屋顶覆盖着厚厚的积雪,一层叠一层的向后延伸,增加了画面的空间感和层次感,远处寂静的屋顶与近处热闹的人群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东北农村茶余饭后的热闹景象,是黑龙江地方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还有张祯麒的《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王金库的《子夜星辰》等
(三)风土人情中的地域性显现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地区有每个地区的特色,包括风土人情、民俗、民风等。黑龙江地区属于边疆省份,又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相对内陆发达地区较为闭塞、落后,这里以农业、工业为主,就促使黑龙江的风土人情更加淳朴,在一些美术作品中,能看到表现黑龙江农民形象以及少數民族风情的作品,这些作品在不同程度上都展现了黑龙江的风土人情和民风民俗。王文江的油画《庄稼汉》刻画了两个憨态可掬的青年农民形象,人物笑容满面的站在阳光下,尤其突出了脸部嘴的刻画,凸显的牙齿、黝黑泛黄的皮肤,表现出了农民的风土气,人物身体部分简单概括成几何体块关系,衣服褶皱都是直线及直角造型,增强了人物的体量感,整体造型宽厚、粗壮,也映衬了东北农民豪放、朴实、乐观的性格。除此之外,还有祁广学的《打麻绳》,描绘黑龙江各族人民的渔猎、赛马、婚嫁等民风民俗的壁画《北国风情》,反映黑龙江风土人情的连环画《呼兰河传》等。
二、绘画形式上的地域表现
绘画作品离不开形式表现,黑龙江美术作品中除题材的地域性外,作品形式上也具有相似的地域特点,大体分为三种表现。
(一)大视角横向构图
黑龙江美术作品中最突出的就是在风景画中多以大景深横向构图为主,体现地域的辽阔与宽广的空间感,大视角的画面,以宽广的视域表现景物,这种构图形式在版画、油画、水彩画中是比较常见的。北大荒版画多以这种构图形式为主,晁楣的《北方九月》、张祯麒的《牧归》、张路的《雨后》等,《雨后》是张路1961年创作的,描绘的是北大荒一望无际的农田景象,平原、山丘、农舍相互呼应,天空的明亮部分占整个画面的四分之一,主要表现了大地的宽广与开阔,映衬着田地间各种农作物茂盛的生长;大景深横向构图,加大了画面的辽阔与稳定感,也突出了黑龙江地域开阔、土地肥沃的特点。油画《大地春》是2000年薛智国创作的,大景深横向构图,画面分远中近三层,远景是连绵起伏的低矮山脉,中景是宽敞开阔的平原耕地,近景是赶着牛车的老农正在地里悠闲前行,视觉效果辽阔、深远、画面乡土气息浓厚,红棕色的土地与远处冷灰色的山脉形成对比,表现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的景象,充分体现了黑龙江地区的地理环境和风土面貌。
(二)浓重的饱和色调
黑龙江美术作品中色彩的表现多以写实性色彩为主,由于黑龙江地理纬度高,日照充足,自然风景中的色彩浓烈明艳,所以在美术作品中色彩也较为饱和,特别是表现黑龙江秋天的作品,色彩表现上更加艳丽。孙云台1999年创作的油画《金秋》,描绘了黑龙江深秋的林间景色,远处高耸的白杨树成片相连,近处隐约表现了一条S形的小路通向远方,画面以暖黄色调为主,辅以纯色厚涂的方法,画面充满线性笔触,动感十足,强调笔触在油画中的表现力,色彩明艳、金黄、光色相融,透着深秋的浓重与萧瑟,具有明显的印象派风格。具有浓重的饱和色调的作品还有很多,例如张喜良《渔火》、李兴振的《杨木岗的秋天》、姜吉亭的《十月》、林建群的《秋日》等。
(三)粗壮宽厚的人物造型
除风景画外,人物画、动物画中的形象也具有浓厚的黑土地特征,黑龙江美术作品中的人物造型都有着粗壮的形象,在形式上都凸显了粗旷、豪放、壮实、质朴的特点。王僖山的版画《秋实》(1999)刻画了秋收时节,几个农村妇女在田间地头休息的场景,人物造型处于主体部位,是典型的东北妇女形象,大脸盘、小眼睛、厚嘴唇,头上戴着三角巾,穿着厚重的衣服,画面以粗线、曲线为主,人体形状较为饱满圆润,一是体现了东北人的壮实高大,二是体现了黑龙江秋季的寒冷。黑龙江美术作品中的粗壮宽厚的人物造型还体现在以下作品中,如石璞的《日出》、刘振铎的《开发大庆的人》、黄泰华的《山娃》等。
三、艺术传承中的风格体现
黑龙江的美术发展已有百年历史,在此过程中产生了很多优秀的艺术家及美术作品,这里有深受域外文化影响的画家,也有坚持本土创作的本地画家,其中油画、水彩画属西方传入画种,受外来文化影响较大,在本土画家不断的融合与创新中,产生了独具黑龙江特色的油画和水彩画面貌。国画和版画在坚持传统的基础上结合地域文化,均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本土画派,这些画种的发展都离不开本地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纵观黑龙江美术,画家们的绘画风格主要继承了两大特点,即作品中的现实主义表现和乡土艺术特色,无论哪个画种都热衷于现实主义创作,并具有浓厚的乡土风情,善于利用写实手法刻画形象。
一直以来黑龙江的专业画家或者业余美术工作者,都扎根黑土地,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创作出了一批批反映现实生活、凸显时代精神并蕴含本土文化的美术作品。其中有塑造石油工人形象的油画作品《老歌——我为祖国献石油》(王丕,1999),表现了石油工人在钻井台上劳动的场景,5名石油工人正在给安装油井管道,人物形象满身尘土和泥泞,画面主体突出人物的形态和动势,凸显了人物的高大形象,人物眼神坚定、昂首挺胸,整体精神饱满,画面色彩朴实,运用灰色调,辅以明暗、冷暖的对比,更加突出了石油工人的工作热情。也有表现矿区工人形象的油画《上班》(刘亚民)、版画《光明行》(张兆明),还有表现北大荒开荒拓土的版画作品《排障》《冰上行》等。这些作品都是从现实出发,体现了画家对现实生活的关照,也是画家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成功地刻画了人的精神世界和伟大力量,是黑龙江绘画中深厚的现实主义传统的表现。
黑龙江美术作品中表现农业生产、农村场景、农民形象的作品较多,这些作品的内涵或形式都主要突出了一个特质,那就是乡土艺术特色。例如《日出》(石璞)、《走进永恒》(郑艺)、《母亲》(刑义军)、《艳阳高照》(李振宇)、《一年到头》(王僖山)等。李振宇的《艳阳高照》运用写实的手法刻画了一位典型的黑龙江农村青年形象,艳阳高照的阳光下,在自家院子里拿着铁锹准备外出劳动的场景,身后老牛形象粗壮、挺拔,人物造型方正,用线笔直,映衬着农村人耿直的性格,视觉上更显质朴、随性、土味十足;色彩上采用色块平涂的方式,没有强烈的对比色,反之运用了柔和的暖色调,明暗对比强烈,显得温馨自然,农家院的生活惬意、恬适。 这些作品都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真切的乡土艺术特色,是黑龙江美术作品传统中特有的艺术风格。
结语
黑龙江美术作品的风格样式与黑龙江的地理環境、气候温度、民族文化、生活方式等息息相关,这些特点在黑龙江美术作品中均有很好的体现。黑龙江美术作品形成了大气磅礴、粗旷豪迈、淳朴自然、欢快抒情的风格面貌,这种风格是一种地域文化的表现,是区别于其他省份、地区、民族的,所以保持和发展这种地域风格是极为重要的。黑龙江地域性美术作品的表现离不开题材选择、形式表达以及艺术传承中的本土情怀,想要长远发展就必须保持黑龙江画家开拓进取的精神以及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之情,以及对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照与对黑土地的情怀表达。
参考文献:
[1]赵毅 . 黑龙江美术回顾展作品集1949—2001[M].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808-813.
[2]以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为基础,参与者众多、以写实手法为主、以对景写生为基本创作方法的实践团队.参考王洪义《哈尔滨水彩画地域特征探究》[J].美术,2018(12):43-51.
[3]晁楣.大荒雄风 谈陈玉平版画创作[J].艺术界,2002(6):82-83
[4]郝伯义.色彩瑰丽 气魄霞蔚——谈陈玉平的版画[J].文艺评论,2005(2):92-93.
[5]齐凤阁. 于承佑的大荒情结[N]. 中国文化报,2018-11-25(008).
作者简介:孟祥龙(1988-),女,黑龙江哈尔滨,讲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美术理论研究,艺术史,地域美术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