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普及舞蹈教育本就是相对于专业舞蹈教育而存在的,不同于以舞蹈演员培养目标的精英化教学,其是以推广作为主要目的,提倡的是“人人皆可舞”的思想和理念,不主张将舞蹈束之高阁,提倡让学生在舞蹈体验过程中积累动作感知、获得审美能力提升,从而有效起到美育的效果。舞蹈本身就具有动作感知的生命之美、情感表达经验之美,普及舞蹈教育在美育培养中具有一定的价值,本文也是围绕着普及舞蹈教育,就其在美育培养中的独特性展开了探究。
【关键词】舞蹈教育;普及;美育
【中图分类号】J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23-155-03
【本文著录格式】吴哲.试析普及舞蹈教育在美育培养中的独特性[J].中国民族博览,2021,12(23):155-157.
引言
舞蹈是素质教育环境下广受重视的一门教育,普及舞蹈教育近年来更是广受关注。舞蹈本就是美育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舞蹈作为艺术课程,通常是以人的肢体动作来作为媒介传达情感与思想的。普及舞蹈在学生美育培养中具有较高的意义,从某些方面而言,舞蹈美育功能主要是体现在舞蹈是一种能够让美感与生活形成良好衔接的艺术,观赏者在舞蹈欣赏的时候能够从中获得一定的感悟和认知,这种认知与感悟则会随着视觉与动觉有效作用下得到进一步的深化,这样学生就能在无形之中形成良好的审美价值观念。艺术课程的开设本就是美育实施的重要手段,能够为学生审美理念、审美趣味发展提供良好平台,所以普及教育在美育培养中的有效渗透意义较高,本文也是就此展开了如下探索。
一、舞蹈的主要目的
(一)欣赏美
舞蹈通常都会以音乐协同表演,所以舞蹈也是一门视觉、听觉、动觉有效协调而构成的独特艺术,而且还具有较为特殊的美感。一方面,舞蹈带给人的影响是十分直观的,舞蹈人员在舞蹈的时候,其动作就会直观展示在观赏者面前;另一方面,舞蹈人员在跳舞的时候,其丰富的表情、曼妙的身姿均能够让观赏者在观看过程中产生美的享受,这就是其美育的重要体现。在20世纪80年代,曾经涌现出了较多的舞蹈艺术作品,而且这些作品也大多给人以一种较为唯美的意境感悟,以《小溪江河大海》这一舞蹈为例,舞蹈人员在跳这一支舞蹈的时候,就采用了较为简洁的古典舞步来为观赏者呈现出了一幅优美的画面和意境,让人在欣赏的过程中产生心旷神怡之感,这也从侧面体现出了舞蹈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欣赏美。
(二)体验美
舞蹈动作不仅是舞者自身技能与技巧掌握的体现,同时也是其有效体验美、表现美与感知美的一个过程,很多舞蹈者在跳舞的时候都能够在舞蹈动作体验中认识、感知生活,这对学生而言是享受美与体验美的实践。以《天鹅湖》这一舞蹈剧为例,舞蹈人员在诗情画意的舞蹈场景体验之中,能够真正感受到创作者所表達的至真至纯的美;在《秧歌》《丰收歌》等舞蹈体验之中,则能够让人更好地感受到辛勤劳动的欢快以及培育勤劳协作的美德。
(三)创造美
美除自然形成外,还需要人们去创造、去发现,对舞蹈而言创造美可谓是舞者发展的最高层次,也是其专业水准得以提升的关键。从某些方面来分析的话,舞蹈这一门艺术本身就是对生活以及生命的一种再次创造,舞蹈人员所展示出来的行云流水、流畅优美的舞蹈动作,也蕴含较为深刻的思想情感以及主题境界,这能让观赏者在欣赏舞蹈动作的时候受到感染与共鸣,从而真正让其内心得到满足,这整个过程本身就是创造美的过程。所以从这一点来分析的话,舞蹈的主要目的之一就包含了创造美。
二、舞蹈与美育之间的关系
(一)舞蹈教育在美育中有道德美的体现
舞蹈大多是对生活的感知、体验与创造,是一门高于生活的艺术,而且这一艺术表达方式也十分的多样化,不同年龄层次人员在欣赏舞蹈的时候,会因为自身阅历、经验等多方面因素而获得不一样的审美体验。舞蹈与美育之间的关系本就十分紧密,舞蹈教育中的道德美体验就是其关系之一,以《祝福祖国》这一舞蹈为例,考虑作品本身歌曲曲调是以自然流畅为主,歌词也朗朗上口,在舞蹈创编的时候不仅进行了听觉上的编排,还利用舞台表演来进一步强化了其视觉冲击,让观看者在舞蹈欣赏中真正感受到祖国的伟大,进一步体现美育效果,让其在舞蹈欣赏的同时逐渐形成良好的爱国情怀以及爱国主义精神,这也从侧面体现出了普及舞蹈教育在美育中有道德美体现。
(二)舞蹈教育在美育中有创造美的体验
学生本就具有较高的创新意识以及创造力,这些均是学生创造舞蹈、获得美育的关键。舞蹈在教育在美育中的创造美体验是两者紧密联系的具体表现,也正是因为这一关系,学生则可以充分利用自身创造力及想象力来对舞蹈动作进行创新思考,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自然也能获得创造美的有效体验。以《雀之灵》这一舞蹈为例,可以在普及舞蹈教育过程中让学生在欣赏完之后,发挥出自己的创造力来创编舞剧,通过这一方式来有效激发学生内在潜能,同时让学生在舞蹈创编与体验中真正感知其表达的情感,同时还能为学生提供创造美的机会。不同的人对美的认知也是存在一定差异的,在舞蹈教育中融入美育,本就是将舞蹈融入生活,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美的创造。
(三)舞蹈在精神上的审美愉悦感
舞蹈带来的美不单单体现在其快乐的氛围中,同时也可以让参与双方获得精神上的愉悦、满足以及快感。学校在教育过程中开展普及舞蹈教育,鼓励学生在多参与到业务舞蹈活动中,而主要为了能够更好地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让学生维持较为愉悦的心情,这样就能真正让学生整个心灵世界处在一种和谐自由的境界之中,同时还能让学生审美情感得到有效发展与提升。审美情感发展从某些方面而言能够促使学生审美趣味变得越发的纯洁,同时还能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学生在心情舒畅的基础上主动参与到学习与生活中,能够有效起到美的融合,所以普及舞蹈教育渗透着审美的愉悦性功能。
三、普及舞蹈教育在美育培养中的独特性
(一)在舞蹈动作中感受生命之美
在普及舞蹈教育实践期间,教师可以借助舞蹈来对学生进行美育,这有助于学生审美意识、审美能力以及艺术素养的提升。而要想实现这一点,不能在教学过程中只关注学生舞蹈动作完成及标准情况,还需要真正意识到其美育功效,做好美育实践。舞蹈这一艺术从某些方面而言,本身即属于感觉艺术,需要借助于动作实践和体验来有效感知其魅力,在舞蹈运动过程中,舞者能够从中产生一种活着的感受,因为在舞蹈之中运动的存在就好比是人无法离开呼吸一样。舞蹈在传递美育的时候,其主要是依赖于身体而实现,一般情况下舞蹈欣赏人员自然是无法企及舞台上训练有素的专业舞蹈者,可是他们对舞者肢体、肌肉以及姿态收缩伸张的动作感觉自然也是深有体会的,所以在观看舞蹈过程中也很容易引发一些感悟,抑或者是说与审美对象之间的有效情感交流和互动,具体而言就是观众与艺术作品之中的有效情感感知和互动,在这一互动期间,考虑到知觉本身就会因为审美对象差异而受到一定的影响,审美主体会无意识地按照审美对象运动方向、力的结构以及情感意蕴来进行内在模仿,并且还能在欣赏的同时感受到其自身的魅力以及带来的快感,从而有效强化学生舞蹈动作感知。在欣赏舞蹈的时候,一般情况下欣赏者和舞蹈人员两者之间也会有一定的联系,毕竟舞蹈人员在跳舞的时候其动作所传递出来的情感、肢体动作以及思想均能够对观赏者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有效强化审美体验和感知。在舞蹈表现的时候,舞蹈动作感知可谓是有效表现舞蹈的前提,普及教育实践期间,对学生进行限制及量化可以说是对其想象力、创造力扼杀的利刃,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关注舞蹈教育美育功效,在普及舞蹈教育实践中做好美育培养,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舞蹈动作体验中有效感知生命之美。以《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一部舞蹈剧为例,舞蹈人员在跳舞的时候其中涉及的阳台双人舞这一部分就十分的精彩。舞蹈人员在跳舞的时候借助于轻盈的跳跃、欢快的旋转飞舞,给人以一种十分忘我的情感体验,而舞蹈欣赏人员虽然不具备专业的舞蹈水平,可是因为长时间的观看与欣赏,其肌肉动感还是能获得一种感同身受的情绪,欣赏者在将这些动觉和迹象及时转化成为个人经验记忆的时候,自然能够对这些动作所表达的心理状态以及情绪情感形成良好的理解。舞蹈人员在跳舞的时候,其面部表情、各式各样的舞姿也能够为观赏者传递一定的情意,观众在观看与感知这些肢体动作的时候,自然也能够从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和思想认知,同时因此而获得一种共鸣。总之,动作感知从某些方面而言有效开启了普及舞蹈美感体验的大门,这是舞蹈作为普及教育之中最为独特的一部分,动作的感觉从某些方面而言就好比是生命的知觉,若观赏者在舞蹈欣赏过程中无法有效領悟舞蹈动作表达了什么,自然也就无法有效体验到这些舞步表达的情感和内容,这种情况下自然也就无法起到美育的效果,也无法真正感知到舞蹈之美。
(二)似是之间的造型之美
要想真正在舞蹈欣赏过程中感知到造型相互之间的有效衔接之美,还需要在观看舞蹈的同时展开联想与想象。不管是抽象亦或者是具体的动作造型,其或多或少都包含了一些模拟成分,舞蹈人员在跳舞的时候,一般情况下都会在自己的心中对这一舞蹈进行内心描绘,将舞蹈变成一个具体故事情境,然后再借助于以静显动的造型来将整个舞蹈表现变得更加深刻,这样才能有效强化学生感悟,让普及教育在美育培养的独特性得以有效发挥。观察日常生活就能够发现很多均可作为舞蹈的元素,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基于日常生活体验来展开联想,如看到孩童张开双臂迎风奔跑,则会产生一种他们像小鸟一样展翅飞翔的联想……通过这种造型模拟的方式来明确舞蹈表现核心,模仿从某些方面而言也能够让人在舞蹈表演与实践体验过程中,有效感受到其表达的快乐。需要注意,这里提到的模仿并非完全复制出来的,反而是以某一件事亦或者是某一个物体作为原型,然后对画面、动作、情节等多方面展开的一种复现,其虽然并不是像照镜子一样完全的再现,可是却能够借助于一些点到为止的相似造型来让舞蹈欣赏者进行观赏,然后再基于此来引导学生进行联想与再创造,这样就能深化学生感悟。总之,普及舞蹈教育在实施的时候,并不会过分强调舞蹈动作模拟技法究竟是抽象的亦或者是具体的,其更加强调的是让学生在舞蹈鉴赏以及跳舞的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挥出自身创造力及想象力来进行美的创造与表达,这样才能真正为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提升形成良好的知觉铺垫效果。从某些方面而言只有具备审美的眼睛才能真正看到美,在跳舞的时候,很多舞者就好比是在游戏,在游戏体验中模仿物件亦或者是其他东西,有时候好像是流水潺潺一般,有时候又好像是堆叠在一起的石头……人们经常能够从发现眼前亦或者是自己的舞蹈像是什么的体验中获得一定的审美乐趣,这些乐趣从某些方面而言也是普及教育以舞蹈造型之美来有效促进美育工作的重要证据,也是进一步强化美育效果的有效手段。
(三)情感表达的经验之美
普及舞蹈教育工作在实施的时候需要注意其不仅仅是一门学科亦或者是艺术,也与我们实际生活、自然领域紧密相关。与音乐和绘画来对比的话,舞蹈有其自身特殊性,其能够独立于人体媒介之外,所以很难以教材的形式来对学生展开教学,图文结合的方式才能更好地强化学生审美体验。在普及舞蹈教育过程中,虽然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超越图文结合舞蹈教育效果,可是却无法具有现场带给学生的震撼以及影响。为此,普及舞蹈教育其最为关键的还是要真正参与到舞蹈观赏抑或者是舞蹈创作中,真正以丰富的动觉感知经验来将舞蹈学习淬炼为美妙的人生经历。每一个人都曾经有喜不自胜地手舞足蹈的经验,虽然这一种肢体的挥舞并不能将其称之为真正的舞蹈,也依然是学生创造美与体验美的有效方式,其对学生舞蹈创作动机提升而言十分重要。舞蹈表演存在的目的并不是创造纪录,其更加关注的还是情感以及优美的表达。在实际生活过程中,动觉行为通常情况下都是从实用主义出发的,可以说是对情绪的自发呈现,就好比人们在观察一件事亦或者是一个人的时候,其目的也是为了能够获得一定的信息。一件作品有时候不一定就能够让观赏者获得感悟与反思,可是舞蹈带给普通群众和艺术家的情感体验从某些方面而言是相似的,毕竟舞蹈动作及肢体传达出来的情感一般情况下无法顾左右而言他,例如在跳舞的时候,人们无法借助一个愉悦的跳跃动作来传递痛苦的情感。纵观一些舞蹈作品,笔者发现大多数舞蹈作品内容都涉及到爱与人性,如友情、亲情、爱情等,个人对事件的情绪抑或者是对国家的情怀和认知,均可以直接将其作为舞蹈动作创新与表达的内容,也是有效推进美育、强化情感感悟的重要方式。普及舞蹈教育从某些方面来说,就是对学生展开美育的一个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动觉感知能力会不断增强,而在其意识逐渐习惯了透过肢体动作反射来感知事物的时候,人们自然也就能够很好地的感知到四时更迭、万物兴衰的变化,这一过程从某些方面而言就是美感能力提升的过程,而对美的感受本身就不是由公式推导而出来的,其无法脱离作品品控产生,反而需要在美的体验中有效感知,这也很好地体现出了普及舞蹈教育在美育培养中的独特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美育教育效果并非立竿见影,普及舞蹈教育在美育培养中的有效渗透,能够让学生从全新角度发现美、体验美与感知美。普及舞蹈教育在美育培养中的有效渗透意义较高,其目的不是要让每一位学生成为专业的舞者,而是为了让学生在普及舞蹈教育中得到美育培养与渗透,这能让学生审美意识及能力得以有效提升,最大程度提升美育实施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海燕. 浅析大学舞蹈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 职业时空,2008(4):13.
[2]刘玉萍. 浅谈舞蹈教育与美育[J]. 戏剧丛刊,2006(3):94.
[3]王菲. 普及舞蹈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探讨[J]. 大众文艺,2016(21):212-213.
[4]崔琰. 论舞蹈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价值[J]. 河南教育(高教版),2006(6):54-55.
[5]陈蒨蒨.试析普及舞蹈教育在美育培养中的独特性[J].美育,2021(2):50-55.
[6]林萌愉. 浅析素质教育中的艺术审美教育——舞蹈美育在艺术审美教育课程中所发挥的功能[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2(11):256-256.
作者简介:吴哲(1977-),女,山西大同,讲师,研究方向为舞蹈教育。